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施工企業如何實現最佳生產經營規模
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施工企業的產品具有特殊性,即先有買主,再有產品,怎樣分析施工企業如何實現最佳生產經營規模?
企業自其成立之時開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為了生產產品,必須不斷投入各種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就施工企業而言,為承攬及完成某些項目所投入生產要素的總和就構成了本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對于以利潤最大化作為重要理財目標的施工企業來說,如何謀求達到最佳經營規模,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最佳經營規模的確定
企業經營的規模效益是指因經營規模變動所引起的成本或收益的變動,可用平均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的變動來表示。在現代經濟學的生產理論中,規模效益有三種情況,即規模效益遞增、遞減、不變三種。所謂最佳生產經營規模,就是邊際收益率為零分界點的經營規模,在此狀態下,企業平均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一)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應考慮的因素
企業最佳生產經營規模的形成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的均衡性。生產經營規模的改變涉及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或收回問題,而是所有各項生產要素的增加與減少問題。要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有序進行,投入的各項生產要素必須均衡,即各生產要素之間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企業對一些生產要素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完全滿足,比如人力資源,受制于政治、社會原因而不能隨意增減,當承攬到某工程項目時,可能會因為有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缺乏而使該項目難以實現最佳效益。
2.市場變化。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施工企業的產品具有特殊性,即先有買主,再有產品,只有承攬到足夠的施工任務,即找到產品的買主,才能開始生產,從而使各項生產要素不被閑置。我國建筑市場的規模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征,而施工任務的承攬在很大程度上受這種周期性的影響。在建筑市場擴張的情況下,由于施工任務的易獲得性,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張也就成為必然之舉;而在建筑市場萎縮的情況下,由于施工任務的不足,則必然導致生產經營規模的縮減。
3.科學技術和管理的現實水平。規模效益的遞增需要有和經營規模擴張相適應的科研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施工任務承攬到手后,如果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完成該項目的科研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則必然難以實現規模效益的遞增,這是企業在決策時應該考慮到的重要因素。
4.社會政治條件。這主要包括國際關系、國內政治局勢等。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政局的平穩,必然有利于施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反之,則可能導致施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萎縮。
(二)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的方法
如上所述,當企業達到最佳生產經營規模時,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可通過對企業平均成本曲線的研究來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從短期來看,企業的成本按習性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曲線如圖中sac,短期邊際成本曲線如圖中smc所示,當兩條曲線相交于n點時,短期平均成本達到最低水平,此時企業收益最大。
但由于短期平均成本處于頻繁的變動之中,因此,從確定最佳經營規模的角度考慮,應重點分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從長期來看,公司的所有成本都是變動的,即所有成本都是變動成本,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可以根據一系列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來確定。企業各個時期都要從平均成本最低這一點出發來確定經營規模,因此,將短期成本曲線sac1、sac2、sac3……的最低點連接起來就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無數的,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如圖中lac所示。當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相交于n點時,長期平均成本最低,此時達到了最佳經營規模。
對施工企業而言,考慮到工程項目類型差異的復雜性及由此造成的實物工程量難以統一,n點的業務量無法用實物量表示,只能用營業收入(包括工程結算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來表示,具體的長期平均成本及長期邊際成本數據可根據企業有關財務會計資料及相關的分析預測得到。以上僅僅是從理論意義上所作的分析,在具體應用時還應考慮上文中提到的有關因素,綜合平衡各方面的影響,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二、施工企業實現最佳經營規模的現實選擇
最佳經營規模的確定,不應僅停留在理論層次上分析,還是企業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如何實現最佳經營規模,是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必須做出的現實選擇。
(一)達到最佳經營規模的基本方式
在實現最佳經營規模的基本方式上,有內涵方式和外延方式兩種。內涵方式是在現有生產規模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但這種方式受現有設備等生產要素和條件的限制;外延方式是通過投入的不斷增加達到規模經濟,這種方式具有速度快,不受現有資源約束,但是由于對投入的需求,資金籌集可能變得更加困難。外延方式和內涵方式各有優缺點,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應交織使用,取長補短,不能憑主觀愿望決定采用哪種方式,而應結合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綜合平衡后做出決策。
(二)施工企業實現最佳經營規模的具體途徑
從目前我國施工企業的總體狀況來看,經營規模偏小、管理水平低下已成為阻礙整個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建筑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施工企業必將大量涌入。面對國外大型施工企業的競爭,我國施工企業的生存將面臨更大的困境,而走規模發展之路則是擺脫困境的一條重要途徑。要實現規模經營,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股份制改造,組織優勢互補、聯合發展大型企業集團。股份制改造后,集團內通過相互參股、控股等方式,將集團內各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組成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以母公司為核心的集團,不但可以形成從施工任務承攬、工程項目建設到技術開發的有機整體,而且為通過多元化經營來分散經營風險提供了機會。應當注意的是,以行政紐帶組成的企業集團(即集團成員企業之間是基于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系聯合起來的,下級企業服從上級企業的管理),不能算作現代化的企業集團。這種聯合方式的產權關系不明晰,缺乏內在結合的基礎,很難形成凝聚力,不能發揮集團整體優勢,不是我們所說的集團。
2.通過市場競爭,以經濟利益為紐帶,兼并那些規模不經濟或低效益的弱小施工企業,在兼并中達到企業規模的擴張。由于目前建筑市場份額有限,施工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規模較小的施工企業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更是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此時,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兼并,不論對兼并方還是對被兼并方,都是有利的。但是,這種兼并應是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那種依靠行政命令進行的“拉郎配”式的兼并不僅達不到壯大企業規模、實現規模效益的目的,而且會損害到企業的長遠發展。
3.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內涵式發展的潛力。內涵發展方式的選用,是施工企業通過組建企業集團和兼并、聯合方式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所應作出的必然選擇。應該看到,與國外施工企業的管理相比,我國施工企業還有很大差距,在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外延式發展和內涵式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張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須在實現最佳經營規模的過程中同時采用,不可偏廢。如果難以達到相應的管理水平,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那么組建企業集團或兼并聯合后企業規模的擴張,對于達到最佳經營規模也是毫無幫助的。
總之,最佳經營規模的確定與實現是施工企業管理當局所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必須同時運用,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外界環境都應詳加考慮,并綜合平衡各相關因素的影響,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
【論施工企業如何實現最佳生產經營規模】相關文章:
論如何加強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03-01
論如何實現營銷成本的優化和控制11-24
論施工企業的利潤規劃論文02-21
論建筑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管理11-28
論路橋施工工程安全生產管理11-28
論企業如何激勵和留住核心員工11-14
論施工企業集團的效能建設論文11-09
淺談采油廠如何抓好安全管理,實現安全生產01-17
論統計信息在企業生產管理中的作用11-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