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審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加強途徑
在高等教育的基礎課教學中,審美教育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的一篇探究高校審美教育功能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現如今,我國學校教育的規模正在不斷地擴大。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其規模、設備、教學質量等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和提升。重點大學在全國約有一百所左右,省市重點中小學更是不計其數。雖然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教育投入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相比以前也是在大幅度地增長。此外,隨著中國基礎教育的基本普及,識文斷字基本成為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而由于計劃生育的全面推行,獨生子女承擔了整個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讓家庭中的教育投資僅次于房產投資。這直接促使學校教育成為了當前中國巨大的產業。教育,舉國重視。然而,國內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人格扭曲現象嚴重,同時留學生違反當地法律事件也屢見不鮮。我們想起“錢學森之問”不禁要問:中國教育怎么了?原因在哪里?在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中,“重分數”而輕“素質”,重“教”而輕“育”的教育方式,已經使中國的教育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如何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如何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齊備的人才,高校的審美教育急需加強和落實。
一、審美教育的內涵與外延
(一)內涵
審美教育,是以藝術和各種美好的形態作為具體的媒介手段,通過展示對象的豐富的價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塑造完美人性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美育的實質,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潤學生自然成長,以生活之美啟迪學生自我成長,以藝術之美促進學生自由成長,以崇高之美引領學生自覺成長。
(二)外延
美育屬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標是發展完美的人性。審美對于人的精神自由和對于人性的圓滿來說,都是絕對必需的,沒有審美活動,人就不能實現精神的自由,人就不能獲得人性的圓滿,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審美活動給予人精神的享受、精神的滿足、精神的愉悅,使人回到萬物一體的精神家園,從而感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
美育影響著人們忠實于內心深處對完美的渴望。這種完美是對人生的不斷體驗,是對富有意味和情趣人生的追求,是以無限的愛戀和喜悅的態度擁抱人生。它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得到全面發展。
二、審美教育的功能
(一)狹義上的功能包括形成審美態度、培養審美能力、培養審美趣味
審美態度是對待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審美主體進入審美活動的前提。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審美能力,就是對美的直接感知能力,也就是對抽象的感性世界和其意蘊的感受能力。審美趣味作為審美偏愛、審美標準、審美理想的總和,它制約著一個人的審美行為,決定著一個人的審美指向,并深刻影響著一個人在意象世界里對于“美”的表述。而一個人將不同方面的審美趣味糅雜成一個整體時,就形成為一種審美格調,或稱為審美品位。
(二)廣義上的功能包括提升人文素養、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
人文素養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氣韻等品質。然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將美育寓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之中,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并且能夠事半功倍。綜合素質的提高體現在培養學生對美育的熱愛,通過體驗美育與自然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以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使之獲得積極向上的自我心理素質。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作為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必然經受良好的審美教育的熏陶。反之,一個人品低劣的人其審美修養必然是缺失或不足的。
三、加強審美教育的途徑
(一)增強審美意識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要引導學生以“美”的標準和規律去探索,甚至改造其主觀意向世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馬克思認為:“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這句話肯定了提升審美文化修養的重要性。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一方面需要引領他們去探索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培養他們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要在不斷提高其藝術生活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二)提升審美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審美感受能力是進行一切審美活動的基礎。想要獲得豐富多彩的審美感受需要具備對美的敏銳感知能力。然而感知能力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在教育中獲得理論知識,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并通過切身感知使理論豐滿成熟。其次,培養對美的鑒賞能力。審美鑒賞有三步:辨別、理解、評價。辨別是關鍵也是基礎,而理解則是深層次的分析,是審美鑒賞的核心。當審美鑒賞有了一定的水準時,則可以進行評價,這是對審美的升華。再次,培養審美創造能力。
這不僅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發揮個人的個性特點,提高對于“美”的心理素質,更是讓學生在創造外界美的同時不斷豐富潛在的內在美,塑造富有個性和良好修養,有完善品格的當代優秀大學生。
(三)豐富生命體驗
生命體驗是審美教育的起點,審美教育即源于生命體驗。生命是審美的本源,審美來源于人的生命活動,來源于人的實際生活,生活中的感受、體會、感悟卻是人的生命體驗。生命體驗來自于人們的生活實踐,藝術來源于生活,然而生活本身并不能自發上升為藝術,生命體驗作為中間部分連接著審美和藝術。審美主體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體驗去感悟生命,而不能灌輸和強迫。
審美教育以教師和學生的原有生命體驗為根本,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帶著原本的生命體驗進行交流,教師不能機械地用自身或教科書的主人翁的經歷和體驗來替代學生自發自主的生命體驗和感悟,要引導學生了解如何獲得美的途徑和方法,由學生自己去體驗。美的傳遞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過程,生命體驗貫穿審美教育的整個過程,能夠推動審美教育走向超越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反過來,審美教育也能喚醒和提升個體的生命體驗。
然而,由于當今物質社會步伐太快,使審美教育成了擺設和敷衍,只是“教”人成“材”、成“器”,而不是“育”人“育”“才”,背離了教育的初衷,違背了教育的客觀規律。重視了技能,忘卻了情懷。它只讓人擁有生存的技能,卻失去了對生活的思考。這樣的審美教育導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精神的匱乏和幸福感的缺失。審美需要依靠引導和體驗,而不是說教和灌輸。
審美教育缺失生命體驗會帶來審美個體疏離生命體驗和審美個體的人性被壓抑。導致這樣的原因是由于學校對審美教育地位的認識偏差,和學校審美教育遠離學生的生活,以及教育者自身的生命體驗和審美素質的缺乏。
(四)創新美育教學實踐
審美教育要尊重客觀發展規律,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用實踐來檢驗。美育教學的實踐內容包括:豐富人文藝術知識,培養人文藝術精神,鑒賞人文藝術作品。通過這些可以培養創造力--創造力是積極發現生活中發生的新問題,并富有創意地解決的無限活力。審美教育能夠激發和豐富個體生命,培養自覺的創造價值意識,使之對于創造有無限的熱情,對于生活的大小事務都具有高度的靈敏和不竭的創造力。
四、審美教育在教學課程中的體現
(一)在基礎課中的體現
在高等教育的基礎課教學中,審美教育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過程周期長、效果慢,但卻是潤物細無聲日積月累的過程。審美教育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大學生在基礎課程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必然有益于促進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習和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在專業課中的體現
在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習中,美育不僅是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也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它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汲取不同時代美育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
與此同時,將之與專業課學習相結合,學生的作業作品才能體現長期美育的成果。美育與專業課的關系相當于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只學習專業課程而沒有進行長期的審美教育,作品將是無本之木,不具有生命力的。唯有進行長期的審美學習,作品才具有內涵。因此美育課程在學校教學體系中,與其他教育形式相互借鑒、互補滲透,才能共同實現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五、結語
加強高等院校審美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具備創新能力新型人才的必然選擇,也與國家前途和民族素質息息相關。隨著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培養具備綜合素養和完善人格的人才,需要不斷努力、創新繼續加強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龐躍輝.大學生審美教育與人格優化[J].美與時代(下),2009,(07):14-16.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張玉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3]陳博.審美教育與完滿人性的塑造[J].美與時代(下),2011,(05):121-122.
[4]陳春玲.淺議大學生藝術審美教育[J].美與時代,2006,(03):90-91.
[5]楊運來.淺析席勒的審美教育思想[J].美與時代(下),2009,(07):17-19.
【高校審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加強途徑】相關文章:
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加強途徑分析論文06-23
旅游的審美功能07-20
淺析體育舞蹈審美教育功能的論文10-27
文學翻譯的審美途徑05-23
中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審美能力的途徑10-11
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論文09-27
淺談教育理論的屬性及其對教育實踐的功能10-09
探析電影歌曲的功能及審美08-01
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審美教育08-03
加強高校安全教育的思考與探索的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