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很多人都在不斷學習,保持進步,不過,學習不是死讀書,而要講究方法的。你知道都有哪些學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 篇1
小學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強,前面知識是后面知識的基礎,后面知識是前面知識的發展,組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即“結構”。布魯納認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礎結構。”他認為學生掌握了知識的基本結構,才便于遷移。他說:“簡單地說,學習結構就是學習事物是怎樣相互聯系的。”因此教師要從教學知識的整體出發,指導學生會用“聯系”的觀點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知識結構有效地轉化為認知結構。
與前后知識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材每一知識塊都處在一定層次的系統中,這樣無論從縱的還是從橫的聯系上都出現了教學上的先后問題,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繼教材之分。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到教材的階段性,不能違反知識的邏輯結構;又要考慮教學的連續性,在起始教材的教學中,使學生的第一步走的穩、走的準,還要注意對后繼教材的聯系,以減緩后繼學習的坡度。
如在應用題這一系統中,一步計算的簡單應用題是起始教材,兩步計算的復合應用題是學習三步復合應用題的過度階段,也是解答復合應用題的關鍵。例如出示復習題
“(1)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2)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112棵,五年級栽的棵數比三、四年級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這是兩道學生已掌握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題“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這樣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通過組裝得到新知識。讓學生把這三道題聯系起來思考,通過討論比較解答,明確三步計算應用題是由兩步計算應用題擴展而來的。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常常會出現一種定勢,即目前教什么內容就按這單一思路去思考數學問題。如何克服這種消極的思維呢?我體會到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適時地回授。
例如,在學完比例應用題后,出示這樣一道題:“用2噸黃豆可以榨油 噸。照這樣計算,,噸黃豆可以榨油多少噸?”學生很快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出來。此時,積極鼓勵學生想一想,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可不可以解答,有的同學發現可以用歸一的方法解,列式是 ÷2× = (噸)。受此起發,全班同學都積極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解答。啟發學生換個角度想抓住題中數量間的關系來分析,這樣就有了下面的多種解法,列式:(1)×( ÷ 2);(2) ÷(2 ÷ )。這樣的訓練,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溝通了前后應用題的聯系。
又如,學了整數的意義,問學生:“課本中‘我們在小學學的是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比0還小的數呢?”學生感到困惑,這時教師必須指出整數不僅僅只是0和自然數,還有其他的數,以后再學。這樣為以后要學的負整數提前孕伏。同時也對整數這個概念更加明確。
二、 與新舊知識的聯系
任何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幾乎是不存在的。現行教材在結構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每一節新知識前恰當地安排了復習準備題。新知識的學習始終注重直觀演示,實際操作,盡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去發現規律學習新知識;或是新知識進行轉化,使問題得到解決。所以在閱讀課本時要教會學生通過溫習舊知識去發現舊知識與新生知識的聯系,學會用轉化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促進知識技能的`正遷移。例如,教學小數大小的比較時,讓學生先完成例題前的一組整數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復習:在○里填上“>”、“<”、“=”。654○543和8321○8436。目的是要喚起學生對已學過知識的回顧,也是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最佳起跑點。再根據課本中的一句話:“整數的大小怎樣比較的,小數大小又是怎樣比較的呢?”這樣學生在學習小數大小比較的過程中,就會與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聯系起來去觀察、思考、分析,最后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與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相同的,也是從高位到低位逐位進行比較。同時也把整數和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統一在一起。
又如,第七冊教材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鼓勵、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思考獲得新知識。三位數乘的例題只出現了前兩個部分積,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前面兩位數乘的計算過程想:乘數百位上的2乘被乘數,得到的末位數該寫在哪位上?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從第二個部分積的寫法和算理中,類推出第三部分積的寫法和算理。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自主學會了新知識而感到高興,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三、 形成知識網絡
學習過程若不能把新知識很好地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就只能孤立的簡單的應用。隨著學生所學的知識日益增多,最后只能形成雜亂無章的堆積,而且會造成知識混淆,錯誤百出。只靠簡單的機械重復來記住學過的東西,會影響數學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有關的知識歸納到一個系統之中形成網絡,完善和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
數學概念有些是在舊概念的比較中提出來的。因此應積極主動地用原有認知結構同化新知,把新知納入原有認知結構之中。也就是要充分把握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出異同點,才能將不同的概念分離出來。如第八冊“直線、線段、射線”可以用列表的形式加以對比。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有的章節學完后必須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如在教學“數的意義整理和復習”時,讓學生進行數的搜集——回憶意義――分類整理——溝通聯系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爭議、比較,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的意義和區別,構建知識網絡,歸納知識網絡圖。 把分散學習的概念聯系起來,串成一線聯成一片,結成一網,理清脈搏,使概念的層次一目了然,不僅便于記憶,而且有利于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提高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能力。
四、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重視學生身邊的數學,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如歸一應用題教材中例題不夠貼近學生中生活實際,可以把例題改編:“小明買了3只圓珠筆用去6元。照這樣計算,買5支這樣的圓珠筆要多少元?”要求5支圓珠筆多少元,必須先知道圓珠筆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解答這一問題時,顯得容易多了。
數學問題的解決除了要有生活經驗,有時還必須自己去親身體驗。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1千米究竟有多長,學生是不能直觀看見的。教學時讓學生走出教室操場的跑道上走一走,數一數要走多少步,走多少分。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了“千米”這個長度的概念。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學已致用”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 篇2
一、要理論聯系實際
比如,我們在學習三年級數學下冊的“位置與方向”時,先讓學生學習課本中“早晨,太陽在東方。”以小明為中心,并認識到課本中的小明面向太陽的方向,所以他的前面就是東方,背面是西方,左手指向北方,右手指向南方。接著進行小結: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如果說剛好早晨第一節課是數學課,而且天氣晴朗,那么就可以請學生到教室外選定一個位置,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站好,親自體驗方位了。并隨意指定某一參照物讓學生辨別方位。這樣同學們學習起來不僅輕松愉快,而且容易記住所學知識點。然后學習“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就順理成章了。
二、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分組進行實踐操作活動,拼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然后找出原來三角形與所拼成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所拼出的圖形的面積計箄公式,就可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了。
三、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所謂觀察是指學生對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的仔細察看,因而是一種有意注意。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根據例證得到三個等式: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面的兩個思考題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點(即規律)。①豎里觀察,等式的左邊都有什么特點?等式右邊又有什么特征?②橫里觀察,等式的左邊與右邊有怎樣的關系系?教師再要求學生把記錄的文字:兩個加數的和與一夂數相乘,兩個積的和,兩個加數分別與一個數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了。
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發掘其潛能,義務教育教材己適當地降低了對數學知識體系嚴密性的要求,拉開了知識結構之間的“距離”,并以“結構化”與“問題化”互補的教材體系呈現出來。因而,學生必須掌握、并且具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提高和發展學習能力。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學習,這樣才容易啟發學生。
態度出現180度的改變,他們變成課堂的主入,迎來了生動有趣的課堂,生成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有效的教學。
四、根據學生差異調整課堂活動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面臨的是一個班級群體,但這個群體是有一些々性鮮明的學生個體組成的,課堂中教學活動方式也就因人而異才能優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上人美版第二課《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時,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當老師要求他們撰寫鑒賞小論文時,發現他們的熱情并不太高,很多學生覺得:單憑一課上完就來篇小論文是有點承受不起。看到學生面露難色,老師及時提出活動建議:“你不會寫,你可以演啊!你們不妨以‘名畫再現’的方式來選一幅自己喜歡的名畫進行表演展示,看你對這幅名畫的理解程度”。為了消除學生畏難心理,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況可采取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展示,學生感到這種方式新鮮有趣,積極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上臺表演的同學很認真、投入,因為他們知道臺下是幾十位雙眼睛看著自己呢。臺下的'學生也很專注,因為他們不僅觀賞同學的精彩表演,也要為自己的表演作準備。
這一活動方式改變中,筆者發現學生確實學習興趣濃厚起來,他們為了在課堂上更真實地再現名畫,主動查找有關這幅畫的相關資料、找道具,教學效果顯著。
在人美版第三課《走進具象藝術》的教學中,一個年段上下來,筆者發現各班學生對每個教學活動反應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名畫再現”的表演活動中,有的班級積極參與;也有班級的學生表現很靦腆,鼓勵加表揚都不敢上臺。針對這點,教師立足“以生為本”新課程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選擇,制作了一個調查表進行了解,然后根據各班實際情況而定課堂活動內容。從調查結果中看出:理科班學生比較熱衷于經典作品再現表演;而文科班的學生比較喜歡手工制作的方式;要以小論文形式進行的文理科學生都不太多。這也可看出在不同專業傾向的班級,學生對美術鑒賞學習的方式也不同,老師只有根據學生本身差異性改變了教學活動方式,課堂教學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性,重新調整了各班的課堂活動方式,使每個班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課堂教學目標達成。
由此例可看出,美術教師只有課堂中注重觀察學生的變化,認識學生的差異性,善于總結歸納,研宄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才能做到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適合班級特征的課堂活動方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
新課程需要新型的課堂,只有在師生積極互動、對話的課堂中,精心的預設教學才能生成多維而生動的教學。只有兩者在課堂上的和諧共存,才能促進了學生的深層發展,展示學生的活力與個性。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 篇3
1明確步驟
當前教育背景下,我們主要的學習模式主要分為四步程序,并且以老師為指導。第一,教師授課,學生聽課,此為學習的起點,即聽課;第二,借助于課下練習來理解和接受課上的內容,此為作業的部分,做練習可以將課上的內容理解并內化,深刻把握其內在規律,因此還要求記憶以及整理,此為復習的部分;要達到每一節課的學習情緒更為積極,學生要主動提前了解,此為預習的部分。此四項程序各有其存在的特殊意義及功能,不僅如此,它們更是環環相扣,彼此依存和制約。每四個相鄰的程序就連成了一個周期性學習過程。在這個循環里,有起點也終點,我們應該主動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學習周期,使其能夠自行發現周期中每一步的印記,獨立為一個系統并融入到學生自身的體系中,達到各個程序盡其所能,從而促成整體效果最優,協助學生達到理想的效果。就數學這門課程而言,學生需要完成指定的五步程序才可能將數學知識獨立地內化。首先,初次接觸新事物,新知識,了解其發展的由來以及存在的變化。例如,研究其存在、演化所需要的前提以及具體的演變軌跡;積極加入到對于新事物的研究過程,從而能夠獲取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的第一感受。在獲得第一感受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聯想———逐步完成新知識的輪廓以及其與原有知識的核心關聯———進一步階段根據感知總結新知本質———脫離感性變記憶為新知———夯實運用新知———把新知轉變成一種素質融入到學生針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中,這能從根本上強化學法的引領,優化授課方式,保證學習效果。
2完成三個緊密聯系
2.1緊密聯系求教和自學:學生從初步接觸新知到內化并能運用,不僅需要借助老師的直接指引,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獨立思考,去鉆研、摸索和掌握,以自身的努力為基礎,在需要外界力量的時候再尋求幫助。
2.2緊密聯系學與思:學習不僅是不斷吸取知識的過程,更是一次次思考不斷使得新知變得更切實際的過程。所以,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針對課本知識需仔細琢磨,勇于疑問,把握好所有概念等基礎性知識的內在關聯與深刻內涵,并且應掌握隱含其中的推導方法和原理。提出問題以后要舍棄原有的思維定式,保持靈活和機動性,以多方面的思考和方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3緊密聯系知識原理與實踐運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更好的實踐,因此,知識原理是基礎,需要精確地把握抽象知識的核心,并根據實踐的具體抽象成模型理論,熟悉這一轉變方式;就已掌握的概念,需要從更為廣闊的實踐中發現體現其具體的例證,從而將抽象具體化,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學有所用。
3豐富知識的獲取渠道
在當今這個知識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知識,因此,應該摒棄傳統的只依靠課本獲取知識的方式,所謂開卷有益,就是要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的非課本資料,有助于開拓視野,并且通過多渠道的涉獵專心探索課本內容,將教材的知識結構內化。
4及時歸納回顧
4.1學而時習,即要求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復習。首先,復習是鞏固知識的必要步驟,復習之后的練習能夠更好地幫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要在每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安排必要的復習工作,使得零散的知識系統化。
4.2善于歸納。階段性的歸納和反思是增進學習動力和強化學習目標的有效途徑,可以幫助建立知識體系,靈活運用解題規律,還可以協助調整學習方法和態度,估量能力水平。要在每個階段注意歸納各項指標的進步狀況和切身感受。
4.3結合具體知識靈活采用恰當的方式。例如如何理解課程中的基礎性概念知識,如何靈活運用學科語言;如何提升數學上的各方面能力,如運算、邏輯轉換思考、綜合分析等一系列學科能力;如何理清解題思路;如何避免過程中的偏差;如何及時得到效果的信息;如何客觀評估歸納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何應對考核等,深刻挖掘問題的內在,無疑會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縱觀古今,曾有眾多卓越杰出的`前輩掌握了獨具特色的學習方法。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祖沖之,他將其學習的過程精要的提煉為“搜煉古今”。搜即為搜索之意,廣泛采納原有的功績,進行深入研究;煉即為提煉,就是通過對比眾多主張,進一步地提取精華。國外的優秀學習方法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比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自己獨有的學習方法。倘若可以把眾多優秀的體會和經驗規整出來,必會收獲一筆巨大的財富,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是達成學習目的的有效途徑,也是習得學習方法的必要途徑。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 篇4
學教育的實踐和歷史表明,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等現象。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但教學質量卻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能力,沒有學會學習。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 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啟迪學法
數學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首先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首先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養成邊讀、邊劃、邊思考,手腦并用的好習慣。每次教學新內容,我都向學生指出要學習內容的要點,并要求學生根據要點,新授例題下面的提問和提示,帶著問題去預習。在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說明,讓學生深入思考知識的內在聯系,啟發學生找出其它的解題思路。
數學知識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時,我啟發學生用聯系的觀點,轉化的觀點去自學。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有80%的例題)這題是在學習了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來的,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就是把百分數(80%)轉化成分數(4/5),因此,在指導自學過程中,我們只要緊緊抓住了這種聯系,因勢利導,就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順利地解決新的`問題,也使學生學得輕松,啟邊了學法,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滲透學法
為了擺正教與學的關系,真實地體現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探索,學會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跟學生共同商討的教學形式,師生平等相處,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真正使學生在成為學習的主從。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則表現在善于控制教學的雙邊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創性,在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將教法轉化為學法,使學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較高的教學質量。
如教學“圓的面積”時,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我從學生的知識特點出發,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操作實踐,探求規律,推出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時,我先用教具演示,將一個圓8等分,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然后組織學生參與操作,把一個圓16等分,拼成一個挖的平行四邊形,再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兩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邊形。接著引導學生想象,把一個圓32等分、62等分————當把圓無限等分時,就轉化成了一個長方形。最后讓學生將剛才16等分的兩個半圓收攏,并將其中一個半圓及半徑分別涂上紅色,再展開拼插。這樣學生很快發現了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等于原來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先天圓的半徑,從而就很快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為:S=∏R2。
這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熱情高,并能創設“想學、樂學、會學”的課堂情景。
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掌握學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學生思維的源頭,就是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對教學設計的題材提出問題,展開思維,并力求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善于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引導他們展開討論,在解疑的過程中掌握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習數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文化意識的過程與方法論文03-11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文03-14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論文03-24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和方法論文11-14
淺析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05-31
關于數學論文選題與寫作方法04-07
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