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習作是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體現,更是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綜合反映。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中過高的習作要求、封閉式的教學,脫離實際的命題,批改時的求全責備等原因,使得學生十分害怕習作,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我們的學生在習作中產生了畏懼、厭倦、失望等心理障礙,從而使學生的習作陷入尷尬狀態。
雖然一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做了許多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緩慢,作文教學大多數還處在無序、無法的狀態中。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習作存在心理障礙。
1、畏懼心理。學生習作中有恐懼心理,不喜歡上習作課,不愿寫習作,把習作課稱為“黑色課堂”。而那些單一、死板和陳舊的命題則是引起這種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難心理。感覺無話可寫,無從下筆,而又體會不到習作的成就感,視習作為畏途,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3、應付心理。由于習作成績不佳,習作給他們的只是苦澀滋味,而他們又無法擺脫這種現狀,只能被動應付。
4、依賴心理。由于學習不得法,一寫習作,東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師和家長指導。
5、對抗心理。由于他們所寫的習作很少獲得成功,在學習中長期處于被人冷落的氣氛中,逐漸產生了壓抑心理,寫作時胡涂亂寫。
6、厭倦心理。從目前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認為習作是一種苦“差事”,討厭習作。
7、失望心理。習作困難大的學生,由于他們對習作的厭倦、畏懼心理長期未能得到矯治,而產生的失望。
二、 小學生生活單調,知識面窄。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受到了限制,寫作時,沒有合適的材料,無從下筆。從而打擊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三、教學任務繁重。師生們為了應付考試,整天都圍繞著課文、試題忙得不亦樂乎。學生整天被繁重的作業所困,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而學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組織校外活動。
一、習作教學的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而我們今天的習作教學卻日益被形式化,它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愈拉愈大,以至于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使教學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義,于是,我們的教學越來越變得“為教學而教學”,我們農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樂趣,寫出來的習作枯燥乏味。就本次調查的情況看,農村小學生的習作教學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一)老師的教學情況:
1、教師忽略了與學生情感的溝通。
教師沒有把習作看作是師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渠道,沒有傾聽學生真情實感的誠意和愿望。教師不重視去調查學情,而重視去猜測去年考了某某類的題型,今年會考哪一類的,習作教學目中無人。教師讓寫的題目是學生不想寫的,題目太難,無從下筆:要求太高,難以達到。在調查中,有80%的教師不考慮學生實際,而是以單元習作訓練題為主。
2、教師過度地將自我意識強加于學生。
在我校,由于教師年齡結構不同的現象。一些年紀大一點的教師由于歷史原因,用當地的方言來教學,對課程標準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一直沿習那種傳統的古老的“我怎么說的你就怎么寫”的方法強加于學生;一些教師還把學生習作定位在優秀習作選上,一上習作指導課就讀范文,或者不厭其煩地指導,規定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中間又怎樣寫具體,都作了反復強調,學生的思維被限定得死死的,束縛了學生的個性表達。總體上還是“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起草—謄寫—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教學結構。
3、教師對學生實際認知的“狹隘”理解。
命題式習作的“題目+要求”的格局,使學生習作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圖,弄清要求,然后再:“代勝任立言”,諸多束縛,放膽不得,猶如帶腳鐐跳舞,抑制學生的創造性;有的老師不把小學生的習作當作習作,搞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加壓加量的“開發”,要求立意深,選材新,內容有意義等,拔苗助長,學生思來想去不敢動筆,習作成了苦差事;教師不給學生以選擇表達形式的自由。
4、教師寫作評價的“一刀切”。
教師訓練的主流拘泥于記敘文,單一的訓練形式很難調動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不少教師放不開膽子激勵學生愛說、多說、大膽說、說自己的話。訓練中或在一句話上“精雕細琢”,動不動以“請說完整”、“請說連貫”要求學生,學生真是“未出師時心先死”,哪里還敢開口?或讓學生鸚鵡學舌,詞非己出,毫無個性可言;習作教學中缺少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對習作修改的評價;缺少學生自評、互評環節。不是指導學生自己去評價成敗得失,而是以教師的主觀認識代替學生的認識,將學生習作改得一片狼籍,或如一位鮮血粼粼的傷者,“慘不忍睹”,凡此種種,使習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教師如此捆綁式教學,學生如何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如何能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極力創新?
(二)學生的情況:
1、學生的習作中表現的問題。
(1)對習作的畏懼、厭惡心理。問卷顯示,不喜歡、害怕習作的學生,約52%,且有隨年級增高之勢。
(2)對習作的懶惰、依賴心理。這種心理表現于習作的全過程。注意觀察并有興趣占11%,缺乏觀察興趣、不注意觀察的占37%,觀察時能展開聯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沒想的占34%,及時將觀察記錄下來的27%。
(3)感情淡漠,沒有真情實感。不少學生習作或感情漠然,辭不言情;或者筆是心非,失真失誠。例如高年級學生寫升旗儀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簡單經過,卻沒有那種激動的心情和觀看時的感受和想象,似乎這件很有意義的事,并未掀起小作者心中的波瀾。還有一些習作,初看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旦細查,發現這些文章大都是抄來的。僅六年級從報刊上抄來應付的占57.2%;再如某校五年級一篇寫一件難忘的`事,一半以上學生寫假事假經歷的“胡編式”習作、東摘西抄的“拼湊式”習作、全文照搬的“移植式”習作,沒有經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沒有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認識,沒有經過自己情感的撞擊,難以產生那種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直接交流時的愉悅感和表達沖動。
(4)考試應付,奉命習作。一名習作能力很強的六年級學生卻以一篇被評為“優秀”的習作應付了同一年級中的三次考試,其原因是“要保證不丟分,保住名次”。學生中為老師而習作的被動心態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分數的價值比自身的發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學生心中占有更高的地位。這部分人缺乏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從而把自己淪為分數的奴隸。習作成了強制性訓練,自然就是“奉命”勉強而為之作了。這樣看來,高考習作答卷中那些為數不少的考生為了感動閱卷老師,不惜讓自己親人先得“絕癥”或“死亡”的假習作就不足為奇了。
2、學生習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1)過多限制導致學生習作無自信、苦于書面表達,更談不上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了。
在農村,村里大多沒有可供人們娛樂的公共場所,生活相對單一,學生相對見識較少。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中度過。課外及節假日也只能在孩子們的嬉鬧中打發。加上教師題目的單一限制,“寫一個難忘的人”或“寫一件難忘的事”寫出的文章大多雷同甚至千篇一律,缺乏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的內容。
(2)課外閱讀量少,平時語言材料積累匱乏。
農村學生的課外讀物極少,農村大部分學校的圖書室也很少開放,形同虛設。師生們整天都圍繞著這幾篇課文,忙得不亦樂乎。從抄寫生字抄寫詞語,又從抄寫課文到抄寫詞語解釋,學生整天被機械重復的作業所困,又哪有時間去讀課外書?人手一本的《小學生導刊》被束之高閣,甚至連《新補充讀本》也無暇顧及。現在,學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領導、教師怕學生外出活動出事,干脆不組織校外活動。校內活動也很少開展。生活的單一,見識面的狹窄,加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做到讀寫結合,不注意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和背誦。學生胸無點墨,何來妙筆生花?因而,學生寫出的習作語言貧乏、平淡,內容空洞無味。
(3)不能根據習作內容的表達需要,分段表述。
三、四年級的學生的習作大多一篇習作只有一個自然段,五、六年級的學生大半是不管什么習作,都死定分為三段:開頭一段,中間一段,結尾一段。或者想什么時候分就什么時候分,不會用過渡句把文章連貫起來。另外,許多學生的習作,記事純粹記事,平鋪直敘,對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一律沒寫,都是“流水帳式”的。
(4)不能修改習作中明顯病句,不會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標點符號,
大部分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因受方言的影響,學生在習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結構形式來寫習作,因而語病較多。另外,很多學生不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一段話中,中間停頓都用逗號,句末一律用句號。或者想什么時候加標點符號就什么時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綜上所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創新意識是當前農村小學生習作不健康心態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導致了學生怕寫習作,不知道寫什么就胡編濫造。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課題提出的意義
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關系到學生今后在寫作上能否有所作為的關鍵,需要慎重對待。為了改變現今作文現狀,切實提高習作起步階段的指導效果,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覺寫作的習慣,使學生不再怕作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能運用學到的寫作知識綜合地表現出來。因此,我校提出“小學生習作起步階段指導策略研究”這一課題。
研究目標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開展的一些列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指導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作習慣、自覺的習作意識。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傳授寫作技巧,逐步提高習作的能力。
研究目標:
通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能力、督促學生不斷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主要是讀、寫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我們無限相信興趣的力量,讓我們竭盡所能,努力培養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習作教學改革要從根本上扭轉小學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襲、杜撰等現象,就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設條件,努力實現教師習作教學個性化與學生習作個性化同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與能力,讓他們從中得到快樂。因此我將研究問題確定為:促進學生自由表達、樂于表達的策略,發展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習作的指導。因此,我計劃從以下方面研究、改善習作起步階段的困惑。
研究內容:
㈠明確要求、不拔高。作文訓練自然有習作技巧,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發展兒童的語言。因此,根據兒童語言發展的實際,不要強求兒童(尤其是中年級兒童)選材典型,結構獨特嚴謹;不要希望全體學生的作文文句生動優美。句句具體清通則是小學生學習語言合理合適的要求,字正句順,把事情寫得比較具體清楚,學生應該也可以通過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義,只有訓練和發展兒童自己的語言,作文教學才有價值,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才有可能。
㈡積累素材,有話說。為了避免虛假作文的現象、避免抄襲現象,為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捕捉生活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節:觀察生活習作;先實踐后習作;抓住時機習作;創設情景習作。哪些事值得學生去細心品味?哪些事又會觸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必須是親身經歷的事情。第二,生活中新鮮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們。第三,特別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第四,能使孩子產生豐富聯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
㈢寫出真味,能講出。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自我成長,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充分體現寫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有感情的的作文才顯充實。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怒哀樂,一定要遵循學生的本意。這樣,學生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寫獨特感悟。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才能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礎上,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
㈣學會修改,能講清。很多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老師等待結果,自己發現不了存在的問題,同時也依賴了教師。他們不明白好作文往往是修改出來的,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一個重要方面。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中提出了:“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培養互評互改的能力,并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同時,修改的過程也是交流和展示的過程,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㈤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鞏固發展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行動滿足于反饋,會使學習的動機愿望得到強化,使興趣轉化為動機,或直接加強動機”。
可見反饋對培養興趣的重要性。信息的反饋要及時,否則,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習作的批改要越快越好,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正面的反饋,以激勵為主,因人而異,注重閃光點。這樣可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不斷地鞏固發展自己寫作的興趣。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克服學生習作心理障礙。
學生習作中有恐懼心理,不喜歡上習作課,不愿寫習作,把習作課稱為“黑色課堂”。而那些單一、死板和陳舊的命題則
是引起這種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同時,感覺無話可寫,無從下筆,而又體會不到習作的成就感,視習作為畏途,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由于習作成績不佳,習作給他們的只是苦澀滋味,而他們又無法擺脫這種現狀,只能被動應付。由于學習不得法,一寫習作,東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師和家長指導。由于他們所寫的習作很少獲得成功,在學習中長期處于被人冷落的氣氛中,逐漸產生了壓抑心理,寫作時胡涂亂寫。從目前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認為習作是一種苦“差事”,討厭習作。習作困難大的學生,由于他們對習作的厭倦、畏懼心理長期未能得到矯治,而產生的失望。
二、 小學生生知識面窄。那么就要解決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問題,要擺脫沒有合適的材料,無從下筆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三、要解決應試教育教學法,不能整天都圍繞著課文、試題忙。讓學生整天做大量的作業,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學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題研究的方法
1、 實驗法:教師研究出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于學生作文教學實際中,用實踐檢驗真理。
2、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指導技法,習作練習等,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和水平。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以便更科學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3、。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作文教學理論,小學生習作心理探究,特別是作文教學技法指導的相關論述、
觀點、研究成果等,提高課題組研究成員的理論水平為本課題提供理論基礎。
4、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研究成果,發現問題,修正實驗方案,總結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研究思路:
了解研究對象;探索研究形式;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個案研究。
研究方法:
⑴文獻研究法:認真學習,密切關注教改動態,積極搜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教學資料、信息,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等,使課題研究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
⑵行動研究法:積極進行實踐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教學機制。
⑶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認真剖析、反思。
⑷經驗總結法: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升教學理念。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程
㈠準備階段: (20xx年6月——20xx年8月)
1、學習小課題研究理論設計研究方案,撰寫研究方案。
2、參加相關各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培訓活動。
㈡實施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9月)
1、研究學情及下學期的課文篇目,確定課文這個范本能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學生需要怎樣的寫作上的相關知識,制定周記寫作計劃,查找所需資料并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
2、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并付諸實踐。
3、及時記錄實踐體會,進行思考修改、提煉總結。
㈢總結成果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結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和呈現,撰寫研究論文或結題報告,優秀作品匯編,成果上報,交流。
八、通過研究要達到的目的效果、成果
1改進課堂閱讀教學,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2提高教師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形成1或2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八、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
1、選題論證,資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訂,征求意見,修改完善。
3、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及課題組成員
4、制定課題研究相關計劃及實施細則
(二)、實施階段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
3、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在各科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三)、評估階段
1、匯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申請結題,舉辦研究成果展覽。
3、召開驗收鑒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九、預期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課題論文、教學隨筆案例匯編
3、學生優秀習作匯編
4、課堂教學展示匯報
研究步驟:
⑴準備階段:收集資料、調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明確研究內容及確定研究對象。
⑵初步試驗階段:完成試驗任務、做好記錄。
⑶調整改進階段:總結實施狀況、成效、不足,調整試驗方案。
⑷二次試驗階段:有針對性地完成本階段目標及總目標,撰寫論文。
⑸總結提升階段:完成結題報告及工作報告。
實施步驟
我將分三個階段,綜合運用“調查研究”、“文獻研究”、“行動研究”等教育科學研究手段進行本課題研究,歷時一年。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選擇課題,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
2、理論學習,準備開題。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月)
(1)舉辦理論培訓武裝實驗教師。
(2)開展課堂教學實驗研究。對學生的習作態度,習作習慣、習作效率等進行實驗測量,形成基礎研究數據,建立研究檔案。
(3)按學期進行實踐性研究,開展課題組的交流、研討,積累階段成果,作好每學期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進行研究資料分析,撰寫相關論文、案例,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申報結題。
(3)交流、推廣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
1、撰寫研究論文獲研究成果報告。
2、公開發表研究論文和學生習作。
3、學生、教師專項作品匯編。
4、提交調查報告。
5、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1、提交調查報告、研究成果報告。
2、公開發表研究論文和學生習作。
3、學生、教師專項作品匯編。
4、完成教師隨筆、反思記錄集。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
一、遵循三結合,確立學科特色項目
一結合:在學校總的辦學特色框架內
20xx年,紅苗小學確立“教育生活化”辦學特色,現已被評為2A級特色學校。因此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要以生活化為核心,特色項目的選擇要在學校教育生活化特色框架內。
二結合:學校自身資源優勢
全區有不少學校,已在學科特色項目上走在前列。如鯨園小學將寫字作為全校的辦學特色展示窗口。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也是其中的思考。
三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語文訓練項目豐富多彩,有識字寫字、口語交際、習作、閱讀、綜合性學習等。落實到個體,應培養的能力有聽、說、讀、寫、思。作為未來的社會人,每一項技能都不可缺少。但哪項技能是學生未來生活中用得最廣的一項呢?那就是寫。寫清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寫真話,寫出真情實感是要詣。
綜合以上考慮,我校確立語文特色項目為生活作文序列化訓練。
二、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將學科特色項目納入課題管理
1.針對課標,找差距
課標指出:小學生習作要求的核心內容是“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其中第一學段的要求是“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第三學段“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為此,我們多次召集各年段的語文老師進行座談,針對課標,找差距。
2.明確問題,找歸因
與課標的差距,就是我們的問題。主要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小學生的作文敘述內容和結構都驚人的雷同,似乎是流水線加工的產品,由一塊塊現成的標準件根據不同主題組裝而成,而孩子們的天真、靈氣和創造力卻少見了,甚至連充滿童趣的語言都難得一見。好像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應該寫些什么,都有統一的標準。如,凡是選擇端午節的作文,幾乎都是“家里包粽子,我不會包,在親人的教導下學會了包粽子”,當中再穿插一段屈原的故事。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語言和情感上的“假、大、空”。本來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真言,但許多學生拿到作文題,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背誦的作文選,于是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讀來乏味。語言描寫總是一些不合人物身份的.大話,思想總是“積極健康”的,文章的結尾總是一句大道理。你不能說他不對,但總感到是帶著成人化的腔調。
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有:
(1)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由于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對事物熟視無睹,視而不見,只有籠統概念,沒有細微觀察。盡管每天接觸不少信息,但留不下印象,寫起作文來,頭腦中一片空白,拿起筆來一片茫然。
(2)教師評價導向有誤。作文評估過分重視寫得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不夠重視內容和表達的真實、新鮮、童趣、生動。學生為了迎合老師,不敢標新立異,不敢表達真情實感。
3.根據歸因,找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找準各年級的發展目標。從表達層面的要求上,一至五年級分別是完整表達、想象表達、清楚流暢表達、具體表達、個性表達。同時按低、中、高三個學段,引領學生從觀察生活、再現生活、創造生活三個層面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提煉,使習作教學向生活開放,走生活化之路,讓習作教學來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經歷和積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體驗。
4.根據目標,找突破
確立各年級的發展目標后,如何結合日常教學,找準各年級的突破做法,是我們覺得難度最大的事情。為此,我們先后進行十余次,長達一個多月的研討。一次次的初選,一次次的淘汰。在校長的點撥指導下,我們最終確立各年級具體的訓練項目分別為每周妙語、每周畫語、每周留心、每周聚焦、每周點評。
為此,語文學科確立“小學生活作文序列化訓練的研究”課題,它既是學校特色創建的子課題,又作為語文學科獨立課題,被申報為市滾動課題。
三、根據學科總課題,開展小課題研究
學科總課題確立后,各年級開始申報校本課題,分別是一年級的“通過每周妙語訓練,提高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二年級的“通過繪圖寫話,培養二年級學生想象表達的能力”,三年級的“通過每周留心訓練,培養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四年級的“通過每周聚焦訓練,培養學生具體表達的能力”,五年級的“通過每周點評訓練,培養學生個性表達的能力”。
具體目標及實施如下:
年級 特色 項目 年級總目標 年級具體目標 具體實施 年級負責人
寫的視角 生活視角
一、 每周妙語
完整地表達 觀察生活
1.通過拼音配畫來激發學生對說話的興趣。
2.通過商標、路標等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漢字來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興趣。
3.通過“我幫老師捎個話”等游戲,提高學生說完整話的興趣。
4.通過“妙語天天練”來提高學生獨立說完整話的能力。
5.初步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預計將通過讀拼音想詞語、商標中認生字、游戲中模仿說、生活中自己說等四個環節逐步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
二 、每周畫語 想象地表達
1.留心觀察生活,對周圍事物有興趣。
2.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想。
3.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4.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感嘆號。
運用繪畫,誘導學生想象力,自由描繪生活中的畫面,再讓他們隨心所欲的想象、隨心所欲的寫。預計將通過觀察生活、繪畫生活、積累生活中的詞語、寫生活中的小故事等環節逐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完整話的能力。
三 、每周留心 清楚順暢地表達 再現生活
1.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能不拘形式地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
2.明白如何斷句,準確使用句號等標點符號。
每日觀察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和想象。
四、 每周聚焦 具體地表達
1.聚焦生活中的一點,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2.學習如何細致描寫人、景、事、物的方法。
每日聚焦生活中的一個場景,細致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和想象。
五、 每周點評 個性地表達 創造生活
1.杜絕假大空現象,寫得真實,有真情。
2.鼓勵學生寫出內心獨特的感受,表達有個性。
每天簡要記錄一件事,并用凝煉的話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四、開展小課題研討,總結收獲,發現問題。
我們所做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完全是摸石頭過河。好在,不管是評價收獲,還是查找不足,我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以學生的發展變化來評判我們的工作是否收效,怎樣更有效。
為此,我們每月進行一次小課題研討。教師全員參與,每次以抽簽的方式決定發言人。發言人展示過程資料,并系統介紹本月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以及成效和困惑。學校每月一匯總,召開組長會,對各年級組的困惑進行答疑。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知怎么解決的留待繼續思考。課題研究一個月以來,我們邊實踐邊反思,邊反思邊實踐,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產生的問題如下:
提出問題的實驗組 訓練重點 困惑 解決的策略 解決狀態
二年級 想象表達
二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定的想象力。但從第一次的每周畫語看,不容樂觀。如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表達張顯出它應該具體的兒童性。
每天的課前五分鐘播報,改為五分鐘思維訓練時間。每天給學生一個主題,進行想象訓練。
組內正在實施,注意積累過程性資料,后期編寫微型課程
五年級 個性表達
會寫的一直會寫,不會寫還是不會寫。
1.重視寫后點評。每次習作,教師全看后,找出共性問題,進行習作后的點評指導。
2.養成修改的習慣,習作寫完后必須先讀讀,改后交給老師。
三至五年級推廣此做法。
四年級 具體表達
我們鼓勵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但學生的生活不同,所寫內容也不同。指導講評沒有共性。
將鄒玲霞老師的做法推廣到全組,抓住即發事件,組織學生觀察、寫后進行指導,對中下游學生可以更有參考。
全校推廣此做法。
三年級 清楚表達
通過一個月的訓練,學生在觀察生活、流暢表達上有進步,但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大的提高,找不準更好的突破口
暫時沒想到好法,邊實踐邊反思 未解決
以上是開學以來,我們在學科特色創建中所做的工作。可喜的是學生的習作內容越來越豐富,觀察的視角越來越貼近生活,看著學生充滿靈性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童言童語,我們幸福。研究的過程肯定會有波折,但我們堅信,向著目標,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富有問題研究意識的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明天學生的表達會真正地實現我們的目標:習作來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經歷和積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體驗。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3
一、提出問題的背景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作文教學將為學生進入社會時具備足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作文教學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以后寫作能力的發展,但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費時、費勁、低效的問題,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作文教學隨意性大,序列性不強;脫離訓練空談作文知識寫作方法;指導方法缺乏針對性,不夠多樣化;寫作量偏少;個別化學習和輔導難以開展;作文教學不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不少學生視寫作為畏途。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個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整個教育都是一個手工操作方式的、勞動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產業。
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踐的多方面考慮,我校在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開展了小學作文TV教學實驗,力求借鑒電視散文和MTV的特點,以其動態可視的優點,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直觀的視聽感受,以達到改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開發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達到作文教學整體效率的最優效果。
二、研究理論依據
(一)理論假設
本研究以“小學作文TV教學”為主題,其基本假設是:通過設計制作系列“作文TV”課件,并根據“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課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寫作水平。設計制作一系列“作文TV”課件,并根據“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新型作文課是我們假定的原因變量,即自變量;實驗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明顯提高,能關心周圍事物,注意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基本了解各類文體的寫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寫作表達手法,能敘述、說明一般事物,發表簡短議論,會寫日常應用文,做到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暢,不寫錯別字,養成觀察──思考──寫作──修改──定型的習慣,是假定的結果變量,即因變量。假設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經過實驗加以驗證。
(二)理論依據
1.語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培養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 “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 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認識規律
(1)由內容到形式
堅持從構思內容入手,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再考慮形式,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2)由寫句、寫段到寫篇,實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指導學生寫句、寫段,再指導學生寫篇,放緩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興趣
小學生受心理、生理年齡特征影響,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特別是直觀、具體的事物或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對象,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由注意從而產生興趣。
(4)由模仿到創作
堅持讀寫結合,范文引路,通過模仿,過渡到學生獨立創作、自由想象。
4.教學規律
(1)提高學生認識水平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緊密結合。
(2)口頭語言訓練與書面語言訓練緊密結合。
(3)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勤寫多練。
三、研究目標
研究的目標是:設計制作系列“作文TV”課件,探索一條大面積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給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過程與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實驗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并輔之以現場觀察法、問卷法等方法,整體實驗是教學常態下的單組實驗,不打亂原有的學校班級組織,校內不設對比班和實驗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開展“作文TV”課件攝制及制作,再進行課堂教學實驗運用。在保持實驗教師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先對各年級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的作文現狀分段要求,分類指導,分層實施,制訂各年段各單元的拍攝計劃、作文寫作要求、寫作指導、范文、評點等書面資料,然后將制作的“作文TV”課件運用于教學實踐。分批完成實驗方案中的各項任務。
(三)研究步驟
研究的基本步驟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為研究的第一階段,主要工作是購置各種硬件設施,制訂完善實驗方案,申請立項開題;1998年4月──1999年8月為實驗的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課件,舉行全市小學同行的公開課,展示作文教學的各類課型,廣泛征求意見;1999年9月──20xx年12月為實驗的第三階段, 主要工作是召開專家、學者、同行的討論會,作歸因分析,總結實驗的全過程,驗證實驗目標。
(四)研究過程管理
為保障實驗順利進行,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了實驗的管理:
1.科研意識,形成“改革作文教學現狀”的共識。
一支科研意識濃厚,教改積極性高漲的教師隊伍,是教學改革的活水源頭。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我們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小學生心理學》、《楊老師家教》等系列理論、經驗,使教師強烈地意識到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端,并愿意為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盡一份努力,作一份貢獻,解放“作文難寫”的苦惱的小學生。
2.培訓師資,提高教師思想素質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開展實驗的根本保證,承擔實驗任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師負擔,因而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奉獻精神。為此,我們一方面強化教師職業道德,一方面不斷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敬業愛崗。許多實驗教師利用節假日,加班加點工作,使實驗按進度如期完成。
承擔實驗任務,既要有敬業奉獻精神,還要具備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較高的實驗能力,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師基本功訓練,主要內容是一份優秀的教案,一節優質作文課,一篇優秀文章,會微機操作和軟件制作。訓練方法是請校外有專長的教師輔導與老師的鉆研相結合。
二是請進來,為提高實驗教師的理論水平,我們每期都要請專家教授來校作輔導報告,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國各地有影響的作文教研活動或培訓班,我校都克服經濟困難,盡力去參加。
四是堅持崗位培訓,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我們規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動,每期每位教師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周記不少于2000字的讀書筆記,寫2篇實驗心得等,使教師在實驗中學會實驗, 在實驗中提高自身素質。
3.三位一體,加強聯系,保證實驗教師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強領導,建章立制,規范實驗過程管理。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4
一、課題實施的現狀分析
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實踐檢驗,我們所研究問題對改進教育教學水平的實際作用和價值與課題實施初期的預想基本一致。小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占的成分較多,在研究過程中能夠根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設置不同的訓練專題,并將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兒童的想象發展相結合,促進兒童想象能力,培養兒童想象的精神世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課題研究前期,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1、為了全面、真實地了解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當前寫作教學不協調的現狀,發放《小學低段學生習作情況調查表》。
2、學習課題相關理論,收集有關實驗報告、交流論文、學術論著等資料,做好筆記并進行組內交流。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心理學理論:人的任何心理活動,不論簡單復雜都離不開想象,想象與其他心理活動都密切地聯系著,想象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動豐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閱讀需要借助于想象,寫作更離不開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縱橫馳騁,凌空翱翔,從而寫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景物生動形象、有聲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對生活更加地熱情、充滿期待,對學生的人生觀能起到積極地作用。可見,想象力與作文能力、語文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據心理學對想象的分類可以研究行之有效的想象作文訓練教學策略。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生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這理論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的內容的能力。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3)小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為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3、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
(1)想象寫作源自于中國古代
①想象一詞,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解老》中說:“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是古老的“想象”的詞語。故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動。
②自古以來想象之作有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如神話、唐宋傳奇、宋人評話、明清小說。提倡想象作文,正是對優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實傳承。
(2)當前,國內許多學校也在進行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
如上海的音響作文,湖南的藤昭容老師及浙江金華的施老師所進行的童話寫作實驗等,這些教學都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藤昭容老師進行的“童話引路,作文提早起步”實驗。
(3)目前國內仍然缺乏想象作文方面的系統訓練。
教材中的想象作文訓練的篇目和方法手段都還不能夠滿足兒童想象的天性成分中對想象的渴求。所以增加學生想象作文訓練的機會和研究現代化的符合兒童心理的想象教學策略已成為必然。
(4)國外,學者們在重視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時,關鍵是發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①加拿大的一位語文老師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題目,作了如下提示:當你仰望天空的時候,當你仰面躺在地上凝視藍天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了什么?天空突然出現什么?你進入了怎樣的夢境?你產生怎樣的幻想?學生只要根據題目和提示語,可以隨便馳騁想象,寫出許多豐富多彩、新奇怪異的文章來。
②美國,中小學作文教學中有對學生寫書編書的要求。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寫故事;第二步,根據故事畫連環畫;第三步,設計封面、裝訂成冊;第四步,貼上自己的.照片,寫一篇自我介紹。讓學生身兼作家、畫家、出版家于一身,為的也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4、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為了讓學生多看,多讀,多積累,下發《致學生家長一封信》,列出推薦書目。
(1)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中心環節,它們既各有分工,又相輔相成。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老師,大量的課外閱讀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又可以使學生廣泛地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也只有多閱讀,多積累,才能激發學生的說寫靈感。
(2)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進行積累。
二、課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更為突出問題:
1、理論知識薄弱,理論支撐不夠,研究的深度、廣度不夠,教師邊學習邊實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2、教師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導致研究記錄不及時,研究資料收集不全,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
3、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學生參與面互動面體現得還不夠,教師評價、指導不是很及時。
4、有的學生發揮想象時隨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躍的思維導致偏離了圖畫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課題實施方案調整
1、要進一步借助于遠程培訓、網絡教研、自學等途徑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2、加強資料的積累。計劃、總結、教案、學生習作、論文等資料要隨時收集、妥善保管,及時歸檔。
3、輪流練寫日記,相互促進提高。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有五個同學,并給每組配備一本接力日記本——《成長的足跡》,每人每周按順序輪流,寫一篇自主選材、篇幅不限的日記。前面一位學生寫好后將日記本傳給下一位學生,輪到的學生,先給前一位同學的日記寫上評語,再自己寫上一篇日記,依次輪流進行。一本寫完后,再按星級來評選優秀小組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揚。
4、加大童話閱讀量,進行課堂閱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習作指導要避免對學生加以種種限制,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條件,營造寬松的環境。應把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記憶和積累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馳騁,樂此不疲。
四、結語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教師與學生一同經歷想象的過程,見證孩子想象發展的浪漫瞬間,孩子也寫出了很精彩的內容,也激勵了自己不斷地對自己的想象作文教學進行診斷和反思,共同體驗了快樂,也經歷著共同的專業成長。今后,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將繼續對這一課題作更深層次的研究探討,吸取研究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內外先進做法,繼續在行動研究中創造性地運用更加適合兒童發展的想象訓練教學手段。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5
(一)課題的提出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每當學生升入初一后,老師和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現象:有些同學進入初中后,簡直判若兩人。在小學他們作文寫得很好,記事清楚、完整,層次還分明,經常獲得老師的贊譽;可到了初中,他們卻感覺無從下筆,寫作絲毫沒有進步,有的甚至還退步。經過仔細分析研究,我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學作文教學不銜接,導致學生寫作學習困難、教師教學艱澀,致使整個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棘手問題。
怎樣指導學生的作文由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呢?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
(二)實驗的理論依據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而語文學科以它獨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其地位更是舉足輕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作文先做人”,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文教學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2、根據系統論觀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學是一個整體,小學、初中階段是作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將小學高年級及初中作文教學結合,始終堅持從作文教學的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有序性出發,及時靈活地調節各教學要素、各教學環節組合的方式,從整體優化的角度協調處理好兩者的銜接,使作文教學過程處于良好、有效、有體系的運行狀態,最終實現中小學作文教學協調的、連續的發展
3、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表現自我的空間,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學最優化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教學中的分層評價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我們知道,作文與生活緊相連,作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搭建一個實踐活動的“平臺”,在課內外和校內外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延伸作文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的作文活動,引導學生從熱愛作文活動中“暗渡陳倉”,從而巧妙地讓學生熱愛作文,逐步提高個性化作文能力。
(2)開放性原則。在教學觀念上,要緊密聯系生活,在教學內容上以現行教材為載體,但又不局限于現行教材,課內與課外自然銜接;在教學模式上,不固守一種單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樣化的作文教學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堅持啟發式和討論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發現新途徑。
(3)分類指導與全體參與原則: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分類指導學生,盡可能地引導每一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都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中小學作文銜接過渡。
(4)求實性原則。我們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實驗,探索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普遍規律,追求最佳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效果。
(5)開放性原則。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廣泛吸收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廣泛團結有志于教學實驗與改革的同仁,求同存異,共同切磋探討。使課題研究呈現生動活潑,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標及方法
目前,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出現了嚴重脫節的現象,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此,探討出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使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時少走彎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要求、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差異。
2、探討出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空白處,尋求突破口。
3、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時間安排、學習方法、習慣對語文能力的影響。
4、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與學生心理對話的途徑,在教法與學法的結合上尋求接軌點。
5、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方法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調查中小學作文教學方式、內容,作文模式及現狀。
2.實驗法主要是對制定的方案開展實驗。
3.統計法主要是統計學生的作文成績和課題研究資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樣本數據,經過統計處理,分析變化規律。
4.追蹤法主要是記錄實驗班中每一個學生的階段作文測驗成績,歸納正確的實驗結論。
(五)實施步驟
了解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探索中小學作文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銜接。
第一階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實驗準備階段
確定實驗對象,組成課題組;查找相關資料,學習心理學、寫作學、系統論等相關理論;搞好學情調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狀;編擬實驗方案。
(1)教師理論準備:學習新課標理論,把中小學作文教學目的、要求、內容進行比較,明確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差異與聯系,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分析學情,采取時適時教學方法。
(2)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要向學生講明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初中由于課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
(3)做好學情抽樣調查,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狀,編寫調查報告,并以此為依據,編擬好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實驗初級階段
形成研究網絡,初步形成教研常態模式;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寫好實驗教案,搞好實驗研究;收集試驗優秀作文等。
(1)加大語文知識的積累量,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免有諸多不適應,小學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老師要把住記憶特點--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2)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作文習慣、作文方法的銜接。適當引導學生研究“單元學習要求”及“預習提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講授新課,重點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導發現作文的方法,逐漸改變依賴老師的習慣,養成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3)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讀寫被稱為語文的兩翼,是語文的兩支柱,但是在小學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套路文”。老師一讓寫好人好事,不是誰給誰補課,就是下雨了誰的傘自己舍不得用,留給別人。這種作文內容陳舊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思想的封閉和僵化,學生思維靈性被扼殺。必須從這種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從閱讀或學到方法或理解內涵,再延伸到寫作,或談感受,或學技巧,把兩者結合得比小學時再緊密些,樹立讀是為了寫好,寫能更好地促進讀。
有人說:“日記很小,只容得下我一個人,日記很大,又可包羅萬象。”由于日記特殊的魅力,決定了日記提高一個人的語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領的特殊作用。記日記是小學時形成的良好習慣,中學需要鞏固好發揚好,使它成為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中期階段
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搞好階段性總結,針對存在問題,調整實驗方案,繼續進行實驗;收集整理好試驗教案,實驗總結,實驗報告,實驗文章,實驗作文,競賽成果等。
(1)開展實驗匯報課,課題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上階段成果。
(2)繼續抓好學生作文積累工作,完善“讀書報告會”、“觀察描寫作文訓練”模式,并在其它實驗班推廣。
(3)開展學生作文競賽,評選優秀作文,并匯編成冊。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驗收結題階段
舉辦優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撰寫試驗總結;準備好結題所需各種材料,迎接結題驗收。
(1)舉辦實驗優秀課堂展示活動,評選出兩節優質公開課示范推廣。
(2)收集匯總實驗材料,并進行篩選整合,匯編成冊。
(3)進行實驗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與分析:
1、通過調查分析總結,發現中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以下現狀:
(1)作文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體現,師生普遍不夠重視。
調查結果顯示,88.3%的教師認為作文很重要,認為作文不重要的為0;42.3%的老師認為學生寫作文的態度是被動的,純粹為了完成作業。57.2%的學生討厭作文,61.3%的學生不愿意寫作文。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普遍都認為,作文不像數理化、外語一樣,短時間內難以見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難上加難。其次是考試分值的安排,作文從屬于語文學科,在語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據了50分,可謂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學科與語文地位相當,作文當然沒法比較。第三,作文教學從屬于語文教學,語文所涉及的內容眾多,作文教學是其中一部分,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課文,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精力過多地光顧作文,每周一節作文課就算是很奢侈的,學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課。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學被輕視,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認可,致使作文教學成低效教學。
(2)中小學作文教學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
中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各自根據教材編排的內容教學,沒有機會或者根本不會去想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應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顧全局,不統籌兼顧,因而教學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教學方法。從調查結果來看,77.3%的小學生認為教師指導作文方法是反復講解,輔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復寫。67.5%的小學生認為老師重點講的是語言表達,很少涉及表達技巧;41.9%的中學生認為中學教師指導作文是講解再寫作再講解再寫,51.7%的同學認為老師重點講表達技巧。調查中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大多按照命題——審題——立意——選材——起草——謄寫——批改——講評程序進行,教師一般結合范文或范例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文章。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完全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會變通,有的學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依賴性強,導致學生進入初一后,因教師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筆,學生作文水平何談提高。
(3)中小學作文教學側重點不同,評判標準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難以銜接。
新課標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新課標更多關注學生的記敘能力,對表達方式沒有具體要求。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根據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根據這個要求,中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指導時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調查結果表明,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56.2%注重的是語言表達,40.1%注重結構布局;而中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40.3%的教師注重語言表達,35.5%的教師注重的是表達技巧。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小學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在自己掌握的語言、文字、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敘寫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條理清晰地、具體、形象、生動地表述出來,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樣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學階段,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不但語言表達比小學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達技巧的訓練,這對以前沒有經過這方面專門訓練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小學作文的認知水平只停留在“寫實”這一感性認識上,知道什么就寫什么,中學則強調的是“寫意”,它涉及了表達方式、表達技巧之類的抽象思維內容,這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因而小學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學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會被初中教師以“平淡、乏味、毫無文采可言”而判為劣作,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剛進入初中就對作文感到茫然而無所適從,造成作文不但沒進步,反而還不如小學水平的現象。
(4)閱讀積累的缺失,造成學生寫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習作是表達,材料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從調查數據來看,只有23.7%的學生經常閱讀課外書,有57.1%的學生偶爾讀讀,而19.2%的學生根本不讀;有15.6%的學生堅持寫日記或讀書筆記,66.3%的學生偶爾寫寫,18.1%的學生根本不寫。從這些數據來看,很多學生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比較隨意,只憑自己的興趣,沒有當做一項學習內容來對待。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教師引導不到位。閱讀的缺失,造成寫作材料缺乏,從小學到初中反反復復就是那么幾件事,事例陳舊,老套,要寫新穎獨特的內容,學生就無話可說了,自然就不愿寫作了。
2、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提升對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重要性的認識。
根據新課標的“大語文觀”,作文教學也要樹立“大語文觀”,要深刻領會新課標對中小學作文的總體要求和階段目標,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視,給作文教學以應有的地位。認清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恰當地表達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學校要保證作文教學時間,為作文教學的提高創造條件。
(2)加強教師作文教學,探索作文教學的新途徑。
教師作文指導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學的關鍵。要提高教師的作文專業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加強教師的專業理論的培訓,實踐經驗的操作,可以舉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培訓班或研討活動,也可以利用網絡這一先進設備,進行網上通識培訓,將好的經驗有針對性地推廣,以此來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教學研究人員要深入學校,和一線教師一起,根據各學段的不同要求,編寫出專門的作文教材,明確作文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用以指導實踐。
(3)改變作文指導方式,注意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的傳授。
當前作文教學指導,主要是以教師點撥為主,總體上是按照“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模式進行,教師指導時往往以范文為摹本,引導學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讓學生硬背范文,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機制應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根據學生生活的特點,選取切合學生生活的話題,這樣學生才能調動自己的生活儲備,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小學高年級教師在進行作文指當時,應將眼光放遠一些,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表達方式的引導,讓學生提前站上高一級臺階,為中學打好基礎。中學教師在學生剛入初中時切不可過快地提高要求,應給學生一段磨合的時間,承續小學的教學重點,逐步轉移到中學軌道上來。然后才正式介入寫作知識與寫作技巧的指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選材,如何立意,如何表達,循序漸進,日趨提高。切不可操之過急,急于求成。
(4)重視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這是許多作文成功的經驗。現行的學生課本中大量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美文,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除了讓學生學習文章內容之外,更應當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即要讓學生在理解作者“寫了什么”的同時,更要知道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學生在獲得閱讀體驗的同時,又獲得了寫作知識。當然,光有課本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告訴學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還可以閱讀一些精美雜志,諸如《讀者》,《少年文藝》《意林》之類,讓學生從中選取一些文質兼美的美文來閱讀,只要學生看得懂,就一定會有收獲。另外,一味地看書,不做筆記,效果特差,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摘抄,抄優美語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還可以讓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將自己閱讀所得及時記錄下來,這些都可以成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這些素材,學生寫作猶“如魚得水”,還愁寫不出好文章?
教師的業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由于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引導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進行深入探討,大膽進行實驗,所以廣大教師在學習與實踐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成為學校的業務骨干。
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及精神狀態發生了顯著變化
實施三年來,學生學習內驅力顯著增強,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速度、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從學生和家長的反映看,效果喜人,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他們自信了、活潑了,友愛了,堅強了。學生再也不會“談寫色變”了,寫作積極性的大增,帶來了成績的提高。
(七)研究結果評估
通過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1、通過對中小學作文教學內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異的探討,提高了教師作文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2、作文現狀的分析對小學作文教學有借鑒、警示、指導作用,薄弱環節可以及早加強;對中學作文教學有前瞻性,避免中學的重復教學,從而全面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八)實驗反思
1、雖然對課題實驗研究的正確理念已進行多次學習,但將正確理念轉變為教學的行為,仍存在著差距。
2、課堂教學是課題實驗應該關注的重點。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正確定位,有待進一步解決。目前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著。
3、課題實驗的諸多問題還有待解決。如超前性與統一性;實驗性與常規性;指導性與研究性;機械性與靈活性;研究性與發展性;模式化與個性化;試驗研究與理論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綱要》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中學語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層次能力訓練的實驗研究》2003.4.3
《語文新課程標準》
魏書生《語文教學探案》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加載中,請稍候......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6
一、課題的提出及重要意義。
作為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布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常憂心忡忡。前輩教師嘆息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竟然不喜歡寫作;作家則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如此難看……
既然叫“作文教學”,學生作文寫不好,教師難辭其咎。事實是,很多寫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寫好,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自己悟出來的,練出來的。教師只能適當地指導大概寫法,更多的是要靠學生體悟、實踐。但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了解作文教學的現狀,多方面尋找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并趨于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同時我們還發現,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往往優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習作就是一種創新,比起單純掌握語文知識難得多,而我們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技巧和創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對作文教學進行創新的研究,理論上作一個整體的、序列的.和系統性的探索并加以實踐,就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創新水平和學生的習作水平。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確立了《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這一課題。
二、研究內容和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要探索和總結新課改的形式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課標下,如何促進作文創作過程的優化及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努力創設學生作文創作的環境,從而形成一些小學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結構。本課題要對如何促進課堂教學優化的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要充分發揮學生生活經歷的優勢,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特別要對作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經歷以及學生的個性體驗等要素的整合方法進行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對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典型學習指導經驗和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提煉,尋找內在規律。
2、調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訪談和調查等形式總結提煉相關材料。
3、文獻資料研究法:查閱有關研究性學習的資料,對各子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根據課題的要求有所取舍,從而得出結論性的見解。
4、綜合研究法:即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范圍及內容。
(一)從“傳統說教”到多元模式,改變作文課堂教學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確閱讀教學重點。
(三)從關注素材積累,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四)從單純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張揚個性文風。
(五)從重“批”輕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創新的習作信心。
七、課題組成員及管理網絡。
為了保障本課題正常有效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課題領導管理網絡。
課題組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周至縣終南鎮東大堅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
九、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10—20xx.11)
制訂課題實施計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查閱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著手開展研究。
2、實施階段:(20xx.12—20xx.8)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實驗研究,通過文獻,調查、實驗等探索課題目標的實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累過程性資料,并定期小結。
3、總結階段:(20xx.9—2015.10)
通過文獻、實驗等研究,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結題報告。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5
課題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目標06-25
歷史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12-07
美術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3-2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例模板03-26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14篇)03-11
中學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1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的撰寫要求03-11
音樂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