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論文
[摘要]文章以信息化教學環境為背景,結合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從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教學目的的重新確立、教學內容的充實和完善、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教學條件建設和科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構建了信息化條件下管理學的教學結構,并對這種新型教學結構實施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信息化 管理學 教學設計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在高等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教師主要的教學工具、學生主要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態和主要的教學媒體。眾多現象表明,信息化的教育環境已成為現實和必然。然而,絕大部分教師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演示工具以代替傳統的“黑板+粉筆”,信息技術的巨大教育優勢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如何將信息技術用來既輔助教師“教”又能促進學生“學”上, 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上的“雙向整合”,本文擬結合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來進行探討。
一、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比較
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如何“教”為中心展開設計,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其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它的缺陷,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信息化教學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資源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旨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受時空和教育對象限制,具有信息載體豐富性、信息資源共享性、環境開放性和交互性更強等特點,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下表給出了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之間的主要不同。
二、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管理學教學結構
教學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從具體表現看正是由上述教師、學生、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評價這7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管理學教學結構,應該緊緊抓住管理學教學的特點,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
1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
基于網絡的信息化校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靈活、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充分交流的教學環境。信息化環境下的管理學的教學設計首先應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角色定位,決不應忽視教師主導作用而片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首先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在于幫助學生去尋找、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只是“教”學生,而更在于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管理者、合作者和評價者。同時, 由于信息的多樣性、可選性和易得性,網絡環境比傳統教學環境更為有效地支持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并為學習者獲得知識提供了多種途徑,更多地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也應積極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并及時反饋學習信息,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對象。
2教學目的的重新確立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的科學,其現實價值正在于解決各種社會熱點問題,提供有創新意義的、切實可行的科學管理辦法。在現代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如何學習,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如何主動地吸納知識,這些不僅蘊含著對學習規律的認識,而且也反映了對學習內容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的管理學教學,我們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和技能,還增加了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培養學生科學的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讓他們歷經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創造的歷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這將對學生產生更加有益和深遠的影響。
3教學內容的充實完善
管理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起著引導學生入門及培養學生初步養成系統科學管理思維模式的作用,為以后學習其他專業管理課程和為日后的實際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因此,管理學的課堂教學內容應主要以管理相關的基本范疇和管理職能為主,揭示管理的基本內涵和理論體系,系統介紹管理過程中各職能的主要內容和實施要點,體現管理的科學內涵和理論體系。同時,管理學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其理論體系本身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在管理學的教學內容中,還應適當介紹管理學科體系及其與其他學科的滲透、融合,并不斷補充和更新管理學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的研究內容,以體現管理學的寬廣視野和管理學的動態發展。這三方面內容,前者主要依據教材,而后面兩個方面的內容可按專題收集和整理,并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將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4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信息化環境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并不意味著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完全摒棄。管理學教學中,我們將自主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從“教”和“學”兩方面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形成一個以學生為本的比較完整的開放的教學體系。首先,課堂教學仍是教學的主戰場,根據以“ 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時做到由知識概念的傳遞轉變為問題的提出、討論、歸納和總結;教學的組織以整理、提高和幫助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活動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盡力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為此,教師就要根據課程的不同內容以及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或講授,或討論,或課題設計,或問題解決,或設立案例的情境。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是從學生身上得到體現,因此在管理學的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僅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多種學習方式。
5教學條件的建設
教室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目前很多學校都普遍建成了作為校園網的終端用戶并具有多媒體表現功能的實體教室,信息化環境下管理學教學條件的建設,主要是考慮如何依托校園網平臺建設管理學的虛擬教室。如下圖所示,無論采用什么具體技術實現,管理學的虛擬教室結構主要由資源層和應用層組成。資源層主要是管理以各種媒體形式存在的管理學教學信息資源,應用層則首先按照管理學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將各種資源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然后在此基礎上開辟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充分支持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網上實時教學和討論交流等教學模式,并支持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實施和自動管理。
6實施科學的管理學學習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步驟,特別是要本著鼓勵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體現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結合管理學教學的特點,建議成績的評定采用課終閉卷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方式進行。課終考試應側重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適當加大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實際運用的比重。平時考核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變化進行考核,包括學生上課出勤率、學生課堂和網上參與討論頻率和質量、作業完成的質量、學生科研小論文、學生社會調查等,都可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信息化教學環境不僅為教師搜集評價信息提供了豐富、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而且提供了一些已有的評價平臺、評價工具給教師使用,教師可以將網絡評價工具和原有評價工具相結合對學生學習做出診斷性、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價。
三、實施新型教學結構要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信息化教學內涵
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包括樹立現代教學觀念、運用系統方法、恰當使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等方面。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在教學設計中不能準確把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一種表現是完全地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極端表現是完全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還有些教師不顧教學實際需要,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往往會使一些技術和方法的使用與教學需求不符, 既浪費資源,又浪費時間。如在管理學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網絡交流相比,課堂上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更直接、表現更豐富、效率更高,若課堂上有時間,討論大可不必都在網上進行。因此,教師和學生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手段,而不能成為技術的奴隸。
2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
要想順利實施信息化環境下管理學教學,必須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首先,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居于主導地位,沒有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質教育,當然也不可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因此,應建立和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制度,使教師對迅猛發展的教育信息、網絡技術有一個及時、全面的學習和了解;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巨大優勢對教師進行訓練,如提倡教師不脫產從網上進行學習,在學習中使用,在實踐中提高。其次,對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可開設專門的信息素質課程作為必修課,教學內容除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外,還應包括對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的要求。此外,還可以把信息素質的精神、意識、倫理整合到其他常規課程的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讓學生通過操作、接觸來熟悉電腦和網絡,不斷提高信息素質,同時也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3學校搞好配套建設
管理學教學的信息化改造僅僅是現代教育發展大潮中一朵浪花,它的改革是否能順利實施,還有賴于學校營造信息化教學的最佳環境。各校校園網的建成和開通,為管理學實施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這樣的平臺如何建得更好、用得更好,學校應從信息化教學整體和全過程的角度來解決當前條件建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建設重復、華而不實、利用率低等問題,并為教師構建信息化環境中的新型教學結構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意見。此外,還應建立信息化教學管理的制度和機制,制定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建設標準,給教師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學科領域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資料:
[1]胡連鋒 陳小梅:淺議信息化教學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11
[2]宋衛華: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角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7
[3]劉代漢 黃進偉 何新鳳:網絡環境下管理學課程開展自主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06。2
【管理學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