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探討論文
一、會計環境變革分析
(一)資本環境變革
現階段,我國巳經正式進人了商品經濟社會’與會計環境相關的各種理念逐步被人們所熟悉,如可持續發展理念、知識經濟理念等等,同時與這些理念相對應的資本范疇也逐步擴大,從而使得財務資本轉變為廣義資本,主要由資金、人力和社會這三大資本所組成。人是信息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其扮演著生產者和財富創造者的雙重角色,在企業中,人力資本有著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組織資本是企業穩定的財富,雖然它是以人力資本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卻并不會隨著人員的離開而失去效用。
(二)資本主體多元化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單一的資本主體已經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貿易需求,資本主體向多元化的方向變革已成為必然趨勢,這種變革除了與國營經濟的影響有著直接關系外,還與外商投資、個體私營以及中外合資等混合所有制經濟密切相關。隨著資本主體范圍的逐步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同資本主體為實現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勢必會不斷發生沖突,這一過程有助于促進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會計結果變革
隨著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其內部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革,在這一前提下,企業開展會計活動時,可以及時、準確地確定會計目標。為了適應會計結構的變革,傳統的會計原則、會計計量方式和會計報告模式等都需要有所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與變革后的會計結構組成更為健全的會計信息體制,從而使其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二、會計環境變革下的財務會計理論創新
(一)財務會計目標的重構
會計環境的變革促使了財務會計目標的重新構建,使得財務會計目標必須從原本的“績效觀”過渡到“權益觀”,充分體現以公正為導向的目標實現。財務會計的“權益觀”是指財務會計都必須對所有利益相關者及其所投人的資本予以公正對待,并如實反映利益的實現與保障情況,對企業的經濟利益進行公平分配,這是確保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也是財務會計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績效觀”相比,“權益觀”有著非常突出的特征。一方面“權益觀”認為,在企業權益分配中,各種資本的所有者與財務資本所有者一同相同平等權益。因此,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不僅是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其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狀況,更重要的是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具備利用價值的權益分配信息。另一方面,“權益觀”認為,財務會計信息必須體現出足夠的公正性,并將之作為首要的質量特征。
(二)會計假設的創新
會計假設既指明了會計服務的對象,又確定了會計活動范圍。在會計環境變革的背景下,會計服務對象和會計活動范圍均發生了一定變化。具體表現為:其一,虛擬企業的產生與發展模糊了會計主體空間范圍的界定。互聯網時代下,虛擬企業完成一項業務會需要其他虛擬企業的幫助,而在完成業務后,這些虛擬企業又會相互分開,這就增加了會計主體范圍的界定難度。所以,可將會計主體假設重新定義為“經濟利益相關的聯合體”以適應環境變化。其二,非會計核算信息的重要性逐步顯現。新時代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僅要承擔起促進經濟增長的責任,更要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并將社會績效考核納人到會計信息體系中。為此,會計主體假設應當擴大涵蓋范圍,以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為確定依據,促使主體界定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其三,持續經營假設難以適用于虛擬企業,所以針對虛擬企業可借鑒清算會計中面臨解散的會計假設,同時,還要對與之相應的原則、程序以及方法等進行合理運用。
(三)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創新
在財務會計計量屬性中,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是最為基本的原則,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分期從固定分期逐步向滾動分期過渡,增加了會計事項是否在某一會計分期的判斷難度,對基本的財務會計計量屬性造成了沖擊。為此,必須找尋一種新的計量屬性對上述基本原則進行完善。由于這兩項確認原則均與企業的會計要素有所關聯,加之其主要作用都是為了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所以可認為這兩項原則都與企業的利潤有關。在對企業利潤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中的本期收入減費用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且也可以采用期末凈資產減去期初凈資產的方法進行計算,這種計算方法的實質為現金流動制,其只能對影響企業期初與期末凈資產的現金流量進行處理和確認,并以現金流人或流出作為標準,用于反應企業實際所需承擔的風險及應得的報酬。
(四)會計信息披露的創新
會計信息能夠為使用者的決策提供依據,而在會計環境變革的過程中,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高。由于過去的會計信息披露保守性過強,加之信息披露的過程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從而無法適應當前知識經濟的發展需求。為有效改變這一狀況,應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創新。在傳統的財務會計中,會計信息本身的價值經常被忽視,由于企業是在無償的條件下,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的’由此使得收益與成本錯位的矛盾逐步顯現,在知識經濟下,企業的獨立傾向日益強烈,這個矛盾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尖銳。因此,必須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會計信息市場,劃分會計信息是市場建立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大體上可將會計信息分成以下兩大類:一類是公益性的會計信息;另一類是私益性的會計信息。其中前者因其具備公益的特性,若是將之市場化,可能會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帶來影響。而后者能夠實現商品化,信息的價值也會在市場當中獲得實現。為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下,應當在財務報告的披露中加入預測型會計信息,這樣可以使財務報告變得更具使用價值。
總而言之,財務會計理論要緊跟會計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和完善,使其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在新的會計環境下,研究學者們要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傳統會計假設、會計目標、會計確認與計量以及會計信息披露的不適應性和滯后性,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變化,對財務會計理論框架進行創新與完善,進而有力地推動財務會計理論可持續發展。
【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論文12-03
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創新論文03-07
企業營銷渠道模式變革與創新論文02-20
變革中的IT運營管理論文范文02-26
關于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研究論文03-08
對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的分析論文12-08
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及問題研究論文02-23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區別與融合探討論文07-08
目標創新企業財務會計論文02-23
企業會計理論創新的有關問題研究論文02-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