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媒體時代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初探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已不期而至,隨之產生的大量信息無時無刻不沖擊著人們的思想,特別是藝術類院校學生。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對于藝術類學生的管理工作應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詳細闡述了藝術類學生的特點、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并結合時代背景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教育管理;藝術類
一、原因
在當前的高校學習環境相對寬松、學習壓力較小、學生自主時間較多的情況下,有部分學生的人生觀開始模糊,無明確人生規劃,自我價值與審美取向出現偏差,自身素質下降,尤其突出的是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自從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進入藝術類大學進行學習深造。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各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形成的人生價值觀也各不相同,正所謂“千人千面”,這些因素使得藝術類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難度增大。
第一,思想意識薄弱,自主管理能力較差。據調查,目前一部分藝術類學生因高中階段的文化成績較差,所以選擇通過學習藝術上大學的捷徑。他們的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勢必導致他們自主思辨能力以及自身修養相對其他學生來講有待提高。特別是當下網絡平臺中肆意充斥各類信息,無時無刻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如果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辨及自我管理能力,個別學生極有可能在高速信息化時代中迷失自己。此現象在大一學生中尤為明顯。個別學生入學時成績優秀,但進入大學后,面對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無法把控自我,終日沉迷于網絡游戲,致使學業荒廢,不得不降級,甚至被勒令退學。鑒于以上情況,應當針對自主管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制定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他們了解社會現狀,重新審視自我,根據自身情況來科學安排時間,鼓勵他們多多參與和本專業相關的比賽活動,在實踐中開闊視野,鍛煉能力,提高專業積極性,從而重塑信心,明確自己的個人目標,不再產生迷茫、無助的消極思想。
第二,主觀意識突出,自我約束力較差。大部分藝術類專業學生都活潑開朗,個性張揚,主觀思維痕跡較重。若科學合理引導,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但若極端或邊緣化,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作用,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剛愎自用,無法傾聽他人意見建議,自由散漫等不良行為。學生一面情感豐富,朝氣蓬勃,極易受外界環境及人為因素的干擾和影響,遇事感性自我,較難做出理性判斷,尤其在感情方面;另一面集體意識較為淡薄,缺乏大局觀念、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對于校紀校規置若罔聞,嚴重者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生活慵懶、宿舍衛生較差、學習紀律松散、曠課遲到,等等。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下一些不良群體肆意散布“炫富”、“享樂”等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信息,極易導致學生產生跟風思想,使人生價值觀偏離,情緒低落,甚至自暴自棄。個別學生“攀比”、“從眾”心理極為嚴重,為滿足虛榮心,不惜損害他人利益,鋌而走險,選擇通過盜竊再低價轉賣等不良手段來滿足個人利益,結局往往人財兩空,悔不當初。
目前,一部分大學生思考問題輕浮草率,往往意氣用事。當出現問題時便手忙腳亂,無從下手,病急亂求醫,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有一位大三年級的學生,該生平時在校表現良好,偶爾有遲到現象,但態度端正,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出乎意料的是,該生居然因為信用卡無法按時還款而盜竊了身邊好友的手機,該手機市價為6000左右。起初學生并不承認自己的偷竊行為,當看到視頻監控后才低頭認錯。自己因經濟拮據,一時糊涂才貪圖他人的財物,不僅毀了朋友間的情誼,還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想到即將步入社會,卻因個人的不良行為給自己的履歷畫上了污點,該生后悔不已。他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歸還了失主的手機,并當面賠禮道歉,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諒解。在與學生的談話中,教師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名在校大學生,應該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有計劃地進行科學理財,為即將步入社會做好鋪墊,而不是知法犯法,知錯犯錯。對于以上行為,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該生知曉自己的行為已觸犯法律時,痛哭流涕,承諾一定會深刻反思自己,認清問題,并請老師監督。
第三,思維活躍,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藝術類院校學生思維活躍,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自我表現欲強烈,他們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享受成為焦點的快感。若就此成功,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若一旦失敗,部分學生會因無法接受現實與理想的落差而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甚至出現心理障礙,這將給學生的學習及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正確認識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及時的疏導,已成為當下高校,特別是藝術類院校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壓力過大,會降低人自身的心理平衡度,從而導致一系列癥狀的出現,如記憶力減退、自我思維能力降低、情感脆弱、易暴易怒等。據調查,藝術類學生中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因為藝術類學生極易產生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情緒不穩定等,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這些學生表現多為兩面性,一面善于堅持,追求完美,對于自己的決定能夠善始善終;一面任性固執,剛愎自用,思想極為自我,對于他人的意見置之不理,甚至采以懷疑態度,妄自揣測。一旦質疑聲音聚積到一定程度,個別有心理障礙學生便會重新開始審視自我,繼而發展為無原因性否定自我,直至心理防線崩潰,嚴重者會做出不理智等極端行為。例如,有一位2011級學生,面容清秀,擅長舞蹈,思維活躍,在學生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與其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到,該生從小失去母親,由父親一人撫養,在心理上有一定創傷。通過日常與學生的接觸以及身邊學生的反饋,能明顯感覺到該生有時所產生的一些極端想法。他無法容忍身邊一點點的質疑及否定,他將自己圈禁在內心世界中,需要足夠的贊許和掌聲來支撐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旦質疑襲來,他的個人世界就會轟然傾倒,所面對的只有孤獨。他在與人聊天時經常會重復一句話:為什么別人都不理解我,這個社會太黑暗了。每當聽到這樣的發問,教師都會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他的優點,給予其足夠的信心,先暫時將其支離破碎的內心世界重新建立,然后在潛移默化中做心理分析,撫平學生的不良情緒,避免其做出不理智等極端行為。
二、建議
造成以上不良表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思維方式各異,所以不同學生處理同一事件時所采取的觀點態度不同,處理方式也會出現很大差異。有些學生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嚴格,孩子對自身也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加之進入大學后,迎接自己的是更大更具挑戰性的平臺,所學知識也相對豐富,這樣特定的環境對學生無疑是錦上添花、如魚得水,因而他們配合學校,在管理上相對容易。但對于家庭教育相對欠缺,特別是離異家庭,父母嬌生慣養,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稍有不適便難以接受,嚴重者產生心理障礙,加大了管理難度。
面對以上各種問題,對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大力度,藝術類高校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一味靠制度、靠紀律管理,只能增加學生的逆反情緒,使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個性。輔導員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通過談心的方式與學生深入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個人習慣,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因材施教。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對配合程度較低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重點教育。網絡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輔導員教師可通過一些社交平臺發布的信息,來捕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措施。例如,曾有部分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傳達的信息與教師告知的內容部分錯位,造成了不良影響。現在建立微信、QQ的家長群,隨時將學生情況與家長進行溝通,實現信息無疏漏、溝通零距離。通過網絡平臺的搭建,將學生信息第一時間準確傳達至家長,使之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有明確客觀的分析判斷。
此外,針對藝術類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多,易受負面影響的特點,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育。《中共重要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學校通過組織各項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且最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品性。
第二,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增強誠信意識,違規必究。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在校生還是畢業生,都應當遵守相關的制度規定。藝術類學生自律性普遍較差,作為輔導員教師,除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還應當注重結合現實案例予以分析,讓學生切實領悟其中的道理,明確個人目標。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應當深入了解,究其根源,予以教育。
大學生誠信教育也成為高校管理中不容忽視的話題。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列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將“誠信”作為一種基本道德寫入了中央文獻。2005年由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中明確指出:誠實守信,嚴于律己是大學生的基本行為準則之一。2006年3月,胡錦濤在參與全國政協會議討論時再次強調“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但在部分藝術類學生中,對于誠信意識仍然模糊淡薄,自主管理能力較差。例如,有兩位藝術專業的女生,二人面容姣好,穿著時尚,經常在課余時間流連于網吧夜店,甚至發展為持續性曠課,且對于教師及家長的善意勸告置若罔聞。二人多次承諾遵守學校規定,卻又多次違反,毫無個人誠信。鑒于以上情況,學校按照校紀校規對以上兩位學生進行處分,她們在看到處分的瞬間才幡然醒悟,對個人曾經的違紀行為后悔萬分,并深刻的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決心改正。從此兩位女生積極表現,極少出現曠課遲到等不良現象。
第三,建立個人檔案,完善心理疏導機制。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處理個人事務時無從下手,甚至出現心理障礙,近年來學生抑郁、自殺等慘劇頻繁發生。經調查發現,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多為情緒偏執。這類學生抗壓能力較差,無明確人生目的,思維感性,判斷事物時難以做出理性選擇,不能夠科學正視自己,導致這類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極端想法,從而做出危險行為。對于此類學生,應當建立“心理干預”檔案,對學生心理情況進行持續跟進,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聯系,對心理問題導致的悲劇防患于未然。同時,完善心理咨詢體系,定時定期對在校生進行心理測評,收集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在本質上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
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紛繁復雜,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如今新媒體時代下已亟待改進創新。只有結合當下社會發展情況,同時深入學生群體,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斷探索學習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本質上解決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中所出現的新問題、新困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藝術類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最大效應,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齊文生,鄭培.藝術類大學生特點探析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作的路徑[J].中國輕工教育,2009(4).
[2]陳先建.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工作體系的實踐和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3).
[3]姬建峰,吳曉燕.論傳統誠信觀與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4]馬盡舉.誠信系列概念研究[J].高校理論戰線,2002(4).
[5]徐鋒.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學,2010.
[6]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新媒體時代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初探】相關文章:
新媒體傳播論文參考文獻04-25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分析05-03
新媒體環境下假新聞傳播研究論文04-27
新媒體時期下的新聞傳播主體變化論文04-24
新媒體環境下的體驗廣告形態文學論文04-29
新媒體支持下廣告設計的特征與變化11-29
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初探論文04-29
試議加強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初探論文04-19
新媒體漫畫表現形態的創新模式研究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