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管理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務風險管理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
摘要:當前,我國企業在進行會計管理的過程中,會計管理模式非常的重要,不僅關系到整個企業會計管理效率,而且能夠有效地規避財務會計風險。本文通過了解當前我國現代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然后對我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了風險,提出了規避財務風險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會計管理模式;財務風險;現代化企業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自身企業的經營效率,企業需要在實踐中確定適合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夠提高會計管理效率,有利于企業對資金運營情況的掌握。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必須不斷建立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加強對企業的會計管理,有效地規避風險。
1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
我國的會計管理模式是隨著我國企業制度的發展而不斷進行補充和完善的,會計管理模式是指企業對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進行組織管理的一種方式,保證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夠有序地運行,會計管理模式不僅能夠規范會計工作行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整個企業的資金管理效率。當前,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分散型管理模式、統一型管理模式和交叉型管理模式。分散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中,企業領導直接對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進行管理,領導和會計人員能夠通過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快速準確地掌握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這樣非常有利于會計人員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由于會計業務和會計人員被責任單位所控制,會計人員在進行核算的時候,很容易按照責任單位的意圖行事,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交叉型管理模式是指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進行分開管理,其中會計人員由責任單位領導進行管理,而會計業務由企業會計部門進行管理,這樣有利于提高業務水平和會計工作的效率,但是這種交叉型管理職責劃分不具體,容易在工作的過程中造成矛盾。統一型管理模式是指會計業務和會計工作人員統一由企業會計部門進行管理,這種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保證會計工作的有效性,克服了分散型和交叉模式的不足,所以這種模式在現代企業會計管理中應用最為廣泛,這種模式的管理更有利于企業實現終極目標,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2現代企業會計管理中財務風險存在的原因
2.1財務風險管理缺乏適應性
在會計管理中對財務風險管理還不能夠適應企業實際的經營環境,在會計管理中所構建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對于企業的風險進行測量的時候,選取評價指標不能夠對企業的風險進行一個有效的評估,在構建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每一個過程中,不能夠脫離企業的實際問題。當前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評價的時候都采取的是單一的變量,有的時候僅僅是通過財務比率指標來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單一的變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遺漏了很多重要的變量,財務風險評價得出來的結果也沒有那么準確,由于信息損失得比較多,不利于會計的核算,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不能夠很好地應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這就會導致在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決策的時候,決策就沒有那么合理準確。
2.2管理者的風險意識淡薄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企業還在運行就必然會存在風險,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許多管理者對財務風險管理和防范的意識非常的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財務風險的產生。在進行相關的決策的時候,由于沒有財務風險的管理和防范意識,導致最終的決策失誤。這一方面是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企業會計賬目不清楚,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比較混亂,另一方面是由于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對于財務風險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不強,企業對于管理人員的培養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在進行會計管理的'過程中就會存在潛在的財務風險。
2.3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會由于財務信息不完全或者是失真,最終導致決策不正確,在會計管理過程中出現財務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
3加強會計管理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3.1完善企業控制環境
在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企業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的最終目標,首先得控制好企業經營的成本,讓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對經營風險進行正確的評估,讓企業能夠在一個高效的環境中運行,能夠實現最快最高效的發展。在企業進行評估風險的過程中,企業要考慮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考慮到各種相關要素的成本和對效益的影響,在進行風險評估的時候企業的領導人、企業自身的文化、企業的激勵機制和企業的文化等企業內部環境都對企業風險評估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建立非常好的控制環境,企業才能夠安全快速地運營,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環境,不斷激發企業員工的熱情,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對企業高級管理層進行很好地控制和防范,這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2加強風險評估和控制,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制度
為了能夠讓企業做出正確的風險評估,企業應該要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認真分析在風險評估中的影響因素,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特色,在進行風險評估的時候要考慮多種因素對企業的影響,比如法律因素、政治因素和產業政策等因素,通過建立一整套相關的機制,預測并且計算出相關的指標,通過不斷地比較分析,這樣就有利于企業管理者決,能夠正確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和評估,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規避企業財務會計的風險,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的內在要求,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一方面不斷增強企業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內部控制的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企業在進行會計管理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加強對會計的管理,更有效地規避企業財務風險,就要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合適的會計管理模式,進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資金運營的效率。對于會計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地監督,不斷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監督制度,通過不斷規范會計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的會計管理效率,有效地規避會計管理中的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3明確企業各個部門的職責
為了規范有效的進行會計核算,企業要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各個部門之間信息要共享,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核算過程中的失誤。例如采購部和銷售部在傳送業務報表的時候,兩個部門要認真負責的填寫相關數據,會計人員通過采購部和銷售部相關數據的關聯性,分析數據是否合理,以免出現少登記和多登記的情況。企業通過各個部門分工合作,加強各個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實現高效運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增強企業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4結語
為了能夠加強對會計管理的財務風險管理,企業應該不斷完善企業控制環境,加強風險評估和控制,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制度,明確企業各個部門的職責,這樣不僅僅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讓企業的管理人員做出正確的決策,讓企業能夠獲取最大的利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財務風險的發生,讓企業有效規避風險,更好地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金花.淺淡當今市場經濟下的會計管理狀況[J].財經界,(學術版),20xx(02).
[2]李朦.淺析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技術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xx(09).
[3]潛嘉敏.現代企業中戰略管理會計的價值分析[J].市場研究,20xx(06).
[4]王琪.論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技術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xx(03).
[5]董國政.企業會計管理方式分析[J].商場現代化,20xx(02).
[6]唐紫涵.用“財務對標”提升會計管理水平[J].時代金融,20xx(26).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2
【摘要】高職院校經費來源的多樣化和辦學資金規模不斷加大等新特點,使得高職院校辦學的財務風險日益凸現。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文章以某職業學院為個案,從風險管理理論出發,以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兩方面為重點構建財務風險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風險導向管理;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進程正在不斷地深入,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正發生急劇的變化,面臨著體制結構的復雜化、經費來源的多樣化和辦學資金規模不斷加大等新特點,使得高職院校辦學的財務風險日益凸現。能否對此類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般來說,財務狀況的惡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構建一個有效的財務風險的管理體系可以對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促進高職院校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高職院校風險導向管理中的財務風險管理
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在20xx年《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一文把風險定義為“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一般認為財務風險是指市場主體在整個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未知的不確定的因素所造成最后實際的財務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根據財務風險的定義,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主要指在學校的整個經營過程管理中,因為一些難以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學校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供給不足,甚至無法繼續辦學的可能性。根據現代的風險管理理論,公認的風險管理基本程序由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三個相互聯系的程序構成的往返循環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我們把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細分為償債風險、營運風險、收益風險和發展風險4個方面。償債風險是指學校的運營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借貸導致的不能按期歸還本息,進而影響到高職院校經營運轉的可能性。償債風險指標可以反映高職院校的償債能力,即支付各項到期負債的能力。若償債能力不高,既會影響支付到期債務的能力,又會影響到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容易發生財務風險。營運風險是指相關管理者和領導對學校的內外部環境把握不當,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決策中出現失誤或造成的學校財務狀況不良或資本運作出現問題而使學校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營運風險指標可以用來反映高職院校日常的運營和管理能力,該指標的好壞反映了高職院校運營管理是否存在問題。收益風險指高職院校利用自身資產進行投資來增加自身收益時可能使學校面臨資金短缺或資源損失的可能性。收益風險指標可以反映高職院校對外投資及校辦產業的獲利能力。發展風險指高職院校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從而導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難以進行的可能性。發展風險指標可以反映影響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存在的風險。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監測,可以有效地識別和評估風險,從而做出相應的風險控制管理的決策。
二、某高職院校風險導向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一)學院經費來源情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資金來源越來越多元化,目前高職院校的資金來源渠道主要由政撥款、學費收入、銀行貸款、企業投資和社會捐贈等方面構成。某高職院校20xx年的經費來源情況:一是非稅收入(也就是學費收入),占經費來源的54%,二是財政撥款的員工工資,占經費來源的22%;三是財政撥款的學生補助,占經費來源的13%;四是其它的一些相關的建設配套經費,占經費來源的11%。可見該學院用于學校其它開支的經費非常有限,并且不穩定。經費來源相當單一。
(二)某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是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設定。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設定應該與學校的總體目標相一致。現階段該校的財務管理應該兼顧收益的獲得與風險的規避相協調。財務風險規避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要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增強財務風險的管理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科學的財務預測機制和風險監控機制。某高職院校是由原中專學校升格組建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規模在不斷擴大,各方面的風險也因此不斷增加,因此學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首先應該是有效地解決經費來源問題和財務收支問題,預防因學校快速發展而導致的財務問題的出現。二是要構建該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有效地識別、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是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可以從償債風險、營運風險、收益風險和發展風險4個方面12個指標來建立財務的預警指標。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根據上述分析和德宏職業學院的`實際情況,我們選取了部分指標對學校當前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從衡量償債風險的指標來看,流動比率較好,說明其流動風險相對較小,能夠及時償還短期債務,從現實支付能力和潛在支付能力指標均高于預警下限,說明學校可供使用的資金可以滿足其支付能力。從衡量營運風險的指標來看,經費自給率和招生計劃資金比率均高于預警下限,說明了各項收入滿足其日常支出的能力,并且資源的利用能力較強,同時還說明了學校的招生情況和學費的收繳情況較好。從衡量收益風險的指標來看,資產收入比高于預警下限,說明學校收益情況較好。從衡量發展風險的指標來看,資產權益比和凈資產增長率都高于預警下限,說明學校還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從這些風險預警指標來看,學校的賬務風險較小,尚在可控范圍內。但是,應該定期對這些風險指標進行分析和計算,進而診斷和防范財務風險。
三、某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表現為經費來源單一,學費收入占到了經費來源的一大半以上。在財政撥款的收入中,大部分用于了員工的工資和學生補助;用于學校其它開支的經費非常有限,并且不穩定。其次是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落后,由于受到事業單位編制體制和財務管理能力的影響,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對風險管理、監督和審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最后表現為審計和監管機制不健全。
(二)對策建議
一是要加強會計的基礎性工作。定期審核學校的財務狀況和成果,用相關的財務預警指標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二是要拓寬學校辦學資金來源的渠道,改變經費來源單一的情況,提升抵御風險的能力。一方面要進一步爭取國家財政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吸引企業的投資、適當擴大債務融資、吸引社會捐贈以及利用自制資源盤活資產進行生產投資等多種方式進行資金的籌集。降低資金占用額,加速資金的周轉,努力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升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三是要樹立風險意識,提高決策水平。從學校的管理者到普通職工都應該明白,財務風險隱藏于工作的各個環節,在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學校帶來財務風險,進而可能影響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曉蕓 單位:德宏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秀清.防范高校財務風險的審計預警機制研究[D].安微財經大學,20xx.
[2]許志昂.淺談高校財務風險的評價與防范[J].事業財會.20xx,(5).
[3]鄧曉旭.高職院校財務風險防范對策研究[J].西北農業科技大學,20xx,(3).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3
[摘 要] 跨國公司因跨國經營活動尤其是財務活動帶來的財務風險影響和危害也不斷加大,公司往往因此陷入困境甚至于破產。為此,迫切需要對我國跨國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研究,以指導其經營實踐。
[關鍵詞] 跨國公司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并適時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范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其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財務風險的實質就是企業財務成果的風險和財務狀況的風險,是企業未來財務收益不可能實現的概率。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的實質,就是在財務風險和財務收益之間進行權衡,以便能做出科學的財務決策,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企業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內,努力提高企業的收益,從而增加企業的價值 。
一、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外匯風險
1.外匯風險的定義和分類。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中的外匯風險是指因匯率變動,公司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收入和支出的價值量增加或減少,從而發生損失或收益的不確定性。在進行財務管理及經營的全過程中貫穿著國際資本的流動,跨國公司不可避免地會在國際范圍內收付大量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債務。一旦匯率發生變動,,將會給公司運用外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外匯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交易外匯風險。交易外匯風險是指企業對外投資及經營中以確定的外匯進行交易,在交易與價格結算期間內,因匯率發生變動影響企業收入或支出金額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己經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應付款項目。
(2)會計風險。會計風險是由于匯率變動使企業的資產價值在進行會計結算時可能發生的損益。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企業的外幣資產、負債、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轉換成本國貨幣來表示。境內母公司在每一個會計年度期末需將境外投資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合并成匯總報表,在將子公司報表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會計科目折算成母國貨幣的過程中,由于匯率變動有可能給境外企業帶來損失。由于外匯市場的匯率頻繁波動,使會計賬目中的本幣數也會發生相應變動,給企業帶來損失或收益。
(3)經濟外匯風險。經濟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引起境外投資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導致業務現金流量可能發生變動而產生的經濟損益的風險。
2.外匯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幾點:
(1)管理策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建立外匯市場情報系統,及時掌握外匯匯率現狀和預測匯率變化,在此基礎上結合公司具體投資行為做好預測工作。(2)生產策略。公司應選擇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地域并通過靈活的采購政策,以抵制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獲得生產上的相對成本優勢。同時加強研發力度來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維持公司的市場競爭力,減少外匯風險影響。(3)市場策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產品定價、促銷以及多元化等市場策略來規避外匯風險。
二、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管理風險
1.管理風險的定義和分類。
(1)組織風險。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面臨與本國截然不同的經營環境,內部組織機制與外部環境變化的沖突再所難免。無論企業由于惰性而保持原來的組織結構,還是為了適應新的競爭環境而變革,都必然充滿風險。這種風險的表現形式隨著企業對外投資成長階段的不同而變化,依次表現為領導權風險、自主權風險、控制權風險、組織作風風險和企業再造風險
(2)財務管理風險。企業對外投資不僅包括實業投資,也包括金融投資,在此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所涉及的內容復雜,包括資金的來源管理、資金的運用、境外籌資管理等各個方面,加上企業會計制度與東道國制度或是國際慣例的差異,使得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也相當復雜。
(3)人力資源風險。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是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資的內容主要包括員工招聘投資、培訓投資、福利和社會保障投資、勞動力配置投資等多個環節。與企業物質投資風險不同的是,人力資源風險不僅來源于市場,更主要來自于主觀因素。
2.管理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風險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進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方式;第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強化國內母公司對境外投資企業的控制;第三,加強企業的外部監督和約束,降低資產經營風險。
(2)財務風險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財務風險的審查制度,確定海外投資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第二,依據風險的類型,選擇適當的資本結構,強化資金流動的管理;第三,強化資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選擇多個投資方案的組合,利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財務方法防范風險。
(3)人力資源風險與文化風險的.防范。第一,重視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第二,創建共同的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資源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三、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經營風險
1.經營風險的定義和分類。
(1)宏觀經濟風險。宏觀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東道國宏觀經濟運行失調,發生不景氣變動,出現如通貨膨脹、債務危機、經濟衰退等現象,從而給外國投資者帶來經濟損失。東道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同時也反應其政治風險的大小。
(2)微觀經濟風險。即商業風險,是指由于境外投資企業微觀經營環境如市場、價格、匯率等因素的變化給企業投資造成損失的可能。微觀經濟風險與東道國經濟或產業的競爭程度和企業對市場信息的掌握與應變緊密相關。主要有市場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價格風險等等。
(3)企業運營風險。企業運營風險是指海外投資企業自身由于對海外投資項目的選擇、論證以及在市場開拓和決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出現偏差而引發的運營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場進入風險。由于國際營銷環境的錯綜復雜,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國家間文化的差異,任何境外投資企業不可能完全適應市場的要求。因此,如何選定目標市場,以何種模式進入目標市場,這一過程必然充滿風險。第二,產品風險。是指企業產品在開發過程和其后的商業化過程中因受產品的各個層次因素和與產品相關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產品價值波動的不確定性。
2.經營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統分析財務管理的經營環境。由于我國跨國公司普遍缺乏財務管理的經驗,因此在財務管理的時候首先一定要重視項目投資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須做到對海外市場的經營環境的全面分析和評估。評估重點在于對企業在東道國經營影響重大的經濟政策、制度的穩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質量,社會環境,法律體系,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選擇東道國大型競爭對手不太重視的產品市場,以優異的質量和合理的價格打開市場,條件成熟后,進一步進入主導產品市場。在區域策略上,先選擇竟爭對手勢力薄弱的周邊市場,積累經驗和實力,然后向核心市場發展。
(2)培養公司全球業務活動的整合能力。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產業主要集中在貿易、資源開發和制造業等全球性產業,這在客觀上需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對生產、經營和管理進行有效的協調,以獲得全球競爭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通過對企業全球資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國際機會,通過利用海外子公司與國內母公司的整體優勢和有效協調增強應對風險和危機的綜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學習能力。跨國公司為保持在海外市場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和危機,必須形成自己的全球學習能力。我國跨國公司經營管理者必須以一種不斷質疑、挑戰、激勵和創新的態度,促使企業整體積極面對市場的變化,保持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里的憂患意識和替覺意識。
四、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風險
1.技術風險的定義和分類。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市場上競爭各方由于技術水平的差異,從而產生競爭優勢的高低。技術水平低的國家或地區會出現由于缺乏技術而產生的風險。這種風險是競爭中各方在創造和使用技術后產生的不平衡風險。其實質是由于各國的社會、經濟、技術等綜合因素的作用,導致企業技術研發、取得和運用活動中的失敗、中止、延期從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產品開發風險。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需要根據東道國市場需求的特點,開發相應的產品。而新產品的開發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的,無論是自行開發還是合作,是購買還是引進關鍵技術,都是高風險的項目。特別是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產品開發風險很大。
(2)技術保護風險。技術是一個企業的生命,但由于受到東道國或第三國相關企業、組織和個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資企業的有形和無形資產會遭受巨大損失。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技術保護主要通過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來進行。但如果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力,企業就會面臨技術外泄的巨大風險。同時企業專有技術是無法通過法律形式保護的,因為其技術內容和訣竅處于機密狀態,不能讓其他經營機構知曉。但企業在技術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會被利用,競爭對手會利用對方企業少數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種辦法達到竊取技術機密的目的。
(3)技術引進風險。技術產品存在無形損耗,因此先進技術也只能在一定時間內才能發揮效用。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引進技術的風險主要包括:企業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對引進的技術項目不加論證,導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技術開發后,應用效果并不明顯; 引進的技術作價過高而且成熟度低:技術合同落入專利保護期或專利循環等不利于企業的境地;使用許可技術生產的產品受到返銷限制,造成企業法律上的侵權。
(4)技術壁壘風險。技術壁壘風險是指一國或地區以維護國家及地區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等為由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措施。技術措施越來越多的被用作貿易和投資的保護手段來限制國外商品和投資對本國產業的沖擊,技術壁壘己成為實施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高級形式,已經成為各國企業對外投資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之一。
2.技術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視技術研發、轉移、保護等方面的論證和咨詢。對外直接投資總是伴隨技術的輸出,從而涉及到專利、專有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的保護。因此,在技術外移之前,應該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法律專家、財務專家、投資專家等對投資項目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先進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的可行性論證,充分估計技術實施后的問題和困難,對結果進行預測。
(2)健全技術開發和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行為,防止其操作失誤造成的風險和損失。特別是對人員接觸機密技術、攜帶資料出入、樣品送檢、技術交流、技術檔案借閱、技術機密和商業機密的管理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技術研發的關鍵科研人員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帶來的技術流失。
(3)加強投資項目的技術保險。對于風險較小、無法投保的技術項目,對我投資的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贏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保險基金以補償可能發生的損失。對風險較大的技術項目,則需要去東道國或母國保險公司投保。同時,為降低境外技術風險程度,還可以選擇資信好的東道國企業進行聯合技術研發,選擇合適的合作方式,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部分轉移技術風險。
(4)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技術壁壘的風險。首先加快產品和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素質和質量,產品按國際標準生產,考慮以國際先進技術標準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并積極參與國際上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工作。其次,加強與國內和國外技術咨詢機構的聯系,及時了解東道國技術壁壘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薛媛媛: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及其選擇[J].技術經濟, 20xx,(02)
[2]江志斌 劉 浩 淺談我國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J].特區經濟, 20xx,(02)
[3]翟勝寶 鄭 潔:跨國公司財務戰略管理探析[J].技術經濟, 20xx,(02)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4
一、房地產行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1.政策風險相對較大
房地產行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和民間投資熱點,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xx年開始,國家就出臺了限購、稅收、信貸等政策來限制和調控房地產市場,但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又出現了政策放松的跡象。開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的行業特點,使企業本身就面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而這種政策的波動和反復,無疑會增加房地產企業在經營戰略、資金運轉等各方面的潛在風險,不斷考驗著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2.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缺乏風險意識、缺乏風險識別監控系統兩個方面。這里的風險意識不僅指決策層和管理者的風險意識,更加強調執行者和普通員工的風險意識。如果執行者缺乏風險意識,就會使企業控制風險的措施只停留在決策層,無法有效傳達和執行下去,降低控制效果。另外,我國現在缺乏有效的風險識別監控系統和管理制度,使得企業很難及時準確地識別、監督和控制財務風險,降低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加隱患。
二、房地產行業財務風險管理對策
1.確立合理的市場定位,加強企業間合作雙贏
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中,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市場定位不清晰、一味走高端路線,降低了產品銷售量,又擠占資金,增加財務風險。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從市場入手,將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客戶群。也可以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特點和資金實力,適當的增加對于保障房或中低端商品房的開發建設,以尋求生存和發展。另外,如果企業間能夠加強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也將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例如,企業之間可以嘗試采取聯合拿地、共同開發的方式來開發項目,不僅能夠減少資源的閑置浪費,也可以分散風險,增加收益。
2.拓寬籌資渠道,合理籌資結構
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特別是中小房地產企業的籌資來源大多依賴于銀行借款,但隨著銀行借貸成本的增加,其所承受的財務風險也會進一步增加。因此,企業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籌資途徑,合理安排籌資結構,平均籌資成本,力求實現更低的籌資成本和更小的財務風險。企業可以嘗試融資租賃、典當、信托、發行債券或企業間拆借等多種方式,選擇最適合企業規模特點和發展要求的籌資方式。
3.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現金流量的控制管理
企業應根據企業的管理需求,建立一套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和財務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監控,并將現金流量管理納入到該體系中,及時發現財務狀況的異常征兆,迅速報警,并及時采取應變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另外,企業應定期編制現金預算表和現金流量表,實現事前預測與事后分析的有機結合,根據分析的情況制定合理的預算表,以實現對現金流量的控制約束作用。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5
【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與控制工作至關重要,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對于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財務危機的預防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當前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達不到市場經濟的要求,從而給企業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同時增加了企業財務危機的概率。本文闡述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內涵,并分析了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幾點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辦法。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財務風險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內涵
通常而言,對于財務風險的概念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廣義性質的財務風險理論,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歸結于企業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在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中,要面臨的風險威脅方面較多,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存在著風險;二是一種狹義的財務風險理論,企業償還債務的不確定性是財務風險的主要形式,而企業在負債情況下繼續融資對企業償還債務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一旦發生企業債務償還不力,就會引發連鎖的財務問題,從而給企業造成了極大的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復雜的宏觀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造成了企業資金鏈的斷裂,貨幣的持續貶值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增大。尤其是世界原油價格的不斷增長,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并且企業財政資金回籠的速度較慢。此外,企業對于銀行的依賴性較大,銀行的利率發生變化就會造成利率風險,同時會產生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因此要做好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力度,就要提高財務管理部門的.市場應對能力。
2.企業財務人員缺乏正確認識
當前,我國的部分企業依然注重于企業的經營治理,工作的重點側重于生產銷售工作,卻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從而造成財務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對于財務管理工作僅僅是資金的登記、財務狀況的分析、憑證登記等工作,并不能反饋企業的財務狀況,同時缺乏相應的知識資本、風險價值、機會成本的財物管理思維,此外傳統的財務管理系統低估了企業的無定形資產,在資本運營中常常忽視了無定形資產對于財務管理的影響。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傳統的財務管理人員在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上都較落后,同時其財務機構的設立也不能滿足現代企業要求,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思維落后,而且其數據分析方式較為遲緩,因此很難全面的掌握企業財務信息狀況。此外傳統企業經營模式也制約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責任歸屬的不明確也造成了財務管理改革的困難重重,完全背離了知識經濟時代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知識化理財進程因此而嚴重受阻。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辦法
1.回避風險法
企業要未雨綢繆,要有強烈的危機預測意識,全面監控企業每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管理工作、生產狀況、銷售渠道、市場份額、競爭對手信息、國家政策等,全面監控危機可能發生的根源,分析出可能出現危機的方面。同時,建立完善的企業危機預測工作機制,組織危機管理工作小組,通過引入危機管理人才來確保危機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并根據危機隱患的類型和強度,建立科學全面的危機處理方案。
2.分散風險法
企業通過設置多元化的經營方式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由于市場信息存在著極大的不對稱性,因此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采用以下的做法:首先要企業之間建立聯營關系,在高風險項目的經營上達成風險共享方案;再者要多元化的投資,將企業的運行資金投放到不同的項目中,降低財務風險的危害性;最后是對企業的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生產狀況,設置多項的經營方式,通過產品在時間、空間、利潤上的相互補充,來減少企業財務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企業破壞。
3.轉移風險法
4.降低風險法
降低風險通常會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通過支付一定代價來減少損失的發生,降低損失財務的損失程度;再者在企業的正常經營過程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市場來增強企業的收益,從而通過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來降低風險的存在;最后企業可以在購買原材料時實行貨到付款的方式來維持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在原材料的采購中堅持驗貨付款,避免造成錢貨兩空的現象。
5.緩沖風險法
緩沖風險法是較為穩健的策略,企業可以通過實行分期攤銷的方法來降低企業風險帶來的影響,例如可以通過建立風險基金,設置償債基金,并按照會計準則提取壞賬準備金等策略,來增強對于企業風險的預防和控制能力。企業可以建立財政風險基金項目,通過基金的支出來降低財務風險的危害性,這種策略可以再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企業的正常運行,從而緩沖風險的破壞力,總體而言是對企業財政的一種有效性保護。
四、總結
總之,企業要大膽的進行財務管理創新,與時代要求接軌的同時,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保證企業的財務健康運營,同時企業要采取多種財務風險轉移方法,降低企業運營過程中承擔的風險,保證企業向可持續、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6
摘要:企業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實現戰略規劃和整體經營目標、促進企業資本結構平衡穩定,使資產結構趨向一個合理的水平。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并結合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保證財務風險處在一個較安全的區間。文章從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償債能力與經營增長四個方面,設計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及時準確地預測和評價企業的財務風險,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信息和決策依據,有效地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財務風險
一、全面預算管理從源頭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全面預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現金流量的預算。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用于各項支出。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來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于凈利潤,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三個項目也保持相對穩定。其中任何一項失衡,對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量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可能引起財務危機。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少于凈利潤時,就應當引起企業投資者和管理層的高度警惕。資本的運作預算是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這部分預算能夠使企業的籌資、投資運作更加科學合理,協調企業的資產盈利與流動的關系。在產品有盈利的情況下,固定資產的盈利能力比流動資產強。在籌資環節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企業的'資本結構,由于債務資金和自有資金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程度各不相同,債務資金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資金成本低于自有資金,但是債務本息的償還具有強制性,資金風險大于自有資金。企業要在利益和風險的權衡中選擇兩者合理的對比關系,促進資本結構平衡穩定,使資產結構趨向一個合理的水平。
二、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在未來某一特定期間為實現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將損益計劃、資金收支安排等按企業各種活動的內容及其相互關系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涵蓋了企業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一項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活動,包括經營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經營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日常發生的各項活動的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采購預算、存貨預算、生產成本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稅金預算等。資本預算是指投資、融資預算。投資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項目投資和其他投資等的資本支出計劃,是反映資金運用的預算。融資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需要新借入的長期借款、短期借款以及對原有借款還本付息的預算。財務預算是反映企業預算期內預計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等的預算,包括預算損益表、預算資產負債表和預算現金流量表等內容,財務預算是綜合性最強的預算。
三、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予以量化,經預算編制、預算審批與調整、預算控制與考核、預算分析各個環節,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一)預算編制
企業依據戰略規劃、市場分析預測、歷史財務數據,結合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及年度生產經營計劃,遵循“先總后分、先下后上、上下結合”的預算編制流程,制定產品的產供銷計劃。以銷售目標確定生產投入,以生產投入確定采購資金。企業將年度銷售目標、生產投入分解到月度預算,將月度采購資金預算分解到每個供應商。企業為避免盲目投入資本性資金,結合業務預算測算出預算年度企業所需生產能力,結合企業現有生產能力,計算公司尚需生產能力,以及依據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編制資本預算,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戰略規劃的實施作用。
(二)預算審批與調整
企業為合理使用資金,保證重點預算資金供給充沛,全面完成年度預算各項指標,實行月度資金使用申報審批制度。預算管理委員會根據銷售部門月度回款計劃、財務部門月度融資計劃,對企業各部門月度資金需求情況平衡審批,優先保證生產投入所需資金,優先保障優良的投資項目所需資金。全面預算管理不是完全剛性、一成不變的,應保持一定的柔性即適應性。當企業內外部環境有較大變化時,及時調整預算以應對變化。預算執行部門提出預算調整申請,預算管理部門經過充分調查、分析、認證,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批后下達,從而使預算執行始終有預算指標控制。
(三)預算控制與考核
全面預算管理結合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進行事中預警。充分利用網絡報銷系統在填制成本費用支出報銷單時,設置預警提示及收支項目聯查等方式對預算項目進行事中提醒,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全面預算管理結合平衡計分卡、績效考核等工具進行預算控制與考核,強化預算的剛性約束。對EVA、營業收入、利潤、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通過平衡計分卡落實到企業高層領導及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實行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企業應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對業務部門下達年度費用預算指標,每月下達費用預算指標執行情況的通知,按年度進行考核,對生產單位下達可控制造成本指標,每月進行績效考核。處在成熟期的企業,需要對應收賬款管理進行重點管控,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建立銷售責任制,劃分客戶信用等級,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避免因應收賬款失控造成資金鏈斷裂。企業通過科學的財務預算實現資金的有效回收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預算分析
預算分析是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包括預算及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差異分析及主要原因、調整對策及建議、趨勢預測及管理措施等。企業開展預算的執行分析、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造成預算執行差異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實現預算執行過程的控制,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績效考核。對市場變化引起的差異,企業對差異原因要進行深入分析、及時調整預算,快速地作出反應。
四、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是在現有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較為敏感的財務預警指標,從而判斷分析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盈利能力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資產質量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償債能力是降低財務風險的直接保證,經營增長體現了企業的發展潛力。筆者從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償債能力與經營增長四個方面設計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直觀地呈現企業在不同方面的風險狀況。以國資委20xx年下達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劃分風險區間、確定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值,具體指標見表1。企業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還應綜合考慮本行業或本區域的特性,以及自身的經營狀況、發展階段等,選擇適合的關鍵預警指標,劃分風險區間,確定預警指標值,對各項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控。通過對預警指標的預測分析,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的變化,一旦實際執行中超出了風險警戒值,應及時分析原因,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信息和決策依據。企業實施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并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消除潛在的財務危機,有效地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
五、小結
全面預算管理是聯系企業戰略目標與日常經營的重要紐帶,在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決策的科學性、提高企業適應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做出全面的財務狀況分析,有效地防范企業籌資和投資活動帶來的風險,減少企業的資金決策失誤,積極防范企業資金回收的風險,增強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全面預算管理還提升了企業的綜合實力,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王麗鳳.控制財務風險促進國有企業穩健發展[J].會計之友,20xx,(24).
[2]李云霞.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xx,(14).
[3]王靜.探討全面預算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商業會計,20xx,(4).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7
一、引言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是企業在自身經營管理過程中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因素。由于財務狀況存在各類不確定性,因此每家企業都有難以達到預期財務成果和經營目標的可能,甚至還會遭受重大經濟損失。財務預警機制的關鍵因素是數據,通多對財務數據的有效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憑借對歷史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結合分析,找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和漏洞,從而對危機進行預警,實現事前管理,讓企業管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夠有意識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實現事前管理和防范,盡可能化解風險,將企業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限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可能面對的財務風險更加多樣,強化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理在促進企業實現科學決策、提高風險防控能力、降低損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二、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的措施
1.將預警管理目標明確化。
企業實施預警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確定適當的目標。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唯有明確的財務預警管理目標才能夠指引企業管理者去實施防范措施,從而收獲更為豐厚的業績回報,高水平的財務風險管理同高利潤率也有著正相關關系。財務預警目標的設定是一個全方位、全流程的系統化工作,可以將總目標拆分為各個子系統的分目標。通常來說,財務預警總目標可以考慮設定為通過科學、全面的財務預警機制來盡可能規避財務風險,幫助企業遠離危機。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分目標主要是為子系統服務的,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各個子系統的特點,設計一整套財務指標體系,以便判斷是否出現異常情況。通過對總目標和分目標的整合,可以在各個子系統之間找到一個標準體系,檢驗控制結果,以便了解預警系統是否貼近財務預警管理目標,從而真正達到控制目的。
2.完善財務預警指標,建立財務預警模型。
完善財務預警指標,建立財務預警模型,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考慮行業、內外部環境、戰略、愿景等因素,才能形成能夠切實滿足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的財務預警模型,也只有這樣的財務預警模型才能夠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進行較為有效和精確的評價。目前,經濟環境瞬息萬變,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更加復雜,因此,財務預警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需要根據相關理論基礎,不斷調整和完善,及時更新指標體系,以便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客觀需求,保持較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設立過程中,定量指標要能夠體現出企業的運營效果、投資風險、債務狀況、現金流量、盈利水平、發展趨勢等情況,并且財務預警體系要能夠將實施監控、實施分析、實施測算變成現實。由于定量指標的靈活性不強,因此一些非財務性質的定性指標也十分必要,比如企業信用政策、營銷方案、戰略發展等因素。定性指標靈活性較強,是通過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得出的,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參考性。總體來說,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各個領域的情況,有助于判斷出潛在風險。同時,財務預警系統要想在實際經營運作中體現出更大的作用,還需要將動態監測功能發揮得更加全面。財務預警系統的動態功能,需要做到實時更新,及時調整指標范圍,動靜結合才能博預警系統長期有效。
3.提升財務預警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除了建立財務預警指標、完善財務預警體系之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隊伍,這將對財務預警的成敗產生直接影響。財務預警管理人員得必備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必要的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知識,并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和報告編寫。其次,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夠從一些看似表面的問題中發現深層次的規律和征兆,從而在大海撈針般的數據體系里找到關鍵因素,并進行準確判斷,以免被不相關的信息所干擾。最后,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清晰的判斷能力和冷靜的思維能力。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財務預警人員要能夠果斷處理、保持相應的獨立性,盡可能不受干擾。
三、結語
目前,我國經濟的國際化、市場化程度已經逐步提升,由此而來的企業財務風險類型也日益增加,由于財務風險而導致經營陷入絕境,乃至于最終破產的企業也有很多,因此,不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利益相關者,都十分重視對財務風險的預警工作。企業的風險不僅可能會給外部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更為嚴峻的是,大量的財務風險突發還可能誘發金融風險。已有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財務風險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過程,而是存在一個較長的潛伏期,從樂觀角度來看,這樣的潛伏期也給我們進行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創造了條件。面對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財務風險預警工作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需要通過完善預測辦法、建立科學預警指標體系,才有可能將風險進行預測和化解。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8
一、企業稅務風險概述
總的來看,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主觀性特征,主要是指納稅人和稅務部門都存在著主觀性,對稅收業務存在不同的認識。同時不同的稅務機構對不同的稅務政策也存在著理解不同的主觀性特征。這都會因為納稅人和征稅人缺乏溝通無法形成統一見解而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二是具有必然性的特征,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的最終目的是取得稅后凈利潤的最大值,這從客觀上與我國稅收的強制性形成矛盾,企業為了追求稅務風險的最小成本而造成與稅務部門的信息不對稱。致使企業難以有效地規避稅務風險,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潛在的持續性影響。三是具有預先性的特征,主要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或者稅務信息核對時就已經知道稅務風險已經存在企業應該實際繳納的各項稅務費用之前的一些相關行為中。也就是說企業的稅務風險是在企業需要履行的責任之前產生的。因此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預先性特征。
二、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分析
1.企業納稅人員素質偏低
國家對稅收采取強制性措施,是因為稅收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國家稅收的前提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良好的財政政策可以促進國家的各項事業有序發展,而企業稅務則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但現今卻存在著一些企業對稅收認識不足,稅務人員素質偏低的現象,主要是指一些納稅人員雖然有的并沒有偷稅漏稅的心理導向,卻因為對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認識不足和把握不準確或者主觀上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去運行而導致企業偷稅漏稅的行為產生,最終可能導致企業面臨刑事懲罰的危險,從而潛在地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成本。另一種是企業的納稅人為了個人利益降低稅務成本,而從心理上就存在偷稅漏稅的想法并且善于鉆法律的漏洞,存在僥幸心理,最終產生偷稅漏稅的行為。
2.對稅務風險的應對重視不足
對企業稅務風險的應對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存在問題,沒有一個健全的稅務管理制約機制,導致稅務風險發生時,不能夠及時地進行補救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成本。另一個方面是指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稅收管理重視不足的現象,現今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對于中小型的企業而言,其稅收貢獻較小,不能像大企業那樣受到多方的`制約和監督,并且對中小型企業的稅務控制需要各區、縣的稅務機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精力和時間,導致一些區、縣的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稅收控制力度不強。現今在區、縣稅務機關普遍存在著抓住大的稅源可以明顯見成效,而抓中小型企業的小稅費時費力從而監管不到位的現象。
3.企業缺乏健全的稅務管理機制
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稅務風險成本的措施就是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加強對稅務管理的有效控制。現在的一些中小型企業普遍沒有建立起有針對性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并且缺乏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導致企業不能從源頭上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另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由于企業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對稅收情報的收集不全的現象,稅收的信息情報可以有效展示國家在稅收方面的相關稅收政策,如果企業不能進行及時掌握則很容易造成企業的相關財務管理人員不能有效地將國家政策與稅務管理進行掛鉤,造成企業不能用好國家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而繳納不必要的稅務資金,最終給企業的整體利益造成損失。
三、如何有效加強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
1.構建稅務管理規范機制
加強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需要企業建立健全稅務管理機制,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應對過程和方法。首先需要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企業稅務風險的框架建立的核心是對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總體過程,實質上是對企業的內部的整體稅務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框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證稅務風險的應急方案得到正確的執行。具體的內容有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的反映策略等。再者要制定一整套的企業風險防范策略,建立稅務風險防范委員會,聘請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進行企業的稅務管理,可以對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源頭,并提出相應的具體應對措施。健全相關的稅務管理體制,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內外部產生稅務風險的危險,從而有效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成本。
2.提高企業納稅人員的綜合素質
有效提高企業涉稅人員的整體素質是進行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的基礎,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來進一步加強企業涉稅人員的整體素質。具體的方法是:首先企業應該開展相關的法律法規應用和國家稅收政策轉變的專題報告或講座,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納稅人員對稅收政策的掌握水平,也能從整體上加強涉稅人員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范開展工作的能力,從而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再者企業還應該加強對相關稅務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也能從整體上把握企業所生產的相關產品產生的稅務情況,還能及時的了解國家在稅收政策上的調整,有效加強企業的綜合稅務風險防范策略。對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給予重用,讓他們成為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中堅力量,從而有效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成本。
3.認識企業稅務風險危機應對的重要性
我國的稅收管理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未來各地的稅務機關必然被各省局進行集中的統一管理,因此對于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也將成為企業需要不斷重視的基礎環節,而如何加強企業的危機處理是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在風險危機爆發后企業應該從多方面去有效處理危機,具體來說:在風險危機前期管理中,企業應該從思想、態度、相關體制、物資等方面做好應對準備,制定風險防范的前期應對方案,建立風險危機的防范警報系統。在風險發生中時,要求企業對風險發生作出綜合、細致的分析,對風險發生有一個真實的了解,然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有效處理稅務風險,將風險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化。在風險發生后,企業要針對風險的形成和處理做一個細致的總結,充分認識危機產生的原因,以便彌補今后再次發生稅務風險的不足。
4.企業要進行定期納稅檢查
企業進行定期的健康納稅檢查可以有效地保證企業實現健康納稅,也有利于稅務管理機關的征稅安全,可以進一步實現企業的納稅風險最小化。具體做法是企業應該定期的進行一定的稅務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的發現企業在稅務管理上出現的問題。以便在發現問題之后可以及時的進行糾正,也可以聘請相關方面的專業稅務審計師對其進行稅務審查,可以從源頭上消除企業的稅務風險。
四、結語
總之,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不僅涉及范圍廣、理念新,還需要運用多種學科進行整體的分析和把握。目前來看,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這一領域,學術界的相關探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更是百家爭鳴,日新月異,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需要相關人士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從整體上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進行探索,通過不斷的研究找出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以及在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到企業稅務管理的實踐中去。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9
摘要:房地產是關乎到民生的重要產業,已成為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而房地產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資金周期長,導致房地產的財務風險極為突出。房地產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各種負債,負債越多則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本文首先分析房地產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并針對房地產資金籌集、投資及日常運營三大環節,給出風險管理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一、引言
房地產在我國有過很大的發展空間,創造出的成績也令人矚目。然而房地產不同于其他行業,有著高收益優勢的同時,還存在投資額大、投資風險較高、資金周期很長等問題。我國的房地產起步較晚,導致房地產企業的基礎和規模都比較小,并且房地產行業的規范也沒有完善的標準。另外從金融環境上來看,金融系統本身也不健全。這些劣勢導致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很大。因此,在房地產企業運營過程中,優化財務結構,合理控制財務風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詳細分析當前房地產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并為做好風險管理,降低財務風險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二、房地產財務風險分類
房地產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1.償付風險。房地產開發公司在起初投資開盤時,大部分都來源于借貸,因此在運營過程中,必須按時將借貸的本金與利息付清。如果用借貸方式蓋起來的樓盤,不能按原計劃完工并獲得收益,則房地產企業將會面對無法按時償付對應債務風險,這就導致公司的資金鏈發生問題,從而引發資金鏈斷裂風險。其后果顯而易見,輕則對公司信譽有影響,重則可能導致被破產清算。2.債務成本變動的風險。由于資金的周期較長,房地產企業在負債期間難免出現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比如通貨膨脹等。這種環境變化使得債務資本的利率發生變化,如果出現利率增大,則使得公司運營的實際成本增大,導致房地產企業的收益會被增加的成本所抵消,重則出現總體的負增長。3.再融資渠道與成本風險。對于負債運營的公司,債權人對公司的信任程度逐步降低,導致房地產企業重新籌資時的成本更高,重新籌資時能夠通過的渠道也會出現不少限制,與負債率小的房地產企業相比,有明顯的劣勢。從上述分析來看,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負債,負債量越大,對應的財務風險也就越高。而房地產的資金投入門檻高,因此房地產企業的負債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房地產企業在籌資時,必須謹慎行事,把等閑降到最低。
三、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面對房地產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房地產企業必須有足夠的風險預測與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對未來的風險趨勢,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去控制風險。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基金籌集環節。
資金籌集環節風險管理。
第一、需要建立合理的基金結構,規避不必要的籌資風險。對于房地產企業,信用記錄良好并且擁有土地使用權,是貸款時的兩大優勢。然而房地產企業不能濫用這個優勢,必須理性地把將來可能引發的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需要通過對債務和權益金融的合理安排,得到最佳的資金結構。主要手段一方面要將公司前景、資金回報等作為決策出發點,不同的內外環境下選擇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對長期和短期債務的分配要合理,使得房地產企業的短期債務償還量在還債能力可接受的范圍內,并且對流動負債進行及時合理的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對企業本身的能力、可使用資金等要有充分的認識。
第二、擴展籌資渠道。目前房地產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對融資規模的限制。如今國家抑制房價上漲,使得房地產企只有降低籌資所帶來的成本,才能有利可圖,因此多元化籌資成為必然的趨勢。至今,向銀行貸款籌資是主導模式,然而企業債券卻沒有良好發展,因此打通債券籌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這種籌資方式的實現與否取決于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因此房地產企業必須對相關政策的修改持有高度的敏感度。籌資還可以利用投資信托、海外房地產基金、私募籌資、典當融資、合伙開發等不同的渠道獲取。
第三、嚴格監管擔保。大型房地產企業旗下有很多子公司,當子公司的資金不足時,母公司可以從中擔保,通過向銀行借貸或其他擴展渠道得到融資。作為母公司必須對子公司的擔保申請做嚴格的審查,并在資金運行過程中提出合理化方案,使得子公司較快擺脫困境。第四、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預警系統是根據房地產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所得到的財務、管理、市場等資料,運用數學和經濟學模型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進而達到減少風險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房地產企業必須立足市場,根據內外環境變化做最優決策,以避免投資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危機。
2.投資環節風險管理。房地產開發商在開發新項目之前和工程進行過程中必須對項目做定性、定量的分析,對資金數額等關鍵問題進行必要的預測,以達到減少建設過程中的投資缺口的目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種:
第一、加強可行性分析。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側重于把握市場,開發之前對于購買者進行正確的定位。在進行評過程中以下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軟環境對此地房地產的影響程度;政府的`導向如城鄉一體化等對房地產項目的影響;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在綜合考慮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再決定是否開發某個房地產項目。
第二、合理的組合投資。房地產企業需要通過企業聯營、對外投資等策略進行組合投資,以達到分散財務風險的目的。特別是當遇到風險比較大的項目時,可以聯合多家房地產企業一同投資,分散投資。由于用戶需求不斷發生變化,房地產企業不宜開發類型單一的樓盤,比如可以結合住房、商業區、辦公樓等多種類型的聯合開發,是避免財務風險的較不錯的選擇。
第三、積極應對,合理回避。對于多個投資方案,決策者應該對每個方案的財務風險進行合理分析,并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3.日常運營環節風險管理。日常運營環節是最為容易忽略的環節,然而在日常運營過程中發現風險,并回避風險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提高風險意識。在日常運營中,房地產企業的風險很高,因此對風險管理進行日常的學習、培訓必不可少。其中最關鍵的換就是賬目明確,不能出現敗壞現象。對于客戶,房地產企業需要積累各類客戶的信用狀況,根據這些信用資料評估承擔風險的能力。
第二、加強資金管理。房地產同時具有投資和消費夾支,因此資金回收的管理也相對麻煩,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為回籠資金,需要快速或出租出房子。在此過程中選擇恰當的銷售時間、渠道尤為重要,多媒體推銷也必不可少。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長遠發展形的樹立。在此資金回籠過程中,資金需服從統一調配,避免出現閑置資金,以保證正常的資金流通。
第三、做好預算,監督有效。預算可使得公司的管理更為有效,通過預算可以及時發現各種不正常的經營,并將其扼制在初始的階段。另外設專門的負責人監督企業財務,可從不同角度對財務風險進行監督,并把風險情況及時反映到決策者手中,可提高財務風險的防范。第四、合理控制存貨量。由于房地產周轉較慢,資金投入卻很大,因此房地產企業必須對一定的房產作為儲備,然而價格波動平凡加之企業間的競爭激烈,使得存貨可能會出現跌價。因此在管理存貨時必須保證存貨的總量和存貨時間在可操縱范圍內,以降低存貨價格暴跌的風險。
四、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產財務風險的分類,主要包括賠付、債務成本變動、再融資渠道等三種風險。這些財務風險的存在使得房地產開發的總體風險較大。而房地產企業籌備建造到最終銷售,資金可分為籌集、投資和日常運營三個環節。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了這三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并給出了對應的處理建議,可以為房地產投資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沈國金.如何促進我國房地產企業的發展[J].統計與決蓑,20xx(15):29-30.
[2]姚杰.淺談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xx(14):58-59.
[3]徐繼紅,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會計之友,20xx,4.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0
摘要:在風險投資企業運營的全程中,財務管理自始至終是運營管理的重中之重因為風險投資具有不同的兩個特性:一方面風險投資無法通過證券或者貸款在市場上籌集資金,只能求助于風險資本市場;二是在風險投資企業的發展中,往往出現嚴重的投資短淺現象,無法支持對企業的實際投資,將成為該風險投資企業發展的“短板”。因此,重視風險投資,合理運用財務政策與手段,保持與投資企業相一致的財務管理策略,最大限度支持風險投資企業在化解風險同時與投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最大限度促進風險投資企業穩定與發展。
關鍵詞:風險投資;資本運營;財務管理;管理途徑
由于風險投資企業不同于一般企業,其面臨的技術門檻高,風險大,對創業資本有較強的依賴,因此,風險投資企業要從初創期艱難中走出來,不斷成長發展,逐步實現收益穩定增長,就必須建立完善的財務體系和反饋機制,在強化風險控制目標下,讓決策者對企業運營數據一目了然,選擇正確的財務政策,調整工作重點,確保企業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風險投資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運營資金短缺,財務手段約束性大,因此,要做好運營,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就必須創新財務管理途徑,強化管理效果,這樣才能迎難而上,化解風險,取得風險收益。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財務手段,做好風險資本運營,實現風險投資企業高風險高回報”,下面從財務管理角度提出七個方面實現路徑。
一、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合理利用、消化風險投資
一個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轉,就必須要擁有適量的運營資本,通過加強運營資本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資本的使用效率,提高資產的使用率,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企業財務風險。風險投資是一種資本與風險企業相結合的投資,只有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投資工具和投資組合,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匹配,促成資本市場和投資對象企業的連接,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優化風險投資企業資本結構,在創業資本的運作下,真正把技術、資本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般而言,風險投資企業是一個不斷循環操作的過程,一個循環過程包括三個階段:進入階段、運營階段和退出階段。一方面,風險投資企業向股東支付和債權人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可以降低負債資本的成本,即負債利息的稅盾效應;另一方面,可以使股東在企業成長期享受業績穩定增長帶來權益增長等好處。不同時期的風險投資需要財務部門及時預估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利用企業的融資優勢在成長期階段,滿足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資金需求,快速完成企業銷售增長、利潤增長與股東權益增長的目標。
二、由于風險投資企業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財務政策應更加積極靈活
財務靈活性指的是公司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并及時響應現金流或投資機會的意外變化。通過國家對財務政策的指導方針,企業需依據整體目標和當下需求來制定或選擇適宜的理財方向,其基本內容是為了配合企業管理經營需要,對企業財務活動調整以及針對企業財務關系進行協調,進而達到提高企業財務效率的目的。從財務靈活性角度考慮的最佳策略應該是:保守的財務政策、適量的現金持有和高的股利支付政策三者相結合。目前,風險投資企業由于缺乏直接的融資能力衡量指標,還沒有研究舉債能力與企業現金政策的關系,同時融資能力與公司現金持有的內生性也阻礙了這種嘗試。但隨著外部融資成本的提高,在擁有更高的對沖風險需求、更大的投資機會、融資約束、更好的公司治理或更低的產品價格波動的公司,現金持有量的減少更為明顯,對財務政策靈活性的考慮變得重要。企業需對風險、信用、融資、運營資金、投資以及股利管理政策等要靈活運用。
三、加強投資管理,保證預期投資報酬率的實現
應轉換資金投資以往固定的`思維模式,對資本市場進行合理利用,采用多種資金投資方式,對資金結構進行改善調整。針對目前企業投資需要,對風險與收益進行評估,選擇相對收益高、風險小投資方式。當企業具備相對穩定的財務狀態,現金流也相對充足,可利用剩余資金,選擇證券化資產投資,優化資產結構,比如可以對國庫券、金融債券等收益有保證的方式進行投資。這樣既能可以提高資產收益率也能優化資產結構,并且在企業急需資金時,變現證券化資產,滿足企業資金的需要。同時,加強成本管理,保持成本領先戰略。當企業的出售量由正轉負時,資金的下降勢必引起單位固定成本的增加。
四、合理運用財務策略,提高風險投資企業運營效率
風險投資的目的是獲取風險收益。合理運用財務策略是化解風險,實現既定目標的有效途徑。在財務策略運用上既要防范和控制風險,又要設法提高投資企業資本運營收率。為降低財務風險,需要收集投資企業信息及其變化過程與規律,分析預測趨勢變化及其對資金流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例如,在風險投資企業步入衰退時期時,財務策略上應選擇資產變現、壓縮開支,以保持現金流轉正常進行;在面臨投資企業轉型時,財務策略要考慮是否實施新的資本項目、是否對原有廠房和設備進行投資,同時,要分析研究轉型開發方面的決策,如對市場營銷和廣告的投資等。風險投資企業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財務控制體系,確保戰略目標。財務策略運用既要有相對穩定,又要保持適度靈活,能隨著投資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經營方針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從而保證投資企業各個階段的運營目標及經營活動的順利展開,并最大限度實現運營效率。
五、強化資本運營意識,提高風險資本運營質量
投資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有力支持,也離不開良好的資本運營環境。要創造良好的投資運營環境,風險投資企業必須強化資本運營意識,及時掌握國家政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立靈敏的市場信息分析與預測機制,準確把握市場動態,適時對資本運營風險做出預測、預警,針對潛在風險,提出防范風險的具體措施。同時要掌握資本運營技術、規范資本運營行為、樹立現代資本運營理念,提高企業資本運營質量,增強投資企業向心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樣資本運營才能邁入規范化的健康軌道。要提高風險資本運營質量,歸根結底就是要加大投資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力度,嚴格制定內部管理規定,通過企業預算控制、財務檢查等措施加強事前管理;通過審核其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信息來加強事中控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通過審計監督其決算報告來加強事后監督。特別要加大審計督察力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審計督察的方式,重點檢查財務管理情況,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監督,落實投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資金考核制度,將賬戶日均資金余額.大額資金占用情況、月度預算準確性、存貨周轉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引導財務人員增強資金價值觀念,最大限度提升資本運營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永明.淺談微利時期下企業經營成本控制[J].會計師,20xx(06)
[2呂玉鳳.試論企業控制經營成本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關系[J].中國商貿,20xx(8)
[3]李洪江,何菊芳.非競爭性低效率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績效考核[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
[4]賈廣超,張目,喻蕾.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運行模式及績效評價研究綜述.第九屆中國管理學年會—創業與中小企業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xx
[5]蔣大富.企業收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財會月刊,20xx(05)
[6]胡秀芬.淺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綜合評價[J].經管空間,20xx(02)
[7]溫馨.關于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影響因素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xx(11).
[8]羅榮.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思考[J].財會學習,20xx(17):78-78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1
稅務風險是在企業履行稅務職責以前就存在的,對風險進行提前預估,充分了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風險能夠有效降低稅務風險成本。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體制發生轉變,利用現有的稅務資源幫助企業防范稅務風險是現階段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概述
第一,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概念。我國關于該方面的研究較晚,因而相關的概念還不完整。國外著名經濟學家對稅務風險的闡述比較完善,明確說明稅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卻是必然存在的。稅務機構或者有關稅法的政策對稅務風險定義的解釋變化、會計記賬標準發生變化、企業的監督管理制度發生變化,都會增加稅務風險發生的概率。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指的是由于企業在稅務活動中沒有正確、及時地執行稅法規定,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埋下隱患。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的具體內容包括:企業的納稅行為沒有按照有關的法律規定進行,例如由于應該繳納的稅款沒有繳納或者繳納金額不足而進行的補交稅款、罰金、滯納金等產生的風險,這樣的行為將會導致企業受到刑事處罰并且影響聲譽與信用等級,從長期發展來看風險成本會進一步增加;企業由于對稅法的誤解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經營行為沒有匹配正確的稅法政策,具體包括企業沒有利用好國家有關的避稅政策或者優惠措施,反而繳納了沒有必要的款項,白白浪費政策優惠,并增加了經濟負擔。
第二,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國家稅收方面的法律以及稅務征收部門的實際工作與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產生有直接的關聯,例如國家在稅收方面的政策制度存在漏洞,稅務征收部門未按照國家政策對企業進行規范與調整,或者工作效率低,這些行為都會增加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內部原因:企業對稅務風險不夠重視以至于沒有制定合理的風險應對措施或者措施的有效性與專業性不達標,沒有建立完善的.防范風險的機制,這些防范意識不強或者管理不科學會給企業的納稅行為埋下隱患,增加風險成本。總之,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如稅收政策的曲解與誤用、企業的防范意識差、企業與稅務機構缺乏溝通。
第三,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的特點。一是主觀性。納稅企業與稅務征收部門都具有主觀意識,對稅務的認識也不盡相同,而且不同的稅收機構對同一納稅政策或者不同政策的認識也都具有主觀性。這種主觀意識的不同會造成納稅企業與稅務機構之間的溝通困難,增加風險。二是必然性。由于企業的盈利性,因此進行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最大的稅后利潤。因此,企業必然會盡量控制稅務風險成本達到最小,導致與稅務機構之間的信息存在不對性,企業難以進行有效規避風險的措施,帶來持續性風險。三是預見性。稅務風險是在企業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就已經知道風險的存在了,是在企業履行納稅義務之前就已經產生了。
二、企業財務管理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分析
第一,企業稅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國家強制稅收是因為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關系著國家各項基礎設施能否順利建成。完善的稅收體制能夠保證國家各項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來自企業的稅款又是整個稅收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階段卻有一些企業對稅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不夠深刻,一些財務管理以及稅務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足,素質不達標,并不是指這些人故意偷稅或者漏稅,而是對相關的稅收政策認識不足不能準確把握,或者沒有按照國家規定去進行稅務行為,最終極有可能導致企業被刑事處罰,增加潛在風險。另一種情況更為嚴重,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在有關人員的授意下為了追求不正當利益伺機鉆稅收政策的空子,進行違法行為。
第二,企業對稅收風險防控措施重視不足。企業自身問題。企業缺乏完善的管理稅務的機制,沒有制定合理的風險防控措施,導致在風險真正發生時無法及時應對,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另外,由于有些中小企業對稅收的貢獻不像大企業那么大,因此稅務機構對這類型的企業的約束與監督比較少,而且這些企業數量比較多,對其控制需要各地區、縣的稅收機構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等,因此控制力度不夠強。現在普遍存在著稅源大的企業能夠顯著提高稅收成效,而中小企業這類小稅源不僅費力,而且得不到明顯成效。
第三,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減少稅務風險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企業并未建立具有實效性的風險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少專業的財會人員,以至于企業不能夠從源頭上控制稅務風險。另外一個影響比較大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導致稅收情報不能及時被知曉。若企業不能夠隨時掌握國家稅收政策,就不能利用合理的政策進行有效避稅,導致繳納多余的稅金,造成經濟利益的損失。
三、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控制措施
第一,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的素質。稅務管理人員作為企業納稅行為的主要管理人員,其素質直接關系著納稅行為是否合法,風險規避是否有效。企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與職業道德。具體措施包括:提高人員招聘門檻,篩選出接受過正規財會教育的專業稅收管理人才;聘請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定期進行最新稅法法規以及政策方面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稅收政策方面的知識,從而進行合理避稅;加強對稅務管理人員的內部培訓,以便他們及時知曉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稅收情況,加強他們對企業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納稅制度;實行績效考核,對具體的指標進行跟蹤,完成情況比較優秀的給予必要的經濟獎勵,并制定合理的晉升制度,提高工作積極性。
第二,提升對中小企業稅收風險防控的重視程度。隨著稅收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省、市局實體化程度加強,以后將會對大企業進行集中管理,因此應付稅收風險的主要對象就轉變為過去不受重視的中小企業。因此,對中小企業稅收風險防控將成為有關部門的重要任務。雖然中小企業的稅源不及大企業,而且投入與效果比不如大企業高,但是只有實行有效的風險防控與應對措施,才能幫助這些企業不斷規范自己的納稅行為,規范納稅市場。此外,一些中小企業實際上是與大企業配套的,若這些企業的納稅遵從度低,稅務機關將很難發現與之配套的大企業中存在的稅務風險,對我國的納稅遵從水平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機制。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管理機制,在納稅活動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發現風險、防范風險的體系。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與地方征稅政策建立風險管理的框架,建立框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發現自身風險、制定防范措施的過程,實質就是對企業的整個納稅過程進行控制。框架的建立能夠給稅務管理人員提供風險防控依據,保證風險應急方案的及時實施,在風險來臨時不至于手忙腳亂。完善的框架制定好以后,要制定整套的防范策略,成立防范委員會,選取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人員作為委員,對風險成本進行有效評估,并制定具有實效性的舉措。
第四,明確目標,提升數據信息情報的工作質量。對于企業而言,稅收信息情報對于防范風險,合理減少稅款具有重要意義。信息的獲取一定要為稅源管理實踐服務,案頭分析與應對人員要及時提出信息需求,圍繞專業管理進行獲取信息的行為。另外,風險應對人員要避免在信息獲取之后才采取措施的行為,納稅企業與征稅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可能在完全對稱的,在這種外界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只有先立足于自身,將已獲得的信息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由于這些信息大部分是零散分布在不同系統的稅務機構的,因此要做好整合工作;不僅要關注財務信息,還要關注非財務信息在應對風險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核實銷售信息、存貨信息、成本變動、收入變動、存貨周轉等外,還要在了解企業實際生產力變動的基礎上,分析諸如用電量、用水量與產能之間的關系等非財會信息,保證數據的整體準確性,對潛在風險進行合理規避。
第五,企業定期開展對納稅的檢查。健康的納稅行為能夠保障企業的長治久安。企業定期對納稅進行健康檢查能夠保證行為不出現較大偏差,不僅可以降低自身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還有利于稅務機關納稅活動的展開。定期的納稅檢查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有效的糾正措施,必要時聘請專業的稅務審計師對企業的納稅行為進行嚴格審查,從內部、源頭規避風險。
四、結語
綜上可知,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是一定會存在的,防范風險、控制風險的過程牽涉到的范圍很廣,過程十分復雜,需要運用多種領域的知識并結合納稅政策進行統籌籌劃。現階段,在研究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這一問題上,財務界對其的討論一直在進行,至今沒有完整的、被普遍認可的定論。還需要稅務相關人員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進行不停歇的探索,找出其中的問題,最后將這些措施運用到企業中進行實效性分析。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2
摘要:科技型企業是經營高新技術產品及其產品研發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導向性企業。這類型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這就決定了這類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持續性強且要求頻率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加劇的財務風險時刻威脅著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本文將對科技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找出相關的防范對策,為科技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防范對策
一、財務風險的概述
財務風險是任何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企業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融資不當等,導致企業可能或完全喪失償債能力,從而使預期的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1]。財務風險客觀的存在于企業財務的各個環節中,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大風險越大,收益越小風險也越小。
二、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1.外部成因
財務經濟外部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或減緩科技型企業財務投資風險。這些外部環境是對影響科技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財務活動造成影響的所有外部因素的總稱。影響財務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包括經濟環境,如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水平、該行業近幾年的發展行情等;也包括法律環境、經融市場環境,如國家信貸政策的調整、國家外匯政策的調整和銀行利率的波動、社會文化環境和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2]。
2.內部成因
科技型企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在當下其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由于該類企業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導致了其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十分巨大。在對這一投入資金的管理過程中,往往由于科技型企業自身的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增加,使得企業財務風險增加的內因很多,其主要包括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滯后,企業資金結構的不合理,企業財務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財務決策的不科學。
(1)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滯后
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必須面臨的一個財務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科技型企業財務管理中,很多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非常淡薄。他們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投資的回報非常大,只需要將公司的內部資金管理好,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缺乏正確的市場財務風險意識,導致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利潤分配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很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相應的財務風險。
(2)企業資金結構的不合理
資金結構的失調是造成企業財務風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技型企業的資金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兩個極端——風險結構型和保守結構型。風險結構型是指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和投資的過程中,使得債務融資的規模較大且比例過高,使得企業的產權比例異常,這是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最主要的原因。保守型結構是指企業的負債率非常低,甚至沒有負債。財務風險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導致許多的科技型企業害怕萬一投資失敗就需要背負這巨額的債務[3]。因此使得企業的資金結構單一且保守,導致企業的發展速度非常慢,甚至停滯不前。
(3)企業財務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科技型企業的內部預算管理、投資核算管理和會計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基本都不完善,甚至流于形式,對現金的管理方式,更是隨意。往往這些科技型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相關的財務資料,大都是由財務信息管理工作者,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審計的。使企業在進行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對企業的信用情況做不出客觀的評判。經常情況下,使銀行對該企業的評估風險增加,導致企業很難得到貸款。一旦企業經營出現一點小差錯,就會導致資金流動出現問題,情況嚴重時會使企業破產。
(4)財務決策的不科學
在我國的很多科技型企業中,對財務決策都采用了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的方法。在進行主觀決策和經驗決策的過程中,企業往往是依靠財務預測、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經營分析和市場分析等信息的,但是這些信息并不是財務狀況的真實反應,通過參考這些信息進行的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往往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因此,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需要決策者通過不同的財務分析,判斷出更適合的財務方案。
三、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外部原因復雜多變,往往會對科技型企業造成不小的財務風險,因此科技型企業在不斷地發展中,要及時了解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銀行利率的變化、外匯匯率的變化和通貨膨脹等重要的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把握外部環境不斷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并制定多種方案的應對措施,提高科技型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更好的適應財務的發展變化,將企業的財務損失降到最低。
2.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財務防范機制
市場經濟下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高收益就伴隨著高風險,風險與收益就成為了企業發展中不得不去權衡的重要問題。因此,科技型企業要想盈利,就要善于分散風險。財務工作者作為財務的管理者,對企業財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從根本上提高財務工作者的風險防范意識,還要提高企業所有成員的財務防范意識,進行財務風險教育。同時,企業要立足與市場,建立科學有效地的財務防范機制,將財務信息及時完整的整理出來,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
為了更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科技型企業必須不斷地提高財務決策的水平。在籌資決策的過程中,要通過分析各種籌集資金的成本和特點,以及銷售利潤率、凈利率和利息保障倍數等,還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償還債務的能力,慎重的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的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決策是要將經濟效益擺在第一位,既要避免企業投資過分集中化,又要避免投資過分分散,這就需要財務決策者通過定性和定量的財務分析方法,對盈利和投資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減少財務投資的風險。
4.合理安排資金結構
企業在進行債券融資時,要避免融資的兩個極端風險結構型和保守結構型。要對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預測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和融資的數量,保證融資的數量與需求量相吻合,防止出現融資風險過大和籌資過剩。融資規模過大容易使企業背負沉重的債務,籌資過剩容易使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因此,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的過程中,要將各方面因素結合進去進行科學的考量,使企業資金結構更加合理化。
5.采用技術方法進行防范
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比如分散法、回避法、轉移法等[4]。分散法是指,將科技型企業之間有效地聯合起來進行經營,用多元化的方式將財務風險進行分散;回避法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應該對各種方案的進行評估,在保證財務目標能夠達到的基礎上,選擇風險最小的投資方案;轉移法是指,企業根據不同的財務風險,將部分或者全部的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降低自己的風險,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財務保險。科技型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技術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
四、結束語
財務風險是每個科技型企業必須面對的財務問題,但是企業必須對財務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建立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合理安排資金結構,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不斷提高科技型企業的競爭力。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3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稅收政策不斷得到改善,企業逐漸認識到稅務風險控制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稅務風險成了每家企業業務管理的重點。本文通過介紹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提醒企業進行自查,并針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風險提出一些規避措施。
關鍵詞: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措施
稅務風險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還會影響企業的納稅等級。納稅等級低的企業會收到稅務局的重視,不定時地接到稅務局檢查的通知,這就會打亂企業的經營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給企業造成損失,由此可見稅務風險的重要性。因此,降低稅務風險,能給企業帶來利益,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其必然成為財務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稅務風險的含義
稅收風險是指在征稅過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誤,以及種種不可預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稅源狀況惡化、稅收調節功能減弱、稅收增長乏力、最終導致稅收收入不能滿足政府實現職能需要的一種可能性。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二、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
稅務風險檢測時,需要用到很多指標進行分析,這些指標可以分為通用指標和特殊指標。通用指標是指各個稅種都可以用的指標,利用通用指標進行配比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能直接反映問題的方法;特殊指標是指在特定稅種或規定行業里才會用到的指標。這里主要介紹指標配比分析法。
1.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為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于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于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于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2.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接近于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于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于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于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出現上述情況時,就需要特別關注營業收入和負債里的貨幣情況。
3.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為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于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于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于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于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4.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變化一致,如果兩者比值大于1且都為正,則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情況;如果前者大于0而后者小于0,則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5.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配比分析。若資產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當期數額小于上一期,而總資產周轉率的當期數額大于上一期,則說明該企業資產使用效率高,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多列成本費用的情況;若資產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當期數額小于上一期,而銷售利潤率的當期數額大于上一期,則說明企業資產的使用率低,導致資產利潤率降低,并且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的情況。根據上述各指標的配比分析,企業可以在納稅申報前進行自查,以降低稅務風險。
三、企業管理中的稅務風險
1.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不高。稅務在企業中一直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由于稅法和會計的處理方式不一致,導致財務人員在申報納稅時工作量很大,因此,如果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不高、知識結構不完善,在稅務處理中就會出現差錯,使企業遭受稅務上的損失。
2.企業對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會制定稅務風險控制體制,但有時不能與時俱進地完善控制體系,造成在納稅方面出現失誤,給企業造成金錢和名譽上的較大損失,由此可見,企業對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狀態。
3.內部管理體系不健全。規則能夠幫助人們檢驗行為是否合理,一家優秀的企業必然擁有健全的制度。假設一家企業連自己內部工作都管理不好,員工只顧忌自己的利益,那這家企業肯定會出現許多財務問題,稅務風險也必然存在。稅務風險是財務管理中的一部分,如果連基礎都不堅固,那各個部分也肯定會出現問題。所以,內部管理體系一定要完善。
4.政策信息不能及時更新。近年來,稅法一直在推行立法制度,稅收相關政策頻繁變動,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更新這些政策信息,那在納稅時就會出現紕漏,導致多繳或少繳稅款,影響企業的效益。還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能夠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若財務人員不了解與該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則企業會遭受較大損失。
四、降低稅務風險的措施
1.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會計和稅法都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的,尤其是近年來稅法變動頻繁,因此為了企業的利益,定期進行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培訓要求財務人員熟練掌握當前最新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對申報程序和會計制度要熟記于心,減少程序失誤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職工不僅要對業務熟練掌握,還要有道德素養,不能做損害公司利益的事;企業依法合理分配工作任務,財務人員之間互相監督,定期輪換工作;企業內部機構互相監督,形成權利制約,定期或不定期核查賬務,加強企業對于發票、賬簿等資料的審核與管理。
3.提高管理層的重視程度。管理層應當提前了解稅務風險的后果,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稅收管理體制并不斷完善,還要對管理層進行培訓,提高對稅務風險的認知程度,加強管理層的稅收風險意識,使稅務風險控制能夠順利實施。
4.合理申報納稅。尋求專業技術完善的稅務代理,避免因為稅務代理方的失誤給自己帶來的損失;自行申報納稅,提高企業職工的納稅意識和水平,熟悉稅收征管條例,完善企業自行申報納稅體系,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查找企業納稅申報的不足。
5.定期進行稅務檢查。企業自身進行稅務檢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稅務風險,而要想做好自查工作,就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管力度,管理層要不定時查看工作情況,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企業可以設置專門的稅務檢查崗位,安排專業人員對企業的納稅狀況進行檢查,還可以尋求稅務師事務所的幫助,讓他們幫忙檢查。雖然定期進行稅務檢查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這些相對于出現稅務風險后要負擔的損失小得多,企業應當有長遠目標,不能因小失大。
參考文獻:
[1]李明.榮安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財經大學,2015.
[2]吳家鳳.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控制建議[J].統計與管理,2015,(12):108~109.
[3]羅尾瑛.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風險成本控制策略[J].時代金融,2017,(29):210~210.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4
一、引言
20xx年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中國的部分企業也未能幸免于難。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的利潤而盲目進行投資、融資和生產,由于這些企業的管理者、經營者缺乏風險管理經驗與意識,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或者投資受損,嚴重的還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瞬息萬變的國內外市場環境要求集團公司必須對每一個變化都要做出迅速的反應,特別是對于那些影響到集團公司整體戰略發展規劃與目標的變化,集團公司的決策層、管理層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集團公司的優劣勢,并最終做出科學的決策。但是,由于個別集團公司自身的管理特點、組建原則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集團公司的管理層不能及時獲得真實的、科學的財務數據資料。因此,有效地防范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或將企業發生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各企業必須正視與深思的問題。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未能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
有的企業集團在進行投資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這就使得企業集團對風險管理采取的是分散的狀態;由于有的集團并未能制定明確的、統一的戰略發展目標,對于不同業務之間存在的差異、集團下屬公司所處的地區差異等缺乏客觀的認識,因此導致集團在經營實踐過程中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和預測性,在未進行充分的市場評估的情況下,看到什么行業掙錢、效益好就跟風進行投資。這種缺乏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的投資最終導致企業的主營業務不斷更替,例如某集團,為了迅速占領市場份額、擴大市場經營規模,將自己的業務觸角探到眾多的行業領域,如汽車工業、紡織業、房地產業、機械制造業等領域,投資成本不斷增加,最終導致集團對市場的掌控能力不斷下降,從而增加了集團的財務風險。
(二)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我國有的傳統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規模上漲快、發展勢頭好,企業比較順利,因此也就缺乏風險意識。例如,某集團在經過長達30多年的發展后,已經成為在境外擁有2家上市公司、30多家子公司、3萬多名員工的大型集團公司。這么大的企業集團公司,不論是人事部門、技術部門、企業文化的建設等都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體,但是由于集團內部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復雜,很多聯系只能通過統一的.制度來維系,集團的管理者認為子公司應無條件的服從集團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由于缺乏對集團成員之間的相互制衡,使得集團內部管理風險增加,一旦出現內部問題必將給集團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缺乏對資金的優化配置。
企業集團中多元化的經營理念使得很多集團的資金處于分散狀態中,這樣一來,必然導致企業集團的資金使用率下降。由于缺乏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理念,集團中效益較好的子公司會自由支配銷售資金,不將資金上交到集團進行統一調配;相反,在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子公司中,由于缺乏籌集資金的能力,只能向集團申請資金,無形中增加了集團的貸款金額和籌資成本,從而導致了資金管理的失控,增加了集團的財務風險。另外,有的集團的對外投資量不斷增加,有的投資已經占到企業所得收入的30%以上,而一旦投資市場出現問題,集團的資金問題將十分嚴重,從而增加了集團的財務風險。
(四)信息系統發展滯后。
很多集團的業務比較復雜,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之間業務往來也較多,而在業務往來中產生的大量信息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匯總,必將使集團管理層不能及時掌握集團的經營與發展現狀。例如,有的小公司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故意向集團隱瞞各種財務信息,使得集團的信息匯總缺乏完善性、科學性、準確性,從而為集團的統一管理帶來了影響,同時更加大了集團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有效防范集團財務風險的建議
(一)將財務風險管理融入集團戰略管理中。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投資的沖動、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是很多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通病。大企業、大集團作為政府完成經濟增長目標的重要手段,企業集團為了獲得更多的盈利,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很多企業集團將制定出跨越式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從而形成企業集團的戰略性風險。這樣的集團戰略是缺少對財務風險戰略管理的一種不全面的極值分析,因此集團必須將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融入到企業戰略管理中。例如,集團公司可以將價值最大化作為導向,制定出財務風險管理的戰略。
(二)采取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對集團而言,如何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還應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產品特點、產業結構、資源分布等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選擇。因此,集團應遵循尊重現狀、立足長遠發展的實際情況。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5
摘要:伴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加強了對自身財務風險的防范,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身地域風險的能力,提高了內部控制管理能力,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文章在闡述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內涵的基礎上,分析現階段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和內控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為如何更好地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企業內控
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對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現階段很多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其經濟以效益的獲得、成本的利用以及資金的投入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顯現了我國企業在財務風險防范和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企業的破產。為了緩解這些問題,企業需要積極從自身找原因,加強內部控制,形成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保障企業高效、穩定地運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促進健康發展。
一、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概述
(一)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是企業實現全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通過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為企業一切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在企業內部控制開展中,要求企業有關管理人員采取適合的自我調整、評價手段,從小處做起,在企業的審核、核算、經營等方面做到科學有效的預測。分析和評價。
(二)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企業在進行籌集資金、回收資金和分配利益時遇到的風險。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受財務目標的影響,嚴重情況下會限制企業的穩定發展。可見,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需要有關人員的.嚴格把控。
二、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企業的內控管理缺乏動力。企業的內控是對自身的控制和管理,即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和控制,因而在制度的制定方面缺乏動力。不僅如此,企業對自身管理的費用需要自主承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自身利益的實現,缺乏一定的內控管理動力。第二,企業內控管理人員的觀念落后。一些企業管理者認為內控制度是對自身發展的一種約束,會加重企業發展負擔,這種觀念上的偏差不利益內控制度的實施。第三,內控評價和監督檢查不獨立。企業的內控管理人員一般由財務人員承擔,缺乏第三方的檢查和監督,不利于實現內控管理的科學性。第四,內控管理的風險意識不夠。伴隨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加劇,一些不具備風險意識的企業,在內控管理上不具有必要的敏感意識,一旦對形勢做出了不正確的判斷,就會位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二)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盲目投資帶來的風險。企業為了經濟利益的獲得往往會進行盲目擴張,與此同時加重了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第二,企業籌資帶來的財務風險。企業在具體籌資的過程中沒有對內控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沒有經過合理的分析預測情況下采用了不合理的籌資組合,導致企業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
三、完善企業內控和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對控制環境的管理
控制環境的優劣對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防范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需要企業有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和企業風險防范與內控環境有關的體系。具體要求企業有關管理人員提升自己對內控和財務風險防范的認識,根據經營的實際情況建設相關的監督考察制度。同時,還要完善與之對應的獎懲措施,提升企業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在財務風險防范方面,需要有關人員制定年度有關的預算方案,在做出重大決策時,需要集體投票表決,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避免話語權掌握在一定人手中的現象。
(二)加強和完善企業的信息監督和溝通工作
監督是有效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需要企業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監督機制。在做好溝通的同時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提升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還可以通過財務檢查、內部審計等方式來對企業內部控制活動進行全面的監督,對控制流程及時調整。
(三)建立完善企業評價考核機制
一些企業不具有評價考核機制,一般由財務部門人員進行內控管理工作。這種安排對企業的穩定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弊端,財務人員擔當內控的執行者、檢查者和評價者,很難實現內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在內控管理中加強第三方的檢查和評估,從而在最大程度山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四)加強企業財務的預算管理工作
企業的財務預算工作是決策的基礎,財務預算工作的開展需要圍繞企業的經營目標進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第一,完善企業內控預算管理組織。企業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內部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并要根據企業的規模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實現對企業財務預算全過程的管理。第二,制定科學的財務預算目標。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根據企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制定科學的預算目標,并將預算目標下達到各個部門之中,保障預算工作的有效執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和內控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現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的內控和財務風險管理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需要企業有關管理人員提高自身認識,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從而在真正意義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芷彬.淺議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商,20xx,09:158
[2]張春龍.關于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的幾點問題[J].新經濟,20xx,29:88
[3]張月英.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問題分析[J].中外企業家,20xx,29:94-95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經典)07-20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06-25
財務內控財務風險論文11-27
(精品)財務風險管理論文15篇07-20
財務風險分析論文12-01
銀行會計風險管理分析論文03-11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論文02-26
資金計劃財務風險論文11-26
財務風險分析論文大綱03-13
醫院財務風險防范論文03-04
- 財務風險管理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