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通用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1
作為非管理專業的學生,我在大一第一學期選修了《管理學原理》,通過對管理學基礎理論的學習,我了解到管理學的概念、管理學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理論,對管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此我以個人對管理學的認識,整理出管理學原理課程論文。具體如下:
1、管理學的定義。
管理活動是伴隨人類的誕生而出現的一類社會活動,是人類為追求自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現象,管理活動產生的主要原因應歸結于人類為了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兇險的內外勢力和克服自身的弱點,為了維護自我生存與發展的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群聚現象。
對管理學的定義有很多,如:“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雇主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聯系著每個雇員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泰勒;“管理就是實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法約爾;“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孔茨。不僅不同的研究者對管理的定義不同,就是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定義。比如羅賓斯的《管理學》第11版認為“管理指的是協調和監督他人的工作活動,從而使他們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而在之前的第9版中則認為“管理是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加有效的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而且似乎差別很大,難以進行辨識。但萬變不離其宗,不同的定義所反映的客觀事實是一樣的,即在定義中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組織、目標、人、活動、協調這樣一些與人類群聚活動密切相關的詞組,也就是管理工作應包括的基本活動內容。
2、管理學發展與理論。
對歷史的研究很重要,因為這有助于我們發現當今管理實踐的起源,以及認識到什么是有效的和什么是無效的。從金字塔的建造中,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實踐的早期實例。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出版,這本著作中提出來勞動分工的好處。另一歷史事件是工業革命,它使得工廠里制造產品比家庭里生產更加經濟。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運用科學的原則來研究體力勞動,以及尋找一種最佳方法來從事這些活動。吉爾布雷斯夫婦的最主要貢獻是找出有效率的手部和軀體動作以及設計合適的工具和設備以及使工作績效最優化。法約爾提出了14條管理原則,而今天的許多管理概念都源于這些原則。韋伯描述了一種理想的組織類型——官僚行政組織,而今天的許多大型組織仍然具有這種組織的特征。
組織行為學的早期倡導者貢獻了觀點和理念,但他們都認為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而且受到相應的管理。霍桑研究顯著地影響了管理界對人在組織中的作用所持的看法,從而導致了人們在進行管理時強調人的行為因素。行為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天的組織是如何被管理的。當前許多關于動機、領導、群體行為和開發,以及其他一些行為事項的理論都可以追溯到組織行為學的早期倡導者和從霍桑研究中得出的結論。
定量的方法涉及統計學、優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計算機模擬運用管理活動。今天的管理者在計劃和控制工作任務時(例如配置資源、改進質量、編制工作進度或確定最優庫存水平),尤其是制定決策時,會運用定量方法。全面質量管理——一種致力于持續改進及對顧客需求和期望做出快速應對的管理哲學,也運用定量方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系統方法認為,一個組織從環境中獲取輸入資源,將這些資源轉化或加工為輸出,而這些輸出又被分配到環境中。這些方法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管理者理解所有那些相互依賴的組成部分如何共同合作以實現組織目標,以及幫助他們認識到組織的某個部分所采取的決策或行為將會影響到組織的其他部分。通過這種方法,管理者能夠認識到組織并不是自給自足的,而是依賴于它們所處的環境,以獲取至關重要的輸入和分配他們的輸出。
權變方法認為組織各不相同,面臨著不同的情境,因而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管理,因為它強調不存在簡單化的或普遍適用的管理原則可供管理者遵循。相反,管理者必須研究他們的情境,并且確定當處于何種情境時,進行管理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3、管理職能。
20世紀早期,法國工業家亨利—法約爾首次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從事五種管理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現在,這些職能被劃分為四種: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
計劃是指設定目標,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戰略,并且制定計劃以整合和協調各種活動。計劃的四種目的是:提供指導;降低不確定性;盡量減少浪費和冗余;設定在進行控制時使用的目標或標準。
組織是指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為了有效地實現共同目標和任務、確定組織成員、任務及各項活動之間的關系,對組織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過程。進行組織的目的有:把需要完成的工作劃分成具體的工作崗位和部門;把任務和職責分配給各個工作崗位;協調各種各樣的工作任務;把工作崗位組合成部門和業務單元;確定各個體、群體和部門之間關系;建立正式的`職權鏈;分配和調度組織的資源。
領導是領導所做的事情,是帶領并影響某個群體以實現目標的一個過程。領導者的權力來源有五個方面:法定權力;強制權力;獎賞權力;專家權力;參照權力。領導理論主要有:領導特質理論(主要從人格特征區分領導者和非領導者);領導風格和行為理論;領導權變理論(關注的是領導風格和被領導者的特征、管理情景等特征之間的關系)。
控制是監控、比較和糾正績效的過程。作為管理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控制提供了返回到計劃的關鍵紐帶。控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管理者了解目標是否實現以及目標為何沒有實現的唯一方法;它能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反饋,從而使管理者放心地實施員工授權;它幫助保護組織和資產。
4、管理技能。
羅伯特—孔茨認為,管理者需要三種關鍵的管理技能: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熟練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對于基層管理者來說,這些技能往往更為重要,因為他們通常管理的是利用工具和技術來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雇員。
人際技能是指包括自己單獨或在團隊中與其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由于管理者直接與人打交道,因此這些技能對所有層次的管理者同等重要。擁有良好人際技能的管理者能夠從他們員工那里獲得最大的產出。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用來對抽象、復雜的情況進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在運用這種技能時,管理者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理解組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且設想組織如何適應其廣泛的外部環境。這種技能對高層管理者最為重要。
一些重要的管理技能有:管理人力資本;激發員工的認同感;管理變革;對工作進行組織并且使之順利完成;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社會和心理層面的內容;使用目標明確的人際關系網絡;管理決策過程;管理戰略和創新;管理物流和技術。
5、學習管理的必要性。
作為一名專業是非管理類的理科生,如果不是通過對管理學的學習,我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學習管理為什么有助于職業生涯發展。
管理是普遍的。在所有類型和規模的組織,在組織的所有層次和所有工作領域,在任何區域的組織,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是組織的普遍需要,因此,我們想要找到方法來改進組織被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因為我們生活中每一天都要和組織打交道。比如,我們常有這樣的經歷:超市里的營業員沒有及時地提供幫助;隨旅行團旅行由于各種拖延而不得盡興;三次打電話訂票,銷售代表對同一航線報出三種不同價格等等,這些都是不良管理所導致的問題。管理良好的組織會發展出忠誠的顧客基礎,而且獲得成長和繁榮,即便是面臨巨大挑戰的時期。通過學習管理,我們能夠發現不良管理,并且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工作的現實的要求。我們大多數人一旦從大學畢業,開始職業生涯,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對那些進入管理者行列的人來說,對管理的理解將成為其管理技能的基礎。而對于那些不想進入管理者的人來說,仍然要和管理者共事。在工作中,即便我們不是一個管理者,也有可能承擔某些管理職責。通過學習管理,我們能夠對上司(或同事)的行事方式以及組織如何行使職能有更深入的洞察。
作為一名管理者,可能會存在很多的挑戰,管理可能是一種艱辛和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管理者常常需要同各種性格的人打交道,以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完成各項工作。在面臨不確定性和混亂時,激勵員工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管理者常常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其成功通常取決于其他人的工作績效。但作為一名管理者,可以獲得豐厚的和回報,如有機會進行創造性地思考和運用想象力;幫助他人發現工作的意義和成就;獲得組織和社區的認可和地位;能夠影響組織的產出;獲得豐厚的薪水和獎品。但作為一名管理者,努力、技能和能是不可或缺的,企業需要的是優秀的管理者。必須依靠有熱情的、受到激勵的組織成員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組織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學習管理能夠啟發管理者的能力,學到有用的東西,這就是其價值所在。
總結。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短暫學習,我覺得還是學到了不少的東西,自身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雖然,該門選修課的學時有限,所學的內容也只是皮毛而已,或者說皮毛都言過其實了,但是管理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其意義非凡,其精髓,其博大精深深地吸引了我。雖然,我以后可能不會加入管理者的行列,但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依然與組織密切相關,時時會與管理打交道。
人類的許多偉大的工程無不與管理的相關性掛上了鉤,試想,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恢弘的金字塔怎可能建成假若沒有正確的指導,龐大的曼哈頓工程如何實施又怎可能會在短短的幾年內研制出第一顆原子彈倘若沒有管理學原理恰如其分的運用,美國的宇航員怎可能會成功地登上月球有趣的是,本人在撰寫此篇論文的過程中也運用到了與管理學有關的知識,因而得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這樣一篇4000字的論文。當然,本人所掌握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在我的眼前仍然是一片知識的海洋。雖然這門課程結束了,但并不代表我對管理學的學習終結,它是一個帶來智慧的過程。不僅現在如此,今后更是如此。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2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我對管理學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觸頗深,因為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企業價值補償不足。因為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使企業資產價值流失嚴重,價值補償不足,而且企業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產品損失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設備、工藝技術陳舊落后,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驚人。企業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某一目的進行人為調節成本數字,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成本管理短期行為嚴重。由于近年來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只包利潤,不包成本,短期行為泛濫;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充分認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企業成本的較量。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二、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范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察產品的制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制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發生。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領域上,只限于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觀念落后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現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現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如下:
1、立足于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產和發展,立足于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雇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出發雇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立足于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的理解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現代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現代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
3、立足于外部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等。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這些管理決策成本范疇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為保證企業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四、運用現代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成本管理范圍的日益擴大,更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范圍日益擴大。對處于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同時,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又使成本管理的范圍向著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交叉滲透的方向發展,如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大背景下,適時生產控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相關科學的引入,使成本與技術密切結合,不但擴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圍,也開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徑
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結合的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采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系,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樹立現代成本意識,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確實,在相關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而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而單純的成本降低確實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項經濟指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有時增加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必須指出,這種無窮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戰略構筑、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意識。其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展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項目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設備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設備使用期間,因設備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設備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余,這樣就總體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于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3
——對管理學的認識和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一、對管理學的認識: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使我充分認識到:管理是社會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乃至其他社會組織,從農村、城市、國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動。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或領域,都存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以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組織之中,組織是管理的載體,是人類集體協作的產物。其管理的基本含義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任何一個組織都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包括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管理始終處于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中。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是決定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
(2)、管理是在一定的組織中進行的。由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的、有共同目標的組織,就像一個樂隊要演奏出動人心弦的樂章,就需要指揮使演奏不同樂器的人員分工協作。指揮就是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所謂管理主體,是指在管理過程中具有主動支配和影響作用的要素。一切管理職能都要通過管理主體去發揮作用。要成為一名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技能。
(4)、管理的客體是組織中的各種資源。所謂管理客體也就是管理的對象,指的是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所作用的對象。在一個組織中,管理客體主要是指人、財、物、信息、技術和時間等一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是對人的管理。
(5)、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是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職能的過程,這四個管理職能構成了管理過程。
(6)、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是圍繞組織目標進行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沒有目標就是一種盲目的行動。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目標的管理,也不可能實現無管理的目標。即管理的目的是協助企業組織實現宗旨,完成任務,達到目標。
(7)、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在這個環境里能積極主動、熱情高效并愉快地工作,使組織有效地完成任務。
另外,管理學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在當今社會,管理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到國家、政府,小到家庭、個人,無不需要有效的管理。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發展和組織運行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管理,因此,可以說管理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中,管理學屬于一般管理學。管理學研究的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方法。管理學具有一般性、綜合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管理學研究內容的主線是從管理者出發來研究管理過程,從總體上看,也顧及從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三個方面來研究管理學,以及從歷史角度來研究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
所以,無論有沒有時間,我們多多少少都應該學習一些管理知識。以管理學的系統理論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以社會實踐與生活來解讀和詮釋管理學理論。從而提高我們的管理質量、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使我們的管理在社會實踐與生活中不斷鞏固和發展,并與社會潮流同行,與國際舞臺共舞!
二、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在《管理學原理》中,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主要有唯物辯證法、系統方法、觀察總結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試驗研究法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其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為了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努力提高我國的管理水平,加速實現管理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學習和掌握管理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總結中不斷發展。
(2)、學習管理學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須把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管理學的學習是獲得間接經驗的最有效、最迅速地途徑。
(3)、未來的社會更需要管理。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復雜,管理就更加重要了。未來社會科學技術將有更大的發展,需要一套更科學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術、新的能源、新的材料等各種資源來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鑒于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并不斷發展的學科,因此,學習管理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4
【摘要】管理是人類各種活動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種活動。近百年來,人們把研究管理活動規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統稱為管理學。自從人們開始組成群體來實現個人無法完成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體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類社會越來越依賴集體的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的、有組織的群體規模的擴大,管理人員的任務也就愈發重要了。本文就是在學習了管理學原理、了解了許多管理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后,對這門課程的一些心得體會的記錄。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心得體會
“在人類社會中,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敗也管理。”[1]雖然管理學是在人類社會開始工業化時才應運而生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是它發展得特別迅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動自有人群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就逐步產生。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論述。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泰羅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以及法約爾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為標志。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誕生以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管理學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其內容和形式。”
進入大學學習以來,自己涉足的第一門管理方面的學科就是《管理學原理》,以前一直對這門學科沒什么了解,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有了不少收獲,雖然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少的,但我對這門課程很有興趣,想在將來繼續學習下去。自從人們開始形成群體去實現個人無法達到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組成群體無非是為了集結個人的力量,以發揮集體的更大作用,這種群體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組織”現象。所謂組織,是由兩個成兩個以上的個人為實現共同的目標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組織是一群人的.集合,組織的成員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實現即定的長一組織目標。這樣,組織才能形成整體力量,以完成單獨個人力量的簡單總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項活動,實現不同與個人目標的組織總體目標。組織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企業是一種組織,任何一個組織,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標,而組織的使命和目標說明了組織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對管理含義的認識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是本學期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當初我選這個專業也是基于對這專業的興趣,將來有意愿成為一個管理者,雖然可能多數是管理工程,但是多多少少也會面臨人才問題,面對人才管理問題,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于管理,因此,必須要努力學好這門課。
光陰似箭,時至第十五周,這門課也即將修完。通過這學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
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學習的專業是否與管理有關,都應該好好學學管理學,看看管理方面的書籍,因為管理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于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制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生會工作以及以后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其事,必先談其人。先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學管理專業的,對于我來說這是一門專業課,我有義務學好它,雖然我上課偶爾會發下呆,走下神,但是不管怎么說,我是一定會努力學它的。再說說另一個人,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了,她這學期給了我們十一個主題,讓大家自己組隊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尋找資料,制作ppt,然后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讓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這種教學方法讓我感到非常有意思,大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同時老師和同學的距離也拉進了許多。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我對管理學這們功課還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的,管理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對組織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我覺得管理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等,都會有意無意用到管理學的知識。不管將來會否從事管理事業,但可以堅信管理是生活各個方面必不可少的。管理學分為六篇,主要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部分組成。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標主旨。而計劃是所有管理學職能中的首要職能,也讓我有比較深的體會。
正如哈羅德·孔茨所言,“計劃工作是一座橋梁,它把我們所處的這岸和我們要去的對岸連接起來,以克服這一天塹。”[3]計劃工作給組織提供了通向未來目標的明確道路,有了計劃工作這座橋,本來不會發生的事,現在就可能發生了,模糊不清的未來也變得清晰實在。在日常生活中計劃是無處不在的。計劃是指制定組織目標并確定達成組織目標所需的行動方案。計劃工作首先就是確立目標,然后,使今后的行動集中于目標,并預測和確定哪些行動有利于達到目標,哪些行動不利于達到目標,從而指導今后的行動朝著目標的方向邁進.沒有計劃和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計劃工作的基礎是確定目標,計劃工作的核心是決策,計劃的關鍵在于實施。管理的其他職能只有在計劃確定了目標之后才能進行,并且隨著計劃和目標的改變而改變。計劃在管理職能中是處于首要地位的。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做了計劃也只是在做無用功而已,所以他們都不愿意做計劃。其實不然,我認為計劃是為了有備無患,做了總比沒做好。
然而,制定計劃要具有預見性、針對性、可行性和約束性。就是在行動之前對行動的任務、目標、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預見性確認。但這種預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級部門的規定和指示為指導,以本單位的實際條件為基礎。計劃一是要根據上級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定,二是針對本單位的工作任務、主客觀條件和相應能力而定。總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來的計劃,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計劃。可行性是和預見性、針對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預見準確、針對性強的計劃,在現實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措施無力實施,這個計劃就是空中樓閣,反過來說,目標定得過低,措施方法都沒有創見性,實現雖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價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約束性,計劃一經通過、批準或認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圍內就具有了約束作用,在這一范圍內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必須按計劃的內容開展工作和活動,不得違背和拖延。
其實在生活中,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辦什么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有了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準,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
大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小至一個企業、一個家庭,再者到一個人都處在管理學的范圍之內并受其影響,所以說管理充溢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如在管理學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動所引出的一切問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這個推動力并將繼續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且長期影響著人類社會。在學習管理學中,其實管理學的理論都不難,難的是要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雖然我們現在還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走入社會,走到工作崗位上去,但是我們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管理的痕跡,或者觀察領導是怎么管理別人的,常動腦,多思考,多為以后做準備。
總之,管理學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學科,雖然形成學派的時間較短,但是,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限量的。對于這門學科,短短的幾段文字表達、看書都是遠遠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學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改進、創新、累積和學習中國和外國的好的管理經驗,這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斷的實踐才能完整的去體會、感受這一門博大精深的管理藝術。由于本人未能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只是相當淺顯的心得而以,以上便是我的心得。
【參考文獻】
[1] 周三多:管理學原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頁
[2] 張聲雄:管理學概述,/view/20674.htm
[3] 周三多:管理學原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33-234頁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5
學習《管理學原理及方法》后的心得體會 因為選修人力資源管理,我在這學期接觸了管理學這門課。曾經它對于我是一個特別遙遠而生澀的概念,我覺得它和我的本專業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的,可學到現在我發現管理是無處不在的。說實話因為忙校慶晚會,不得已缺了幾節課,以至我對管理學了解的并不全面具體,所以在此我只能說對我學到的談談我的心得,希望老師能見諒。
先來說說這門授課的老師吧,不胖不瘦,不高也不矮。和諧、自然,因為你從不擺老師的架子;嚴肅認真,因為你從不失老師的本性;風趣、幽默是你的最大亮點;你上課總是“與民同樂”,課堂上時常笑聲飄過,有時使得不想聽課的都打起興趣來聽課。你完全沒有生搬硬套地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盡量多的說一些有趣的故事,“都聽清楚”是你每堂課說的最多的話,也是我見過口頭禪最特別的老師,呵呵,你總是繁簡得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跟我們解釋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再說說我對于管理學的認識。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 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學的含義:A、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預期目標,本質是協調。 B、管理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這些活動包括計劃、 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它們成為管理的五個基本職能。C、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它是一個組 織的“器官” ,是為組織服務的。在學習管理學歷史中,我知道了F.W.和他的管理科學,亨利.法約爾和他的管理原則,我感慨著這些管理學大師的智慧,也知道了東方管理理念異于西方的地方。那什么是管理者呢,在我看來管理者就是自己不干事,讓別人拼命干事的人。可要做好這個角色到真的很難。因為管理學涉及的面特別廣,同時它又講究從實際出發,對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但是在各種的解決方法中都不會離開它最基本的管理理念。
學了管理學后才發現,其實管理本來就源于我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管理學的道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太注意罷了,“從生活中學管理,在管理中品生活” 。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多些留意, 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場合來運用我們所學到管理知識、鍛煉我們的管理技能和技巧。比如在大學怎樣管理自己的生活,作為班干怎樣去管理一個班級等等。像每個月我從父學好管理學對于我們現在的一些學生會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紛繁的社 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為群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 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 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群體的使命和目 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群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 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么,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 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 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 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 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為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 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 預算量化計劃。
從父母那里拿到的生活費雖不算是很多錢,但是沒有管理好的話,這些生活用的錢就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了,而且很有可能還遠遠不夠用。而且大學是有很多課余時間讓你去打發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管理,合理的利用課余時間,管理好時間也能算是另一類別樣儲蓄錢的方式吧,雖然道理都知道但是要做到也不容易,睡懶覺,打游戲,聊天往往占據了我們大量的課余時間,而要想能更好地適應以后工作的壓力和外界競爭環境的激烈狀況, 在學校里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對我們每個在校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作為一個成年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為重要了,因為一個人的情緒會影響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的效率及生活的幸福感,再者我們都是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作為一個即將出去工作的大學生,理應用好的情緒去處理面臨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學了管理學原理及方法后,讓我對班級和學生會的管理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要讓每個人有成效的完成他們的任務,不是說多少多少要求,而是讓他們理解整個群體的使命和目標及他們的重要性,當然這個的前提是強烈的團體榮譽感。如果要使群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鼓勵遠比苛責有用。
書上的理論一堆一堆,可對于個人我覺得管理學就是一門如何追求個人幸福的學問,在紛擾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的讓自己生活的幸福,其實幸福不也就是人生目標一個個實現后滿足感的積累么。那么我管理好我的人生目標,設定好我抵達的時間,規劃好我的資源和人脈,控制好我奔向未來的偏差,以前盲目的追尋不就變得清晰可辨了么,幸福的生活也就不會遠啦。
短短的六周就要結束啦,對管理學雖說是了解了一些,可卻發現不會的更多了,對這課能寫出的心得也差不多就這些吧,謝謝老師閱讀。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6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都是生活在各種不同組織之中的,如工廠、學校、醫院、軍隊、公司等等,人們依賴組織,組織是人類存在和活動的基本形式。沒有組織,僅憑人們個體的力量,無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沒有組織,也就沒有人類社會今天的發展與繁榮。組織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類獲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然而,僅僅有了組織也還是不夠的,因為人類社會中存在組織就必然有人群的活動,有人群的活動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組織才能進行正常有效的活動,簡而言之,管理是保證組織有效地運行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我認為對于有效的管理,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首先擺在第一位的必須是實際,對于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目的,都會有很多個管理的選擇,我們要從中間選擇一種最有效,最節約,又或是最易實現的辦法,都不是容易達到的事情。于是,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確一個最核心最本質的目標,對于企業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換回最多的回報。我認為工作和人是管理的兩個重要部分。
首先是對于工作。所有的企業都是由無數人來擔任無數職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方式。同時每一個職位的人,不論是管理者、技術人員、工人,他們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計劃內的,這些都是需要在企業運作前設計規劃好的內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把這些工作的結構和內容計劃安排好。單從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達到了最合理最科學,而企業中每個人的工作也是最恰當最精準,那么這個企業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換回最多的回報。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找不到一個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時實際情況也是變化萬千,現實的要求在不斷改變,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須不停的改變,這對于管理者來說也是極不現實的。因此管理學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個“最完美”。在這方面,20世紀初出現的科學管理思想有著很大的成就。泰羅提出的科學管理思想,包括確定合理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標準化、合理配備工人、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實行職能工長制。這些理論本身對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使人們更加重視對工作的科學設計和改造,從而提高效率。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從科學管理思想中收獲更本質的內容,那便是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使人們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泰羅在這一方面只是為人們開了個頭,后來的管理者需要發揮創造力,面對各種情況,科學理性地設計組織結構、工作方式等,從而使效率達到最大。這便是對于工作的一部分,當然不只是科學管理思想對其有積極作用,但最終目標還是通過調整工作,來使效率達到最大。第一部分無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沒有第二部分的話,第一部分無疑會大打折扣。
這第二部分是對于人。如果說對于工作的設計和調整是屬于比較固定和硬性的話,那么對于人的工作是充滿彈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種因素會影響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對人的關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如果不這樣,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內容會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長久忽視對人的關注,則會產生更消極的影響。對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達到最大,這需要人對工作有很大的積極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發揮出他們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環境、人際關系、人文氣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梅奧的人際關系學說開創了這一領域。他通過著名的霍桑實驗,提出了與科學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會人的假設、士氣的概念、非正式組織。梅奧的理論使人們開始關注工作中的“人”。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群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這一方面顯然不同與工作方面,充滿著很大的彈性和變化,也對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類型的管理者或許會營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即使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樣。好的工作環境沒有特定的標準,只要能更好地促進人們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才能把對人的工作做好,這一點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總的來說,對于人這一方面,雖然不及對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產生的效果可能更顯著,同時也會給一個企業帶來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帶來的內容。
我認為企業中的管理,大致可分為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對于工作和對于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這兩方面的具體任務之中。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其具體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創造力。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7
一、本科管理學案例教學困境
1.教師層面。
(1)教學理念把握不準。由于部分教師對案例教學的盲從,以案例教學貫穿整個“管理學”的授課過程。這些教師完全顛倒了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主次地位,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對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不牢,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2)案例選擇不當。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首要條件和關鍵所在。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作用于實踐的載體,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發點,又是案例分析的歸宿。如果案例選擇得不恰當,相關因素處理得不好,就會降低案例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整體效果。授課教師應結合課程所講授內容及學生受眾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案例來開展教學。既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的應用與掌握,又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案例教學的目的。(3)教師素養欠缺。案例教學是管理學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教學環節,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對授課教師有較高的要求。要求授課教
師既要具備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又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但部分教師因為受傳統“師道尊嚴”的思想的影響,害怕授課過程中出錯,從思想上不樂于接受案例教學方法。另外,案例教學法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我國時間尚短,高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足。再加上目前高校從事管理學教學的教師多為經濟與管理類相關專業的畢業的碩士與博士研究生,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從學校畢業即到學校工作。他們雖擁有較高的學歷和學位,從事過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但普遍缺乏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難以采用創造性的方式開展案例教學。
2.設施層面。
(1)案例資源有限。案例教學的順利開展依賴于豐富的案例資源。目前管理學教學案例主要來源于部分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編寫的相關案例教材。案例內容涉及國內外企業,國外企業主要是美國、加拿大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內企業主要是一些知名的大企業。雖然利用國外現成的案例資料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管理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但國外企業文化背景與中國差異較大,不利于學生的案例討論。而國內企業案例又主要是國內知名的大企業比如海爾、華為等,普遍缺少中小型企業的案例。總之,國內現有的管理學案例資源不能很好地滿足管理學案例教學的需要,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學設施落后。一般而言,硬件設施主要包括專用的案例教學場所、幻燈片演示設施、電視錄像演示設施和多媒體演示設施等;軟件設施包括多媒體教學軟件、數據庫、定量分析軟件等。然而,目前許多高校擴招后,因建設新校區等原因,導致“負債”運營。因而在各方面都投入不足,教學設施的落后,影響到案例教學的開展和最終的教學效果。
(3)激勵制度不全。有效的激勵,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既定目標。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激勵制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校制定相關制度以提高教師進行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是教師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從目前許多高校的現狀看,這兩方面的制度都很不健全。最終導致教師不愿意主動進行案例教學,即使進行了案例教學,積極性也不高。
二、本科管理學案例教學困境突破
1.建立健全案例教學相關制度。
(1)激勵制度。激勵機制是否合理,直接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案例教學需要授課老師比理論講授投入更多的精力,編寫或選擇案例、備課、組織開展案例教學等。因此學校要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以體現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從而激發教師進行案例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教學評價制度。案例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學,因而從評價體系上應區別于理論教學。因此,從學校層面上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形成相應制度。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可以在該制度的引導下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3)考核與考試制度。案例教學是一種體驗式教學,主要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完全依賴于最終的考試成績,而更多地應關注和評價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的參與主動性、發言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性等方面。因此,應該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考核與考試制度,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加大考核成績在最終考試成績中的比重等措施,以提高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加大投入完善教學基礎設施。
(1)軟硬件設施。軟硬件設施是教學的媒介,直接關系到教學的順利開展與效果。目前,大多數高校軟硬件設施比較薄弱,因此應該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盡快完善教學的軟硬件環境。有條件的高校應建立專用的案例教學場所,比如“管理學案例教學實驗室“”管理學模擬實驗室”或“管理仿真模擬室”等,同時完善和更新多媒體演示設備、錄像演示設備、幻燈片演示設備和案例教學用具等。軟件方面購買或鼓勵教師編制多媒體授課軟件,購買管理定量分析軟件、企業管理相關數據庫等。有了良好的軟硬件設施的支持,就能使學生不出學校,模擬仿真企業的運營過程,將抽象、復雜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案例教學的效果。
(2)教學案例庫。案例是實現案例教學的重要媒介,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的直接效果。因此,鼓勵授課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構建教學案例庫是一項必要而緊迫的工作。案例庫可以是電子形式,也可以編寫案例教材。目前尋找的案例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種從國外引進管理案例,第二種是近年來國內編寫的案例教材,第三種是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摘錄改寫的'實例。這三種案例,各自有優缺點。國外案例比較成熟、比較經典,但有文化環境不同的缺點;國內案例大多來自于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案例中心和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三大中國案例研究中心,但存在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缺點;第三類案例在兼具緊跟時代,把握管理學實踐與理論前沿的優點的同時,也具有因時間緊、編撰不全面的缺點。因此,教師在構建案例庫選擇案例時要考慮案例的本土性、時效性、典型性、針對性、實用性、適應性、理論性和啟發性等特點,以使所選擇的案例能夠發揮最大的效能。
3.加強培訓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是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案例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案例教學成敗。但高校絕大多數教師都是走出校園就走上講臺,成了授課教師。學歷雖然很高,但缺乏企業實踐經驗。而且許多講授管理學的教師大多數是經濟、管理類研究生畢業,不同于正規師范院校畢業生接受過教學法等方面的培訓,在授課經驗方面也比較欠缺。因此,學校應該創造條件,多途徑培訓教師,以提高其教學水平。可以組織進行教學觀摩活動,向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可以選送優秀教師到國內知名院校進行短期的培訓學習;可以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共同來開展案例教學活動;還可以選派教師到企業,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4.創造條件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大學生因為缺乏社會閱歷,導致對案例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因此,學校要創造條件,努力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首先,學工辦和輔導員要引導學生多參與各種校園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合作精神;其次,利用寒暑假期,鼓勵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再次,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多途徑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實習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總之,雖然目前本科生管理學案例教學存在諸多困境,相信通過學校相關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加大教學設施投入力度、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等措施,一定能突破目前的教學困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管理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取得較大的成效。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 篇8
多層次、多維度、復合結構、開放性是關聯視角下環境成本計量系統的主要特征,操作中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建立環境成本計量系統。
(1)基礎層:各社會關聯體自身的環境成本計量
該層次的環境成本計量是實現環境成本關聯計量的基礎,是在吸收借鑒現有財務環境成本計量模式的基礎上,突破會計賬戶框架,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將成本計量與企業的戰略層、管理層、作業層相結合,滿足“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要求,將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目的的環境成本納入微觀成本計量框架,建立多層次、復合結構的開放式成本計量系統,以此為不同關聯體之間建立關聯關系奠定基礎。具體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完全環境成本法等。
(2)網絡層:關聯體之間的環境經濟成本計量
經濟環境成本發生在關聯體的關聯網絡之間,引起負的外部性從而使其關聯網絡中的其他關聯體產生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又稱負外部性,是指由受益人之外的主體所承擔的成本,即某種不良的環境后果由主體A引發,但相應的損失卻由主體B來承擔。這些不良的環境后果主要有:未得到補償的健康影響、自然資源的折耗、當地生活質量的變化、噪音和美學的影響、長期廢棄物的處理、殘余氣體和水的排放等等。當前理論研究中主要觀點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但在關聯視角下,該外部成本可以單獨計量,作為整個社會的凈損失予以反映,可以采用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意愿調查法等。
(3)宏觀層:社會綜合環境成本計量
全部關聯體的有機整合成為宏觀環境成本的計量主體,宏觀層面上的社會環境成本不是微觀社會關聯體環境成本的簡單累加,因為在網絡層面外部環境成本的作用下,經濟關系之外的價值體系被納入宏觀環境成本的計量范疇之內,即宏觀環境成本還需考量承擔的社會環境責任成本。
在社會環境責任成本中,除因外部性而產生的社會成本(如處理廢水、廢渣、降低能源消耗、對社會環境治理、居民身心健康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外,還包括因對社會福利的貢獻而付出的社會環境責任成本。對企業在全社會范圍內付出的環境責任成本確認和計量的難度較大,當前較普遍采用的計量方法有:調查分析法、支付成本法、成本收益法、替代品評價法、社會公正成本法、影子價格法等。
當所有企業都成為社會價值鏈中的社會關聯體時,由于負外部性而產生的微觀經濟環境成本在整個關聯網絡中可以被整合為社會視角下的凈損失,即宏觀環境成本。關聯研究法允許將研究的主體范圍拓展到關聯體及其關聯關系,于是,內含于整個關聯網絡之內的每一個社會關聯體,可以作為環境成本的動因,與此同時關聯體之間的關聯關系也成為環境成本的驅動因素,整合了關聯體及其關系的關聯網絡作為主體,環境成本的范疇便從微觀拓展到了宏觀,在單一的微觀財務環境成本計量的基礎上,微觀經濟環境成本及宏觀環境成本的計量和信息披露成為可能。
【大學管理學原理選修課學習心得論文】相關文章: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16
管理學原理論文05-27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薦)05-19
(熱)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20
管理學原理論文(優)05-30
管理學原理論文通用【15篇】05-29
管理學原理論文大全(15篇)05-31
《管理學原理》全英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2-26
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教學方法論文03-09
大學生選修課論文格式08-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