經驗教育與獨創性教育關系論文
一、陜西高校經驗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對教育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教師應對自己的職業做出客觀的、有效的評價,教育工作者應將教學重心放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會學生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上。否則,教師灌輸式地教育,學生應付地學習,將是教學中的常態。學生對于教師的定位也將隨教師的教學方法及自身學習狀態而改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接受能力了解不夠,難以有的放矢。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多數是課堂知識的交流、課本知識的對話,且不夠深入。教師應更注重“心”與“心”的交流———這才是人與人之間最核心、最本質的交流。師生之間缺乏這種交流,結果往往是學生難以領會知識,教師也無法達到與學生深入交流與了解的目的。
2.教師本身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一般來說,教師的成長過程往往與社會發展有關。具體表現為教師文化素養高于社會當前發展階段,保持前瞻性;或者表現為落后于社會發展階段,易落入狹隘、牽強附會的境地。因此,深化教師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是提高教師認識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3.考試及其評價的形式化
在大學里,考試越來越少,但是考試中仍然規定著試卷的標準答案。學生在這種考試制度下,考前的突擊、沖刺、強行記憶等種種現象便成為常態。如此學習狀態,學習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里?它能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否真的被個人及社會所需要?實踐告訴我們,考前突擊式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個性、創造性上的價值是很少的,嚴重影響且阻礙學生的全面的發展。這種學習方式不能體現出學生的自由選擇性以及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重要指導原則。此外,教師也需要注意各種能力的比重差異。
4.教學的活動中,將指導與學生發展相結合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如在文章中不要出現類似“絕對”“肯定”這類詞匯,這些詞往往會被認為是極端的,不實用的。學生也不理解此類詞匯所隱含的意義。如果用這種強行灌輸的方式教育學生,怎么可能培養出具有獨創能力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要將指導與學生的發展相結合。
二、實現經驗教育與獨創性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1.師生“認識平等”以及生生之間的“機會平等”是基礎
機會平等是實現學生創造性的環境保障。我們所說的“機會平等”是各盡所能之意。如果一些資源的分配欠缺合理性,這不僅對應得者是一種打擊,而且對于實際獲得者也往往是有害的。對于被打擊者來說,他們的獨特才能沒有被合理地鼓勵和認可。對于實際獲得者來說,我們實際上鼓勵了他們的無知,使他們缺乏對自我能力的'反思,從而限制了他們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我們小時候所不理解的“又不是我的錯,為什么要批評我”也許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對于學校、教師來說,做好合理的分配以及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2.師生掌握科學方法論知識
師生掌握科學方法論知識,對于教師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知識的積累都有很大的幫助。科學方法論實際就是指唯物辯證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自身以及社會存在的狀態,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個人與社會關系問題。在大學里,似乎每個專業都在學習關于唯物辯證法的知識,事實上效果并不理想。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身和社會的關系,不僅要從書本中獲取知識,也要從實踐活動中獲得。
3.學生的希望與教師啟發的碰撞
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可,但由于思想不太成熟,行為表現也會有些幼稚,這是個人社會經歷的反映。在學校,教師往往是資源的支配者,他們更具有主動權,他們的認識以及喜好傾向往往決定了對待學生的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做出某些行為舉動時,盡量考慮到這些因素。
4.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保持指導上的針對性
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接受的程度,不僅取決于教師的知識素養,也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這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知識水平、學習狀態、背景經歷等的了解。由于各種原因,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一般不是很透徹,故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狀態上做些工作。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筆者認為以下這種方式就比較適合: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文章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作答。這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還可以幫助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啟發和指導。這種方式非常類似于大學的論文答辯,我們只是將這種學習方式常態化。這種設問作答的方式除了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和指導學生外,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激發他們自主學習、思考的動力。
【經驗教育與獨創性教育關系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