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的開題報告(精選9篇)
艱辛而又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一般我們做畢業設計前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如何把開題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類的開題報告(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1
第一部分前言
一、調查目的
自國家開始重視學前教育以來,[學前教育"頓時成為了一個熱點詞匯。雖然現在是學前教育的大發展時期,但實際上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而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看法誤區首當其沖,其中又尤以農村地區的看法誤區最為嚴重。為了雷州市部分小學教師對于學前教育的看法,特組織教職工做了此次調研。本次調研旨在了解學前教育發展的真實現狀,以及該地小學教師對學前教育的普遍看法,從而找出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小窺大,了解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大致現狀,以便對癥下地實施措施,調整學前教育辦學思路,改變人們對學前教育的看法誤區,為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二、調查對象
1、具體觀察:
2、問卷調查:
三、調查內容
1、就實驗小學進行實地考察,以初步了解當地學前教育現狀。
2、就小學教師對學前教育的看法以及當地學前教育現狀隨機向若干所小學、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師發放問卷,以了解學校教師對現今學前教育的看法。
四、調查方式
1、觀察法
2、問卷法(隨機抽樣)
第二部分調查過程
一、學前教育發展及現狀分析
(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
自從國家了一系列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的文件后,國內掀起了學前教育的大熱潮。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期:幼教機構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且不斷優化、幼兒園辦園行為日趨規范、重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等等,都是學前教育大發展的一些體現。但是,這些都是體現在比較發達的城市的。在科學技術落后、思想陳舊、資金欠缺的廣大農村地區,學前教育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1、對學前教育的質、功能、目標、內容的認識存在偏差。在農村,人們普遍認為,學前教育就是所謂的[幼兒園",而幼兒園的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孩子,幼兒教師就是[保姆";幼兒園的課程設置越與小學接軌越好,非常重視書面文化知識的教授,根本不顧及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2、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缺乏領導機構與計劃的保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規范。某些機構不顧國家號召,根本不理會學前教育,不將學前教育提上本地發展的日程,造成學前教育發展滯后。
3、幼兒園辦園不規范,建筑、設施不合要求。
4、學前教育師資欠缺。
5、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問題未解決。由于人們對學前教育的看法存在誤區,這就連帶造成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低下,因此農村幼兒教師的待遇很低。
(二)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向
1、21世紀將是一個更為光輝燦爛的[兒童的世紀"。很多學者分別從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視界,提出[向兒童學習"的主張,號召社會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因此,在不久的將來,兒童的地位和尊嚴將會顯著提高。
2、21世紀將會建立與世界保持同步同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我國的學前教育在探索、在前進。有自己的國情,西方的現代觀念要與的國情相結合,要經過摸索、實驗,將先進的觀念變成本土的東西,才有可能在發揮其重要作用。
二、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9日—20xx年1月1日
調查地點:雷州市
調查對象:
1、考察對象:實驗小學
2、問卷對象:雷州市若干學前教育機構及小學部分教師
三、問卷調查結果
此次問卷共發放300份,回收290份,有效問卷280份,有效率約為94.7%。其中,在有效調查的18位小學教師中,個人情況如下圖所示: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如下(圖中,abc等為選項,數字為選擇該選項的人數,百分數為該人數占總人
四、調查分析
(一)實地觀察
三個月的實地觀察,使得我對雷州市各學前教育機構及小學的的學前教育辦學情況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觀察可以看出,雷州市的學前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條件簡陋
雷州市現有學前班教室簡陋,建筑設計、用具設計和擺放不合規范,無法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生活、學習、的條件,這對于身心的發展、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都形成了嚴重的阻礙,也阻礙了幼兒基本動作的訓練、智力的開發和品行的塑造。
2、設施設備不合要求
雷州市的基礎設施十分簡陋,甚至沒有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桌椅。此外,還沒有玩具柜,沒有圖書架,沒有任何可供幼兒作的材料、游戲器材。各種游戲活動難以開展。學前班使用的桌椅也是全校通用的適合小學生身高特征的桌椅。所有的幼兒因為個子不夠高,坐上座位后腳全部都晾在半空。部分小孩子由于年齡太小,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學校就采取[以大帶小"的方式,讓年齡稍大的孩子帶學前班的孩子,吃、睡都在一起(圖4,平均2人睡一張床—床大致寬約1米1),幼兒并沒有自己的床位。
3、沒有專門師資
由于是雷州市大部分學前教育機構開設的學前班并不正規,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老師也全是小學教師,沒有一個的學前教師。教學前班的老師都是臨近退休的爺爺奶奶級別的小學老師,據說讓他們教學前班是因為老人都帶過很多孩子,很有經驗。可見,實驗小學學前班的學前教師極其缺乏。
同時也由于學前師資的缺乏,使得已采購好的鋼琴、電子琴等音樂教學用具無人使用,造成了教學資源的空置浪費。
4、教育教學不合規范
實驗小學學前班的課程設置尚且不算小學化,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只要求[帶著孩子玩"。在教學方法上,也沒有按照幼兒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而是簡單地重復,直至幼兒記住。
5、農村幼兒家長思想觀念落后
經過家長會交談得知,很多幼兒家長對于學前教育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孩子上不上幼兒園根本無所謂,關鍵是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只好將孩子送來讀書,以求有人帶孩子;
2、自己家中太窮,孩子在家里吃的還不如學校好,而且學校食堂收費低廉,因此將孩子送往學校;
3、提前讓孩子學習低年級的文化知識,接收知識教育,以便上小學。
由此可見,農村幼兒家長對學前教育的思想是很落后的,他們沒有認識到學前階段的特殊意義,根本就沒有重視學前教育的[教育"概念。
7、相關不予重視
在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今天,不少發達地區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辦起了學前教育。但是在財政收入極為困難的雷州市,相對于經濟發展而言,部門對教育的重視尚顯欠缺,尤其是對學前教育。
在我實習的3個月里,教育部門的相關領導來小學檢查工作有很多次,但在這眾多的視察里,只有一次有領導走進了學前班的教師,問了學前班的幼兒一個問題:[你們吃的飽飯嗎?"可見,在雷州市,人們更多地是關注小學以及中學教育,基本上忽視了學前教育。
(二)問卷分析
相對于家長而言,小學教師的更加權威。從問卷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小學教師對于學前教育還是有著一個較為正確、理的認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對學前教育存在誤解。
1、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小神童"越來越多。調查顯示,50%的被調查者表示想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培養成為[神童"。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上講,人為的硬培養[小神童",繁重的課業負擔,其實是愚昧的一種表現。它忽略了兒童期的特殊意義,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反而于其日后學習不利。
2、在學前階段的課程設置上,大部分的被調查者(67%)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學前階段里接受有特的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在學習知識時也讓孩子有一技之長,即:常規課程+特教育(如英語、體、樂器等),進行強化教育,及通常所說的[精英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乍一看很是新穎,非常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是,這種課程設置卻是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首先是[小學化",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教育。
前者以知識的教授為主的教育,后者是保教結合的教育。學前教育重在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發展,并不是教授小學的文化知識。將學前教育小學化是違背科學規律的。
3、在知識學習越早進行越好的問題上,各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持肯定和否定的態度。可見,縱然是比較具有權威的小學教師,仍然還是有不在少數的人沒有正確認識到幼兒學習的科學規律。
4、38%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最為重要,分別有28%的被調查者認為學前階段和高中階段最重要,還有6%的被調查者認為初中最為重要。由此可見,不管是不是受自己職業的影響,有很多小學教師還是認為,學前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5、在學前階段最重要的教育內容上,絕大部分被調查者(88%)認為,德育應該放在首位,還有一部分的人認為智育應該放在首位。但事實上,在學前教育階段,體育才是應該放在首位的。
6、在幼兒的肢體訓練問題上,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55%)認為不需要專門進行引導,還是應該多學習知識。有39%的被調查者有著正確的認識,認為還是有必要進行訓練的。
從以上的粗略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部分小學教師對于學前教育還是有所認識,但是認識還不夠徹底,有著一定的誤區。人們只有走出了這些誤區,學前教育才能夠真正地正確發展。
第三部分調查結果
一、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看法誤區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社會大發展的今天,學前教育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段"。但是,前景可觀的僅限于大城市,在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仍是一個大難題。學前教育的發展,重點難點在農村。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學前教育在農村地區的發展舉步維艱呢?
1、農村地區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認識誤區。在農村地帶,很多居民都簡單地將學前教育理解為幼兒園教育,認為學前教育就簡單的照顧孩子,即稍大年齡孩子的[托兒所"。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又將其簡單的理解為基礎知識的教授,認為幼兒園教育純粹就是為小學階段做鋪墊。
2、沒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大部分農村地帶對于幼兒沒有正確的認識,并不知道兒童期的特殊意義。只是簡單地將幼兒視為只知玩樂的小人,或者未做準備的小大人。
3、經濟落后,思想陳舊。由于東川區山高路遠,經濟十分貧困,所以各種先進的思想觀念不能及時傳入,陳舊的落后教育理念仍舊盛行。
4、相關部門重視力度不夠,沒有進行適當的宣傳以及相關知識普及。在落后的農村地帶,部門更多得重視經濟的發展,對于學前教育的發展沒有及時響應國家的號召,仍舊按著以前的路子走。
5、家長盲目跟風,對于學前教育只顧短期內可見的眼前[小學化"的教育成果效益,沒有看見學前教育潛在的隱長期利益。[小學化"的學前教育重在交給幼兒初步的文化知識,在很短的時期內就可以看見教育的實際效用,但是科學化的學前教育的效用是要在之后很長的時間里慢慢才能體現出來的。
6、各種私立幼兒園為盈利,宣傳了一些錯誤的學前教育信息給家長,對其造成了誤導。私立幼兒園與公立幼兒園不同,私立幼兒園的一切開支都要自己支付。因此,生源上的競爭就成了各私立幼兒園的大戰。為了確保生源,部分私立幼兒園就違背科學規律,推行[小學化"的學前教育,讓家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看見教育的實際效用,滿足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7、師資水平差,使得家長對學前教育的印象不好,從而不重視學前教育。教師是學前教育發展的核心支柱和動力,但農村幼兒教師業務水平低、流動大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前教育的發展。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教師的師資水平掛鉤的。由于農村地區的學前教師很低,所以沒有專門的學前人才愿意去當農村的幼兒教師,使得農村學前師資力量十分薄弱,水平低,甚至是非人員從事學前教育,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了才選擇到幼兒園[帶孩子"。好的教育必有好的師資,學前教育的教師素質尚且這樣差,家長自然不會重視學前教育了。
8、學前教育的投入相對不足,教育教學的資金不夠。學前教育需要的教學物資還是很多的,但是沒有資金,所有的物資便無法采購,學前教育自然也就發展不起來了。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正視這些原因,我們才能夠對癥下,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學前教育的綜合、全面、科學發展。
二、可以施行的解決方法
(一)國家要帶好頭,總攬全局,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手段和影響力,重視農村學前教育,減小城鄉學前教育差距。
1、可對農村辦學前教育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利用政策的傾斜優勢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2、在重點農村地區興辦一批具有重點示范作用的、規范的、技術先進的農村幼兒園,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
3、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財政預算與撥款,保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資金充足。
4、切實注重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保學前師資充足,提高學前教師師資水平。
5、提高學前教師的水平和社會地位,保學前教師的基本生活。可以使生活有保障,地位能夠被人們所認可,才有專門的學前人才愿意去做幼兒教師。
6、注重學前教育后繼師資的培養,先后培養基本教學師資和高學歷、高素質的高端學前教育人才,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充足的師資支持。
7、積極在農村地區宣傳正確的學前教育以及正確的學前教育方法,改善人們對學前教育的思想認識。
8、強化監管、引導、舉報體制,認真做好學前教育機構的檢查、審批工作,取締[黑園所",規范辦園。
9、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切實解決幼兒的入園問題,用法律文書來改變農村家長認為[小孩子上不上幼兒園無所謂"的心態。
10、積極學習外國的先進學前教育經驗,并結合自己的國情,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具有特的學前教育發展道路。
國家總攬部門是國家的[最高統帥",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權威,運用宏觀調控的影響力率先做出表率、帶好頭,切實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二)各級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相應國家號召,配合實現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1、堅持辦園經費到位。各級要高度重視學前教育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制定相關保障措施,拓寬融資渠道,多方籌措建園資金,切實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
2、堅持綠辦園到位。合理利用廢舊資源,實現、綠發展。近年來由于小學生源銳減,各農村都在合并學校。校點布局調整后,富余校舍很多,有的甚至閑置。如果充分利用這些富余或閑置校舍,稍加改造,鄉鎮和大村建園,小村設分園或聯合辦園,則是解決[農村幼兒無園上"問題的有效之策。而且此舉還可省下一大筆建院的費用,經濟又實用。
3、堅持保教管理到位。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必須堅持規范辦園,切實加強保教管理,否則,不良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會對幼兒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①設施配備要標準化。農村幼兒園要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要求,配齊設備,配足設施,衛生條件和環境布置必須完全達標。
②教育內容要幼兒化。農村幼兒園要嚴格按照開展保教活動,堅決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包括課程開設、課時安排、作息時間、保教方式等必須符合幼兒教育規律,確保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健康發展。
③管理制度要規范化。要嚴格實行園長負責制,建立教師崗位責任制,制定教師學習、備課、聽課以及教研活動、安全管理等門類齊全的管理制度。
④工作指導要經常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不斷加大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指導力度,加強評估考核,確保農村幼兒園規范辦園,提高保教質量。
4、堅持師資建設到位。當前,農村幼兒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是小學富余教師,有的是大專院校畢業的待業青年,接受過正規幼教教育的教師為數不多。因此,配足配齊農村幼兒園教師,加強在職幼兒教師的培訓必須給予保障。
①要進一步明確農村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有計劃、有步驟地為農村幼兒園配足配齊所需教師,切實落實幼兒教師待遇,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②要扎實做好農村幼兒教師業務培訓,特別要突出幼兒園管理、幼兒教育新理念和幼兒園活動設計培訓,確保農村幼兒教師年年有培訓,人人都能接受培訓。
③要廣泛開展農村幼兒教師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評賽、幼兒玩教具制作展評和幼兒教師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有效促進幼兒教師提升水平。
④要扎實開展城鄉互動活動,充分發揮縣幼兒園的示范、引領和指導作用,組織農村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到縣幼兒園跟班學習,選派縣幼兒園園長及骨干教師到農村幼兒園指導保教活動。
⑤要不斷加強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學習,創造適合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學習與成長的條件和環境,幫助農村幼兒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5、堅持特辦園到位。各級應結合本地、本民族的特,利用特有的人文風情,打開思路,改進教育教學方法,號召開展特辦園,形成富有本地特的幼兒教育體系。
6、堅持宣傳普及到位。農村學前教育要發展,當務之急是要改變農村地區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看法的誤區。只有思想認識到位了,發展才有可能。
7、堅持監管督促到位。學前教育的發展不僅僅只是辦園,更多的需要部門的監管和督促,來保學前教育按照正確、科學的路子發展。
8、堅持鼓勵審批到位。以公里農村幼兒園興辦為主體,鼓勵私人興辦農村幼兒園,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但是各級教育部門要對私立農村幼兒園加強監管,確保其按照正確的路子、秉承正確的學前教育理念發展。
9、堅持幼教福利到位。各級部門要根據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按照幼兒園教職工提供勞動服務的情況,依法確定教職工薪酬。要確保幼兒園教職工不低于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最低標準,確保幼兒園教師的水平不低于中小學教師的標準。
10、堅持評優選先到位。發展是在合理的競爭中產生的,學前教育要想蒸蒸日上,就要緊抓學前教育的質量。各級部門應該按照科學的方法,對各農村學前教育機構進行評優選先,使各學前機構有動力,并且以優帶后,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11、堅持環境創設到位。要為學前教育機構的建設地點創設良好的物理、人文環境。
各級部門是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直屬主管部門,是與農村學前教育直接掛鉤的,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各級部門一定要聽從國家的口號,真正重視農村學前教育,認真做好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工作。
(三)學前教育機構自身要嚴格要求自己,明確教育目的,樹立正確的學前教育理念,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最終目的。
1、杜絕不少私立幼兒園為了盈利,采用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教學方法,以為追求高經濟效益和片面的家長對于[教學成績高低"的好口碑的情況。要秉承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做到言行一致。
2、定期開展學前教育知識講座,向農村家長宣傳正確的學前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改善普遍存在的看法誤區。
3、按時發放教職工,保障教職工基本生活。
4、開展課賽等先進教師評比活動,使農村幼兒教師永保先進。
5、選舉部分學前教師外出學習其他先進地方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豐富自身。
6、不斷完善自身體制,以正規化的要求來要求自身。
(四)學前教育界的相關人才要明確自身立場,積極相應國家號召,投身農村學前教育事業,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1、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永不止步,積極吸取當今世界的先進學前教育理念,學習新的教育方法。
2、愛崗敬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3、堅持創新精神,不拘泥于理論,要將科學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學習中去,融入自己的理念,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財富。
(五)家長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接受新的學前教育相關知識。陳舊的封建兒童觀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只有跟著時代的步伐走,接受最前沿的學前教育相關知識,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撫育兒童,才能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結語
近年來,國家支農政策大力推行,給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為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要發展,教育要先行。農村學前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會構建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重視農村學前教育這一環節。我校作為雷州唯一省重職校,承擔學前教育的發展是任重而道遠。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為指導,堅持“突出特色、全員參與、陶情益智、快樂健體”原則,立足校內資源,豐富內容,活化形式,從而深入推進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師生緊張的工作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
我校專職體育教師3名。每周開設2節體育課,每天上午兩節課后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下午三節課后為課外體育活動課,上下午各有5分鐘的眼保健操。雖然近幾年我們大部分學校開展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改革和創新,但效果卻很不讓人理想,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學生便沒有開始時的那種興趣,進行體育活動的班級顯得有些懶散不積極,即使有活動也是在無序的狀態下進行。 因此,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深知: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全面推廣,是深化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將會提高我校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國已深入人心,校園群眾性體育運動的開展更是百花開放,但各校在組織競技性體育運動會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動不經常,活動內容死板老套,參與者有壓力等方面不足。而體育大課間活動已經許多城市開展和研究過,但大部分都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體系。
體育大課間活動發展的趨勢: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本,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運動欲望;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設計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課間活動要力爭突出學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動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場地,做到“小場地、大課間”;積極探索把大課間活動作為一種校本課程的新途徑,把大課間活動提高到一個新高度;大課間活動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師生人身安全,讓充滿活力的大課間、讓學生喜愛的大課間、讓安全有序的大課間出現在我市的各個校園。
三、課題研究依據
以《關于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癥;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1.改革學校課間操,優化課間操的時間、空間、形式、內容和結構,使學生樂于參加,教師敢于參加,主動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覺的鍛煉。
2.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積極創新,力求以活動勵德,以活動輔智,以活動健體,以活動塑美,以活動促勞,促進學生體育全面和諧的發展。
3.優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設備及管理,開放場地設施,提高其使用率,發揮其育人效益。
4.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結合音美科技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推動教職工校園文體活動進一步開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并形成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觀,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
5.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6.組織各類競技、趣味、群體活動,全面提高學校師生的綜合素質。
7.組織師生創造、改制各類體育活動器具,開發適合師生健身需要的各類器材,開發校本體育課程。
8.落實學校全民健身“快樂參與 健康發展”理念,推動學校發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通過圖書、報刊、網絡等途徑,搜集各種大課間活動開展方面的資料,為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提供借鑒。
2、問卷調查法:在課題實施階段,采用問卷的方法適時向學生和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獲得學生和老師對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的效果,并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結果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
3、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加強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課間活動主題,對每一階段實施的情況進行反思,不斷總結,撰寫論文,根據課題研究進行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二)研究措施:
1、時間保障。調節學校作息時間,明確規定大課間活動,任何教師不得擠占大課間活動時間,若遇陰雨天就改在室內進行,如:室內游戲等活動。
2、制度保障。制定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職責,建立了領導督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藝體教師指導制、活動評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學校要求大課間活動師生全員參與,活動中教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保護者,同時也是活動者。體現全面健身,融洽了師生關系。大課間活動器材原則上由學校購置,部分師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強安全宣傳和管理,按類別劃定活動區域,師生必須在指定活動范圍內活動。所有場地均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活動指導,并督促學生安全。
5、組織保障。學校為成立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加強該項活動的領導,使大課間活動真正落到實處,促進該項活動高質量進行。
六、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課題小組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人。
(二)課題小組成員系一線體育專職教師,素質高,具有敬業精神,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業務水平。
(三)高度重視大課間活動,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更新管理觀念,注重過程指導,把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與深化新課程改革,與落實《課程標準實驗方案》結合起來,具體落實到體育組實施。
(四)精心制訂大課間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體現特色、確保安全,要將大課間活動排入學校作息時間表,改善活動場地和器械,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五)鼓勵教師、學生創編活動內容,制作活動器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編室內健身操與健身游戲,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使大課間活動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個性。
(六)大課間活動每天一次,每次30分鐘;全員參加,練習密度90%;練習負荷保持在低、中強度,做有氧運動,符合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3
一、課題界定
“學生文學修養”主要包括學生的文學理論素養、對文學作品的感悟鑒賞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學校教育”側重于農村學校品德和行為教育。
二、省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本研究主要從語文教師修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文學素養等方面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師文學修養與作文教學的研究》(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學語文課題組)、《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秋實)。這類研究是針對語文教師的研究,以提高學生作文成績為歸宿點,忽略了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培養,是應試教育的附屬品。此外還有一些研究,如《語文教師功利思想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項成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馬龍)這類研究雖然關注了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沒有著眼于對學校整體發展的影響,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沒有起到本質性的推動教育發展作用。
三、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面對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應試教育的后遺癥日漸凸顯,學生求知欲日漸衰退,行為渙散,道德素質低下。家庭、社會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使農村學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課題研究意義在于從提高學生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為突破口,繼而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為教育主管部門和農村學校提供技術支持。
1、在新形勢下,對處在低谷的農村學校教育提供有效的發展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2、不斷完善新課程寫作教學理論,摸索科學、高效的寫作教學之路,從而從根本上轉變農村學生文學寫作水平不高,少量的書籍閱讀,非常低劣的文學素養狀態。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做人與文學的有機統一,即通過教師有意識引領帶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促進個性特長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學生在掌握優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較高的文化修養的情況下,提升了學校品位,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學生自主閱讀和創作習慣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2、教師的文學素養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3、學生文學素養和學校教育的關系。
4、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學校應搭建文學交流平臺。
六、研究假設和創新
1、研究假設如果中小學生熱衷于文學閱讀和創作,進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學生造就有品位的學校。有品位的學校育出有品位的學生。學校教育出現良性循環。
2、研究創新以往研究主要關心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以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為應試教育服務。我們研究是的是學生個體素養與學校育人相輔相成的關系,是素質教育領域的問題。
七、研究思路
到相關圖書館以及互聯網查詢和搜集相關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等,了解學生閱讀和寫作情況以及學校教育情況,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確定實驗班級,做好實驗記錄,寫出論文和材料;經過專家評審驗收后,推廣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分析等,對課題進行全面的認識和理論鋪墊,形成理論部分。
2、調查研究法
了解學生和學校相關情況,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部分。
3、教育觀察法
在較為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條件下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對象,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從而提供有效的指導。
4、實驗研究法
確定部分班級為實驗班,跟蹤記錄。
九、技術路線
為了使課題得以順利進行,具體技術路線設計為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有關理論做出解釋,提出課題研究總體框架;然后調查研究,尋求關于研究前期學生學校事實情況和過程調查,結果調查。再次,篩選實驗班級,實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檢驗。最后形成研究論文和研究總報告。
十、實施步驟
1、準備和初步實施階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獻,調查研究,撰寫課題方案
2、全面實施階段(20xx.07——20x.07)
中期總結報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廣總結階段(20xx.08——20xx.11)
課題組成員相互交流實施情況,寫出階段總結報告,教師論文和材料,
4、結題(20xx.12)
十一、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作者張春興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紀的德育思考》作者季鐵軍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3、《修養學簡明教程》作者欒蕾陳百軍職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學素養教程》作者張曉梅機械工業出版社
5、《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作者秋實新浪博客
6、《語文教師功利思想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作者項成波
7、《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作者馬龍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制度保障:學校建立比較完善和嚴格的課題研究和考評制度完善,對研究時間、研究材料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這些制度的建立,規范了教師的科研行為,為課題的推進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2、技術支持:除動員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中國教師文學網”的有關活動外,課題組擬著手建立校內專題網頁,并聘請電教老師參與管理和維護,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為保證該課題的順利開展,學校擬撥課題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同時學校將添置相關圖書、征訂課題研究需要的雜志,保證課題組成員能從理論上進一步提升自己,力爭從理論的高度指導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學校將積極組織各級各類文學交流學習機會,讓課題組成員的文學修養得到長足的進步,以實現預期目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部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謝謝大家!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4
一、選題依據及意義
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教師職業意識形成、角色轉換和職業定位的重要過程。為基礎教育培養高質量師資,是高師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和生長點。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給高師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對教育實習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幾十年來變化不大,教育實習的時間偏短,教學內容與基礎教育脫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高師院校培養的準教師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新課改的需要。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實習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改革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加強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的合作與聯系,建立以實習生為主體的自主、立體、開放的“過程性”教育實習模式,是提高從師任教能力,彰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
1.研究目標:
由于高師院校培養的是面向基礎教育的未來教師,而教育實習又是培養學生從師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學生高尚師德情操的重要途徑。隨著新世紀國內外教育形勢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蓬勃開展,基礎教育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現狀、改革的目標、結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舊的教育實習觀念,改革舊的教育實習管理運行模式,在借鑒當前區內外實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師培養需要的實習新模式,切實提高師范生從師任教的能力,為我區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一種有益的借鑒。
2.主要內容
①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
②新課程對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的提出的新挑戰;
③區內外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模式比較研究;
④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的對策研究;
⑥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搜集整理相關研究資料,為研究做準備;
2.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統計分析等,把握新課改和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的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3.比較分析法:比較國內外、區內外不同地區之間教育實習的差別,從中找出改進的對策。在課題研究過程還將廣泛征集其它高師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課題更加完善,更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手段
以傳統文獻檢索手段為主,輔以網絡、數據庫等手段,開展資料收集、問卷調查、數據整理等工作。
四、文獻綜述
新世紀以來,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視,教育部2001年下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周濟部長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也指出:“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可見,實踐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關乎學校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如何能夠在有限時間內建立完善又切實可行的適應高師教育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也成為當今高師院校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為此,廣大理論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廣大教師,對教育實習模式進行了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陳大超、陳瑤提出的“主體性教育實習模式”認為,主體性教育實習模式,就是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指導,將實習生主體性的生成作為目標指向,把教育實踐課程統合起來,構建出循序漸進的教育實習運行程序: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調適過渡階段――教育見習;初步形成教師職業能力的階段――模擬教育實習;全方位地獨立承擔起教師工作的集中實習階段――頂崗集中實習。
黃兆信的“全程教育實習模式”則指出,全程教育實習是在大教育實習觀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范院校學生進行的全方位、全過程教育實習。他認為,教育實習不只是傳統意義的一個教學環節,更是一個教學過程,而且,與其它理論課的一門一門結業不同,它是師范生整個在校期間(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間斷地進行的最為完善的教學過程,是包括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教材教法研究、模擬教學和教學實踐等內容在內,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實習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全程教育實習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羅平的“三段式教育實習模式”對傳統集中在大學四年級的教育實習進行改革,構建“體驗--調研--實踐”的三段式教育實習新模式。羅平也認為,高師教育實習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而是整個高師教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貫穿與高師生整個學習課程的始終。新的實習模式改變原有實習模式實習時間短、教育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脫節的缺陷,將實習工作從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延拓,從大學二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三年不斷線,力求達到“細水長流、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效果。第一階段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安排一周的體驗性見習。第二階段在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安排一周的研究性見習。內容包括觀摩課堂教學、試講、評課、教學方法調研和交流、教育理論調研和交流等。第三階段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進行,安排一個月的教育實習。
此外,劉子榮、李靖云提出了“一體化實習模式”,王玉蘭、左繼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實習模式”等等。
以上各種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師院校實踐能力培養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教育實習的實踐者的主體作用,強調了教育實習的主體性;認識到了教育實習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教學環節, 更是一個教學過程階段性,強調了教育實習的階段性;認識到了師范生從師技能的培養是一個統一體,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強調了教育實習的全程性。 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從一個角度或層面來說,是符合當前我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發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師在實習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忽略了時代內容對實習形式的影響。如何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立足于基礎教育新課改的時代背景,探索建立立體、開放的,師范院校、實習生、基地導師三方參與,以師范院校、實習生、實習基地為三維主體,以實習基地建設為基礎,導師制為支撐,全程分階段為主要特征的實習模式,就顯得尤其重要。
五、工作進度安排
(一)準備階段
1.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查閱收集文獻資料,確定論題,準備開題報告。
2.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進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完成開題報告。
3.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進一步查閱文獻,在實習基地和網上開展問卷調查,收集資料,為論文寫作做準備。
(二)寫作階段
1.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整理文獻資料和數據。
2.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撰寫論文初稿。
3.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提交論文初稿,并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論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論文定稿、打印、送審,準備論文答辯。
(三)答辯階段
論文答辯的具體時間由學院確定。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5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臺,恰逢xx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才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
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
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
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么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
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
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么樣的輔助效果。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
2、個案分析法:反復推敲名師的示范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為什么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并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為研究提供材料,為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并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9—xx。12)
建立方案,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準備。
(二)課題實施階段(xx年。3—XX。6)
1、實施課題研究:
(1)課題組成員每人每周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要求有問題背影(提出過程)及入選原因(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問題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師示范課研究討,兩次課題組成員課題課研討,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課題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及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裝訂成冊,制成校刊,課題組成員人手一份,在第二個月對第一個月的精彩一問進行應用反思,并將反思內容以札記的形式書寫于校刊筆記處。
(4)每學期將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小結,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進行課題課展評工作。
2、做好反思總結工作,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調整。
(三)成果形成階段(XX。9—XX。12)
1、將所積累的“精彩一問”進行篩選,分科分內容整理,集結成冊,編著《精彩一問》
2、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和組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二十五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輕也許意味著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較弱,可是,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勁,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強烈渴望的隊伍,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雙提升,而且,我們有像王金芝,齊艷麗,王曉斌這樣的科研前輩,也有像潘明華老師這樣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孫晶,隋麗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這支隊伍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
七、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參加人員想要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愿望強烈,隊伍年輕,同時校領導骨干教師的加入,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2、本課題研究資料文獻部分學校大力保障,積累部分獲取難度不大,且教師積極性高。
3、所需實驗儀器設備能夠保障,錄像刻錄等設備齊全,技術有力。
4、雖然學校經濟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滿足科研需要。
5、總歷時四年整,每學期十六個教學周,每周一個小時集中研究,時間有保障。
6、朝陽七校是個新興的學校,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學校將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領導教師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6
一、研究課題
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研究——以成都市錦江區老年人為例。
二、問題提出與文獻綜述
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后已成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同時老年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忽視。由于老齡化嚴重導致的問題增多,年輕一代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老年人如何照顧好自己,自身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就顯得尤為重要。
完美主義人格與人的心理狀況有著密切關系,積極的、適應性的完美主義人格可以給人帶來良好的心態,如心胸開闊,積極上進,而消極的、非適應性的完美主義人格給人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可能是負面的,比如焦慮、頑固、挫折感,甚至自殺等。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高標準”,“秩序”,“差異”構成了完美主義人格特征的三個維度。其中高標準和秩序維度是體現的適應性特征,差異維度則是體現了完美主義的非適應性特征。
縱觀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得知,完美主義對運動員是有積極也有消極的影響的,如 Hall、Matthews 等學者研究發現完美主義對運動員的成績是產生負面影響的,有些運動員過分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自己平時的訓練十分苛刻以及過度的自我批評與否認,這樣就導致這些運動員不容易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和滿足,而常常導致自身的思想壓力大,從而導致競技能力下降。當然也有學者研究認為完美主義對運動員是產生積極影響的,因為在其研究過程中發現很大一部分給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世界級運動員都是將其自己看成是完美主義者來進行要求的。據筆者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得知已有學者研究過體育鍛煉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是有聯系的,有人研究了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有人研究了運動員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有人研究了運動領域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等等。
其中連文杰等學者的《運動領域完美主義的研究及進展》文章中闡述到運動員的優異運動成績是與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對自己完美的追求是有關聯的,假設一名射擊運動員明明因為在最后一槍打了五環而榮獲冠軍,可是這名運動員卻因為沒有達到他預期想要的 6 環成績而耿耿于懷,感到遺憾甚至自責,這與運動員對高標準目標的過分追求有關,與運動員的高水平的完美主義傾向有關。目前國內外研究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對象大多數選擇大學生、青少年、運動員以及職業人群等,并沒有選擇老年人這一群體作為研究對象。而由于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我們不容忽視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那么老年人的完美主義人格特質情況又是如何的呢?有何特點呢?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狀況與他們的完美主義人格特質有沒有相關性呢?如果有又是呈現什么相關性呢?是正相關呢?還是負相關呢?目前都沒有明確的結論。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在各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對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研究,筆者希望能從研究中得出一些現象特征、規律或有意義的結論,并對老年人的認知與發展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三、課題研究基本內容與意義
通過筆者閱讀文獻資料發現關于老年人群體的體育鍛煉狀況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研究基本是個空白點,為了豐富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研究成果,為了對老年人群體有更多豐富的認識,筆者設計了一份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的調查問卷和采用了楊麗博士等人根據中國人情況修訂的“近乎完美量表修訂版”(APS-R,almost perfect scale-revised)測量表來進行研究分析。
在體育鍛煉狀況的問卷調查中,筆者通過對一些可量化的題目進行量化,把體育鍛煉情況分為了運動動機、運動水平和運動強度三個維度。分別看這三個維度的量化項與老年人完美主義人格測試結果的相關性。除了三個量化項外,筆者還在問卷中設計了其他人口學指標進行比較,如性別,職業,學歷,年齡等。
四、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隨機取樣的方法選擇本人就讀學校的成都市錦江區這一地域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來看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調查中我們在老年人相對集中的場合尤其是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地方選擇了 50 名男性和 50 名女性,達到研究的小樣本數量要求,樣本的男女比例得出的結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本研究一共發放 100 份問卷,有效問卷 98 份,有效率為 98%。
通過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四川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資料室,在中國期刊網、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等電子檢索系統進行系統查詢,認真閱讀與思考相關課題的學者觀點,為確定本文研究方向和內容奠定基礎,為研究思路提供科學依據。本文主要查閱了國內外近十年的相關文獻研究成果,這些文獻和研究成果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支撐。
五、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老年人體育鍛煉量表以及完美主義人格量表進行測試調查,筆者對兩個測量表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六、論文提綱
目次
摘要
ABSTRACT
1 問題提出與文獻綜述
1.1 問題提出
1.2 課題相關文獻綜述
1.2.1 關于完美主義
1.2.2 關于體育鍛煉與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相關性
1.2.3 關于老年人體育鍛煉與完美主義人格的相關研究
2 基本內容與意義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7
一、 題目背景:
1、課題題目:
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利弊
2、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 這樣的確讓年輕一代的父母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去忙工作,但是由于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父輩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別是由于隔代親,祖輩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現過分保護、包辦代替等溺愛現象,也容易出現由于代溝、溝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現只養不教的現象,對于成長中特別是年幼的兒童而言,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不利于親子之間親密情感關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機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二、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 研究目標:
本課題通過研究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利弊的研究,引起研究對象(家長) 對此現狀的思考。重點在于探討出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對兒童的影響,針對現狀,使家長在懂得其利弊的同時能更好的發揮隔代教育的優勢,同時我們堅信研究結果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有很大影響。
2、 內容:
“隔代教育”形成的背景
什么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內涵以及利弊。
“隔代教育”對家長的要求。
“隔代教育”將從哪些方面進行改善。
研究此課題的重要意義
3、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本課題通過對學前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及利弊的分析與研究,結合真實案例,使祖輩家長和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深入理解隔代教育的內涵及影響,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談話,向家長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應注意的事項,從而使隔代教育的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
4、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1、資料法:主要是通過圖書、網絡等,深入了解隔代教育的內涵。
2、觀察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分析,從各方面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現 狀及其利弊。
3、談話法:通過與學前兒童家長、同學、老師一對一談話,了解他們對隔 教育的看法及意見。
4、討論法:通過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討論當前隔代教育的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利弊及其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四、本課題參考文獻:
《論隔代教育與兒童心理的發展》黃祥祥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6年04期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李洪曾 《山東教育》 2002年33期
《隔代教育研究綜述》 黃珊、陳小萍 《現代教育科學》 2007年04期
五、意義:
理論意義:
1、通過對隔代教育現狀的探討和解析,說明隔代教育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 的影響
2、通過分析隔代教育利與弊,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3、闡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應注意的事項以及怎樣更好的進行隔代教育
實踐意義:
1、利用隔代教育的自身特點指導現實生活的隔代教育
2、利用隔代教育自身的優勢使祖輩家長和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3、通過積極引導幫助更多的祖輩家長們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讓隔代 教育成為“特色教育”,通過學校、社會與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8
一、課題的提出
為了解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的新問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黨和政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和“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密切結合”的戰略方針,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全國許多省市、地區緊跟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積極深入地在中小學開展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宗旨的傳統美德教育,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創造了許多很好的經驗。與先進地區和先進學校相比,我們在工作上存在許多差距。由于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學校、社會比較普遍地存在重智輕德的傾向,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限于一般號召,措施不夠扎實有力,工作不深入不落實。教師和學生對民族精神內涵——中華傳統美德的認知含糊不清,道德行為辨別和實踐能力不強。
為了切實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的系列文件精神,有效改善我校德育工作,增強德育的針對性、主體性、實踐性和實效性,我們決定選擇“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研究”這一課題,以科學研究探索創新的精神、積極慎重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嚴肅認真的工作,對我校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充分利用課堂、班會、國旗下講話、校內外活動等途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通過這一課題的深入研究,有效地改進我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目標
1、調查研究現在校學生存在哪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和應加強哪些中華傳統美德。
2、研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采用哪些途徑和方法能夠有效的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3、通過研究在學校構建一套有關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體系,編寫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校本課程。
三、研究的內容
中小學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保證實效,關鍵在于采取有效的途徑和適當的方法。因此,我們擬在以下方面認真進行研究探索:
1、如何使學生熟知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
2、學科教學如何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3、在傳統美德教育中學校與家庭如何密切合作;
4、傳統美德教育如何與學校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機整合;
5、傳統美德教育如何與落實《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緊密結合;
6、傳統美德教育應該開展哪些主題活動,如何開展;
7、班級在傳統美德教育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發揮作用;
8、傳統美德教育如何與學校行風整頓、師德建設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校領導、教師的表率作用;
9、在傳統美德教育過程中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10、如何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傳統美德教育網絡等。
四、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實驗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助運用實驗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行為觀察法、系統研究法等多種科研方法。
為了促使課題研究的深入和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們還準備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
(1)課題組每年評選一次“傳統美德教育先進集體”(實驗校、實驗班),“傳統美德教育先進個人”(學生、教師、學校領導)。
(2)課題組每年評選一批“傳統美德之星”,如“孝敬之星”、“禮儀之星”、“誠信之星”、“仁愛之星”等。
(3)傳統美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學年班主任工作評價、班級評價和學校辦學評估。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1、是研究準備階段(xx年5月——6月),主要是宣傳發動,統一認識,組建主課題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課題檔案,通過文獻研究法,把握中國傳統美德的內涵與要求。
2、是研究實施階段(xx年7月——xx年2月),在實踐中補充完善課題方案,實施并及時總結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提出了中華傳統美德的12個德目,即:孝敬父母、尊師敬業、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律己寬人、先人后己、整潔健身、勤勞節儉、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編輯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讀本》一書,探討了傳統美德教育與學校其它德育內容的關系,總結出學校德育的一些成功案例,提高了學校德育整體水平,推進了學校德育的系統化、特色化、科學化建設,使受教育對象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增強了學生辨別是非的判斷能力,在體驗道德行為的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
3、是研究總結階段(xx年3月——5月),收集、整理、分析、提煉、總結成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論文、教育案例。
六、課題研究的措施:
在課題開題報告會上,校長明確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有效,不走過場、不做假,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真正起到一定的實效,提高學生的素質,創建文明校園,在學校的整體工作中要做到“兩項措施、三個結合”。
采取“兩項措施”
1、加強領導,行政推動。為確保課題的順利實施,校長在開題報告會上明確指出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目的、意義,并規定了具體操作的方法、步驟。如: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可利用班、團(隊)、校本課程教學或其他活動時間進行;授課教師以學校主抓德育工作的校長、書記、政教主任、團(隊)干部、班主任、思想品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教師為主,并在校長、書記牽頭的基礎上,由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主任負責組織落實,安排好講課和教研活動以及學生活動等
2、精心部署,形成合力。在開題報告會上,課題組確定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第一階段,宣傳發動,統一認識,組建課題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課題檔案,通過文獻研究法,把握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制定出課題方案。第二階段,要求課題組和政教處圍繞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這個課題,應認真的開展一些如禮儀教育、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感恩教育、勤勞節儉教育、責任心教育等一系列活動等。以全面推進課題的實施。第三階段,研究實施,在實踐中補充完善課題方案,實施并及時總結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途徑、策略和方法,逐步構建學校德育模式。
做到三個結合:
1、傳統美德教育與學校德育工作結合。學校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及組成部分。因此,落實傳統美德教育,首要一條就是:更新觀念,形成共識,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學校德育相結合。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學校的傳統美德教育,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高素質的人材。其次更新德育觀念,不斷豐富學校傳統美德教育內容。在教育思想上樹立全員教育觀,成立德育領導機構,從校長室、黨支部——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環環有人抓,層層有人管,落實傳統美德教育的管理。以政教處為樞紐形成輻射,使傳統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漸進,逐級推開,避免了工作走過場和踏空。在教育內容上,緊扣時代脈搏,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國情教育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國旗下講話的主題進行整理和歸納,形成以傳統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系列升旗儀式。第三,抓好傳統美德教育的落實。校德育領導小組,主抓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實。定期組織學生到基地開展活動。如:新生入學,學校按計劃對學生進行國防軍事、前途理想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求索攻堅的美德,激發學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政教處主抓傳統美德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如:年年如一的“學雷鋒活動”、 “爭創文明班、先進班”,同時掀起創文明校園、樹立新形象的活動,培養學生主人公意識和集體協作的精神。同時,高度重視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狀況和效果如何,與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與教師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密切相關。因此,學校不定期組織教師共同學習,反復宣傳傳統美德教育的目的、內容及時代意義,從而推動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施。
2、傳統美德教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學校要重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在教育實際中的應用,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分析,確保傳統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
3、傳統美德教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學校實施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課堂教學的學科滲透,即通過各學科教學把傳統美德教育內容滲透給學生。因此,圍繞傳統美德教育教學的實際,各學科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基本國情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把觀念的更新具體化,加強對課程的創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師教學行為的漸變中,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學生道德和諧發展的空間。
七、預期研究成果
1、形成《中華傳統美德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研究結題報告》
2、有關的案例、論文和編寫《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校本教材》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1、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 "感恩"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然而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眾星捧月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出現了嬌慣任性、情緒波動大、攻擊性行為較多等親社會行為極差的現象。曾有調查表明認為現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體諒父母辛苦的占76%;認為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動去表示關心的占68%;受到別人的幫助或關心,卻不懂得要主動向別人表示感激或感謝的占58%。這一結果說明現在的幼兒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知恩圖報”,“點滴之恩,涌泉相報”等歷來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2、當前,感恩意識的缺失非常普遍。人們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雨露,卻在肆意破壞著朝夕相處的環境;面對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贍養觀念在許多人的心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著別人帶給的快樂,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惟“我”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與人為善,只知被愛,不知回報;在祖國的滋養中成長,對國家、社會給予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只知接受,不知責任…… “感恩意識”已經淡化到匱乏的程度。孩子們不知道感謝大自然的滋養之恩,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不知道感謝祖國、社會的培育之恩,加之當今社會一些不良的影響,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識在現代發展中勢必削弱。
二、選題意義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一種處世的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及幼兒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還是一種責任意識,自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過感恩教育,有利于學生從小就養成一種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伴、感恩身邊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國,使孩子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準則、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為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研究價值
目前有關感恩教育的方面的探索較多,但多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對幼兒園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本研究將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幼兒教育工作帶來新的突破。
四、理論依據
1、(一)陶行知思教學合一理論——陶行知強調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教法必須根據學法進行,同時教師必須一面教一面學。感恩教育研究中,教師從各個領域,多種途徑篩選了適合幼兒實踐的感恩場景及感恩教育活動,同時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智力發展特點及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愿學、樂學。《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要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三條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使適齡兒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發展。
4、《教育法》總則第六條指出: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五、研究目標
(一)通過感恩教育使幼兒“知恩”,明白愛是雙向的,感恩與“圖報”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感恩教育中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鼓勵幼兒參與,讓幼兒親身體驗,在體驗中學會感恩,在體驗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傳遞愛心,回報社會,并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使感恩逐步上升為一種基礎教育文化。
(二)通過感恩教育,使幼兒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學會如何去報答父母、老師、朋友、他人。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激之情。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知恩教育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樣東西都依賴于其他事物而存在。任何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處處受到恩賜;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老師對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對我們有互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二)感恩意識的培養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視的愛的教育。所以要從小抓好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幼兒年齡小,期望他們做什么特別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當前我們應從小事抓起,將感恩意識的培養作為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幼兒如何向感恩對象實施感恩的研究
幼兒時期的感恩對象應該從幼兒身邊的人著手:包括父母、老師、同伴。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感恩、實施感恩。
1、 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同時引導孩子學會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會成員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和勞動、工作狀況 ,體諒父母勞作的艱辛不對父母懷有敵意。
(2)牢記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節日予以真誠的祝福 。
(3)不亂花錢,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賺錢不容易。
(4)自己的事情自己辦,不給父母添麻煩。
(5)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父母減輕負擔。
(6)對待父母有禮貌,早晚起居要問安。
(7)批評教育不頂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師
(1)尊重并理解老師的教學要求,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 。
(2)愿意主動和老師交流,真誠給予老師祝福和幫助,對老師有禮貌,成為老師的朋友。
3、感恩同伴
(1)關心身邊的同伴,不爭搶玩具,能與周邊同學和睦相處 。
(2)團結互助,體察同學的困難,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
(3)不欺負同伴、打罵同伴,禮貌待人。
七、研究的原則、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的原則
1、兒童性原則
課題的研究過程堅持以幼兒為本,不僅將幼兒視為課題工作的中心,而且將幼兒看做課題實施的主體,在課題的課例研究中課程目標制定及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均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2、發展性原則
課題研究過程滿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需要,啟發幼兒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包括求職、能力在內的各種素質發展。注重教育的啟發性,長遠性及兒童參與活動的自主性。
3、體驗性原則
體驗性原則是感恩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因為離開了體驗實踐體驗,活動本身就失去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除了將感恩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各個領域,實施課例教育研究外,還特別注重感恩教育實踐,通過實踐實現對感恩的理解和體驗。體驗實踐的過程正是感恩內化的過程。
(二)研究的對象
延川縣東關幼兒園5-6周歲幼兒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注重課例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系統分析與典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文獻法:對有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對研究者進一步了解感恩教育在其他領域已有的成果及如何借鑒別人的常處,彌補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的實踐方法缺乏是十分必要的。
2、調查法:感恩教育是現實性、實踐性很強的問題,閉門造車是很難達到預期成果的。同時現今的感恩教育已被很多人關注,但對幼兒的感恩教育尚屬起步階段,為使研究成果更具現實意義,促進幼兒感恩意識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同時通過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多種途徑收集了大量原始數據及資料,為研究奠定了較牢固的基礎。
3、個案研究法:采用選取個案、制定計劃、搜集資料、分析研究的方法,從整體上對一個幼兒或幾個幼兒進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在對其實施了一系列感恩教育之后,幼兒的發展過程及詳細情況。
4、行動研究法:主要采用計劃、實施、評價和反思四個步驟,著重分析自然狀態下在幼兒園實施感恩教育出現的問題,對幼兒參與的各項活動作現場記錄與研究,注重觀察和資料的搜集,不斷提出改進教育的方案和計劃,進一步充實和修正方案,調整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法,不斷提出新的目標。
5、觀察法:將幼兒置于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被觀察對象的外部表現作直接觀察,并進行詳細地記錄,收集有關事物的資料,然后加以分析解釋,獲得對所有研究問題的認識,得出感恩教育的成效。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組織研究隊伍,反復討論,擬定研究方案,并通過方案明確了目的、任務、主要內容、主要方法、具體步驟、職責分工等。
(二)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20xx年10月起本人到圖書館、書店查閱大量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將這類文獻進行搜集,并初步整理、分析。
2、 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感恩教育的研究。重要圍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
“感恩同伴”三個方面進行活動方案設計,并通過多途徑參與,多形式促進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真正體驗感恩并樂于實踐感恩。
(三)結題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在前面兩個階段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各種觀察記錄、表格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課題的研究報告。驗證在5——6歲幼兒身上進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價值。
九、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融于生活,滲透積累
為使感恩教育成為一種自覺和行為,我們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幼兒的談話、游戲、活動、突發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堅持常規要求貫徹始終,
1、一周一次的餐后休息時間為幼兒創設小小新聞臺。隨著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幼兒慢慢地養成了向身邊人感恩的習慣,同時對報紙、媒體報道的關于不顧孝道,不顧別人感受等等行為表現出一種唾棄,對懂感恩,知恩,報恩的人投以稱贊的目光。所以在幼兒餐后安靜活動的時候為幼兒安排一張新聞記者輪流表,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有意識地在報紙、網絡上收集與感恩相關的報紙資料,新聞資料在餐后時間與大家一起交流,同時教師及時在輪流表上寫上幼兒表現反饋表,鍛煉幼兒口語表現能力的同時,引導幼兒關注新聞,更關注感恩,增強是非分辨能力。
2、午睡前給幼兒講述有關孝順、關愛的小故事。幼兒最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們還利用午睡前的5分鐘為幼兒講述感恩故事,讓幼兒感受文學故事精彩的同時滲透感恩教育。
3、離園前5分鐘集中操場,全體師生一起做課間帶動手語操《感恩的心》。使感恩做為一種常規活動植入幼兒的心,使幼兒在固定的時間一起感受感恩的氛圍。
(二)注重實踐,提升運用
幼兒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對他們來說,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實踐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實踐中能體會樂趣,加深印象,讓幼兒更好地體會感恩。感恩實踐可以在社區中、在幼兒園內部或在家里進行。
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重大節日中的感恩熏陶。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教師節廣泛被人關注包括家長、孩子及社會。很多家長攀比心里強,總是想方設法為教師選禮,這種攀比送禮完全扭曲了教師節幼兒對教師的感恩情懷,所以我們在教師節前引導大家一起討論,教師節怎么為老師送祝福,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其實買花、送老師東西都要花爸爸媽媽的錢很浪費,大家是不是可以想個辦法不花錢也可以為老師送上祝福呢?很自然地小朋友就想到給老師送上不花錢但更有意義的祝福。小朋友一起回家和爸爸媽媽為老師獻上手工制作的鮮花,或賀卡。教師節到了看著這么多用廢舊的,便宜,但卻情意濃濃的鮮花,家長和教師內心都有說不出的感動。
“三八” 婦女節到了,提示幼兒為自己的媽媽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一份禮物;讓孩子了解媽媽的職業,知道媽媽身上的優良品質和對社會的貢獻,并為此感到自豪;請媽媽代表講述哺育孩子的經歷,讓孩子知道媽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愛與辛苦;讓孩子深深地體驗愛、感激愛,并發自內心的想回報愛、付出愛;向媽媽表決心、堅持做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愛的意識,且實踐到現實生活中去。
國慶節組織幼兒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繪畫比賽,激發了幼兒的愛國之情。我園園舍對面有個老年人活動中心,每到重陽節我們總是給老人們帶去自己的精彩表演,同時在平常有空的時候為老人亭擦擦桌子,掃掃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重視引導孩子關愛老人時的正確稱呼,甚至注意與老人交流時的真摯眼神,關注的是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態度。因為每一次時間活動都是在塑造感恩的心理。又如:每天回家幫媽媽做一件事情,說一句感恩的話,在父母生日快到的時候親手為父母做一份禮物(手工作品,賀卡等)。學會傾聽,學會用禮貌用語跟身邊的人交流。漸漸地孩子們從提醒到有意識地做,再到主動開心地做,從關愛身邊最親的父母開始,慢慢延伸到對老師、同伴的愛。
【教育類的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藝術教育類論文開題報告10-10
體育教育類論文開題報告04-19
教育類開題報告模板范文10-29
教育類開題報告:淺談立體教育模式03-31
如何寫好教育類論文的開題04-05
開題報告 碩士開題報告05-02
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10-19
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04-13
開題報告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