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育的沖突及對策的論文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當前的職業教育也存在著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構不盡合理和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1]。
在中職教育中,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視技能培訓忽視文化學習,使“占基礎性的語文教學逐漸淪落為附屬地位”[2];二是學生基礎薄弱影響教育成效。這兩個問題直接影響了中職生的就業選擇和社會對他們的評價,由此導致部分中職生專業技能熟練而文化知識缺乏,部分中職生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較差,在就業面試、上崗過程中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本文擬從應用性和審美性兩個層面來探討中職語文教育中的問題。
一、應用與審美沖突的表現
(一)重視專業技能課,認為語文課不重要或者沒有用,壓縮課時,削減投入,使得語文課成為“雞肋”。一是大多數師生(甚至包括部分語文教師)認為中職只是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初級和中等技術人員,從而認為只要把專業技能課學好就可以了,其他課程無非是為了完成國家規定的“任務”,甚至認為其他課程是學習專業技能的“負擔”,應付一下就可以了。至于語文課,不但是“負擔”,而且作為一個中國人,每天都在使用漢語,沒有再去學習的必要。二是縮減語文課時,甚至將語文課調整為選修課,除了講授基本的知識外,沒有時間去深入分析內容,更不要說帶著學生進行審美感受和體驗了。三是教學投入不足,除了基本的課堂教學外,幾乎沒有其他學習形式;除了語文課本外,難覓其他參考書籍的蹤影,有的學校圖書館中除了少量的小說外,幾乎找不到其他語文方面的書籍或者期刊。
(二)部分教師沒有處理好二者關系,“填鴨式”教學和單向知識傳遞,使得語文課乏味、枯燥,消解了應有的審美體驗。一是部分教師對于語文課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沒有正確對待語文課教學,只求早日把工作任務完成,遑論進行審美教育了。二是教師間缺乏交流和研討,存在著被“邊緣化”的感覺,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不高,工作積極性受挫,工作動力不足。三是部分教師未能及時進行繼續學習和知識更新,知識陳舊、教學方法老套,課堂上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課堂教學變成了單向的知識傳遞,難以實現“教學相長”[3]。
(三)學生語文基礎差、整體教育環境的“慣性”,使得部分教師審美教育的嘗試無法順利推進,并且這些教師也被“職業化”。除了部分學生重視專業技能課、忽視語文課外,還有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和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學習態度消極,課堂上不認真聽課,考試時只求及格[4]。由于畢業率、就業率等現實影響,不學習也能順利畢業的不良氛圍,從負面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一些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所進行的審美教育不得不主動放棄或者不了了之。于是,教師也逐漸被這種氛圍所同化,最終“適應”了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
二、應用與審美沖突的成因
(一)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于中職學校和中職生的刻板印象,導致對于中職生文化水平差、審美能力弱等問題的異常“包容”。雖然大多數人都能認識到中職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的中職學校已經失去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社會地位,也不如普通高等院校在社會評價體系中所占據的核心位置,中職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和就業層次都相對低于高等院校畢業生,由此造成人們中職學校辦學層次不高、人才培養層次不高、畢業生素質不高等一系列消極評價。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部分中職生的語文水平低、整體素質差,也能夠被接受和理解。毫無疑問,這種異常的“包容”已經成為中職生輕視語文和審美的客觀原因之一。
(二)課程任務的規定和課程安排的偏向,導致部分教師和學生缺乏正確處理二者關系的意識,過于重視應用技能而忽視審美內容。《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是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為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在總結以往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中職教育的目的和特點制定的,旨在提高教育質量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要求全國所有中職學校執行的一項帶有行政色彩的綱領性文件。但從現實情況看,部分中職學校尚未真正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比如,大綱中規定中職學校對于職業模塊與拓展模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學識具有一定的自主安排空間,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中職“語文課程的職業模塊與拓展模塊的建設情況基本上流于形式,全校所有專業的語文課程教學計劃、教學日志、教案都統一”[5]。這種簡單機械的統一,不但導致不同專業的語文課程毫無差別和針對性,也導致這兩個模塊的教學失去了應有之意義,進而降低了語文課程的實際作用。這已經成為導致輕視語文審美內容的制度和體制方面的原因之一。
(三)教師來源多樣,繼續學習和培訓不足,導致部分教師能力得不到及時提升、缺乏工作積極性,加上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或沒有學習的熱情,最終使得中職語文教學活動效果不理想,過于偏向知識傳授而缺少審美熏陶。中職語文教師大部分畢業于師范院校中文專業,雖然語文知識儲備豐富,但是缺乏對職業教育的了解,短時間內難以全面把握中職語文教育的獨特之處。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中職語文教師缺少進修、培訓和研討的機會,即使安排了校本培訓,往往只是上幾節公開課、做幾次講座就結束了,教師培訓流于形式、實際作用不大。這就導致那些原本能力不足的教師幾乎失去了學習、進步的機會,進而嚴重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得他們不能也不想開展語文審美教育[6]。加上前文所述的部分中職生學習基礎較差而缺乏學習熱情等原因,共同導致了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效果不理想。這成為忽視語文審美的教育主體方面的原因。
(四)社會人才需求傾向和評價標準中的功利性,導致部分中職生走入社會后自我評價和價值認同實現出現混亂,過于追逐現實名利而缺失精神追求。由此反向影響了中職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師生對于人才的認知,以及語文教學目標的調整。現實生活中短平快的眼前利益和物質財富至上的成功標準,不斷突破甚至顛覆了學生對于理想生活和成功的想象。大多數情況下,中職生走入社會時年齡尚小,沒有處理好物質財富與精神追求的關系,很容易接受以物質財富為導向的成功觀念,甚至完全以物質財富的數量來衡量成功的大小。一旦這種觀念形成,加上媒體的夸大和扭曲,很容易與尚未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融為一體。當其中的部分人工作穩定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后,經常會被自己畢業的中職學校作為就業典型,不但能夠獲得回學校宣講自己“成功經驗”的機會,還能夠成為那些尚未畢業的中職生學習的榜樣甚至是崇拜的對象。這個時候,語文教育就會受到一種反向的影響———學校和教師會參考那些“成功者”的標準來教育在校學生,學生也會以那些“成功者”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并由此來判斷語文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這就成為輕視語文審美的外部原因之一。
三、應用與審美沖突的解決途徑
(一)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是較為直接有效解決當前中職語文教育沖突的方法。
從實施主體上來說,這些措施由實施教學的語文教師實施,其有效與否或者有效程度與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相關;從實施效果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上看,這些措施會隨著實施主體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受到教學管理和制度的制約。因此,這些措施一方面符合中職語文教育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帶有教師的個人特色。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將審美融會于應用之中,進而樹立科學的中職語文教學理念。
我國的職業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流的能力;二是演算的能力;三是創新的能力;四是自我提高的能力;五是與人合作的能力;六是解決問題的能力[7]。很明顯,其中有五種能力直接與語文應用能力相關,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育必然以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要內容。但是,“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美育的學生一定在人格發展和文化結構上存在嚴重缺陷,無法很好地應對當代社會的挑戰”[8],因此,應當將審美活動融會于應用活動之中,實現二者的統一。從教師角度來看,要在完成基礎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的要求,設計有針對性的應用文學習和寫作訓練、口語訓練等;還要在語文應用能力的提升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培養美善一體的情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9]。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要主動根據專業的要求來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培養或者提高自己明是非、辨善惡、分美丑的能力;要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語文在中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強學習和交流,提高和強化教師的審美能力和教學能力;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取法乎上而得之中,取法乎中而得之下”,要培養和提高中職生的審美能力,首先離不開中職語文教師的審美能力和教學能力。從制度上看,要制訂和完善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相關規定,抓好落實并提供財務和休假等方面的支持,為教師的學習和交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從實踐上看,教師不但要加強經典著作和相關教材的學習,還要加強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不但要學習傳統教學方法,還要學習利用新媒體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開通微博或者微信,以便及時發布學習信息、接受學生咨詢以及和學生及時交流;也可以通過閱讀學生的微博或者微信來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興趣,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或者內容,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強化,結合專業特點和要求,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全面提高其語文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經典藝術的欣賞,提升其審美品位,豐富其審美趣味;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培養其“發現美的眼睛”。同時,通過審美活動提升其人生境界,進而完善和獨立其人格、追求自由而安詳的心境。
3.充分、全面地展現學生的才華和成果,獲取社會和學校的認同和支持,減少和避免反向影響。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居于最高的兩層。對于受到社會刻板評價的中職生來說,要使他們認識到通過個人認真學習或者努力工作也能獲得他人的認同和尊重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充分、全面地展現學生的才華和成果。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對于優勝者頒發獎狀和紀念品,在校報等內部刊物上進行正面、積極的宣傳;如果有其他單位參與,也可以聯系報紙、電視臺等媒體進行采訪報道,一方面讓社會更加直觀和深入地了解中職學校和師生,減少或者消除誤解和偏見;另一方面幫助中職學校和師生樹立正面、積極的形象,客觀上為畢業生找工作時加分,甚至擴大就業面、提高就業層次。以上信息也可以通過微博發布或者通過微信推送,從而形成多種媒體聯動,最大化地擴大宣傳效果。
(二)相對于具體的教學方法而言,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方法和教學制度有利于將教育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貫徹到教學工作中,也有利于將這些方法總結、推廣。
具體來說,可以嘗試進行以下工作。
1.完善內部規章管理制度,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時間、資源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處理好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小組或者學校的層面,根據國家教育部門頒布的教學大綱,結合各學校中職教育的特色和所處地域、行業對于中職畢業生的實際要求,制定更為合理的語文教學(實施)方案,明確語文教學的課時安排,給予相對充足的教學時間和實踐時間;與此同時,對于語文課程和教師的考核應當更加科學、合理,根據各專業不同特點和就業市場的需求,給予授課教師一定的考核自主權,在確保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外,對于那些具有寫作特長或者相關語文才能的學生進行更為全面、客觀的評價(學校也應為他們的畢業和就業提供一定的鼓勵和幫助),對于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語文教師要進行肯定和獎勵,并將其中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進行交流、推廣,還可將之納入語文教學(實施)方案的修訂。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層面,應當適當加大對中職語文教育的經費投入,合理提高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福利,提高崗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從事中職語文教學活動,從而確保教師隊伍保持相對合理的規模,能夠穩定、可持續地發展;適當增加購置文學類圖書、訂閱相關報刊、訂購網絡數據庫,并將相關經費納入圖書館或者信息化建設的預算,同時加大圖書館、閱覽室和校園內部網站的開放程度和宣傳力度,鼓勵和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走進閱覽室,瀏覽和使用數據庫,讓學生全面了解資源,從而更好地使用資源,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2.整合多方資源,制度化地推進中職語文教學工作。
根據中職語文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特點和作用、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特點和作用,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中職人才要求和需求的變化,可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建立中職語文教育協商(聯席會)制度,邀請教育主管部門、中職學校、人才招聘平臺和部分用人單位等參加協商(聯席會)。一方面有利于及時、全面地掌握一線中職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和交流,為更加合理地調整教學大綱和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和經驗,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咨詢;另一方面有利于增進中職學校和人才招聘平臺、就業單位的了解和互動,進而及時調整對于中職畢業生的評價標準和培養計劃,其中對于語文相關能力的要求自然會影響到中職語文教學活動,并“倒逼”中職語文教學活動采取相應的調整和應對之策。根據各中職學校所在地的高校發展情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性地建立高校—中職語文教育研究會,或者將研究會秘書處設置在高校的相關院系,充分發揮高校的學術研究優勢,為中職語文教育提供更多的學術支持。同時,吸引感興趣的大學生參與進來,為大學生就業和中職學校招聘提供一個新的平臺;或者將研究會秘書處設置在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從而有利于調動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語文教師的積極性,在學校層面協調解決中職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推進相關政策和管理規定的制訂、協調經費落實;或者將研究會秘書處委托給其他研究機構,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適時發布“中職語文教育質量年報”等類似資料,以相對獨立的第三者身份為教育管理部門、中職學校提供咨詢服務和輔助工作,從而為改進中職語文教育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中職語文教育的沖突及對策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2-26
中職生消極群體及其教育對策論文03-26
中職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02-24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02-13
中職學校體育教育論文03-13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的論文02-20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1-08
中職英語教育論文03-17
中職幼兒音樂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