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奧爾夫教育思想的理解與實踐論文
導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carl·orff1895-1982)所創建。這是一個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他賦予音樂教育一全新的反傳統的觀念 和方法,已經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對奧爾夫教育思想的理解與實踐論文。
摘要:
卡爾·奧爾夫是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他所創建的奧爾夫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本文作者闡述了奧爾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則、教學法的內容,以及對其的認識和對于實踐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奧爾夫教育思想 教學法
一、卡爾·奧爾夫簡介
卡爾·奧爾夫是德國當代杰出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從少年時代起,他就顯示出強烈的創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嘗試創作歌劇,并寫出許多歌曲。這一切對其教育思想、教學法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奧爾夫教學體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紀20年代初,這種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創造性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已經超越了國界,被許多國家廣泛采用,深受各國兒童和教師的喜愛。
二、奧爾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則
1.一切從兒童出發。
奧爾夫教學法的對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兒童,包括那些才能較差的兒童。因此,在教學內容、材料的選擇與方法、步驟的確定上,都是根據兒童特點來進行的。例如:在內容材料的選擇上,從布谷鳥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為旋律學習的起點,詞的起點則是兒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謠;在方法上,主要根據兒童學習的特點,從感性經驗出發,通過生動、愉悅的游戲和音響的感受來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這和傳統的先講規則原理,再做音響練習的理性教學是截然相反的。
2.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為“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基于這一特點,很多人將奧爾夫教學稱為“主動性音樂教育”。首先通過學習演奏簡單的奧爾夫樂器(包括旋律性音樂樂器、節奏性音樂樂器和捻指、拍掌等“人體樂器”),使所有兒童(包括那些因患啞聲或不喜愛唱歌的兒童)都可以親身實踐,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其次,在課堂上,教師不是作為導演而存在,而是一個提出問題的人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可能,通過提出問題并組織討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3.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歸結點。所謂“創造”是指將以前各階段所學過的東西結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個獨創的小型樂曲。在奧爾夫教學中無論是節奏練習,還是形體動作練習,教師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發揮學生的即興能力和想象力。通過學生在即興基礎上所進行的綜合性創造過程,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三、奧爾夫教學法的內容
1.節奏、旋律練習。
節奏練習在奧爾夫教學法中處于中心位置,其它許多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圍繞它進行。節奏練習主要包括:
(1)從朗誦入手,提取“節奏基石”。開始從兒童的順口溜、歌謠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節奏單位(如:兔子大熊貓),用它們作為樂曲旋律或兒童朗誦、歌唱的伴奏。
(2)“聲勢教學”。所謂“聲勢”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腳的簡稱,是用兒童的身體作為樂器,進行節奏訓練的一種既簡單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及旋律性的音條樂器,進一步擴大兒童節奏表現的可能性。
2.基本形體動作教學。
在奧爾夫看來,“元素性音樂”并不是單純的音樂,而是音樂與動作、舞蹈、語言的結合。因此,形體動作與舞蹈教學是奧爾夫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學習音樂的手段,而且是學習的目的,與音樂具有相同的意義。奧爾夫的基本形態動作有:
(1)反應訓練。主要訓練學生用動作對聽覺或視覺的感受做出反應的能力。
(2)體操訓練。主要為節奏練習、樂器演奏和指揮練習做準備。
(3)動作訓練。即對各種動作進行的技術訓練。
(4)動作變奏和動作組合。即將各種動作在簡單的基礎上加以組合和變化。
(5)動作游戲。主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6)即興練習。為了誘發孩子身上的無意識動作,培養和促進這種動作的沖動,并使他們獲得有意識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練習并不是分門別類進行的,而是富有意義相互聯系起來的,其中每一項都可以作為另一項的準備、補充或發展。如:器樂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練習可以發展為動作,從而使孩子們能夠更全面地體驗音樂。
四、對奧爾夫教育思想的認識
奧爾夫說:“音樂應該同其它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我發現這種體系不是單純音樂的形式,它是動作、語言與音樂的一體化,它是兒童的良師益友。”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領悟出音樂僅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過童謠、民歌、游戲、律動、歌唱、奏樂、舞蹈、童話等內容進行教學,去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并以低技術、高藝術的手段,讓兒童參與音樂活動實踐,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創造、培養音樂興趣,獲得藝術經驗,促進音樂藝術生活的進步。
學生音樂基礎和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訓練學習,奧爾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讓學生們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條件去做,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個性。如果學生不愿主動做,那就是教學的失敗。我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語言溝通,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反復模仿,學會即興演唱。這樣逐步深化的教學,是極大地受到了奧爾夫教學的啟發。
五、關于奧爾夫教育思想實踐的幾點思考
通過學習奧爾夫教育思想,我的啟發很大。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結合語言、動作、舞蹈進行音樂教學。
音樂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兒童在學前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基礎薄弱,語言、動作、舞蹈相結合的難度較大。奧爾夫說:“以身體奏樂,并把音樂移置于軀體之中。”我們從學生們自發的音樂活動中也發現音樂、語言、動作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致力于重建音樂、語言、動作三者之間的天然聯系,常常讓學生自編自演音樂劇、配樂故事、配樂朗誦等。這樣從學生喜好出發,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有利于調動和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平時注重節奏感的培養,促使學生藝術趣味的提高。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最基本的元素,沒有節奏,音樂將面目全非;音樂離不開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的動力和源泉。奧爾夫提出應把培養節奏感作為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中心環節。一開始我用有節奏的語音朗誦入手,讓學生通過語言來掌握節奏。如:布谷/告訴/我/什么/花兒/開滿/坡,同時,還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訴/我)、跺腳(開滿/坡)、捻指(什么/花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四種動作同時演奏即成了四聲部。
3.注意樂器與多聲結構的結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奧爾夫設計了一套音準精確、音色優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條樂器和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等,其中的“音條樂器”即木琴、豎琴等一般學校是沒有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多采用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三角鐵、鈴鼓、響板、鼓等。因為這些樂器沒有指法上和技術上的困難,所以學生較容易操作,樂器和舞蹈、語言相結合,效果良好。這樣的多聲部結構,織體清晰,層次分明,易記易奏,用來為歌曲伴奏或參加合奏、重奏,收效頗佳。
奧爾夫教育體系是符合音樂教育的普遍規律的,是能被各國所采用的音樂教材,但需根據各個國家的音樂特征和學生的特點加以全面的補充和一定的改動。我認為:奧爾夫教育思想及教學法在中國是較為適用的。因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節奏非常鮮明,打擊樂器種類繁多,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們采用奧爾夫教育體系的可能性。當然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音樂教育也需要不斷地充實、更新和發展。如何更好地將奧爾夫教育體系與我國音樂教育相結合,還有待于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許卓婭著.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譯.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對奧爾夫教育思想的理解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和諧教育思想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03-22
孔子教育思想與知識管理初探論文03-31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論文03-06
幼兒教育中滲透創造思想的教育論文03-22
奧爾夫教學之我見論文(精選6篇)04-01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系之我見論文03-17
淺析論周敦頤的教育倫理思想的論文03-22
高校關于提高學生思想教育的論文01-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