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分析
風險管理是指于臨床護理中將風險發生率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包括評估風險、處理風險等方法。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之論文范文。
手術室是臨床的主要場所,也是易出現風險事件的高危科室。一旦操作過程中出現護理風險,不但可降低醫院的服務水平,還可引發醫療糾紛,減少經濟效益。故而,臨床需根據該科室極有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探究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1]。下面,將該院手術室患者的資料匯總如下,旨在判定風險管理理論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1年4月—2014年9月手術室患者作為對象,按照風險管理理論的實施將其分為實驗前、實驗后兩組,其中,實施前的80例患者由30例女性、50例男性組成,年齡10~69歲,平均(45.2±1.9)歲;29例急診手術,51例擇期手術;實施后的80例患者由31例女性、49例男性組成,年齡11~70歲,平均(45.3±2.0)歲;28例急診手術,52例擇期手術。160例患者的男女例數、年齡段等臨床資料無區別(P>0.05)。
1.2 方法
風險管理實施前的80例患者于手術室實施基礎護理,如:認真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做好相關不良事件的預防性工作;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壓、心率等指標變化情況,便于盡早處理突發事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行藥物、飲食的對癥處理,以更好地緩解病癥,提高生活質量;其余80例患者則實施風險管理理論,具體如下。
1.2.1 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意識 臨床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領導人員需叮囑其將“零缺陷”作為工作目標。首先,要求每位護理人員認真、仔細地檢查自身工作,查看是否存在紕漏。同時,還需讓護理人員相互檢查、相互監督,以吸取先進、科學的工作經驗;其次,手術室護士長、質量監控人員需按時或不按時地進行檢查,便于更好的發現現實操作問題,盡早處理[2]。臨床所有的檢查均詳細記錄在案,并于晨會向全體工作人員通報。
1.2.2 制定潛在性風險的解決對策 臨床手術操作前期,護理人員需認真評估手術室的潛在性風險,尤其是存在風險征兆的患者。針對存在風險征兆的患者來說,手術操作中需安排工作經驗豐富者從旁陪護,以預防風險事件,或將其降至最低。并且,加大易發問題的觀察、分析力度,特別是手術中易出現的相應問題。這就需要護士長注意觀察,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增加值班人員,強調手術的合理搭配措施,規避護理管理風險[3]。
1.2.3 強化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抗風險意識 每月或每周于固定時間內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如:手術室規章制度、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手術室的新業務等。每周挑選1~2個下午的時間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手術室的消毒、滅菌處理,并認真、詳細地向護理人員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操作技能。另外,科室領導還需為護理人員建立個人檔案,詳細記錄日常工作中的表現、出現問題等情況,作為獎罰、留院工作的可靠依據[4]。
1.2.4 強化手術室的細節管理 臨床手術操作前期,護理人員需認真落實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消毒制度、隔離制度等,認真清點手術所需物品、器械,確保準確、無誤;嚴格執行相關藥物的管理制度,分門別類的存放靜脈、外用藥物,以免用藥錯誤。手術操作期間強化手術室儀器的管理,根據相關操作規范執行操作。手術結束后認真清點物品、器械,預防殘留于患者體內;詳細整理患者的手術操作記錄,確保書寫規范、字跡清晰,數據統一、準確,若記錄錯誤需修改,應按照相應規范修改。嚴格執行手術患者的核對制度,根據醫囑給用,防止出現用藥錯誤現象;合理擺放患者體位,提高舒適度,預防壓瘡[5];加強患者的高危時間的觀察力度和護理人員,每次手術操作結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問題的討論,以術中極有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預防解決措施等為主,力求于下次手術中規避該現象。
1.3 評定項目
統計兩組患者醫療事故、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并統計護理滿意程度,標準:讓患者填寫調查問卷,根據最終得分將其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種類型,即:滿意為調查問卷得分在90分以上,比較滿意為調查問卷得分在60分以上,不滿意為調查問卷得分在60分以下。
1.4 統計方法
使用版本為SPSS 14.0的軟件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并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醫療事故、切口感染發生情況統計
調查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醫療事故和切口感染率有區別(P<0.05),見表1。
2.2 臨床護理滿意程度統計
調查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滿意程度有區別(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手術室操作過程中,易出現護理風險,發生該現象原因為:①人員因素。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不足、違章操作,致使工作失誤,以藥品或器械準備不當、操作不規范等為主,造成嚴重后果[6]。并且,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于臨床護理中無法及時、有效地和患者交流,導致患者認知不足;②管理因素。臨床工作制度不完善,單純性地借助工作經驗執行相關操作,使相關制度形同虛設;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足,導致操作不當;設備、物品使用不當,影響手術操作,延長手術時間;手術室環境不達標,加大切口感染率;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未更換手術臺敷料、消毒巾等,未按時更換器械臺敷料,誘發交叉性感染。故而,臨床需根據手術室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以預防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7]。
風險管理是指于臨床護理中將風險發生率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包括評估風險、處理風險等方法。手術中的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醫院較為重要的一環,將直接影響患者手術效果、醫院利益[8-10]。通常情況下,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具有動態性、直接性等特點,最為重要的預防性措施為規范化醫療環境,建立有效、科學的管理體系,簡單來說是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做好提前的預防、應對措施,確保手術順利實施,提高手術成功率。該次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80例手術室患者實施風險管理理論后,醫療事故發生率、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險管理理論模式的實施,可給醫院手術室管理工作帶來巨大變化,不僅可完善工作流程,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還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獨自面對風險的應對能力,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臨床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理論作用顯著,可降低護理風險,增強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分析】相關文章:
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11-19
目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運用分析11-14
論述沖突管理理論在高校課堂管理中的運用12-06
淺議企業管理中的激勵理論運用03-02
試述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06-14
言語行為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11-15
談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02-21
淺談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的效果分析03-27
醫院檔案管理中權變管理理論的應用分析03-09
人性化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