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紅河縣森林防火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及生態保護的關系
本文以紅河縣為例,主要分析了森林防火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計劃燒除與生態保護的關系。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2017年關于紅河縣森林防火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及生態保護的關系之MBA論文范文。
關鍵詞 計劃燒除 火源管理 生態保護
1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的關系
實踐證明,在重點林區和林農、林牧結合部開展計劃燒除工作有利于火源管理。特別是近幾年,林下可燃物載量增加,森林防火形勢日趨嚴峻,火源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在林內、林緣進行科學、合理的計劃燒除,有效地減輕了火源管理壓力。但有時因操作不當、管理不嚴,計劃燒除也可能引發火災。
因此,結合本縣實際,制定“六燒、六不燒”的技術規范,即:三級風以下燒,三級風以上不燒;通知友鄰單位、落實防范措施的燒,沒有通知友鄰邦單位不燒;有縣級森林防火部門批準的燒,沒有縣級森林防火部門批準的不燒;有領導在場負責的燒,沒有領導在場負責的不燒;已組織好撲火隊的燒,沒有組織撲火隊的不燒;打好防火隔離帶的燒,沒有打好防火隔離帶的不燒。
2計劃燒除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林區和生態建設項目區,通過計劃燒除,減少了林內、林緣可燃物載量,同時起到了阻隔火災的效果。但是計劃燒除也存在不利的一面,破壞了林區生物的多樣性,導致個別物種減少或毀滅;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破壞了生態植被,導致局部地區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影響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特別是林緣濕地,有大量珍貴的動物、植物、昆蟲和微生物資源,計劃燒除破壞了這些生態系統后很難恢復。所以,開展計劃燒除工作要尊重科學和自然規律,不能盲目地、隨意地進行。
3計劃燒除存在弊端
3.1計劃燒除破壞生物多樣性
實施計劃燒除后,可使一些由種子繁殖的草本植物毀滅,根蘗繁殖的草本植物受害也十分嚴重。同時野生動物棲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也影響其生息繁衍。如果一種物種消失,由于生態鏈的關系,勢必影響其他生物的存活,造成森林生態環境脆弱,天然抗火能力衰減。
3.2計劃燒除造成大氣污染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研究報告顯示,由于嚴重的空氣污染,南亞地區上空已形成了一片3公里厚的棕色云團,給該地區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其重要理由之一,是大規模的生物燃燒,包括森林火災、毀林開荒、燃燒垃圾、農村地區燃燒木材或牛糞取暖做飯。計劃燒除中會釋放大量的CO2、熱量和水,大氣中的CO2增加,產生溫室效應,致使全球變暖,降低碳排放已成為全球性重大生態與環境的.安全理由。
3.3計劃燒除造成水土流失
大范圍、反復在林緣、公路兩側開展計劃燒除,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可燃物燃燒時產生的焦油滲入土壤中,往往形成不透水層,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植物生長退化,地表徑流量增加,造成山石裸露,水土流失。
3.4計劃燒除有可能造成凍土融化
計劃燒除直接將林下灌木、地補物及腐殖層點燃,熱量從地表向下傳遞,促使凍土融化。森林和凍土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凍土退化,使森林發生次生演替,使凍土森林逐漸失去自由繁衍能力。
所以,林內不宜開展計劃燒除,林內可燃物積累增加并不是發生森林火災的必要條件。在天然的優質次林區和原始林區,一般不易發生林火,或發生林火蔓延速度也慢,損失不大。主要理由是,林內郁閉度大、光照少、可燃物含水量高,形成了“森林生態潮濕環境”。如果在林內進行計劃燒除,一方面使林內植被透光好,雜草返表快,雜草生長茂盛;一方面使一些燃燒不徹底的枯枝變成了木炭和碳化木,具有很強的吸熱增溫作用,為今后埋下了火險隱患,破壞了“森林生態潮濕環境”。因此,林內不進行計劃燒除的時間越長發生森林火災的概率就越小,林內雜草及枯枝落葉經自然分解,會維持一個穩定的、潮濕的、不易燃的小生態環境。
4倡議
(1)國家和省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計劃燒除技術規程、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計劃燒除的正面效應,同時減少負面效應。
(2)對林內、林緣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及生態保護關系給予立項,成立科研組,進行專題理論研究。
(3)計劃燒除經費不足,在計劃燒除工作開展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倡議國家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以便順利開展計劃燒除工作,提高計劃燒除質量,提升林火阻隔能力。
(4)全面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的主要做法是:“強化六項責任、確保六個到位。”即強化各級領導責任,確保工作部署到位;強化宣傳教育責任,確保防火意識到位;強化火源管理責任,確保火災防控到位;強化撲救指揮責任,確保火災處置到位;強化后勤保障責任,確保應急儲備到位;強化依法治火,確保獎懲機制到位。
參考文獻
[1] 《森林防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1號.2008-11-19.
[2] 《云南省森林防火條例》.云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2012-3-31.
[3] 《紅河縣森林防火計劃燒除措施》.紅河縣森林防火指揮部.2013-12-12.
【探究紅河縣森林防火計劃燒除與火源管理及生態保護的關系】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