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學角度下齊王好紫衣典故思考論文
摘要: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語典故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齊國大地上的成語典故更是不勝枚舉,精彩紛呈。這些成語典故內涵深刻而又妙趣無窮,讓人啟迪頗多。本文主要從管理學的角度對齊成語典故齊王好紫衣給我們的啟示進行分析。
關鍵詞:成語典故;齊文化;管理學;思考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一代霸主齊桓公對穿衣服的顏色很講究,他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所以每次上朝時都令下人給他準備紫色衣服。大臣們看見國君穿紫衣,也都紛紛效仿。這樣一來,齊國上下刮起了一陣紫色旋風,無論是齊都臨淄的人,還是鄉下人都穿上了紫衣。物以稀為貴,全國上下對紫衣的瘋狂追求導致紫色布匹、紫色衣服供不應求,紫色布匹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五匹生絹也換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齊桓公對此深感憂慮,于是他就把管仲召來,對他說:“我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貴,整個都城的百姓喜歡穿紫色衣服的風氣不消失,我該怎么辦呢?”管仲說:“您想制止這種情況,為何不試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對身邊侍從說:‘我非常厭惡紫衣的氣味'.這時侍從中有穿紫衣來進見的人,你就說:’稍微退后點,我厭惡紫衣的氣味。‘”齊桓公說:“好。”這一天,齊桓公如法炮制,于是文武百官都不穿紫衣了。第二天,都城內沒人再穿紫衣。第三天,國境之內也沒人再穿紫衣了。于是,沒過多久,穿紫衣之風銷聲匿跡,物價也穩定了。
對于這則典故,大家肯定是見仁見智。是的,我們既應為桓公高明的見識和虛心納諫的素養點贊,也會折服于管仲的智慧和勸諫藝術,同時又會產生諸如言行要一致等人生和職場啟示。本文認為,如果從管理學角度對該典故進行深度思考,還會得到更多管理啟示。
管理啟示之一:管理者身教勝于言教
該典故揭示了一個管理真諦:言傳不如身教,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就是最有效的動員令。管理學認為,作為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職能,對實現組織目標負有貢獻責任的人。這就決定了管理者應具有更高的管理素養。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是管理者履行崗位職責過程中必備的素養,也是下屬對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這一素養對于領導者尤為重要。因為領導者是組織的掌舵人,是利用影響力帶領人們實現組織目標的人。領導者影響力主要包括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后者即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他人,其作用更穩定和持久。領導者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正是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徑。綜上所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是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徑。
回到上述典故,穿紫衣之所以在齊國成為一種時尚,是因為齊王好服紫,而后來齊國之所以無人穿紫衣,是因為國君厭惡紫衣的氣味。這正印證了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的言行,特別是身體力行可能產生的示范效應和社會影響。所幸典故中的齊桓公及時覺察到了自己行為的負面影響,并進行了有效遏制。
同樣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向孔子問政,孔子答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認為“政”字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關于“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即: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可見孔子也認識到了管理者自身行為的重要性。
孔子的上述言論所顯示的深意在今天仍然擲地有聲,該典故的警示意義也依然具有普適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人先正己。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只有慎言慎行,言行一致,作風正派,充滿正氣,才能真正發揮好帶頭作用;對于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須謹慎,應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否則將造成嚴重后果。
管理啟示之二:從眾心理和行為具有兩面性,應對其進行積極誘導,克服其消極影響
上述典故中舉國尚紫局面的形成,除了有齊君的責任,更有臣民的責任,即與臣民的從眾心理和行為有直接關系。管理學認為,從眾心理是指在受到群體或他人明顯影響和壓力下,主動放棄個人的觀點和意見,在行為上努力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為“人云亦云”、“隨大流”.從眾心理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有助于組織意見統一,團結一致,提高效率,完成共同任務;另一方面,它又容易窒息下屬的首創精神,抑制其個性發展,扼殺其創造力,導致組織一言堂、活力缺乏、決策質量下降等弊端。桓公當初偏好紫衣,只是個人愛好,他并沒有要求其臣民也好紫衣,之所以朝野上下一片紫,正是由于臣民的從眾心理在作祟,正是從眾心理導致臣民對國君的自覺趨同和盲目崇拜。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春秋戰國時期,除了齊王好紫衣之外,民間還流傳著“晉公好惡衣,朝中盡襤褸;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等傳說,這些都從更廣泛意義上印證了從眾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在認識到并發揮好從眾積極意義之同時,更要客觀理性地估量到其消極影響。為此管理者應盡力抑制和規避“從眾”的消極方面,一方面,要清醒認識到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并嚴于律己,謹慎言行,提升科學決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應積極營造更加寬松民主的工作氛圍,鼓勵下屬各抒己見,創建有力的組織文化,培養其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管理啟示之三:團隊建設應遵循互補性原則
隨著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組織越來越注重以團隊的模式整合資源,應對挑戰,提升競爭力。團隊管理理論認為,團隊是一種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組成的工作群體。而為了實現團隊共同的目標,在團隊組建時應遵循互補性原則。所謂互補性,即在突出團隊成員志同道合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團隊成員在知識、技能、經歷、經驗等方面的互補性和差異性,這樣更有助于團隊整體優勢的發揮和團隊目標的實現。可以說,互補性是團隊的基本要素和優秀團隊的基本特征。一個優秀的團隊,不需要每個成員都一樣強,而是更強調每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絕招。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使團隊高效運作,也才能夠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從上述典故看,齊王好紫衣,不僅出現舉國尚紫的現象,還引起了紫衣供給短缺,價格上漲,市場混亂。如果我們從管理學的角度進行大膽推測,齊王好紫衣可能還會衍生出更多弊端,如因過分強調上下同色、千人一面,搞一言堂,而使創新動力不足,組織變革滯后,從而使組織缺乏生機和活力。而這正是由于忽視了互補性,過分強調趨同性所致。這也從反面印證了互補性原則對于組織或團隊的重要性。
關于此,在距桓公時代百余年后的景公時代,晏子用五味的比喻提出并闡釋了君甘臣酸的和諧思想。晏子曰:“所謂’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意即所謂和諧,以味道作比喻,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臣子應該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臣子就應該是咸的。換言之,如果君主是甜的,臣子也是甜的,全國上下一個味兒,這只能叫相同,而非和諧。晏子的這一思想,與團隊的互補性原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聯系到上述典故,齊王好紫引起舉國尚紫,是君甘臣亦甘,這只能叫相同,而不是和諧。單調的顏色使人疲倦,單調的味道使人反胃。此乃“同”的不足。真正的和諧,應是姹紫嫣紅群芳艷,百花齊放香滿園。而這正是互補性產生的積極效應。
為了使組織(或團隊)保持活力,提升其競爭力和戰斗力,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不僅應廣開言路,善于聽取異見,更要注重組織(或團隊)在知識、能力、經歷、經驗、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實現成員各得其所、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王霞.論管子和晏子的和諧思想[J].濰坊學院學報,2009,(6)。
[2]《論語·子路篇》。
[3]賀玲,張英英.淺析提高領導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0,(9)。
【管理學角度下齊王好紫衣典故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9-23
管理學基礎論文07-30
關于黃河問題的思考論文05-05
護理管理學論文題目06-07
高校影視教育的幾點思考論文06-10
作業問題的思考的教育理論論文06-10
教學管理問題的思考論文04-26
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8-11
對高校專業教育的思考論文05-18
企業低薪酬下的員工選用思考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