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談家長教育學校的調查論文
一、調查方法與過程
鑒于以上思考與諸多主客觀條件,我們對X市4所小學的12個班(1—2年級各3個班,3—5年級各2個班)的家長發放了調查問卷552份,實際回收502份,有效性為91%。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在學校家長會上由班主任教師現場分發與回收。本問卷主要從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提高家長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長對學校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等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內容涉及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諸如對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學生現實生存狀態的多維透視,家長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臨著哪些困難,需作哪些補充及家長對學習內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家長對教育的認識
從整體來看,41%的家長能夠積極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與作業,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時間也明顯增加,44%的家長則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長認為孩子的負擔在逐漸加重。這些說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在逐步走向理性與深入,對家庭教育積極關注、有力支持。但同時也發現仍有34%的家長還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滿意。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性還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對如何施教還未能找到良方妙策。從家長對學校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來看,有68%的家長對課程與教學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長對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長對課程改革不是很了解。這反映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力度還有限,另一方面說明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缺乏寬廣的家庭基礎或普及力度。換言之,學校與家庭二者之間還未能緊密聯系,有效地溝通與合作。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最重視哪一方面?48%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學習習慣,33%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能力發展。這反映了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潛在發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孩子的能力發展。在能力發展中,37%的家長認為需重視孩子的智力潛能開發,并有33%的家長給孩子買過一些智力訓練書等。
2.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59%的家長不同程度地遇到過一些困難,甚至有11%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簡直是太難了。分析困難,41%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因此,有65%的家長認為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因為現代社會對家庭教育需求明顯高了,而另一方面他們對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專門學習中,又有33%的家長認為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需要專門從事學習,30%的家長認為訓練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強。對孩子智力潛能的開發方面的知識,30%的家長不了解,27%的家長聽說過。據此,80%以上的家長認為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將會參加相關的培訓,并有70%的家長愿意或準備送其孩子參加智力開發訓練班。
3.家長對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
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經常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的家長僅占15%,沒讀過任何教育讀物的占11%,有時翻閱的占53%。這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的思考。對家長學校開辦關于兒童智能開發方面的家長培訓班,有84%的家長有參與的意識或想法;對講座的內容,42%的家長最希望學習兒童心理學、學校教育學方面的基本知識,27%的家長則希望講座內容針對家庭教育問題的分析、對策,這要求家長學校既要傳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論,又要理論聯系實際,對具體
問題作出回答。在參加講座時間上,有35%的家長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時,30%的家長愿意抽出2小時,24%的家長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時間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長希望講座時間安排在雙休日,23%的家長希望時間能在陪孩子上特長班的時候。這無疑要求家長學校在開辦的時間及其安排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在家長希望聽誰的講座上,有40%的家長希望聽到教育專家的講座,25%選擇了特級教師,22%選擇了成功家長。這要求講座的主講者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及家長的心理需求兩方面予以考慮。最后,對家長學校采取何種活動形式上,有38%的家長認為最好采取講座、咨詢與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這給家長學校的運作模式與開辦提出了新的思路與舉措。
三、結論與建議
調查表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對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呈現出多元化。所有這些新認識、新要求、新變化充分說明開辦學校是現實的客觀使然,是教育發展、變革的必然要求。為此,在家長學校的學習內容方面建議如下。
1.講座內容要有系統性
筆者以為家庭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應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與意義;家庭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與價值;家庭教育的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家庭教育的原則與規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其中有相應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問題解決策略的探詢;現代新型家庭教育觀念的生成或轉變(理論上的提升、角色的轉變、先進理念的生成,即對孩子的正確認識與評價,與孩子能有效地溝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異性、獨特性等;實踐中如何理性、科學地對待孩子,積極地正面地引導、教育孩子,使其順其自然,最終使孩子在真正意義上能走自己的路,成為有自主意識的自我);國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借鑒與創造,融合與汲取),等等。學習內容要面向家長的實際需要。至于選哪些主要的內容,經查閱與思考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家長與孩子有無共同語言,即有無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導孩子面對現實;不知為孩子提供何種讀物;不知從哪里尋找關于教育孩子的知識與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與孩子交談,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樣使孩子避免社會的負面影響;孩子有無伙伴;孩子學習不刻苦;孩子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孩子不會獨立處理問題;教育內容不僅是知識教育,還應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質的教育、養成教育及為人處世的基本倫理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端正教養態度,講究教育藝術;家庭文化環境的營造;對愛的理解與把握,等等。
2.講座內容要有針對性
家長學習最需要解決的當然是現實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問題,但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每時每刻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對問題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種理性,需要的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與方法,需要的是一種變通的思維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種對問題的理性判斷,需要的是對問題能進行具體情境的多元分析。因為孩子諸多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其涉及的是一個多因素變量的合成。所以內容的針對性一定意義上卻是思維方式的變革與轉換,一種新的觀念的出場。
3.講座內容要有層次性
家長來自于一個極為廣泛、復雜的群體,無論是他們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成長環境等,還是對教育的思考、對孩子的認識、對家教中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都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差別或距離。不同層次的家長的學習需要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家長學校的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論層面的探討或研究,還要有一些實踐層面的觀照或涉及。
4.講座形式要有靈活性
調查表明,講座形式應以講解、咨詢、研討相結合的形式為佳。鑒于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復雜性及家長的學習需要、心理、時空的多層次性,講座形式要有靈活性。因為每一位家長的學習需要是不同的,每一位家長需要面對或解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即便相同但解決問題的途徑可能又是不一樣的。綜上所述,開辦家長學校無論內部還是外部條件都已具備了一定的現實可能或可操作空間。家庭教育在整個社會大氣候下是可能的。從社會來看,知識經濟、信息革命、教育的急劇變革與發展等等,都說明進行家庭教育是有一定的動力支持與客觀條件的;從家長角度來看,90%以上的家長期望自己孩子的發展能更好一些,也大都愿意接受家長學校的培訓;從孩子成長、發展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功能發揮得好,那么孩子的成長就會更為有利些,其發展就會有更多可能性。
【簡談家長教育學校的調查論文】相關文章:
談教育論文的寫作08-29
談聲樂的基礎教育論文08-02
簡談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創業教育發展08-04
簡談環境工程的發展史論文(通用6篇)09-19
教育論文:談中學物理中的電學08-06
簡談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08-06
談高校體育與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08-11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衛生工作的基礎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