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轉型分析論文(精選7篇)
財務是一家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崗位之一,而隨著人們對財務的重視,財務亦在慢慢的轉型,那么要怎樣寫一篇關于財務轉型分析的論文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1
摘要: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存在諸多問題,社會各界均提出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觀點,但受現實情況限制,管理會計不適合目前實證研究的導向,很多企業也并不愿意泄漏自身的重要信息,最終導致財務會計轉型方面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踐工作中,財務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局限在眾多的數據處理過程中,無法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財務服務,也幾乎是喪失了提供創意決策的能力,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要認清當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現實需求,以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充分釋放會計人員的工作潛能,從而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工作人員處理信息和數據的服務能力,培養其決策能力,從根源上改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本文基于以上論述,從國內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財務轉型;管理會計;問題;途徑;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常態,財務會計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會計人才也逐漸受到企業倚重,尤其是在企業全面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做好基層財務管理和大方向的戰略決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對管理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這就要求企業完成傳統財務工作人員朝管理型會計人才轉型的工作,不僅要求具備記賬、算賬、核算的基本能力,而且還需具備資本運作、價值管理、風險管理、決策規劃等多方面能力,從而體現出企業的社會價值,有效克服經濟壓力,把握經濟新常態、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并適應市場競爭。如何實現核算型財務工作人員朝業務型、戰略型、管理型財務人員的轉變,并實現信息化財務共享服務,這些都是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的重心更多側重于企業內部資源是否能被合理配置,力求讓企業在各方面約束條件下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收益,滿足內部管理和外部投資所需。二者在財務數據方面也有較大差異,財務會計所反映的均為歷史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則需要運用大量的預測數據為企業未來經營狀況進行描述,從而用于決策支撐。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背景和意義
傳統財務會計側重于滿足企業對外部信息的需要,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頻率多為一月一次,不僅時間滯后,且內容也比較淺薄,主要包括權益變動表、資產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等,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背景下,企業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金融資本市場重組并購現象逐漸增多,因此企業更應該將財務數據信息積極貫徹到業務運營和決策管理方面,將外部挑戰轉化為發展機遇。此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國內企業參與海外市場角逐的趨勢愈發明顯,但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國內產業結構處于升級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的轉型風險和發展壓力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只有大力發展管理會計,抓好績效評價、風險管理、戰略決策等工作,才能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促進企業經濟穩步發展。
三、當前財務會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化和大數據給傳統財務人員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云服務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數據的存儲量,但僅僅只是將數據信息存儲起來并不會為企業提供多大價值,只有將海量數據進行分門別類,分析優化,提取企業所需的數據信息才能促進企業增值效益。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任何企業均需要重視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財務會計轉型。
(二)會計成本核算問題
雖然目前很多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但核算工作仍然是一項繁瑣的環節,如何準確核算成本并盡量節約成本是企業利益的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在于成本,其中“顯性”成本在于對企業人員的必要經費和薪酬進行核算,“隱性”成本則在于對企業部門數據的疏漏進行核算。在轉型期間,大部分工作人員不適應對這兩個成本性質進行區分管理,難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三)財務會計與業務會計的矛盾沖突
會計工作的主要漏洞在于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數據核對出現差異,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會計工作脫離了業務范疇,無法履行決策職能,而業務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所能獲得的信息和數據極為有限,且無法進行精細化的加工整理,二者之間缺乏有效合作,最終導致矛盾沖突,究其原因主要與員工能力差異、數據服務無法共享等因素有關,這類“隱性”成本的增加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此外,專業的會計核算人員沒有意識到自身的管理職能,將工作重點局限于外界數據搜集上報、全面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等工作環節,自我潛能尚未被激發出來,無法有效輔助財務部門開展管理工作。
(四)財務會計職能問題
目前很多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過于重視報表和上級監察部門數據反映工作,忽視了對大數據信息的預測、控制和分析工作,最終導致企業常常在經濟效益評估、未來發展戰略規劃、現有條件下重要決策定奪等環節舉棋不定,影響到企業經濟轉型和業務整改等重要工作。
四、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思考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區分對待
財務會計能為管理會計提供數據和信息來源,對管理會計起到輔助作用,作為實際工作中的兩個方面,二者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因此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需根據資金運動、實際成本以及對實際利潤的影響對二者進行區別對待,例如:
①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可根據具體服務對象確定會計工作內容,財務會計面對的是企業外部,管理會計面對的是企業內部;
②注意區分二者工作空間,避免職能交叉,財務會計工作空間為企業整體,通過編制合并報表來反映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管理會計則是整體和局部并重,在成本控制和決策規劃方面側重于企業整體,而績效考核與評價方面則側重于企業局部責任中心;
③區分二者對企業人員的行為影響,財務會計多以確認、計量、傳遞財務信息為主,涉及到的人員管理行為較少,而管理會計則注重通過業績報告和計量結果影響企業人員行為,激發其工作潛能;
④區分二者時間跨度,財務會計工作時間固定,主要是按月、嫉妒、年度編制中期報告,而管理會計工作彈性和時間跨度較大,因管理者對財務信息需求不同而變動;
⑤區分二者數據信息的精確度,財務會計對數據的精確度要求高,核算成本分配率時需保留五位小數點,力求真實準確,而管理會計則不求絕對精確,但要用到線性代數、統計概率論等方法來規劃未來戰略。
(二)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建設機制
企業需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要性,通過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和廣泛社會招聘的途徑引進大批人才,并不斷推進在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可通過淘汰式考核機制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可加強與行業內其他優秀企業的交流,在行業內組織企業共同針對管理會計工作進行實踐研究,分享在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管理會計等方面的寶貴經驗,通過互幫互助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此外還需完善人才資格考試體系,推廣CMA考試,并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內容作為必考知識點,突出人才評價的效果。
(三)完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
①財務功能的集中整合,企業可借助信息化技術,促進財務工作的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向,讓財務工作人員從繁雜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數據分析、差異解釋、風險管控等高價值回報的工作中;②財務向業務滲透,財務分析從面向結果轉型為面向過程,財務人員可深入到企業業務運作當中參與規劃的決策,并在財務管理中落實企業戰略;③企業其他運營部門的人員也要納入到管理會計的組織架構當中,并對管理會計的職能、方法、工作范圍有清晰的了解,促進彼此之間的密切配合。
(四)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技術支撐下,企業可針對自身特點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進行差異化設計,將具有共性的財務工作交給獨立性較高的財務共享中心完成,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分析和利用會計信息,從而為企業財務戰略的決策規劃提供支持。例如在某畜牧集團有限公司的財務轉型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管理時通過實時關注“兩金”等高風險指標項目的相關經營狀況變化,并及時掌握市場對瘦肉型商品豬、種豬的需求,將本企業和競爭企業的優劣數據輸入財務系統進行量本利分析,結果發現市場逐漸向“公司+合同育肥+品牌”的趨勢發展,且消費者對商品豬的質量要求逐漸增高,通過制定詳細的分析報告和競爭戰略規劃,提出了“好種豬+好服務+好收益”的農商聯合發展模式,計劃用3~5年時間完善綜合加工到優質豬肉品牌專賣連鎖店的一系列計劃,實現年銷售收入超5億的目標。
(五)規范核算體系
會計核算部門可通過財務軟件自動生成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每月需備案留檔以供后期查看,月末結束后上傳至企業管理層,讓其了解會計核算的日常數據和資產運行狀況,利于開展下一階段的運營工作;會計核算流程方面需根據企業具體核算科目特點建立最契合的會計核算體系,例如重視對“隱性”和“顯性”成本的核算,忽略非重要信息,并突出決策輔助功能和管理會計對總體信息的反應功能;針對會計報表需盡量簡化形式和內容,提高報表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六)做好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服務
①在電算化基礎上利用軟件系統將原本較為分散雜亂的財務處理與成本核算等業務進行標準化、集中化、規范化處理,為財務轉型提供管理和信息基礎,并通過企業內部財務系統實現資金流、報表數據、審計、稅務等內容的集中處理和共享服務,確保所有數據信息在源頭到加工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統一的標準,為財務融合和戰略決策提供良好的價值導向。
②開展業財融合服務,財務人員需深入到一線業務當中,利用財務共享服務提供的精準數據信息分析業務開展對財務的需求,對業務人員進行財務知識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其業務經營能力。
③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戰略深入落實到一線業務管理當中,嚴格執行預算要求,保證資金、稅務、績效、財務、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五、結束語
財務轉型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可通過區分對待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培養管理會計人員、完善組織架構等措施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并結合財務信息化建設、規范核算體系、促進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等措施契合市場與價值導向,實現企業財務轉型,開源節流,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參考文獻:
[1]沈芳群.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15):111-112.
[2]周祥豐.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探討[J].商,2015(33):136-136.
[3]趙會芹.基于管理會計背景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低碳世界,2015(28):175-176.
[4]王鏘.現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相關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4):180.
[5]周建寧.互聯網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6(12):200-201.
[6]郝維維.會計人員由“賬房先生”向“財務顧問”轉型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22):228-229.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2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隨著地質勘查經濟轉型發展的加快,對地勘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要求愈加迫切。文章從分析地勘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入手,結合多年來從事地勘財務會計與審計工作的體會,對地勘單位財務轉型的道路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地勘;財務;轉型
一、地勘單位財務工作現狀
長期以來,地質勘查行業的財務工作因受計劃經濟時代傳統的核算模式影響,被冠以“記賬會計”而蒙羞受苛。究其根源,在于制度落后、知識陳舊、缺少創新,有的單位仍然以會計核算代替財務管理,導致財務管理水平落后。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財會隊伍落后,制約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以地勘專業技術為主導的地勘單位,財務會計屬于非地勘專業,在人才開發計劃中,難得真正的一席之地,又因地勘單位長期封閉,本身開放程度低,相對比較封閉,與社會連通的渠道狹窄,與市場對接的機會較少,人才引進機制落后,內部循環現象明顯。財會人員中“半路出家者”不在少數,人員數量過剩與專業素養不高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總體業務能力偏低。老一代“因循守舊吃老本”,工作進取心不足,而新生代又“蘋果華為不離手”,學習自覺性不強,導致知識結構老化、理財意識欠缺,創新能力較弱,工作方法落后。對于會計核算尚可勝任,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行業改革發展,以及財會制度的更新,則反應遲緩,乏善可陳,更談不上發揮財務輔助決策功能。
(二)兩種制度沖突,不適應地勘經濟發展需要
目前,地勘單位基本上戴的是事業的帽子,走的是企業的路子,已完成了財政資金二級預算管理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制正走在路上。地勘事業和企業兩種會計制度的并用,必然造成沖突,比如:在項目收入、成本費用信息的采集、歸類、記錄和匯總等處理過程中的沖突,勢必對項目的核算帶來直接影響。地勘單位財務管理的進步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又給財務管理帶來難度,致使財務管理活動無法高效開展,難以滿足生產經營對各項財務數據的需求。地質調查項目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制,也給財務管理帶來極大的困惑和嚴峻的考驗。
(三)管理方法陳舊,難以實現財務管理現代化
當前,地勘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數還停留在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水平,仍然以會計核算代替財務管理,有的單位決策者甚至對財務的基本概念諸如時間價值、風險價值、資金成本、財務杠桿是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面對財務管理信息化潮流,從單位領導到二級實體經營班子、項目經理、財務人員,要么認識不足,要么還不習慣,必然導致方法的落后。有的單位即使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還是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熱衷于站卻冷落了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對集成的、實時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感到非常生疏,因此,財務管理現代化仍然停留在美好愿景中。
(四)監督機制缺失,風險承壓能力比較脆弱
長期的事業體制和思維約束,使得地勘單位財務行為更習慣于原有的圭臬,財務監管機制往往無從體現,不僅自身融資功能低下,而且承受風險的能力脆弱。地勘單位在向市場經濟進軍的途中,普遍采用了承包經營責任制、二級實體單獨核算制,由于缺乏嚴格的制約,不免也染上“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疽患,部分資金難免出現體外循環。一旦在項目合同評審、資金預算、資金審批流程上出現漏洞,在工程分包、勞務比選、材料采購、設備租賃、工程結算等關鍵環節稍有松懈監控不力,極易出現虛報費用、虛增成本、套取資金等違規違法行為,產生職務犯罪。財務風險、廉潔風險就會成雙而來。此外,地勘單位在建設市場上往往面臨買方市場,處于“打工者”、“找吃匠”的被動地位,在完全市場競爭中弱勢凈顯,甚至在低級市場上常常與個體戶“同槽爭食”,為了爭取項目常常不得不降低報價、墊資攬工,最終導致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財務風險與日俱增。
二、地勘單位財務轉型之路
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隨著地勘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對地勘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要求愈顯迫切。如何轉型?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地勘財務會計與審計工作的認識和體會,筆者認為,探索地勘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道路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更新知識結構,加快角色轉型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貧富。要想擺脫困境,人的覺醒最為重要。在信息和資訊異常發達的當今時代,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詭譎多變的外部環境,地勘單位的經營活動對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作為管理系統的核心,被賦予了更大的使命和更強的功能:既要負責成本核算,控制支出,確保經營收益,又要加強財務籌劃,保障資金獲取、優化配置,提升績效水平,創造新的價值;既要輔助經營決策,降低決策風險,又要負責投資和經營過程監管,防范投資風險。對此,傳統的財務管理顯然難以勝任,轉型勢在必行。這就要求財會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記得一本好賬,編得一手漂亮的報表,更要主動轉變觀念,強化終身學習意識,積極參與崗位繼續教育培訓,勤奮自學不斷“充電”,加快知識結構更新,提高業務層次,養成戰略思維習慣,自覺貼近經營活動,深入生產一線,掌握真實信息,主動以管理者的視角、以會計的思維去對待工作,善于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及時做好橫向縱向的溝通,提出對策建議,用控制手段規范業務流程,用數據支持相關決策,在為單位創造更大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提升,促進自己崗位角色從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從后臺型向前臺型轉變,從傳統單一型向復合智能型轉變,進而完成從記賬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跳躍。
(二)創新財務制度,增強內控能力
第一,以企業化為標準,以問題為導向,對原有財務制度重新進行調整、設計,完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盡力減少內部摩擦,降低組織成本。第二,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為基礎核心、以風險管理為基本要求的內控制度,做到體系結構謹嚴、要素合理、權責明確、程序清晰,使之真正成為約束經營管理者的行為規范。細化內部財務控制規范,包括資產控制、負債控制、權益控制、財務風險控制、成本費用控制等內容。嚴格執行授權批準制度、內部牽制制度,保證不相容職務完全分離。第三,完善財產保全制度,限制未授權人員對財產直接接觸,并采取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記錄保護、財產保險、記錄監控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第四,正確處理好地勘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關系,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并切實做好地質調查項目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管理,盡力消除報賬制帶來的弊端。第五,強化風險意識,建立風險管理系統,重點針對資金籌措、重大投資、股權轉讓、債務清償、資產損益和稅收支出等關鍵環節,采取風險辨識、評估、預警、報告等措施,及時預判、防控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盡力分散、化解風險,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三)發揮核心功能,創新管理方法
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應堅持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重點,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財務信息化管理。對預算結果經常跟蹤驗證、有效控制偏差。建立健全資金管理責任制,引入考核獎懲機制,盡力縮短項目結算周期,重視客戶信用管理,做好定期對賬和債權確認,及時收回應收賬款。按市場規則實行資金有償使用制,根據目標任務規模和資金回收預期,準確核定資金占用額度,擬定資金臺賬和滾動時間表,使資金分布合理、流動順暢、周轉加快,從而降低資金成本,提高營運水平,產生更大收益,實現資金管理的精細化。在發揮好財務管理核心功能的基礎上,還要創新管理方法,學會投資理財、善于稅收籌劃、做好籌資融資,甚至學習外貿財務知識,了解利率、匯率風險,適應地勘單位“走出國門”的需要。
(四)拓展服務職能,實現轉型升級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認為:“會計核算活動并不創造價值,而計劃、預算和預測、投融資等活動則有助于企業創造價值。”因此,他對華為集體的財務部門提出了四條箴言:第一,如果財務不懂業務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會計服務;第二,財務人員必須要有渴望進步、渴望成長的自我動力;第三,沒有項目管理經驗的財務人員就不可能成長為CFO;第四,稱職的CFO應該隨時可以接任CEO。可見,任正非先生對財務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有多么高,對那些精通業務善于管理的財務人才是多么看重。地勘單位的財務工作,雖因自身特殊性而不能簡單地類比,但是至少可以從他這種務實的財務價值觀中,得到一條重要的啟示:要想財務轉型成功就必須精通業務。這就要求地勘單位的財務部門,必須自覺轉換工作方式,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要主動融入生產經營活動,洞悉業務流程,經常深入野外地質勘查和工程施工現場,開展調查研究,動態監督檢查,充分履職盡責,嚴防資金流失,控制財務風險。同時積極為生產一線熱情服務,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提供具體有用的、實實在在的指導,真正形成“業財聯合”。在此基礎上還要提高工作標準,拓展服務能力,借助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等先進工具和手段,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一部分工作重點逐步切換到企劃、決策、控制、分析等方面來,把財務信息的關注點也從匯總過去轉向面對未來,充分發揮財務在決策輔助、風險防范、績效提升等方面的管控與助推作用,引領資源調配,帶動管理變革,創造更大價值。
參考文獻:
[1]龔峰彪.淺析林業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對策.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9)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3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是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管理會計理論發展相對滯緩、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準入資格體系不完善、管理會計的教育供給不足,財務人員尋求培訓的渠道匱乏以及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不完善。針對以上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對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以及我國管理會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管理會計;人才轉型
一、引言
2014年財政部發布文件《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要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力爭在5到10年之內我國管理會計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管理會計是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的會計,它通過加工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業務資料等相關數據,向內部管理者提供有助于經營決策的信息,從而確保企業的經營活動處于最優狀態。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逐漸突顯。能否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的作用往往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其中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此外,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財務工作開始向經濟業務具體事項的源頭延伸,財務核算已不再是主要職能,以預算、規劃、分析、管理、績效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會計職能日益變得重要起來,財務人員面臨轉型問題。在以上背景下,進行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的研究無論是在企業發展層次還是在國家政策層面都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財務人員轉型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會計理論發展相對滯緩,無法為財務人員轉型提供理論基礎
一項改革的實行,改革者必須要了解改革的目標、內容和預期效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推動財務人員轉型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實現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必須首先要對管理會計形成正確清晰地理論認識,才可能設定可行適當的轉型的目標、內容,確保推動轉型的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并取得效果。回顧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的發展歷程,我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引進管理會計理論,與管理會計的最早出的美國相比,足足晚了60年。且在近三十年間,由于社會各界對管理會計的重視度不高,進行管理會計研究的人員遠遠小于財務會計且獲得的研究資源極其有限,國內學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國外的研究成果的介紹,沒有結合我國國情建立屬于自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這使得管理會計的發展遠遠滯后于現實經濟的需求,也使得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缺乏清晰地理論指導。
(二)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準入資格體系不完善,不利于財會人員的轉型
技術性強的行業為了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提供保證往往設立職業準入考試。比如,對于會計行業來說,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注冊會計師資格證等。然而,現階段并沒有專門這對管理會計設計的資格考試,管理會計往往依托著財務會計的準入標準,這極其不利于財務會計人員向管理會計職能的轉型。建立既具可以考察專業技能,又著重考察勝任能力的管理會計從業人員準入資格體系具有十分的迫切性。
(三)管理會計的教育供給不足,財務人員尋求培訓的渠道匱乏
管理會計的教育供給不足,財務人員尋求培訓的渠道匱乏首先體現在高等院校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從目前情況看,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管理會計雖然是會計相關專業的必修課,但是很少有將管理會計專門作為一門專業對學生進行培養。
(四)企業內部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職能下的轉型缺乏具體引導
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職能下的順利轉型并不單單是財務人員自己的事,企業高管的重視、內部職業規劃的建設以及企業推崇的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等企業大環境都會對轉型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很少有企業具有完善的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實現財務人員管理會計職能下的轉型,雖然成為企業的普遍呼聲,但卻缺乏具體可行的考核目標。轉型完成與否,完成的怎么樣無從把握,極大的阻礙了轉型的進度。
三、推動財務人員轉型的現實思路
(一)加大管理會計相關理論的科研投入,為財務人員轉型提供理論支持
要想推動管理會計理論發展,必須提高全社會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經逐漸顯現,絕大部分企業開始意識到它的重要作用。首先,國家要加大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科研投入,發動高校的學者和專家積極引進管理會計的國際經驗,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形成中國化的管理會計體系,嘗試構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在管理會計實際操作第一線的實踐優勢,積極推動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系統的創新,探索適合本企業的,更有效的管理會計運行模式和信息系統。
(二)建立注重職業勝任能力的管理會計準入資格體系,推動財會人員的轉型
管理會計準入資格體系必須同時涵蓋對專業技能和職業勝任能力的考核,對于專業技能方面可以將現有財務會計從業人員準入體系作為依托,補充管理會計人員從業的專業知識,構建更適于管理會計的專業技能考核標準。而對于需要著重強調的職業勝任能力的考核指標的構建,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簡稱AICPA)特別考慮了管理會計人員的勝任能力制定了相關規定并提出了三種勝任能力。第一種是功能性勝任能力,具體包括建立決策模型,進行風險分析、計量、和報告的能力。第二種是個人勝任能力,包括職業風度、決策制定與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領導、協作、溝通的能力。第三種是廣闊的商業視野,具體涵蓋了戰略思維、批判性思維、行業、部門以及國際視野。
(三)增加管理會計相關教育和培訓的供給,推動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
增加管理會計相關教育和培訓的供給,首先要積極引導高等院校加強建設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加強對管理會計專業的方向建設,加大對會計高端人才的培養力度,爭取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能和勝任能力俱佳的管理會計人才,從而通過優秀人才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整個財務人員群體向管理會計職能的轉型。此外,加強高校以及社會培訓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實驗性的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這樣,既有利于高校獲得第一手的實踐經驗,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度,又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降低企業培訓成本的同時為財務人員轉型培訓提供寶貴的機會。
(四)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引導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職能下的轉型
企業要加快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職能下的轉型,就必須積極引導這一轉型過程,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企業可以根據管理會計的職能內容,并結合本企業情況,挑選對于本企業發展重要的幾種能力,量化為相關指標。在與員工協商確定每年的目標及發展計劃時引入這些指標,并將其納入年終考核基準體系,從而引導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職能下的轉型。舉例來說,管理會計職能[s1]內容主要包括專業技能和職業勝任能力。因而,企業可以將專業技能和職業勝任能力細分為具體的指標,比如建立決策模型的能力,進行風險分析、計量、和報告的能力;職業風度、決策制定與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領導、協作、溝通的能力等指標,并給予各指標適當的權重,得出綜合指標后,納入年終考核體系。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14年,財政部發布文件《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更是將管理會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作為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重中之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從目前看,實現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主要存在著管理會計理論發展相對滯緩、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準入資格體系不完善、管理會計的教育供給不足,財務人員尋求培訓的渠道匱乏以及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績效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有利于推動管理會計職能下財務人員轉型,無論是對增強我國企業的競爭力還是對國家經濟的科學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Z].2014.
[2]彭麒麟.關于構建新的企業主導型財務人員管理體制研究[J].現代商業.2011(10).
[3]王曉翔.以財務人員轉型促進管理會計升級[J].財務與會計.2015(02).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4
摘要:企業財務會計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企業財務會計根據社會發展也在積極轉變。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是改革的需要。主要從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的重要性、存在的現狀、路徑以及轉型策略進行闡述,希望為研究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財務會計;轉型路徑
企業財務會計是企業管理最主要的核心部門,財務會計負責收集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分析與整理后,運用一系列傳統的核算方法進行做賬,最后以報表的形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精確的預測與決策。
1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的重要性
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量大、收集信息缺乏一定的實效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的財務會計無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策略。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已經融入財務會計的領域,財務會計只有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應用大數據轉型,才能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為了更好對財務會計進行優化與改進,應對財務管理進一步地了解,向財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理念,并加大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方面地學習,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讓企業在大數據背景下將財務會計成功地轉型,進而更好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地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3]。
2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的現狀
2.1企業財務人員對大數據財務會計轉型不夠重視
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內容就是每月機械循環地錄憑證、分配成本、登記賬簿,有時做完賬還要進行改賬與調賬。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因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傳統的財務做賬方式具有一定的依賴感,大部分財務人員在一個崗位工作時間長,都覺得只要工作沒有出差錯,就沒有必要對現有的工作進行改變與轉型。因大部分財務人員習慣傳統的做賬模式,對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的轉型具有一定的排斥感。
2.2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轉型剛起步
在大數據背景下對企業財務會計進行轉型,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企業與財務會計人員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我國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的轉型才剛剛起步,海量化的信息、快速化的數據與多樣化的會計管理,在初步建立時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企業與財務會計人員要如何適應大數據帶來的轉型挑戰,是企業與財務會計人員最應關注與解決的事情[4]。
3大數據背景對企業財務會計的轉型策略
3.1引導財務人員對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轉型的重視
大數據背景下對財務會計進行轉型,可以有效突破傳統財務領域的局限,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海量的信息與數據。企業想要在大數據背景下確保財務會計成功轉型,就要引導財務人員對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轉型的重視,然后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的培訓,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管理技能,讓財務人員能夠在大數據背景下熟悉財務管理的相關業務,從而精細化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的經濟全面、綜合、完整地發展[5]。
3.2建立健全完善的大數據轉型體系
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轉型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企業在實際應用大數據進行財務會計轉型時,需要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大數據地管理與發展戰略。企業應請專業的財務管理技術人員,建立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大數據模塊,并對財務管理大數據進行采集、儲存、分析、應用等工作方面的設置,以及著重加強財務管理的數據訪問權限控制,在大數據財務管理運行模式下,要進一步明確數據使用規則,對數據使用進行授權管理,對于授權使用的用戶,要記錄保存其使用的模塊,以便日后查詢追溯與明確責任。
4結束語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的轉型,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與突破。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是一項復雜而又繁瑣的工作,企業與財務會計人員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并引進大數據對財務會計進行轉型,進而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桐有,張德育.淺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關系[J].納稅,2018(1):48-49.
[2]楊青云.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理論基礎[J].中外企業家,2008(07):92-93.
[3]陳燕.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辨析[J].遼寧經濟,2008(1):97.
[4]楊春蘭.淺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2):32-33.
[5]張佩佩.試論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會學習,2018(5):92-93.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5
摘要: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應相適應于央行履職需要,促進完善央行治理結構,強化會計財務體制機制創新。本文通過對保山中心支行調研課題“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和困難”進行調研分析,提出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深入推進的建議。
關鍵詞: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問題和困難;措施
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人民銀行作為金融監管部門,履行的職能為:貨幣政策制定、穩定金融秩序、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宏觀經濟調控工具等。會計財務工作是履行其職能的基礎。隨著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探索和實踐,其轉型條件日趨成熟,不斷滿足央行履職需要,適應形勢,轉變理念、大膽探索,提升人民銀行系統會計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基層央行高效履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堅實的支撐。
1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內在要求和必要性
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推動會計財務工作從傳統業務操作、會計事務處理、會計資料匯總逐步向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會計資料分析、研究、應用轉變。
1.1會計工作的標準化、信息化是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總行、分行、州市中心支行均對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做了安排部署。完成了規劃和實施方案,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的標準化、分類化和規范化要求不斷提高,公共預算管理、財務支出的細化度、透明度、執行度越來越高,源自內部的會計監督、外部的審計監督和財經紀律監督不斷加強。亟需通過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來改變原有工作方式,拓展會計財務工作職能、創新會計財務工作機制,適應新形勢。
1.2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是央行履行職能的保障需要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背景下,人民銀行會計信息化和財務管理數據不斷集成化發展,新的會計財務工作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會計財務工作機構需要主動跟進、適應需求,拓展和創新會計財務工作的財務支撐功能和會計數據分析服務功能,滿足、適應和促進人民銀行履行職能。
1.3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是較好實現會計職能的需要
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部門具有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檢查的職能,對主體的會計事項、財務活動進行處理、協調和綜合管理的職責,要求會計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操作、理論支持、政策法規相協調的專業水平,為央行職能履行提供財務資源支撐、會計財務分析和會計信息決策依據以及轄區金融機構會計管理指導服務。
2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取得的成效
隨著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業務、金融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對人民銀行的金融市場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適宜和滿足這種要求,在加強會計分析、數據應用、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等探索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2.1認識到位,目標明確
強化會計財務反映,轉變思路,從目前傳統的被動型、事務型、操作型向主動型、研究型、管理型轉變。在公共預算管理、財務規范、資金檢查、內部控制、外部審計監督等方面的觀念、思路、措施手段有所突破。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財務報告分析和商業銀行創新業務的研究,提升會計分析反映的價值效應。
2.2會計財務基礎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完善提高
會計基礎工作質量是會計財務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分類細化、歸口整合、資源優化、系統完善,強化制度執行,提高基礎業務工作的精準化,提升基礎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確保會計財務轉型工作基礎牢固、穩步推進。
2.3落實轉型,深入調研
基層人民銀行系統深入學習和探討,開展會計財務工作轉型調研,多途徑、多角度征求轉型工作建議。以問題為導向,梳理分析會計財務轉型的現狀、條件和問題,糾正會計財務轉型的認知偏差,明確轉型工作的難點、存在問題、推進思路和方法策略。
2.4對兩表會計分析和轄區金融機構綜合評價開展了嘗試和探索
依托“兩表”數據對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經理國庫款項等資產負債項目進行監測和分析,提供決策依據。對轄區金融機構報送的會計資料就行了嘗試性的會計分析和綜合評價,探索和嘗試轄區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會計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和反映所轄區域金融業發展狀況,乃至金融對地方經濟的影響。
3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出現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轉型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制度配套、轉型意識不夠、操作型事務集中、會計財務機構設置不獨立、人才數量質量不夠等實際問題。
3.1現行會計財務工作體制、機制和工作模式與轉型要求還不適應
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以“服務央行履職,促進央行履職”為宗旨,發揮會計財務工作基礎保障、決策支持,改進事務型、操作型工作,強化管理型、研究型,實現會計財務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實現四個并重:“保障與管理并重、規范管理與科學管理并重、縱向管理與和橫向管理并重、央行系統與金融系統并重”,改進管理方式和手段,探索“有管有放、放管結合”的管理體制。基層人民銀行現行會計財務工作模式以財務收支為中心的傳統粗放的縱向管理,橫向銜接不足,缺乏矩陣管理的思路和手段。會計財務數據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會計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銜接不足,財權事權相互協調還需完善。同時,基層支行獲得會計分析數據受到制約。
3.2預算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人民銀行預算管理必須適應央行履職需要,遵循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完善中長期規劃與年度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績效考核。基層人民銀行預算編制、審批、調整存在需要改進的問題:預算編制與業務工作開展的匹配性不夠,預算調整靈活性不足,支出項目之間缺乏調劑使用機制,項目支出與業務開展存在不均衡,預算不足與預算充裕同時存在;基層支行的預算評價、績效評價薄弱,事權部門參與度較低、評價結果的作用和應用不足。
3.3會計財務工作專注于內部核算,傳統思維理念、傳統工作方法轉變難度大、管理意識和信息意識不強
受傳統工作方式和崗位職責慣性,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以履行內部服務職能為中心,工作重點仍然是基礎工作、核算工作,會計數據和財務信息收集、加工、分析較為薄弱。
3.4會計財務人員數量不足,基礎工作繁重,導致視野和思路存在局限
會計人員數量不足,會計基礎工作和核算工作繁重,只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事務性工作,并且具有相對的封閉性。對央行宏觀層面的工作目標、思路、政策措施理解不足,對央行政策措施影響金融市場、地方經濟發展政策的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不夠敏感。
3.5會計財務工作創新意識和開拓能力相對薄弱
會計準規范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對嚴謹性、時效性和準確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這種工作理念在每個會計人員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雖然有利于貫徹執行財經法規,保障資金安全,但束縛了會計財務工作創新意識和開拓能力。
3.6基層人民銀行特別是縣支行會計財務機構不獨立,從業人員專業化背景不夠均衡,專業化綜合型人才不足
由于會計財務機構不獨立,一人多崗現象普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從業人員大多從業務操作實踐中學習積累專業知識、工作技能和專業素質。與履職相關的經濟金融運行、法律、內部控制、信息技術、中央銀行資產負債、預算管理、矩陣管理、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知識和理論相對不足。專業化背景不夠均衡,專業化綜合型人才不足。
4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全面深入轉型的建議
4.1明確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全面轉型的目標和任務
(1)緊緊圍繞中央銀行履職和基層央行中心工作要求;(2)進一步完善會計財務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加強會計數據和財務信息的收集應用和綜合分析,向管理型、研究型轉變;(3)形成對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結構進行分析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關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資產負債變化的相關性;(4)強化對轄區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會計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監測、研究和應用;(5)貨幣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對轄區經濟、金融、資金流動勢必產生影響。應開展其調控成本、效應的資料、信息獲取和分析應用;(6)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完善預算剛性與靈活性的協調機制,細化績效評價,發揮預算的約束和激勵作用;(7)對專項資、項目管理、資產配置、資產處置強化管控;(8)對集中采購和政府采購的采購需求、采購計劃、采購過程、招標投標、資金結算、資產驗收、使用反饋等管理環節,進一步完善規范、檢查監督;(9)關注會計風險評估、財務績效評價、會計監督體系。
4.2進一步強化會計財務基礎性工作,保障轉型工作穩步推進
會計財務基礎性工作是提高會計財務工作質量的保障,應充分利用和挖掘科技綜合業務系統的功能和數據,提升報表編制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完善工作流程,規范會計核算行為;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和管理,強化會計監督、內部控制和會計檢查;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和崗位流程標準體系;完善會計檔案管理;提高會計財務制度執行、提升財務精細化水平,確保會計財務轉型工作基礎牢固。
4.3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轉型重點和項目,分類分步實施
基層人民銀行特別是基層支行領導團隊,高度重視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支撐。會計財務部門宣傳轉型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營造轉型氣氛,完善會計財務工作制度和流程管理,奠定轉型基礎。會計財務部門領會上級行工作思路、目標、重點,結合基層行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發現、收集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實踐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明確轉型的重點及切入點,落實轉型具體項目的選擇,分步組織實施。
4.4配置、充實、培養基層行綜合性人才
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必須加強人才和隊伍建設。一方面充實和增加高素質會計財務人才。從專業背景、專業知識方面把好入行,同時進行崗位交流,把復合型人才引入到會計財務隊伍,實現隊伍建設理論和實踐結合、宏觀視野和具體業務結合,提高會計分析和財務協調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組織現有會計財務人員的理論、政策、業務培訓,對會計財務領域的新制度、新政策、新知識以及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商業銀行會計報表分析、矩陣式管理、管理會計等進行培訓學習,促進會計財務人員由操作型向綜合型、管理型轉變,為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4.5加強會計調研分析力度,強化創新意識
加大會計調研分析力度。會計調研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密切關注國內外會計準則改革變化,評估會計準則趨同對經濟、金融運行的影響。極探尋轉型工作規律,優化“兩張表”管理方式,對其規模總量、結構狀況、風險動態的研究,加強對金融企業、地方性商業銀行的重點項目、貸款、準備金、流動性、財務杠桿等財務狀況的監測、分析和研究,提高對系統金融風險的預測和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馬震.深化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策略取向[J].時代金融,2016(27).
[2]郭璐.加快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若干思考[J].財政監督,2014(11).
[3]林慧娟.新常態視角下基層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全面轉型的思考和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6,9(25).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6
一、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對于企業而言,當下所處的時期頗為微妙。一方面,中國經濟形勢正處于“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換擋期、陣痛期,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精益管理,深挖內潛,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革命又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傳統行業的競爭格局和商業模式。面對如此復雜的形勢,迫切需要財務組織從習慣于事后算賬的理財幕僚角色,轉變為積極參與戰略和業務決策、成為企業價值的發現者、推動者和創造者。
現階段沒有人否定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然而在當今其真正能夠獲得企業管理層和業務單位認可的財務部門卻并不多見。尤其是在面對經濟新常態及信息化發展浪潮,基于傳統財務管理職能面臨的種種矛盾或缺陷,財務人員迫不及待地需要走出一條自我革新的財務轉型之路。
二、企業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策略
會計界把手工記賬的階段稱為“1.0時代”,伴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會計走進“2.0時代”,而隨著網絡發展,會計信息化如今已經進入到協同交互的“3.0時代”。互聯網時代把會計人從繁雜的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重點轉向企業的管理會計和財務決策。財務人也要自覺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會計管理模式,將日常財務管理系統與企業每一個業務系統形成以價值流為基礎責任單位的集成化網絡系統,這就引發了“財務數據業務化”及“財務業務一體化”思想。
筆者認為未來財務管理職能轉型應緊緊圍繞“財務業務一體化”及“信息化”展開。其中“財務業務一體化”是核心或目標,“信息化”是手段或輔助工具。總體思路是通過對財務角色的重新思考,對于過去大量重復性、低價值的會計核算業務,盡量壓縮其所占時間,重視管理會計的力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價值領域中去,進一步拓展財務職能的深度和廣度,并不斷加速信息化建設,通過財務業務流程一體化和共享數據平臺搭建,加強與業務部門緊密協作,深入了解業務流程,找出短板,發現價值,協助業務部門完成績效指標,提升運行效率,控制經營風險,真正發揮業務伙伴的作用與價值,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伙伴。最終旨在準確的成本核算、精準的預算管理、快速的財務報表、有效的流程優化。
三、企業財務管理職能轉型思路
(一)進一步明確財務部門的職能定位
企業財務人員角色除了從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工作之外,如何將財務角色融合到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更為重要的是以企業流程再造為中心,改善業務流程,防控財務風險,創造企業價值。讓財務從事后管理走向事前管理,真正成為業務的合作伙伴。
面臨新形勢、新常態,傳統的會計核算已難以適應和滿足企業的發展所需,作為企業管理中心地位的財務部門必須從過去對交易事項的核算管理轉變到未來企業對整個價值創造過程的預測預警和全面控制上。基于價值管理理念和業財深度融合思路,應按切塊管理的原則將目前基于會計核算為核心的財務組織重新調整成立四大管理中心,即預算管理中心、成本控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預算管理中心包括公司生產經營各個方面的全面預算管理,通過優化配置企業資源,全方位落實企業預算目標,并對企業預算完成狀況進行考核分析。成本控制中心包括采購、生產、銷售成本的統一歸口核算管理以及日常經費管理。政策研究中心包括價格管理、稅收籌劃、投資管理和基礎管理四部分,主要是及時了解分析相關政策法規制度和市場變化,及時做好分析籌劃提供決策依據。信息管理中心包括會計決算信息、統計信息以及信息化建設幾個方面。
(二)借力信息化建立成本數據庫實時生成報表
借力信息化手段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以堅實的大數據庫為基礎,實現會計和業務的有機融合,將生產系統與財務軟件直接對接,根據實時變動的生產信息、繳庫信息、銷售信息,通過軟件實現成本日核算、利潤即時生成,將管理觸角前移,逐步搭建成本數據庫,變“事后算贏”為“事前算贏”,并能隨時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避免利潤等報表信息只能跨月提供形成的數據滯后現象。
(三)融入業務,優化流程,發揮管理會計職能
財務不應僅僅面對單據計算數字,天天坐在辦公室忙核算,而應深入業務流程,發現管理短板,剖析原因,以財務角度提出管理建議,協助業務部門開展優化流程管理工作。為充分發揮管理會計職能,企業可將業務部門按切塊分配給財務人員,從而搭建起財務與業務融合橋梁,讓財務人員真正走出辦公室到生產現場或業務部門中間去,通過深入了解業務部門需求及第一手資料后,有的放矢的開展管理工作,讓財務部真正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伙伴。
(四)財務人員培養新模式
為了更好的實現財務轉型,新時期財務人員需要順勢而為,持續的更新知識結構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滿足現代財務對復合型綜合管理人才需求,一方面通過跨職能體系進行輪崗,不僅能夠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經驗,培養他們的全局思維,還能充分利用內部資源,讓財務人員深入了解業務。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內外部培訓或聘請專業財務培訓結構定制更契合企業現狀或發展思路的系統人才培養方案,走出去請進來,開拓新視野,根植新理念。最后不斷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打造知識結構多樣化的財務隊伍,適時引入非財務專業人員,實現跨學科之間的'融合,為財務職能的轉變注入新鮮的血液。甚至還可以將退居二線的業務部門領導引入財務系統擔任顧問職務,借鑒其豐富的生產、采購、技術、銷售等工作經驗協助指導財務開展成本價格、預算管理、業務流程再造等工作。
總之,財務管理職能轉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任重道遠,它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財務管理技術于一體。面對新形勢,傳統的財務管理職能已不再適應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財務管理職能轉型迫在眉睫。作為財務工作人員,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應對,引入新理念,轉變新思維,主動求變,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卓有成效的運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開拓創新,努力探索新時代財務管理的新路子,更好地為企業經營服務。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 篇7
摘要:面對日漸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只有以創造型價值為核心,建立完善經營管理模式,才能增強企業凝聚力,提升自身的價值創造能力與競爭力。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應積極面對這些環境變化,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創造價值。本文主要對管理會計背景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完善。
關鍵詞:管理會計背景;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
管理會計作為企業重要組成部分,負責企業的日常管理,重視企業的社會價值,在金融危機下能夠有效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積極應對全球化競爭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基于管理會計背景下,企業如何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讓財務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財務轉型的背景
1.1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僅國家之間的商品、技術與信息得到實時共享,服務和人才也在不斷流動,使得全世界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因此跨國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利用全球化供應鏈市場來購買價格低廉的原材料,利用高科技自動化信息技術來制造與銷售附加值較高的商品,在產業鏈微笑曲線中占據重要地位。
1.2“互聯網+”信息化的挑戰
面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挑戰,企業自身的ERP管理系統也發生了明顯改變,逐漸向手機移動客戶端延伸,使得海量數據儲存趨向于精細化管理,更加具備實時性。但是只是簡單地將海量數據信息儲存起來,無法充分發揮數據信息的價值,只有對這些數據交易采集、分類、整合后,才能滿足這一要求。而這些數據挖掘分析,需要投入更多的硬件設備,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分析和云計算、云服務等技術提供動態、實時、虛擬化的計算資源共享平臺來實現。這樣企業需要相應的服務時,只需要輸入相應的指令,服務平臺便會依據指令配置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因此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下,企業應抓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分析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為財務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1.3管理支撐與財務現狀間的差距
以往的企業財務會計管理過于重視與滿足企業外部信息資源的需要,而忽略財務信息的提供,時間更新速度緩慢,每月1次,財務的信息內容僅限于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四表一注”。而管理會計背景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要求企業必須與時俱進,改變以往生產經營的政策方針,要求財務部門積極參與到業務經營、績效管理、管理決策以及計劃制定等項目中加以監督管理,幫助企業管理者出謀劃策。
1.4產業并購重組的需求
在新態勢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經濟市場也進入到并購重組的關鍵時期,使得企業經濟結構轉型與制定創新發生率顯著性改變,尤其是在“并購元年”后,我國并購重組的交易規模大幅度上升,依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2014年,我國重組并購市場宣布交易的案例高達6967個,宣布交易規模的資金達到3722.27億美元,增長率為14.14%,代表了我國企業整合的腳步不斷加快,在以后5~10年內,行業領先的企業會利用產業鏈并購重組的關系在不斷做大做強,迅速成本該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因此在新形勢下企業財務向價值創造型方向轉變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必然選擇[1]。
2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途徑
2.1以價值創造為轉型導向
以價值創造為轉型導向即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企業應以價值導向為前提,以價值創造為目的,詳細分析對企業價值影響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掘企業中的采購、制造、銷售、開發和投資等增值價值潛力。因此為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戰略轉型,企業不僅需要注重短期的經濟投資效益,還要重視企業發展的長期投資,緊緊圍繞實現企業價值活動的開展,加強對財務共享、財務運作、財務融合和財務決策等價值創造,以充分挖掘企業有效資源的價值。
2.2構建財務共享服務體系
在管理會計背景下的價值創造財務轉型中,構建財務共享服務體系是企業價值創造型財務戰略轉型的關鍵,有利于將分散的財務資源集中到服務中心整合處理,保證數據處理的真實性、可靠性;并且在數據資源加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依據標準的財務制度、工作流程和管理規范進行,能夠保證數據信息加工的標準化、規范化。此外,工作人員在處理、整合與保管數據信息時,通過財務共享服務系統來操作,能夠減少工作量,緩解他們工作壓力的同時,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2.3構建業財融合服務體系
業財融合服務機構的建立,由不同分支結構的員工組成,他們的工作職責便是進入到企業業務的一線工作中,依據財務共享服務所提供的信息資源,結合企業財務業務的需要,引導企業財務業務活動有序開展,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服務隊伍能力的建設,邀請財務專家組織開展培訓活動,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這樣才能保證財務、資金、績效與稅務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有序開展。我國當前的上市公司在業財融合服務體系的構建方面,都設置相應的外派財務總監、銷售財務總監和工廠財務總監等職位,專門負責企業的業財融合服務工作。
2.4提供戰略決策服務
戰略決策服務往往由企業總公司財務部門決定,主要是為企業管理者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幫助企業制定財務預算方案,將內控、績效、成本以及稅務等一系列管理的細則納入到管理內容中,統籌安排,集中管理,并通過財務共享、業財融合和資本運作服務將財務管理戰略轉型落實到位,以提高戰略決策服務的能力。
2.5開展資本運作服務
資本運營服務作為實現價值增值與效益提升的有效服務手段,即企業財務部門基于對產業并購重組與資本市場的深入理解,在資本市場法則的基礎上,經過市場合理估值,募集相應企業投資資金后,讓企業股價和價值保持一致性,然后依據自身的經營戰略,統一制定產業投資計劃,以便投資管理者利用資本市場估值與并購市場估值的差價對產業進行并購重組,從而實現財務管理工作從輔助型向主導型工作轉變。2.6IT信息化系統保障財務的IT信息化系統作為活動開展的前提,要想實現財務資源的共享,必須通過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來報賬、核算企業利潤、管理資金,且業務融合服務于戰略決策服務也需要網絡系統的支撐,才能簡化工作的流程,緩解職工的壓力,提升管理效率。因此將IT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引入到企業財務管理中,有利于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戰略的轉型[2]。
3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工作有效開展的人力資源管理配合措施
3.1績效考核
企業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必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促進體系,才能確保企業生產與經營可持續發展,而這一促進體系就是績效考核評估體系的建立。因此為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工作有效開展,企業財務資產部應從服務于價值創造入手,與各部門協同合作,建立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制度,綜合考評職工在理財活動中實現的創造價值、利潤,關注他們在協助企業價值創造中所作出的貢獻與取得的成績,與企業價值的影響掛鉤,并納入到工資薪酬中,激勵他們的工作熱情。
3.2創新激勵體系
為實現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企業處理建立績效考核評估體系外,還需創新企業的價值創造型激勵體系,對在企業生產中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職工給予相應的獎勵,相反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損失的職工給予相應的處罰[3]。例如為了實現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某機械工業集團企業在職工激勵體系的建設方面,基于價值管理理念上,結合“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原則,建立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激勵體系,明確規定在創造價值與協助價值創造工作中表現良好、創值效果明顯、積極性高的財務人員,給予經濟性的獎勵,并得到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權利與晉升的機會;相反對于工作能力薄弱、產生懈怠心理與創值成績差的財務人員,除了給予經濟性處罰外,還進行降職、降級與辭退等處罰。
4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的經驗探討——以xx公司財務部為例
4.1正確理解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
對于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要想保證工作開展順利進行,企業必須正確理解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的關系,依據價值管理的目標,結合自身價值增長的規律與計劃,創新價值創造財務的管理模式,這樣才能適應價值創造型財務工作開展的需要。例如某公司資產財務部門依據VBM的管理理念,遵循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增長的思路,明確財務部門的工作定位,樹立財務價值創造中心的理念,對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挖掘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有效價值。并依據價值評判標準,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的開展加以評估,確定現金流的流向與流速,為工作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撐。
4.2重視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控制措施
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控制措施,對內部管理活動與活動效果加以衡量、校正,保證企業創造型財務管理的目標得以實現。具體體現為:企業財務資產部門在參與企業經營、投資和融資等一系列活動的價值管理與風險管控的過程中,必須以財務管理為支撐,建立完善的價值創造過程控制措施,通過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統來采集財務資產部門各環節工作開展的價值信息與風險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管理與風險管控體制,以有效規避公司財務管理的風險。可見企業財務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控制措施的建設,并不是為了有效控制各工作環節的實施,而是有效引導價值創造財務活動有效開展,并通過績效考核與激勵措施等管控活動加以激勵,讓職工按照計劃和預算分解總目標來開展工作,從而實現對價值創造過程的有效控制。
4.3積極利用價值評估、借力獎懲機制推進企業價值創造
要想推進企業價值創造,企業財務資產部門必須將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理念貫徹到企業生產的價值創造活動中,積極利用價值評估對活動開展的過程加以評估、控制。此外,還需加強日常管理的宣傳,提高領導對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性認識,借力獎懲機制對創造價值的管理者與職工的日常工作行為加以規范,充分挖掘他們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熱情,從而為價值創造活動穩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4]。管理會計是現代化財務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提升競爭實力,有效規避財務風險。但為了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工作有效開展,不僅需要完善績效考核與創新激勵體系,還需正確理解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重視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控制措施,積極利用價值評估、借力獎懲機制,才能推進企業價值創造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國昀.管理會計浪潮下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江蘇商論,2015(12).
[2]呂桂萍.基于管理會計背景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3).
[3]趙會芹.基于管理會計背景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低碳世界,2015(28).
[4]陳菡,陳少華.價值創造型管理會計的實踐——廈門航空“大財務”管理模式[J].財會月刊,2017(10).
【財務轉型分析論文(精選7篇)】相關文章:
談大數據下財務戰略的轉型論文08-29
哈佛分析框架的財務分析論文02-21
財務分析論文寫作指導09-23
基層醫院財務分析論文09-11
高教事業財務分析論文09-11
資產周轉財務分析論文09-10
淺談醫院財務分析論文09-09
工商管理對企業轉型影響作用分析論文04-06
淺論EPR環境下企業財務職能轉型論文08-30
推進基層央行會計財務轉型的思考論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