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兒童開題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留守兒童開題報告
“基于共生理論的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發展研究”是我校與瓦甸小學聯合研究課題。這一課題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為“xxx”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經過5個月的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代表課題組就課題研究的有關內容向各位作一個匯報。
一、課題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論的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發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論研究成果、針對農村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的。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不斷加速的今天,勞動力流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勞動力數量進一步擴大,伴隨而來的“留守兒童”數量必將進一步擴大,“留守兒童”現象將會也必然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城鎮學校“留守兒童”約占學校總人數30%,農村學校“留守兒童”約占學校總人數的40%。而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僅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就近 XX萬人,而且還有增長趨勢。“留守兒童”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習慣,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和缺位,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一些兒童內心產生嚴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為懶散,我行我素;一些兒童因心靈空虛而盲目尋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電子游戲、;有的甚至拉幫結派,打架斗毆,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關注的現實問題。關注留守兒童是學校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需要。留守兒童身上明顯存在的監護權缺失、安全無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損、道德教育出現真空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學校全面育人目標的達成。關注留守兒童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濟部長在十屆全國人大的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曾指出:農村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和留守子女教育問題依然嚴峻……從負面看,父母外出務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對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它最終會演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現象會影響農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長發展,進而影響我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進程。
共生理論是一種有助于促進留守兒童發展的理論。“共生”一詞的概念源于生物學,指不同種屬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國古老的中醫學說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學說”、“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論”。共生理論和方法在二十世紀中葉以來開始應用于社會領域,主要是醫學領域、農業領域和經濟領域。在社會科學方面的應用,首先為西方社會學者們所提出。他們認為,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識的人與生產工具的綜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因此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已經結成了一個相互依賴的共同體。在此基礎上,西方的一些社會學家提出了一種“共生方法”的理論來設計社會生產體系,強調社會生產體系中各種因素的作用與關系。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共生理論”認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共生的本質是協商與合作,協同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與人類社會共生現象的必然趨勢等。依據“共生”理論來看待和分析學校教育中的發展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影響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宏觀重大關系問題就是一種“共生關系”。如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師、家長、學生就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協同進步,共同成長的共生體,三者之間是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而作為共生體一部分的留守兒童群體完全有可能依據共生體的有效交往資源得以生存、轉化與協調發展。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二、課題概念闡釋
留守兒童是指遠離雙親或單親,多數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的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
共生理論。“共生”一詞的概念源于生物學,指的是不同種群按某種物質聯系生活在一起,他們之間進行物質交換、能量傳遞,從而能夠合作共生。共生現象不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廣泛存在于社會與經濟領域之中。“共生理論”認為:共生是自然界、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共生的本質是協商與合作,協同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與人類社會共生現象的必然趨勢等等。該理論強調種群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運用共生現象普遍性的觀點來看待人類社會中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的關系,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這些關系存在的客觀性,從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斷推進其向優化轉變,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共生理論的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發展研究,就是學校基于對共生理論的理解與運用,通過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學習等現狀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學習等方面加以引導、梳理、教育策略,促使“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積極融入學校主流環境,獲得健康快樂成長的研究。
三、研究現狀及研究價值
(一)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以共生理論觀照和分析、解決學校教育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尚屬新生領域。有關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已開始并產生了一些影響廣泛的成果,但這些研究基本側重于一般理論研究方面,而針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實踐研究是不夠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現狀的分析,但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還沒有較完善的方案出臺。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針對性矯治留守兒童問題,但從系統層面解決這一問題還鮮有涉及。本課題擬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借鑒共生理論,針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進一步的理論梳理和實踐探索,以探索適合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二)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
主要觀點:
共生理論下的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過程就是構建更加和諧的育人環境、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1、開拓共生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新進展。
2、構建更加和諧的育人環境。
3、進一步探索出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學習教育方法及發展方案。
4、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適應當前農村現狀的要求,對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新農村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基于共生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在學校,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思想、學習等方面加以引導、梳理、教育,促使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實現教育目標,構建和諧校園。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進農村家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構建和諧家庭。在社會,對促進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留守兒童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留守兒童開題報告08-12
工程開題報告11-16
醫學開題報告05-08
論文開題報告06-18
課題開題報告06-20
開題報告寫作06-30
物流開題報告07-19
開題報告范文07-22
開題報告醫學07-23
開題報告范本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