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接到了要做畢業設計的任務,在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那么開題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蘇赫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家長作為孩子發展中的重要他人,若能參與孩子的教育,積極與幼兒園合作,讓家園教育相輔相成、協調一致,就能有利于孩子發揮各種潛能,獲得健全人格的發展。
(二)《指南》頒布的意義
1、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主張:(以下簡稱《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三)、目前我園家園共育中的現狀及問題
1、教師現狀:教師對家長的指導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
2、家長現狀:
(1)多數家長將自身角色定位為被動的配合者;
(2)家園溝通不充分、溝通對象單一;
(3)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流于形式;
(4)隔代教養和獨生子女包辦代替現象嚴重;
(5)家長觀念存在“小學化傾向”。
(四)我園家園共育的傳統活動和已有經驗,具有開展本課題的優勢
我園家園共育的傳統活動和已有經驗具有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優勢。我園的.傳統親子活動有:親子活動月,“爸爸課堂”、戶外趣味活動、元旦親子手工DIY、戶外親子運動會、家長開放日、學前教育宣傳月《指南》培訓活動等等。
1、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發展。
2、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3、形成幼兒園辦園特色,提升幼兒園地區影響力。
二、前期文獻綜述
世界上其他國家十分關注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和家校合作已經成為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如美國“家校合作實踐”、英國“教學助手計劃”、法國“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澳大利亞“家長參與教育”以及日本的“PTA”模式等。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提升家庭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的熱情,進一步為學生創建良好學習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國內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成果顯著,已然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都提出要為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創造良好條件。但是目前為止,國內以《指南》為背景的家園共育模式研究,幾乎都還處于一個不太成熟的階段。我們希望通過解析和深入運用《指南》來為我們的家園共育服務,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教育、革新教育觀念、同幼兒園合作的積極性,探索新型的家園合作關系策略,指導我們家園共育良性發展。
《指南》頒布一年多以來,我們在家園共育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力求通過各種渠道、各種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轉變家長觀念,提升家園共育效能。
我們解讀到《指南》從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角度出發,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幼兒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在各個領域的目標上提出了許多新的內容和視點。作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在實施《指南》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四項原則: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運用《指南》,通過“熱情的邀請、全面的準備、到積極的鼓勵和及時的反饋”這樣的最優化策略,來指導我們在家園共育中遇到的問題,根據實施《指南》的原則轉變家長觀念,推進家園合作。
此研究過程中,我們將以以下兩種指導思想理論為根本,在實踐研究中去深化、發展。
陳鶴琴家園教育理論:
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教育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三、核心詞界定
《指南》:
20xx年10月9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它是一個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導向性文件。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資源,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進行的教育工作。我們認為家園共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育孩子、育教師、育家長。
策略:
“策略”就是方法的最優化。本課題中我們理解的策略:一是尋求家園共育眾多方法中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方法即策略。二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和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家園共育方法為策略。
四、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標
1、形成一套家園共育的策略。
2、運用這套策略實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包括幼兒、教師和家長的發展)。
(二)研究內容
1、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指南》,解讀《指南》,運用《指南》,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和家長有效互動。
2、指導家長學習《指南》,更新和改變家長的觀念;通過豐富、多渠道的活動,尋求家園共育的有效策略,達到家園共育的最優化。
3、依托《指南》,在學習、解讀、運用《指南》中研究家園共育,幫助家長、教師了解孩子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建立合理期望,實施科學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三)研究方法
此課題研究,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A、行動研究法:此方法以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在開展大量活動指導家園共育的過程中采取行動研究法,
B、個案追蹤研究法:對家園合作中的典型個案,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作為相同、相似或相對的問題的范本。
C、問卷調查法:在前期對家長現有觀念和家園合作認識的問題方面,我們會采用問卷調查法。如家庭環境量表(FES)、家庭教育方式量表等問卷。
D、經驗總結法:對實踐研究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
五、研究思路及措施
《指南》的教育建議滲透了“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和發展觀,充分體現了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尊重,為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所提供了關于科學保教的觀念、方法的參考。我們要借助《指南》的導向性,研究我園特色的家園共育策略。
主要研究措施:
1、解讀在《指南》背景下家園共育的內容。
2、收集、整理、開發家園共育的方法,研究家園共育科學化、標準化的流程,形成量化標準。
3、將研究的量化標準運用于實踐,修改并完善方案。
4、驗證研究的有效性,全園推廣。
我們將通過以下方法,具體實施:
理論學習:
以《指南》為導向,組織教師和家長學習,主要采取集中培訓(每學期一次)、家長講座(每學期一次)、趣味問答(每學期2次)、設置《指南》宣傳欄(每月一版)、專家答疑(每學期1-2次)、《指南》解讀手冊(每學期一本)等活動,深入理解《指南》、運用《指南》,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
家長沙龍:
每月1次,分年齡段舉辦“家長沙龍”,邀請“主動積極、善于表達且有時間”的家長參加;各班班長或者幼兒園教研組長、行政管理人員參與活動當中,共同分享學習心得,交流育兒經驗,收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探索有效家園共育方法。
課程推進:
結合《指南》五大領域的內容,讓家長參與到“幼兒一日活動和幼兒園環境創設”當中。每學期初幼兒園大環境創設的設計和制作,招募有時間、手工能力強的家長;每月邀請10名左右有藝術特長的家長到大區角指導幼兒的區角活動;開展“家長課堂”,每學期征集15-20名不同職業的家長,為全園中大班幼兒組織一次集體教學活動等。
家長工作室:
每學期每班推選2-3名有時間、有愛心、有責任感、有組織能力的家長,建立工作室制度、章程,設立組織機構,負責家委會工作和幼兒園大型活動的策劃和協助。如:六一活動、親子月活動、戶外親子活動、家長課堂等。
班級管理:
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
(1)班級調查問卷的發放和評估比較,及時做好信息反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2)班級家訪活動,新生入園要求家訪率達100%。
(3)家園溝通和聯系:每周填寫《家園聯系手冊》、建立電話問詢和回訪制度,針對年輕家長不能每天接送幼兒的情況,建立班級QQ群、班級博客,縮短家園距離,擴大家園溝通的面等。
主題活動:
根據季節的不同,開展有主題的親子活動,春季:4月“親子活動月”、春季戶外親子活動、春游“藏寶”活動、風箏節活動、端午節家園共慶活動、兒童節親子手工義賣等,秋季:戶外親子趣味運動會、慶元旦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真正融入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的發展,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糾正家長“小學化”傾向,科學實施家園共育。
六、預期的改革成效
我們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達到預期的成效如下:
1、通過有效的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達成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化,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發展。
2、通過對《指南》等理論的學習和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3、通過《指南》學習和活動參與策略,轉變家長觀念,實施科學育兒。
4、形成教研成果并實施推廣。
例如研究報告、教師論文集、案例集、家長征文集、家園共育活動照片及視頻集錦、調查報告、個案分析報告集、課堂實錄、教育敘事集、教學反思集、家園共育各類制度。
七、研究組織管理及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研究課題的順利進行,我園成立了以園長為主任的教科室,以便對課題加強領導和管理。教科室成員由課題主研人員構成,每月定期開展課題小結會,七名主研人員結構多元化,有我園的園長、業務園長和各年齡段的教研組長,還有在前期課題研究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善于思考的年輕骨干教師。這批主研人員平均年齡三十三歲左右,共有近十篇研究論文曾獲全國、省、市各級一二三等獎。同時,我們在研究中還將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提升自己、解決問題,定期聘請專家到各聯盟園現場指導,幫助教師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同時由每個班上的老師負責課題的一線資料搜集和活動開展。通過建立課題檔案、搜集各類文獻資料、各項過程性的資料搜集、論文及案例的整理等,不斷推進課題良性發展。
條件保障:
⑴組織保障:學校領導親自參與課題研究,領導、專家的關心指導,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為課題研究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⑵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時間、定地點、定研究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⑶經費保障:學校自籌經五萬元費,保障調查實踐、資料采集、會議研討、論文結集等各項支出,保障開題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所需的資金。
⑷專家保障:
邀請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鄢超云博士負責課程全面指導工作,保證課題有效實施。
同時邀請彭州市教研室王濤斌老師和教研員徐南靜老師長期指導我園課題的開展。
八、研究計劃
◆研究實施樣本說明
研究改革實施范圍:幼兒園中大班全體教師及家長
樣本選擇說明:
幼兒教師和家長是家園共育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教師應當和家長一起深入學習《指南》,轉變家長觀念,同時提高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主要研究階段:
20xx年5月――20xx年1月(第一階段):立項準備階段。舉辦學術講座和理論輔導,培訓參研教師。
20xx年2月――20xx年1月(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舉行開題論證會,搜集各類資料,探索改進實施步驟,健全研究組織,完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20xx年2月――20xx年12月(第三階段):實證研究階段。廣泛開展課題研討、案例分析、論文交流等活動,進行階段性測查、總結。
◆研究最終成果內容及形式:研究報告、教師論文集、案例集、家長征文集、家園共育活動照片及視頻集錦、調查報告、個案分析報告集、個案分析報告集、教育敘事集、教學反思集、家園共育各類制度。
◆研究經費預算及來源:幼兒園提供經費來源,全力支持本課題的各項活動開展。
研究經費預算:不低于5萬元。
九、研究人員名單
1、課題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羅賢林,園長,高級教師,課題負責人。
周克霞,副園長,高級教師。
2、課題指導小組名單:
鄢超云、王濤斌、徐南靜
3、主研人員:
羅賢琳周克霞楊勝蘭吳宗英任蓉劉雨薇楊雪李嬌
4、參研人員:
參研班級全體教師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2
一、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價值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國學經典中就蘊藏著中華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礎,它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系著中華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發《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文件,此時距中華民國總長蔡元培先生全面引進西方教育體系102年,距陳獨秀先生開啟新文化運動99年,中國教育在經歷了百年學習西方之路后,終于回頭重新審視和學習自己的傳統了,傳統文化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時,如何建設一種適應當代學校、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國學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學校的國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屬于國民基本教育。國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部分,其主體應在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說:“童蒙養正”,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童蒙時期,形成“做好人”的習慣,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為改變過來,從原人變成好人,才能激發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養?怎么養?就是本課題需要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及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們認識,國學教育也隨之廣泛開展。但是,針對幼兒國學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以“幼兒國學教育”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僅有18篇論文,最早發表論文的時間為20xx年。這一情況說明,直到最近幾年,國內學界才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而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省內這方面的研究,更是處于拓荒階段,目前還沒有文獻著錄。就現有成果來看,杜潔瓊的《幼兒國學教育內容選擇及方法》著眼于幼兒國學教育的內容選擇及方法,做了比較基礎的分析和研究;李靜的《國學經典與幼兒禮儀教育》研究的是幼兒禮儀教育與國學經典的結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較為簡單的分析。閆蕾的《小議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現狀及改進措施》,關注的是現在幼兒國學經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材料翔實,立論中肯。除此之外,還有《幼兒國學教育之我見》、《在國學教育中促進幼兒品德和習慣的養成》等幾篇文章,大都從一兩個側面來研究幼兒國學教育的某個方面,整體而言,還需要加強實踐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
創新之處:
(1)本項目在國學教育的視野下,對幼兒品性、生活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整體觀照研究,省內還未見有學術文獻報道;
(2)本項目的研究方法將在傳統的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將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方法結合,以幼兒行動及個案研究為依托開展工作,在方法和視角上較為新穎,走在了幼兒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最終完成,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1)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起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認同感,培養幼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品質,為其未來成為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國際視野、敢于擔當的現代中國人奠定基礎;
(2)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幼兒正直、善良、真誠的品性,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所謂童蒙養正,必須從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
(3)本課題的研究,要針對幼兒生活及學習態度、習慣、能力等方面完成。
(4)學習生活常識和基本自理能力;
(5)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
(6)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研究內容
以古代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孝經》、《聲律啟蒙》等內容,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探索實施幼兒國學教育,根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策略。具體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
(1)構建“家園合一”的教育影響策略。國學教育歸根到底畢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種物質條件,但只要有老師和家長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氣節、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國學教育的基本目的就達到了。所以國學培訓、讀書研討、提升自我是實施國學教育的關鍵所在;
(2)探索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響策略。通過每天對幼兒進行視聽環節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幼兒學習有韻律感的吟誦,影響幼兒的性格傾向、價值取向、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每周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如,尚禮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學習愛等;
(3)培育特色教育活動,建構幼兒園園本課程。以實驗班為重點,各年齡組制定子課題,加強每學期國學特色的課程建設。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學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關傳統文化的資料和教育理論,通過學習研究,提高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有效融入與滲透;
(2)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及時反思、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并優化與改良教育環境;
(3)個案研究法:針對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進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并做好詳細的分析與記錄,找尋適合幼兒學習的方法;
(4)總結研究法:教師通過學習、實驗,總結教育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撰寫經典案例、報告及論文。
4、研究思路
結合我國目前幼兒園國學教育的理論觀點和研究現狀,了解與學習國學文化精神,找尋國學教育在幼兒園實施的方法和途徑;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動為突破口、家園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國學教育,根植傳統文化;提出實施國學教育的理論原則,形成園本文化課程,培養幼兒良好品行和習性。
三、研究基礎
本課題負責人郁東利曾主持參與了“十一五”以來的多項省市重點科研課題,主持的省重點課題“通過案例研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順利結題,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模式。課題研究人員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學院國學教師,研究成果豐厚。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3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教育已不再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家園共育,作為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家庭與幼兒園(或學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幼兒(或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會對教育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探索和實踐有效的家園共育策略,對于提升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環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當前家園共育的現狀與問題,探索并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家園共育策略體系。具體研究目的`包括:
現狀分析:全面了解當前家園共育的實施狀況,包括合作模式、溝通機制、資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問題診斷:深入剖析影響家園共育效果的關鍵因素,如家長參與度、教師指導能力、教育資源分配等。
策略構建:基于問題診斷,提出針對性的家園共育策略,包括增強家長意識、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創新合作機制等。
實踐應用:將構建的策略應用于實際教育場景中,驗證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不斷完善和優化。
本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家園共育的實踐中,通過有效的策略構建與實施,促進家庭與幼兒園(或學校)之間的深度合作,從而實現兒童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文獻綜述
國內外關于家園共育的研究已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案例,均展示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家園共育不僅能夠增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提升教育質量,還能夠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情感發展和認知發展。然而,當前研究也指出了家園共育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如家長參與度不高、合作機制不健全等,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
四、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將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行動研究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具體研究步驟包括:
文獻梳理:廣泛搜集國內外關于家園共育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分析。
現狀調查:設計問卷和訪談提綱,對幼兒園(或學校)的教師、家長及管理人員進行調研,了解家園共育的現狀與問題。
問題診斷:基于調研數據,深入分析影響家園共育效果的關鍵因素。
策略構建:根據問題診斷結果,結合相關理論和實際經驗,提出針對性的家園共育策略。
實踐應用與評估:將構建的策略應用于實際教育場景中,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收集反饋信息,對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評估。
總結與反思:對研究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提煉研究成果,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五、預期成果與貢獻
本研究預期將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家園共育策略體系,為幼兒園(或學校)和家庭提供實用的指導和借鑒。同時,本研究還將豐富和完善家園共育的理論體系,為教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實踐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最終,通過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美術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7-12
家電營銷策略開題報告05-21
美術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3-20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7篇11-09
美術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3-23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09-29
汽車營銷策略開題報告范文12-02
幼兒園建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04-03
初中英語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