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范文(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1
摘 要: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課外藝術活動是音樂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對學生培養、發展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掘、發展其表演潛能和創造性潛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合唱團;音樂;能力培養
“少女合唱團”作為校本課程之一在我校已經開展多年。近兩年,我從老教師手中接過此重任,參加了一些區市的比賽,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今天通過板塊7的學習,聯想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及合唱排練,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養。
一、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
作為音樂教師,歌唱是最基本的專業技能之一,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擁有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水平是其成為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教師只有懂得正確的發聲、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要素才能正確引導我們學生向著正確的藝術方向發展。尤其是合唱訓練,對學生的聲音要求較高。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示范能力,聲情并茂地感染學生。而且要教給他們正確的發聲技巧。今天的視頻學習中,兩位老師帶領我們練習了很多方法。如,“半打哈欠、啃蘋果、聞花香、吹蠟燭”等。今后還要通過觀看歌手大賽,參加專業合唱團的排練,多聽專家講座,多聽、多唱、多練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
二、提高自己的鋼琴伴奏能力
音樂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演奏能力培養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也對我們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鋼琴演奏的能力應該是每個音樂教師都應該具備的教學能力。尤其在合唱訓練中鋼琴伴奏必不可少,所以我準備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自己的鋼琴伴奏能力。
1、具備一定程度的鋼琴演奏技巧,是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
鋼琴是一種技藝性很強的樂器,鋼琴技巧掌握好是彈好鋼琴即興伴奏的前提。因此,要加強手指能力的訓練,即平時鋼琴練習中必須要做的包括手指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力度訓練等,使手指具備伴奏中所需要的像一些琶音、音階、和弦、八度等的技術能力,不至于“心有余力不足”而眼高手低。
2、加強移調能力的培養
在鍵盤上熟練地彈奏24個大小調的音階、琶音以及和弦連接,并能快速移調,這是鋼琴即興伴奏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3、合理選配和聲
和聲是鋼琴即興伴奏中的骨架,和聲選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整首歌曲演奏處理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完整性。雖然大學時代和聲基礎課學得還不錯,但是工作之后,因種種理由而無暇顧及,所以借此契機要好好溫故一下。
三、提高自己的合唱指揮水平
在合唱藝術中,指揮被視為合唱隊伍的靈魂,指揮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合唱隊伍水平的高低。每當在銀幕上看到著名的指揮家揮舞著瀟灑的動作指揮全場演奏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欽佩。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指揮水平,我也做了幾點計劃。
1、多聽多看高水平的合唱比賽,通過觀看現場的比賽吸取經驗,取長補短。
2、通過觀看影像資料,學習專家優美的手勢和音樂的表現力。
3、踏踏實實地練習指揮的基本動作,從小的歌曲入手,把每一種拍子的基本動作靈活掌握,揮灑自如。
4、給自己定個目標,一年之內利用業余時間去上進修課,從根源上真正提高自己的指揮水平。
總之,通過幾天來的遠程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學無止境,不進則退”的道理。特別是個人專業技能,閉關自守、吃老本是行不通的。必須得不斷的練習、努力的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名具備“全能型”的音樂專業技能的綜合型教師才能不被現代教育所淘汰,才能勝任音樂教師這份工作。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2
加強生本管理,提升核心素養,老師必須強化核心概念,夯實基礎。立足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設計情境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借鑒歷史的發展脈絡,增強學生的創造力發展。生本教育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將徹底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未來的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學是教育的核心工作,如果課堂實現了生本位管理,整個教育將隨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一、生本位管理的內涵
所謂生本管理,就是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是確立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切管理活動。
二、樹立生本管理理念,提高教育質量
1、生本位管理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核心素養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尊重學生的感情需要、興趣愛好、個性特點;要全面激發各方面的因素;要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興趣、個性發展、個人成長是“以學生為本”管理模式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手段。培養核心素養還要從課程體系出發,從教育方法改進方面入手。
2、“師本位管理”向“生本位管理”轉變
現在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由“師本位教育”向“生本位教育”轉變。生本位教育理念是在現代教育的理念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要把學生放在管理活動的主體地位,生本管理是學生管理的核心和動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和保證。
3、“灌輸模式”向“自主學習模式”轉變
生本教育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問題的思考,改變以往管家式、保姆式、包辦式的教育模式。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就要調動學生的原動力,轉變為自主學習模式,加強生本管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生本管理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高質量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
教學質量是一個動態的、多元的概念,教學質量涉及了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教學、培訓、科研工作等的質量和德育質量、學生素質教育質量、學生學習質量等,而實施生本教育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這些教學質量。
2、生本管理通過改變教育機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生本位管理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順應學生的個性發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從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入手,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如何有效快速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培養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能力超強的學生,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學校當前的主要任務。學校往往改變不了受傳統教育的束縛,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機制,生本管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運行機制。
3、生本位管理通過培養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在學生學好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發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實施生本位管理,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4、核心素養培育需要具有時代性、前瞻性
核心素養框架的確定必須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從全球范圍來看,核心素養的選取反映了社會經濟與科技信息發展的最新要求,強調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社會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素養,內容雖不盡相同,但都是為了適應21世紀的挑戰。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如何構建生本管理模式,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不斷探索生本位管理模式;生本位管理模式的實施要遵循教育發展的規律,不可生搬硬套,套用固定僵化的模式;生本教育每個學校都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生本位教育模式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從事符合他們天性的勞動。
參考文獻:
[1]李兆忠、做生本教育的明白人[J]、文學教育(下),2016(2):128
[2]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9):47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3
摘要: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要養成符合當今時代發展需求的媒介素養,強化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地完成對信息的收集與掌握。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包括編輯理念、對新聞的判斷力、控制力及社會責任感等,新聞編輯應該努力提升媒介素養,以適應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
新媒體;新聞編輯;媒介素養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當代,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新媒體已經占據了人們的大部分信息傳播通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廣泛被應用。社會日益進步,互聯網成為交流溝通、信息傳導的主要媒介,這對信息的傳播方式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新媒體應運而生,這為所有的新聞工作者創造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和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編輯媒介素養。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及重要性
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由傳統的傳播方式現已過渡到新媒體傳播。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憑借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依托于信息網絡平臺獲得信息。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們不斷地追求高效簡潔快速地獲取精準的信息,那么報紙、雜志、期刊等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對信息的攝取需求。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手機的不斷推新,信息傳播方式不斷更新,信息以更加豐富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視野,用以不斷地適應人們的需求,推動人類快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在媒體的不斷發展進步中,信息的傳播方式不斷地發生變化,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信息由原來的單一渠道獲取轉變為多種平臺共存,同時,人們由原來的對信息等待轉變為對信息的主動收集,由信息傳輸轉變為信息互動,使得信息更加全面精準,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面對如此繁雜的信息,新聞編輯工作者面對更大的挑戰,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在新形勢下培養適用于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媒介素養。簡單地說,媒介素養,即在大眾傳播的所有信息中,能夠快速準確地判斷剝離出正確有效的信息,并能夠運用相應的資源平臺形成正向傳播的能力。
二、新媒體發展對新聞編輯事業的影響
(一)新聞編輯的傳統理念受到沖擊
傳統的編輯工作要遵循嚴格的范式要求以及文字用法,新聞報道往往是以時間、地點、任務、事件、過程、結果、影響為順序,具有十分嚴謹的邏輯結構,但由于形式過于單一,不能夠吸引讀者對報道的閱讀興趣。在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原有的新聞結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新聞事件以及信息的閱讀需求,編輯人員需要轉變原有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創新性。
(二)對于新聞編輯的價值判斷力要求更高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正在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人員能夠更加高效地搜集與整理信息,并對信息的新聞價值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在海量信息中能夠挖掘出新聞價值,在平淡事件中能夠找到新聞點,對新聞保有較高的敏銳度和警覺性,形成對初級信息的整理加工,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信息的新聞價值。
(三)新聞編輯的信息控制力有所減弱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中,電視、廣播等媒介儼然已成為信息傳播模式的主流,新聞編輯作為稀缺資源的管理者,對新聞具有較大的控制權。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自媒體的發展,信息共享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信息不再是稀缺資源,新聞編輯不再是信息發布的壟斷者,對信息的占有不再是新聞專業者的特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聞編輯對新聞的控制力度。
(四)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感更加重要
新媒體的出現不僅增加了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數量,也加快了對新聞信息的獲取速度,但同時也使虛假信息隨之膨脹,使真實世界與虛假世界的界線變得模糊。這就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傳播信息,更要有效杜絕假新聞、不夸大新聞。當前,社會中也存在個別新聞編輯為追求商業利益,恣意編造虛假事實、夸大事實的現象,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傳播信息時更加謹慎,不斷提升其社會責任感,進而維護社會公德。
三、新聞編輯應對新媒體發展所應具備的媒介素養
(一)應樹立較強的受眾意識
伴隨新媒體的發展,新聞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新聞傳播者早已不屬于新聞編輯這一單一群體,新聞受眾也成為“傳播者之一”,他們會利用多種平臺進行轉發,產生新聞傳播的效果。作為新聞編輯,如果想讓新聞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就必須從受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編輯更有價值的新聞。在新聞編輯過程中,首先要考慮不同地域觀眾的特性,尋找受眾喜歡的熱點話題,切實滿足觀眾對新聞的實際需求。在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們開始對閱讀有著更高更好的需求,對信息的深度要求、價值要求更高,需要結合自身的特色編輯新聞信息,以不斷滿足受眾對新聞的實際需求。因此,新聞編輯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獨有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
(二)應具備價值的'判斷能力
新聞編輯對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直接影響著新聞信息的好與壞,在新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這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新聞編輯與非專業的新聞信息傳播者有競爭關系。以專業角度進行區分,新聞編輯應該不同于新聞信息的普通傳播者,應對現有的新聞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實現再加工,融入自身特色,以更專業的素養對新聞進行編輯創造。同時,必須保有新聞工作者所具備的保持新聞真實、準確,不捏造、不夸張等宗旨。非專業的新聞信息傳播者大多是追求新聞信息的新鮮度,并沒有關注到新聞的正向價值,這就導致新媒體環境下時常缺少求真務實的精神。但新聞編輯是應具有新聞專業素養的,應具備挖掘、編輯具有正能量的新聞,并且需要注重新聞的社會效益,而非盲目追求新聞熱度,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應具有專業素養和技能
新聞編輯不僅要具備通過不同渠道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能夠有效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融合各種新聞信息,要去思考怎么改善當前新聞傳播的無序狀態,怎樣更好地突出新聞傳播的真實性。也就是說,新聞編輯應該是復合型的人才,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既要了解其主要特征,還應對新聞事件深入研究,要能夠對新聞走向進行研究,了解受眾的關注點;既要實現對文字的把關,又要能夠把握信息的整體水平,為受眾提供良好的新聞內容。新聞編輯的數字化技能要隨著媒介的進一步融合而不斷提升,一方面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另一方面還要能夠做好新媒體平臺的日常運營維護。
(四)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新媒體具有較強的輿論輻射力和感染力,它的出現拉近了新聞節目與讀者、觀眾之間的距離,大大增強了新聞傳播的交流互動。隨著網絡的不斷進步,信息的不斷推新,人們可以通過不同平臺對新聞信息進行評論交流,從而對新聞有深度的探究,實現其更大的價值。這樣,就需要具有職業素養的新聞工作者不僅有撰寫新聞的能力,還要具備新聞輿論的引導力,成為“新聞引導人”,承擔起引導輿論方向、助力觀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職責,并在這之中讓人們感受新聞魅力,體味新聞內在力量,實現新聞內在價值。當代社會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這就更需要新聞編輯在職業道路上,注重新聞品質內涵建設,傳播正能量,用良心和責任心努力建造一流新聞,實現自我價值,進而做好傳媒對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讓更多的人真正感受到新聞的價值,這也是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的具體體現。
四、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的提升路徑
(一)提升新聞編輯的職業道德水平
新媒體時代,時常會發生低俗炒作、虛假新聞、有償發布和刪除新聞信息等新聞編輯職業道德失范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傳統新聞出版職業與行業規范很難真正實現對新聞編輯的約束,新媒體倫理問題的界定更加困難,新媒體的失范成本比傳統媒體更加低廉。基于此種情況,應建立新聞編輯的職業道德規范,促進新聞編輯以推動文化發展為己任,樹立正確的新聞道德觀,努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同時,還應積極加強行業自律和新媒體新聞編輯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加強網民和公眾監督。
(二)提升新聞編輯的媒介運用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畫面的要求更高,所制作的新聞不僅要與節目內容的主題和欄目題材相吻合,還要選擇科學的方法、提高畫面剪接的邏輯性,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對新媒介有更強的運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編輯出更符合受眾需要的新聞。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要在畫面剪接方面注重迎合人們的視覺特征,將畫面與聲音相互滲透,靈活運用精彩的畫面細節。另外,還需適當運用疊畫、屏幕分割等特技手段,鏡頭連接要充分考慮觀眾的視覺心理。因此,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學習來提高對新媒介的運用能力,新聞單位也應多為編輯人員提供培訓的機會。
(三)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實踐技能
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當今的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專業的新聞編輯每天都要面對極為繁雜的新聞信息。在具體的工作時,新聞編輯需反復確認新聞稿件的真實性,反復檢查新聞內容的邏輯性是否合理,還需積極思考新聞內容與新聞欄目之間的融合度,對新聞信息的處理難度要遠遠高于傳統媒體時代。鑒于此,廣大新聞編輯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四)強化新聞編輯的信息掌控能力
在傳統新聞傳播中,新聞編輯對信息具有絕對的掌控力,也能夠對大量的信息實施有效的管理。但當新媒體出現后,新聞信息增長量驚人,這極大地挑戰了新聞編輯對新聞信息的控制力。當然,新媒體的出現在給新聞編輯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新聞編輯帶來了新的工作形式和新的工作理念。對于新聞工作,要進一步強化新聞編輯對信息的掌控力,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能夠始終保持對新聞信息的敏銳性,排除干擾的信息,掌握和利用信息,從幕后走到臺前,完成對新聞信息的傳播。
(五)增強新聞編輯的工作創新意識
新媒體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新”,因此新聞編輯在實際工作中,更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媒體背景下,需要編輯人員不斷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升信息的傳播效果。新聞編輯要積極培養和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不僅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嚴格把關,還要對各類新聞素材進行創新性融合運用,將自己的獨特想法有效融入相關新聞中,最終使新聞內容更深刻,更符合新聞受眾的需求。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4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國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高考壓力下,往往忽略對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國內幾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一些文學性的內容,所以無法滿足學生文學綜合素養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從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文學體系、讀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中語文;文學性;文學綜合素養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備受質疑,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學習語文只是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網絡詞匯的流行,造成很多學生語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學生口語表達淺薄、書面語言單一。很多學生不再熱愛讀古典名著,而去閱讀網上那些網絡小說。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有責任提升自我,改變當下學生的這種現象,讓學生重讀過去的經典讀物,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
中國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文學作品一方面展現了中國歷史進程,另外一方面它們自身又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如果學生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那么必然就無法領會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和價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閣序》中的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這個典故就是來自于《論語季氏》里面孔鯉聆聽父親孔子的教誨。如果不了解這個典故,可能就無法領會這句話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識,那么學生根本無法正常閱讀文言文。中國文學藝術所取得的價值以及彰顯的精神,是通過《詩經》、《論語》、《大學》、《中庸》、《楚辭》、《史記》等一篇篇鴻篇巨制堆積而成,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知識,那么就不可能出現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一批文學家。因此高中語文文學的文學性,學生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從而領會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藝術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學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
文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包含的知識面比較廣,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那么必須了解所有的文學體裁。以詩歌為例,不同的歷史時期,詩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形式也不同。以漢朝為例,詩歌稱作樂府,到了唐朝詩歌被稱為唐詩,到了宋朝唐詩演化稱為了宋詞,到了宋詞又變成了元曲。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以及現代詩歌,都是詩歌的表現形式,但是不同時期的詩歌,它的特點也不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賞析能力。比如同樣是描寫愛情的詩句。詩經中《上邪》、樂府中的《孔雀東南飛》,唐詩《長恨歌》宋詞中《鵲橋仙》,從每一首詩歌中不僅能感受到凄美的愛情故事和感人的誓言,而且還可以讓我們了解每一個詩歌背后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文化。以及詩歌的不同表現形式和體現。樂府詩歌大多是當時選自民間,所以多用口語,語言樸實親切,感情真摯,押韻靈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唐詩講究工整和對仗,所以多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宋詞多長短句的形式,便于抒發作者感情,所以有“詩言志,詞抒情”的說法。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適當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在了解語文課本的基本內容之外,還要了解文章背后的時代背景。
三、讀寫結合,全面提高語文文學性和學生的文學素養
語文課堂的文學性,必須建立在基礎語文教育的基礎上,然后加強文學作品賞析和評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賞析和評論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那么必須要實行讀寫結合,通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而通過寫作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為例,這是一篇現代抒情散文,通過課堂閱讀、賞析,能讓學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麗。而通過寫作,則能讓學生捕捉到當時作者寫的心境和環境,從而讓學生獲得體驗的能力,學生通過自我感受、體驗和表達全面提升綜合能力,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到文學作品的內涵和價值,而不是簡單的摘章逐句。很多學生可能不會背誦或者默寫得出《滕王閣序》,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名句,如果學生沒有真正領悟到這種名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內涵,那么背誦再多的名篇都只是徒勞的,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
四、結語
語文的教育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學習多少語文知識、掌握多少答題的技巧、背誦多少名篇佳作,而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面對經典的文學作品時,能夠去感受到它的美、領略到它的藝術魅力,用正確的方法去解讀名篇,從而獲得這種美的享受和提升,這比學習任何知識都更有意義。
作者:李佳璇 單位:邯鄲一中
參考文獻:
[1]玄永、增強高中語文文學性,提高學生文學綜合素養[J]、教育界,2015,(4):131、
[2]趙春香、高中語文教學如何提升文學性初探[J]、課外語文(下),2015,(5):20、
[3]傅燕、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J]、小作家選刊,2016,(20):233、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5
教育哲學素養是教師自覺運用哲學來探討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諸方面問題的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的素質與修養。從本質上講,教育哲學素養不是純粹的知識體系,它應該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態度、一種教育思維品質;它是教師借助哲學的概念、方法,運用哲學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堅持對理性的信仰,來理解、澄清和研究教育領域的基本或重要的教育現象、關系和問題。教育哲學素養對于教師職業生涯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哲學素養可以堅定教師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師認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是教師對某種教育理論、思想或觀念的確認和堅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的教育信念理應是民族繁榮富強和人類文明進步。教育哲學作為哲學體系中的應用學科,把教師的教育信念作為其研究內容是必然的選擇。教育哲學的目的是讓教師對教育意義和價值有正確清醒的認識,對從教應該樹立怎樣的信念有清醒的認識和執著的追求。教育哲學素養可以加深教師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逐漸形成對某種教育理論、思想或觀念的確認,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體現的是教師的追求和精神,是形成教師判斷力的內在依據,它是使教師工作得以升華變得更有價值的關鍵所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需要有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堅定的教育信念來指導。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他們有無教育信念,有何種教育信念,不但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學校教育的質量,也直接左右著學生的思想信念和發展方向。有無自己正確的教育信念是劃分教育家與教書匠的重要標準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信念——這是學校里最寶貴的東西,有無成熟的教育信念是劃分學者型教師和教書匠的重要標志。”美國教育哲學家奈勒說:“無論你干哪一行業,個人的哲學信念是認清自己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們是一個老師或教育領導人,而沒有系統的教育哲學,并且沒有理智的信念的話,那么我們就會茫茫然無所適從。”
二、教育哲學素養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
提升教師的教育哲學素養,可以將教師的教育目光指向廣闊深邃的知識和多元的思想范圍。教師的教育視野愈開闊,思想就愈全面、深刻,對于教育實踐也就愈有意義。教師的教育應以多元博學的思想知識為基礎,立足本國,縱覽古今,把握當前,放眼世界。王國維認為,教師要重視旨在探討宇宙人生根本問題的人文教育,要培養人格獨立的人文旨趣。為此,他說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重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傳統價值失落之后的時代,必須要有寬闊的文化視野,切忌不可重犯“教權專制”、“罷斥百家”的文化專制主義錯誤;二是具備跨文化的學術胸襟。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文化創新的前提之一,是文化價值取向的轉型。在引入西方現代型科學知識,破除傳統文化的知識論基礎的同時,必須同時引入以形而上學眼光衡量文化意義的現代型文化價值取向,以打破功利型實用性的傳統文化價值框架,民族文化獨立性格才有堅實的價值論基礎。"
教育哲學素養可以幫助教師的教育視野既反映時代、針對時代,又可以創造時代、超越時代,努力養成自己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理念,從而主動掌握和化解教育領域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形成針對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實踐中對教育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看法,進而真正實現教育觀念轉變當然,教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時候,必須依賴深厚的哲學素養,開闊視野,充分考慮不同情況,建立不同層次和水平教育觀念。事實上,教育哲學給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內在依據,使我們對人類的存在與我們周圍的世界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洞察力。正如石中英教授所指出的,“教師可以直接從教育哲學里邊獲得從事教育工作的思想養料、觀點的啟迪、思維的力量”。奈勒也說:“教師追溯各種教育問題的哲學根源,從而用比較廣闊的眼界看待這些問題。
三、教育哲學素養可以啟迪教師的教育智慧
教育哲學素養可以促使教師沉思教育行為在思考中實現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具有教育哲學素養的教師,就會有明確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學風格;可以透過繁雜的教育現象直視本質,具備教育的睿智、能力與勇氣,從而把握教育工作的核心,能科學地去實踐,去影響學生,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這樣的教師是與時俱進、富含時代特色的。“一個真正有哲學智慧的人,能夠很快在多樣性中把握住那個‘一’,很快在復雜中把握那種簡單,能夠以一馭萬”(石中英語)。相反,不具備起碼哲學素養的教師就把握不了工作核心,總是按照別人的思想去機械地模仿、簡單地重復,容易陷到“事務主義”里邊去。而且自己常會感到疲憊不堪、應接不暇。實際上,任何領域成功的實踐者,都不會醉心于純粹的方法與技術,他們會尋求
思想性的東西,從而主動把握實踐的靈魂。所以,一個不懂教育哲學的教師,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教書匠,但不可能成為成功的教育者。教育智慧是教師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擁有它就能以最少時間、體力和智力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四、教育哲學素養可以發展教師的理論思維
理論思維是根據事物固有的內在規律進行創造性思考,遵循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統一。“從‘歷時態’的角度看,人類的理論思維起源于對幻化的神話思維方式的超越,并形成于對經驗的常識思維方式的超越”。理論思維的成熟“是以能否解決其時代提出的任務和解決的程度來衡量的”。當今的信息社會無疑是一個在科學精神籠罩下的充滿理性的社會。只依靠感性而存在的民族,是無異于與動物為伍;只依靠經驗而存在的民族,就只能跟在別人后面邯鄲學步,永遠處于落后狀態;只有憑借理性思維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民族,才是一個生機勃勃、走在世界前列的民族。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為什么會犯錯誤?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理論思維。唯物辯證法的辯證思維是指導教師教育改革的理論精髓。教育哲學的用意,在于尋根探源,發現什么是“真實”。筆者認為,教育哲學素養是教師理論思維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理論思維是教師教育哲學素養的運用和拓展。教育改革和創新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必須借助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思維水平才能得以有效開展。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他在談到如何提升人們的理論思維水平時曾說:“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
總而言之,充實和提升教師的教育哲學素養,不僅具有培養教師自身的重要內在價值,而且透過教師的影響對于整個社會更具有不可磨滅的外在價值。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6
醫學家除了要具備堅實的專業知識外,同時還應具備一個哲學家的思想,因為他們遇到的問題有時候要從哲學思維出發才能獲得好的解決辦法。同時我國在古代也已經提出了類似的思想,我國古代圣賢指出“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因此,對于重癥醫學科醫生來說肩負著很重的治療負擔,應該采用“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來知道患者的救治,運用哲學思維來指導臨床決策。
1、重癥醫學中一些新問題、現象的思考需要哲學思維指導
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重癥醫學的日新月異,出現了許多問題和現象需要我們去思考和解釋。
(1)重癥醫學針對的是危重疾病患者,并不是全科醫學,在這種情況下認為重癥醫學要做好自己專業的事物,對于其他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事物不要去過多的關注,否則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就會失去。
(2)重癥醫學不能僅僅依靠設備上的先進,而要考慮多學科的合作,以及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治療結果要優于本學科自身的治療結果。重癥醫學科不應該是只有冰冷的治療與器械,而是要將人性這一特色補充到重癥醫學的治療過成中,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人文關懷。
(3)重癥醫學科的治療往往還需要團隊的協作,對醫院存在的一些醫源性損害問題以及抗生索使用,細菌感染問題要謹慎思考。不要講治療重點放在短期患者的生理指標上,而要將最終患者的治療結果以及患者死亡率作為考慮的重點。
(4)重癥醫學還要考慮的治療過程中的經濟學問題,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患者的救治負擔。這些都需要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在哲學思維指導下去關注,思考以及研究。
因此,通過提高哲學索養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提高重癥醫學科醫師的臨床決策能力,擴大醫師的醫療視角,從醫療的本質“人”出發來治療疾病,最終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滿意率。
2、重癥患者的診治需要復雜性非線性理論、系統論等哲學理論指導
目前來講,采用復雜性非線性理論和系統論等思想來進行臨床決策指導,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例如:對于膿毒癥患者來講,如果通過線性思維還原論的指導思想去治療的話,往往會希望通過一種藥物來阻止體內分子的鏈式生化反應從而阻止疾病的發生發展,但是這種研究思路最終的結果是失敗的,其主要原因就是運用了線性思維還原論。對于膿毒癥患者來講,其自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發病也涉及到各個系統以及各個層次,并且會有各種錯綜復雜以及不同級別層次的病變,因此,從治療思路上來講是需要一種從多方面考慮以及多層次涉及的思路來指導疾病的治療,而不能僅僅依靠一種簡單的線性的思維以及單因索的去考慮膿毒癥的發生發展,這樣勢必會延誤病情叫。
混沌科學研究認為,現實世界實際上存在著諸多的對立面。例如:有序和無序,確定和隨機,簡單與復雜等等的'對立存在。因此,對于危重癥患者而言,就要從復雜性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出發,這樣就可以避免單一思維帶來的弊端。凌鋒教授結合臨床實踐提出的“整體自洽治療理念”,就是說通過運用整體觀和系統論的思想,使患者從自身的體內調節出發,使患者達到一種體內自穩態的結果,最終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另外國醫大師陸廣蘋也指出,生命是一個自組織的、實現自穩態和自適應的調節系統,醫學所要研究的恰恰是生命在他的生存環境和物質環境相互作用的自我獨立性也就是在治療中運用系統論思想。從危重病學的治療角度出發,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危重患者的治療前期我們首先注意他的腸內營養的調節,并且服用一些營養索,一些益生菌等維持腸道的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力增高,恢復天然的屏障功能,實現“自穩態和自適應的調節系統”功能。
線性思維并不是都是錯誤的,在應用到一定醫療范圍內其也是正確的,例如:對于感染患者,需要針對特定的病菌采用相應的抗生索進行治療,這是就需要線性思維來指導。對于危重癥患者來講,最好就是講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簡單思維與復雜思維結合起來使用,并且使其在各個不同的治療階段發揮各自的作用,辯證的去看待患者的病情,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重癥醫學是涉及倫理、法律、經濟、宗教、溝通等的交叉學科
重癥醫學科醫生經常要面對一些非正常的醫療問題,因為重癥醫學科室經常會面對一些臨終患者以及放棄最后治療的患者,以及長期需要呼吸機治療的患者,一些腦死亡的患者。面對這些患者時重癥醫學科醫師往往要具備其他一些學科的知識與索養,例如哲學,倫理學,溝通學,法律以及經濟等多學科的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學科的知識以及經驗,才能真正應對重癥醫學科出現的各種事件。在這些學科之中,哲學則處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因為它決定了整個治療過程的好壞適當與否,從哲學角度去考慮問題可以使醫師更多的從患者本身出發而不僅僅從疾病本身出發,從而使臨床治療能夠回到人性化的一面,這也是醫生治療的最高境界。另外,哲學還能綜合的考慮其他的一些問題,使醫師在治療和診斷時開闊視野,不僅僅停留在致病救人的層面,還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問題,包括親情,經濟學方面,使整個治療過程更加的合理化,使患者能夠更加配合治療。
對于很多臨終患者和瀕死患者,醫生往往是束手無策的,即使是使用了最先進的救助儀器,反而會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也會對患者的精神和最后的尊嚴造成摧殘,導致患者最終死亡時失去了尊嚴或者死亡的品質打了折扣。其實,對于這類患者來講,大部分需要的是一些心理方面的支持與陪伴,以及一些親情的安慰,從撫慰的角度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的尊嚴。而對于大部分家屬來講,并不明白這一點,往往是盡最大程度的去搶救,但是患者已經不具有根家屬溝通的能力,這是就需要醫生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具備其他軟學科的知識,通過哲學細想和傳統的思想去安慰患者家屬。希波克拉底的警言就是“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因此,有時候并不是去僅僅治愈患者的疾病,而是要從患者的精神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好患者的最終尊嚴,真正達到醫者人心的目的。
4、高科技帶來的“雙刃劍”效應需要哲學思維指導應對
高科室“技術”的不斷發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與驚喜,在醫學上也是如此,但是其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的不當,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結果。
例如,各種監測手段如今是應用的非常廣泛,甚至是到了泛濫的地步,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為精準的檢查結果,但是由于其畢竟是機器,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偽信息,并且也會導致醫生臨床診斷能力的下降以及增加了治療費用,降低了醫院的人性化氣息。儀器對于我們的診斷來說是一種輔助,我們永遠不能脫離了醫生自身的診斷與檢查,如果僅僅依靠儀器的數據結果,對于我們的治療時非常危險的。因此,我們要重新回歸到臨床上來,回到運用基本功診療上來,最終使醫院的治療過程充滿人文氣息。
真理向前一小步就可能是謬誤,因此,對于任何技術手段也是如此,往往在一定的范圍內是適用的,可行的,而超出了這個范圍則會變成副作用,產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應用各種儀器和技術時一定要把握好度,過度就不好了。例如:ALI/ ARDS機械通氣治療中PEEP正確設置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否則應用不當則會增加顱內壓、減少靜脈回流、降低心排血量,還可增加肺水腫形成和死腔、肺容量和肺牽張,造成進一步的肺損傷和氣壓傷;臨床試驗中確定何為最佳PEEP水平是ALI/ ARDS機械通氣中仍未解決的難題,因此,對于這個最佳的治療水平,應該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言的,而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值或水平。
美國的愛德華·特納在《技術的報復》一書中回顧降到,技術愈加的復雜,愈加的龐大,那么產生的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不良事故的概率就越高。同樣,在重癥醫學科這個聚集了大量的技術以及設備的條件下,如果使用不當是很可能造成各種不良的問題發生,這些也逐漸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僅美國一個國家一年內,重癥醫學科的威脅生命的事件就接近15萬起。同時在應用儀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醫生往往只關注儀器或者技術本身,而完全忘記了救治的對象人的存在,患者成為了一個單純的對象,沒有需求,沒有情感,沒有痛苦,醫生們也早已把精神力量對于疾病的救助拋到了腦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由于我們生活的機械化的進度加快,我們生活的非人性化過程也大大加快,這是科學發展帶來的很大一個弊端,而這種弊端迄今為止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對于重癥醫學科來講,這樣的提示也是對該學科狠狠的敲響了警鐘,期望我們的發展不要忘了我們的人文關懷與思想。
5、“天然合一”“醫乃仁術”等傳統哲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重癥醫學科中要注意研究和考慮病房的環境、光線、色調、語言、心理、家庭和社會、倫理等人性化因索對危重患者的影響以及患者自身精神力量的調動;還要關注疼痛、體位的不適、睡眠節律的紊亂、恐懼、隱私等對患者身心的影響;盡可能減少高檔抗生索的應用,以及各種昂貴的、有創的技術手段,回歸真正人性化的"臨床”手段,從而減少多重耐藥細菌、院內感染的惡性循環以及技術應用中的負面效應。
著名學者季羨林認為唯有東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方能拯救人類的觀點我認為對于重癥醫學醫生的診治思維不但有重大影響,而且對于提高醫德、回歸人性化的醫患關系均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7
成語,顧名詞義就是成型的語言、現成的語言現象。就是說,成語的語言結構和內涵意義是相對固定的,不會隨語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漢語發展到今天,成語的使用已經相當頻繁,是現代漢語的重要而有機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越是文化內涵深與文化品位高的文章,成語的使用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會極大地影響對漢語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在現代語文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中,重視成語的學習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成語,從語言的角度來說,是指漢語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但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成語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現象,成語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文學、歷史、人文、思想、邏輯等內容。對成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的問題,而是一個對綜合的文化現象的學習、掌握和運用的過程。通過對成語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感悟和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一、成語的特點分析
成語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現象,有以下方面的特點:
第一,成語的語言結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相對固定,尤其是在同一時期,在不同的場合成語的結構是固定的。一般不會發生變化。絕大多數的成語是四字式的,當然也有其他格式的存在,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語絕大多數來源于文言文時代,現代漢語白話文時代也有少量的成語產生。但畢竟時間太短,相對于文言文時代來說,其產生成語的數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成語在語言的結構上,保留了很多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形式和語法現象。在理解和運用成語的時候不能機械地用現代漢語的語言結構和語法理論去解釋和套用。
第二,成語的內涵意義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相對固定。尤其是在同一時期,在不同的場合的內涵意義是固定的,一般也不會發生變化。成語有的來源于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有的來源于古典詩文,有的來源于特定場合的用語,但不管什么樣的來源,它的意義在后來的使用中是凝固的。是特定的,也是唯一的,不會像現代漢語中的詞語那樣隨語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第三,成語的表現方式主要是修辭手法。它隱含于成語之中,豐富了成語的內涵和表現力。在理解和運用成語的時候需要在理解和掌握這些表現方式的基礎上,研究和思考其中的深刻含義。例如,“藕斷絲連”就是一個比喻,將人的感情比喻為藕的形態;即使截斷了還有絲連著。要理解這個成語關鍵是要明白成語中運用的比喻修辭。
第四,成語是以前的語言在今天的保留和運用,蘊涵著相當豐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化信息都可以在成語中找到。這是建立在漢字文字特點之上的一種特有文化現象,是漢語的一個獨有的優勢,也是學習漢語學習難度最大的一點。
二、對傳統的成語學習方法的分析與思考
現代語言的學習存在著“學得論”和“習得論”的論爭,“語言學得”是指通過課堂環境,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則和語言形式,理性地理解掌握語言的過程。“語言習得”是指在自然環境中通過與語言的大量接觸,通過反復模仿、嘗試、重復的自然吸收過程,是一個無正規講授、無教學計劃、無教學資料的語言學習過程。
大量的實踐證明。似乎“習得論”更符合語言的學習規律,所以,更多的語言學家支持“習得論”。具體來說,所謂的“習得”,就是在語言的學習時強調語言的不斷學習實踐,主張少學習或者不學習語法。主張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不追究或者少追究其中的道理,而只是熟悉語言的基本現象,從而在自己的.運用中順利運用。但是,我們認為,“習得論”更符合外語的學習和母語的初期學習,即兒童口語學習階段情況。在母語的高級學習階段一即書面語的學習階段,“習得論”是不合適的,“學得論”更適合母語的高級階段的學習情況。成語的學習是母語的高級階段的學習,應該用“學得論”的理論來指導成語的學習。
在具體的漢語教學和語文教學中。如何學習成語一直爭論很大。
但爭論的最后結果和實際的教學似乎都是“習得論”獲得了全面的勝利,即主張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正規講授、無教學計劃、無教學資料,反復模仿、嘗試、重復的自然吸收。具體表現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從小學一直到高中,語文教學沒有系統的成語教學思想,更不要說有什么具體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對成語的學習也就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零散進行,這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對成語的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筆者在高中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對學生的成語掌握的水平有切身的感受。很多的學生對很平常的成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根本沒有見過,更說不上在自己的作文與講話中對成語的熟練運用和掌握了。 成語是現行中國高考語文的必考內容,也是漢語水平考試的重點內容。近年來語文高考中,直接和間接考到的成語的分值150分的卷面占到10—15分,而根據近年來高考后各省市的高考試題分析來看。學生有關的成語試題的得分率極底,甚至是所有語文知識考察點的最底得分點。中國母語學生尚且如此,作為外語的外國人學習成語的問題更大。因此,我們至少可以這樣結論:多年來我們的教學中對成語的教學思想和具體教學方法存在著問題,應該進行反思和改革。
三、改革成語教學的思考和探討
1,針對于包羅萬象整體語文教學的而言,成語的學習實在是一個單純而簡單的問題,關鍵在于認識的統一。
要認識到成語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現象,成語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文學、歷史、人文、思想、邏輯等內容。對成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的問題,而是一個對綜合的文化現象的學習、掌握和運用的過程。通過對成語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感悟和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于推動語文課程的改革,構建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語文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只要認識了成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和學并不是一個難以操作的問題。
2,我們主張在語文學習的內容中單獨開設成語學習的內容來加強成語的學習。
當然,我們也不主張單獨開設一門課程來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只是主張在語文的有關學習內容中增加單獨開設成語學習的內容。在具體的編排順序、內容、方法等可以繼續考慮和研究,在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各個地區、各個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成語學習開設成為不同形式的必修內容,形式可以多樣。但我們的主導思想是要讓成語成為語文學習的必修內容,輔助以評價和檢查,真正能夠讓成語的學習產生良好的效果。
3,就學生的學習來說,我們認為成語的學習要貫穿整個語文基礎教育的過程中,而且必須集中精力,集中時間,集中內容來學習。配合成語學習課程內容的進行,學生要有成語學習的學習計劃和安排,要有對成語學習的物質配備,要有時間保證,要有學習的痕跡。
具體來說,第一,成語的學習,必須要適合學生語文實際水平的成語學習內容。在目前來說,我們認為符合學生語文水平的一本好的成語詞典就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成語的主要內容。第二,成語的學習,必須有的科學的學習安排。作為一種綜合的語言的現象,對成語的學習絕不僅僅是背誦的問題,涉及到很多的理解和思考的問題,因此,研究和探討的學習方式在成語的學習中要大量應用。沒有時間的保證,很難保證成語的學習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成語的學習就單位的時間來說,不能量太大,要根據自己學生的語文實際水平來確定成語學習的數量,原則是要給學生以消化的時間和過程。第三,成語的學習,必須有老師的指導。
成語作為一種主要是古代語言現象的存在,作為一個綜合的文化現象,對學生來說存在的較大的難度,因此,必須有老師的指導才可以解決其中的難點,節省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的時間,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還有一個督促和監督的作用在其中。第四。成語的學習,貫穿于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和語文的學習互為表里。可以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絕不是一個矛盾的內容,就是說,要將成語的學習成為一個語文素養提高的過程,成語的學習是為語文教育服務。在成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對成語中的綜合文化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成語的語音、文字、語法、思想、典故、情感、藝術、用法等方面的內容,實事求是,查缺補漏,從而全面地掌握成語的綜合文化信息,最終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對生活的學習過程,語文的學習必須到實際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也是一個定論。成語是實際的語言環境在今天的保留和再現,如同現代社會電器中的集成板塊。重視對成語的學習,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具有很重要而現實的意義,不能不引起當今語文教育界的重視。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8
摘 要:
對于傳統小學數學教育的探究,主要是在學習、學會的基礎之上的。而在新一輪課程的探索中主要是進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而不是學生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思想。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上,要更加注重發掘學生的自我求知精神和探索過程,尤其主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個體成員的作用,培養學生小組探究、學習、討論、校正、補充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合作能力 培養 數學素養 提升
一、打破舊的學習模式,改革以往學生以個人為主的學習模式
首先來回顧一下中國教育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在課前老師會留給學生大批的練習作業,上課時讓學生學會書中例題的內容,學一題會一題,再加上相關類型題的輔助練習,讓學生在題海中度過。課堂上,學生調動不起半點熱情,只會聽從老師的命令;黑板上是長長的板書,老師唾沫橫飛地向學生傳授一套自己的思想,而學生除了一味地記筆記之外,也只是學會幾個解題步驟罷了,并不能舉一反三、真正地和課堂教育結合起來,這可謂是小學教育的一大缺憾。尤其是在數學方面,小學的數學教育重在學生大腦的開發,對以后對物理、數理的認識十分重要,所以傳統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使用在重視素質培養的今天,打破以往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建立新的教育體系、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結合小組學習,增加合作意識
培養實踐教學理念,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實踐教學的成功,離不開小組同學集體的合作。小學生處于一個天真活潑的年紀,任何有意思的事物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對于數學教育,應該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不是讓他們認為學習生活是枯燥的。而教育又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過程,所以從生活中汲取養分,運用到教學實踐的探究上,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比如求長方體體積公式的計算過程,在以往的教學模式里,都是不重視公式的'推導,直接給出公式,進行計算。而在新的課堂上,我們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老師可以先讓每個學生自己做幾個小正方體,然后讓學生用刻度尺測量小正方體的體積。學生在經過測量之后給出測試的結果:每個小正方體的棱長都為1厘米,每個小正方形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
再讓學生運用這些小正方體拼湊成一個6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學生就會運用乘法原則將單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湊起來,然后讓學生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這樣讓學生都擺幾次體積不同的長方體,將數據寫到一張紙上,先自己探索規律,結果學生發現:原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便是“底×寬×高”。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學生自己努力探究的結果,會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同時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印象深刻,也能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問題上,這便是教學工作研究的成功。
小組學習還能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傳統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要求是能會就行,至于其他都是在次要方面,過于追求學生在理論上的能力,而不去考慮其在舉一反三上思維的開發運用。數學是一門理性科學,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可能在一道題上能得心應手,然而,如果在相關題型上有所變動,這樣的學生就會一片茫然。當然對知識點靈活掌握的學生自然不會面臨這種窘狀,他們能夠流利地把知識點表達出來,說明這套知識體系已經在他們心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這對檢驗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結構有很大幫助。小組互相表達交流,有助于學習體系的形成。
俗話說團結力量大,在小學階段,就應該讓學生樹立這種觀念。小組配合、小組研討、小組結論正好為合作的學習提供了條件。一個人的思想有限,但是如果多個人的思想匯聚在一起,那么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在實踐教學的工程當中,更是離不開小組的合作。這種群體活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也能在合作中尋求自己的價值。數學是一種啟發思維的重要手段,小組交流可以互相促進這種能力。例如,在一道計算題的解答上,一個同學可能只想出一種做法,但是另一位同學提出質疑,認為其他方法是正確的,兩個人爭論,紛紛把自己的解題方法展示出來。兩人看著對方的解題步驟,請小組同學做評判,結果大家認為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于是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學會了兩種方法。而這種以爭論為開端的形式則會讓在場的每個人印象深刻,以后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的小學數學教育的探究模式中,我們要摒棄以往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良落后的教學思想,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的主人;在小組合作中發掘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把學生打造成能夠靈活處理問題、形成一套獨立思想的優秀學習者,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一名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永春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2,(08)。
[2]魏亞琴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04,(09)。
[3]黃娟小學教師教科書研究的策略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10。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9
摘要: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其工具性作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的能力,但是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亦不可忽視。學習優秀的文學作品,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審美能力。由此,語文教學中要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重視文學教育,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從激發兒童情趣、改善教學方法、多元解讀作品、鼓勵課外閱讀等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文學教育;文學素養
文學依托語言文字存在,將客觀的現實藝術反映出來,一般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等形式,兒童文學中以兒童詩、童話、寓言為主,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體裁)表現作者的內心情感。文學是語文的升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文學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文學素養、創造力及優良品行。由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文學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應該將語文教學作為工具,重視文學教育,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一、激發兒童情趣,激活文學學習興趣
以生為本理念下,為把握文學作品的美學特質,提升文學教育價值,有必要把握兒童情趣,凸顯文學教學魅力,激活文學學習興趣。兒童情趣即為文學作品中反映出來的語言、行為與小學生思想、情感相契合的藝術內容。教師要善于激發兒童情趣,提升文學教育質量。1.激發兒童審美情趣語言、神態、動作與心理描寫能體現出兒童情趣。《小木偶的故事》中,語言、動作描寫都極具兒童化。《神筆馬良》中,圍繞馬良手中的神筆展開故事描述,故事生動有趣,學生身臨其境。
想象、夸張、擬人化等方法,也能表現出兒童情趣。《女媧補天》運用了想象的手法,《蟋蟀的住宅》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出了童趣。基于兒童視角,以故事為依托,通過多種表現方法,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激活兒童的審美情趣。2.引導品味文學內涵圍繞兒童情趣,科學預設教學方案,激發童真童趣,引導品味文學內涵,引導學生讀出情趣。如讀《山城的霧》,把握撒、罩住、噠噠、翻卷等精妙詞匯,在昂揚的激情朗讀中,體味詩歌情感,引導體會情趣。生動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情趣的課堂,也應該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抓住文學作品的特色,比如想象、夸張、擬人等,引導學生交流、表達。如《漁夫的故事》,學生運用語言、身體動作和神態表演等,惟妙惟肖地呈現出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把握住了人物形象。通過讀、講的方式,品味字詞及文本內涵,以此感悟字里行間中的惟妙惟肖,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改善教學方法,優化文學教學質量
教學應該是藝術性與方法性的完美結合,通過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感悟與體驗。文學作品插圖美輪美奐、情節變化多樣、人物特色明顯,為提升文學教育價值,有必要改善教學方法,激活課堂。
1、情境教學法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促進產生共鳴。如《南轅北轍》教學時,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目的地在南邊,而朝北邊走的情況,引導分析故事的結果。或借助圖片和音樂營造美妙、輕松的學習氛圍。如《七顆鉆石》教學時,教師播放輕快而緊湊的音樂,配合多媒體設備,呈現出故事情節不斷發展過程中水罐的變化情況。奇妙的圖片變化吸引了學生,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朗讀教學法文學作品教學,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配合抒情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感悟字詞的優美和濃厚的情感。如《燕子》教學時,教師借助圖片和音樂營造朗讀氛圍,引導學生畫出優美的詞句:“微風吹拂著千萬條……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燕子斜著身子……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并選取其中的字詞,說說好在哪里。朗誦可以采取齊讀、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人物情感,揣摩作者心理和文本內涵。
3.表演教學法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愛表演,愛游戲,喜愛具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借助表演法,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故事表演出來,再增加些自己的理解和創造,以此在模擬中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如《小木偶的故事》《漁夫的故事》等,都可以引入表演法。
三、多元解讀作品,提升文學教育價值
多元解讀,即為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與成人化的思考方式,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解讀文學作品內涵的教育方式。文學作品的空白性與不確定性,為閱讀再創造奠定了基礎。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理解文本一般從故事情節本身出發,很難深刻領悟到內在的主旨。教師需要增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避免單一的文學作品解讀,通過科學組織與引導,鼓勵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多角度思考、質疑,創造性思考,對文學作品進行多元化、個性化解讀。如《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學時,教師應預留給學生自主分析和判斷的機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文本中蘊含的思想進行個性化分析與判斷。
有的學生認為小柳樹帶來了美麗、陰涼,值得稱頌,有的學生認為小棗樹為人們提供了香甜可口的食物,這才值得表揚,不應該華而不實。“誰更應該被表揚”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獨特思維,對文本主旨進行拓展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還可以對文本內涵進行質疑、想象,如此,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多元解讀作品,有助于提升其文學教育價值。
四、鼓勵課外閱讀,增加文學積累沉淀
有必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通過增加文學知識儲備,在積累和沉淀中,領悟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形成良好語感。教師要保障學生具備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還應組織學生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通過計劃制定和及時檢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精選讀物方面,教師可以推薦,如《愛心樹》《吹牛大王歷險記》《窗邊的小豆豆》等。在不同階段,需要為學生規定一定的閱讀量,每一學段的閱讀量應該逐漸上升。基于閱讀量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科學制定每周、每月閱讀計劃,教師定期檢查,組織學生在班級讀書會上分享交流。對于文學課外閱讀,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培養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并要求學生書寫推薦語,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或鼓勵學生書寫并交流讀書筆記、讀后感,將精美詞句摘抄下來,表述閱讀感受,之后分享閱讀心得,要求中高年級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寫下心得體會,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中相互了解,提升寫作能力。還可以通過班級讀書會,對某本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如《窗邊的小豆豆》,在賞析中感悟內涵,體驗快樂。總之,文學的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文學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良好審美教育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小學語文教學有必要依托課內外教學內容,通過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師生共同學習、品味、感悟文學作品,在踐行以生為本,滿足學生天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淑紅.試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J].中華少年,2016(29):56-57.
[2]陳紅.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J].新校園(中旬刊),2016(8):7.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10
1、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原因
職業素養的缺失將導致高職畢業生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變化,會嚴重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根據學院近三年畢業生的追蹤調查,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缺失具體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缺乏一定的團隊意識,并在工作態度上缺乏踏實肯干的實干精神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職學生自身、高職院校和用人企業等三方因素構成。
1.1高職學生自身因素影響職業素養的提升
近年來,高職生的主體群以90后為主,且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在高職院校中,這個群體中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前途的茫然,對學習不積極主動;在為集體效力時不能吃苦、責任意識不強;在學習專業技能時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這一系列的因素讓他們沒有意識到職業素養對他們未來就業的重要性。
1.2高職院校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
第一,隨著市場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導致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重職業能力輕職業素養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在專業技能方面比較拔尖,但是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缺乏內在的職業素養。第二,高職院校混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概念,并且對職業素養的認識不深。筆者曾走訪湖南省多所高職院校,在學生思政教育的開設課程方面,幾乎所有院校都將思政課、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業指導、人際溝通與交流等課程設置為高職生德育教育的必修或選修課程,沒有單獨的`職業素養教育課程。
1.3用人企業忽略職業素養的引導
第一,近年來由于企業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且以超高的薪酬吸收人才的引進,加大了人們對高技能型人才的誤解。這種誤解,讓學生、學生家長、學校加大了對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職業素養的培養,造成新形勢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第二,用人單位對技能單一化的需求標準,使學生在學習技能時加入了功利性質的元素,錯誤的引導了高職學生對職業素養意識的偏差。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學生為了將來優質的生活一心追求技能證書,而忽視了對自身內涵的培養,這種不正確的引導已經影響到了新形勢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2、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2.1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在高職院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保障。輔導員、班主任是高職三年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他們通過經常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指導和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加強輔導員、班主任思政教育、職業規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良好養成。
2.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
專業教師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因素。因此,專業教師要通過監督、引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的培育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品質。首先,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科教學更多的是趨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在具體教學中,一般是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為此,我們在學科教學中,要重新定位學生的職業身份,告訴學生他們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學生,要有職業意識,要灌輸職業思想。通過在專業教學中導入職業環境,設計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意識、服從意識、踏實肯干精神等,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其次,要設置職業素養課程,并對高職三年學生生活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并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個體與整體、技能與素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大一新生,更多是積極引導對專業的認識,對目標的明確,為大二的學習奠定思想基礎。對二年級的學生更多是要培養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對大三畢業生,要注重培養職業創新和綜合職業能力,并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模擬的演練,最后得出考評結果。
2.3學生會社團活動中踐行職業素養的培養
學生會社團活動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責任、誠信、感恩、團隊等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要多組織具有培養職業素養意識的活動,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先進的企業文化引入學校,進入班級,加強學生對企業、對社會的認知,增強學生對職業能力、職業精神、職業規范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調整就業心態,為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和成功就業提供保障。
2.4校企合作單位中實踐職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院校歷來是走的“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辦學道路,因此,在校企合作單位中實踐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之一。學生的職業素養只有在職業環境和實踐中才能真正形成,為此,學校應加強和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提前演練機會,讓他們能實實在在的接觸到實際生產,真實感受到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品牌形象、員工要求等職業環境的熏陶。相信,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體會和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奠定基礎。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11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和電視廣播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種類不斷增多,為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信息技術和電視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成為當今廣播電視行業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通過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為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提升找到理論基礎。
關鍵詞:
媒體融合;播音主持;職業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也日益劇烈,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必須迎合新媒體發展的需要,嚴格按照新媒體的形態進行改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升自身的品味,只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媒體技術的發展,才能不斷的融入新媒體的環境,實現播音主持人質的升華。
1、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現狀
由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是公眾人物,因此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形象素質、語言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政治素質,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必須以正確的姿態去面向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然而在融媒體發展的今天,播音主持人卻出現了不協調的聲音,現狀相對比較尷尬。
1.1全局意識和競爭意識有待提高
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在一些聊天平臺涌現了大批的主播,這些主播挑戰著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權威,然而,目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仍然以正統自居,缺乏全局意識和競爭意識,看不起網絡平臺的媒體傳播,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的適應著人們的生活,網絡媒體主播平臺不斷的規范傳播的內容,形成良性循環,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認可網絡媒體主播平臺,隨著人們逐漸的認可,網絡媒體的主播平臺已經占據了廣播電視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融媒體的背景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全局意識和競爭意識嚴重缺少,所以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提升全局意識和競爭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形象,提高自身競爭力。
1.2綜合文化素養和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播音主持工作要求播音主持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夠即使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較高的文化素養需要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人員,擁有相對廣泛的知識層面,不斷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系統,能夠通過自身的知識系統及時的應對突發事件。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目前播音主持人員的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有待增加,這為新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帶來了阻力,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文化素養,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不被淘汰。
2、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
播音主持人是電視廣播節目的核心,主持人自身水平和基本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關系到節目收視率是提高還是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必須緊抓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職業素養,使播音主持人在新媒體的挑戰下,不斷的發展,迎接未知的挑戰,抓住眼前的機遇。
2.1要求對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技能進行提升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在融媒體的背景下,如果因循守舊,不能突破現狀,提升專業技能,完成自身質的飛躍,那么必將會在融媒體的挑戰中失去方向。播音主持人必須緊緊掌握自身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播音技巧,對播音技巧要多加練習,精益求精,保證自身的發聲字正腔圓,特別是在運氣吐氣中做到應用自如,力度恰當,節奏勻速,從而讓自己的語言更加有魅力,更加充分的體現出語言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渲染力。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才能在播音主持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順應融媒體發展的需求,不斷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沖擊,抓住新媒體給予的.挑戰。
2.2要求播音主持人跟隨時代潮流,加強對全媒體知識的掌握
融媒體的背景下,新媒體種類日益增長,呈百花齊放的狀態,給廣播電視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在這一時期,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的掌握全媒體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緊緊把握融媒體帶來的機遇,掌握新的媒體技術,并能把新媒體技術應用到廣播電視平臺中,提升廣播電視平臺的收視率、收聽率。只有通過不斷跟進時代的潮流,對全媒體知識不斷的進行的學習和思考,并通過自身對媒體知識的了解,不斷的把全媒體知識應用到傳統的廣播電視平臺,不斷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不斷應對融媒體帶來的挑戰,緊緊把握新媒體技術所賦予的技能。
2.3要求播音主持人員必須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同樣也是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的靈魂,在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在掌握全媒體知識的前提下不斷的進行創新,將全媒體知識融入到播音主持行業中,培養自身的藝術風格,讓節目更加的有魅力,不斷的吸引收聽(視)率,提升節目的影響價值,比如:《快樂大本營》,也就是一個正常的娛樂節目,但是通過主持人的不斷創新,不僅在語言上,還有在形式上,給予觀眾美學上的沖擊,使觀眾能夠與主持人之間的互動,提高了收視率,提升了電視節目的影響價值。因此在播音主持行業,創新才能突破現有的瓶頸,不斷的開發新的電視(廣播)節目,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能夠在媒體融合中不斷的進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3、電視播音主持人的素質提升策略
在廣播電視媒體中,播音人員的素質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在融媒體的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必須把播音主持人的素質提升作為重點工作,加大力度培養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進行對播音主持人基本技能的培養,挖掘他們的潛力,不斷創作出更好的廣播電視節目,提高廣播電視的收視(聽)率,提高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
3.1注重播音主持人素質全面訓練
播音主持人是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前臺執行人員,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廣播電視團隊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播音主持人素質的全面訓練尤為重要,首先,強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播音主持中能夠做到吐字清晰,使語言的魅力淋漓盡致的展現到聽眾面前,增加語言的渲染力。其次就是注重專業形象的設計和心理素質的訓練,通過對播音主持人形象的設計和心理素質的強化,才能使播音主持人以正確的姿態和形象面向觀眾,能夠及時有效的滿足不同觀眾欣賞價值的需求。最后是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能力,擴大播音主持人的知識面,使其全面了解不同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通過對不同專業領域知識的掌握能夠及時應對在播音主持過程中突發事件的發生。
3.2播音主持人積極參與到基層組織活動之中
基層組織活動是播音主持人能夠接地氣的重要手段,在廣播電視行業,組織基層活動,讓播音主持人走進城市基層生活,走進邊遠山區、走進農村,不斷的感受基層群眾的需求,通過基層群眾的需求創作出更加接地氣的作品,使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能夠游刃有余的播出更適合人民群眾需求的作品,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增加節目的收視率,增加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收,實現廣播電視平臺的價值。總之,在廣播電視領域內,播音主持人是整個行業的門面,只有不斷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各項技能,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使廣播電視的節目更加容易讓觀眾接受,才能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價值。
4、結論
在融媒體的背景下,媒體行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廣播電視媒體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廣播電視媒體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提升節目的價值,實現節目制作中質的飛躍,做到節目質的飛躍,必須從播音主持人著手,加強對播音主持人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加播音主持人對各種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底蘊,使播音主持人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深入基層不斷積累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我修養,在媒體融合的潮流中提升自己,迎接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抓住新媒體的機遇。
參考文獻
[1]宋付力.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8(1):112-113.
[2]李超.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專業素質對播音主持創作的影響[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3]李海璐.論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J].采寫編,2017(3):123-124.
[4]央吉巴毛.試論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播音主持人職業素養的新要求[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0):129.
[5]凌御佼.大眾傳媒視野下播音主持職業素養提升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59,165.
[6]王方.探索新時期播音主持的職業素質[J].西部廣播電視,2013(20):92-93.
[7]喻潔.利用播音主持課教學提高空乘專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考試周刊,2011(86):199-200.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 篇12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體現,可以有效地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修訂稿提出了數學學科的六種核心素養,即數學抽象、直觀想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其中,數學建模是六大數學核心素養之一。提升數學核心素養,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建模意識。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置數學建模活動,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一、數學建模的含義
數學建模是將實際問題中的因素進行簡化,抽象變成數學中的參數和變量,運用數學理論進行求解和驗證,并確定最終是否能夠用于解決問題的多次循環。數學建模能力包括轉化能力、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創造力和溝通與合作能力。
二、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與強化
1.精心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行建模
在新授課前,教師設計前置性學習導學案,為學生掃除知識性和方向性的障礙。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的關鍵,對模型的構建先有一個初步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提高模型教學的針對性。在前置性學習導學案設計的問題的啟發與引導下,學生會逐步學習、研究和應用數學模型,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強化建模意識和參與實踐的意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構建關于測量類模型時,設計的導學案應提醒學生對測量物體進行抽象化理解,并掌握基本常識。教師應鼓勵學生采用多種不同的測量方式,分析并優化所得數據。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探索并歸納不同條件下的模型建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建模維能力。
2.在教學環節中融入數學模型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融入數學模型教學。例如,教師在新課教學時,應注意滲透數學建模思想,讓學生將新授課中的數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實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將案例內化為數學應用模型,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不同教學環節,教師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教材上的內容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從而強化學生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通過描述數學問題產生的背景,以問題背景為導向,開展新授課的學習。教師在復習課教學環節,注重提煉和總結解題模型,培養學生的轉換能力,讓學生多方位認識和運用數學模型。相對而言,高中階段的數學問題更加注重知識的綜合考查,對思維的靈活性要求較高。高中階段考查的數學知識、解題方法以及數學思想基本不變,設置的題目形式相對穩定。因此,教師應適當引導,合理啟發,對答題思路進行分析,逐步系統地構建重點題型的解題模型。
3.結合教學實驗,開展數學建模活動
教師在開展數學建模活動時,應結合教學實驗。開展活動課和實踐課,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適時進行數學實驗教學,可以每周布置一個教學實驗課例,讓學生主動地從數學建模的角度解決問題。在教學實驗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寫出實驗報告。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并對各組的交流進行總結。教學實驗可以促使學生在探索中增強數學建模意識,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4.在數學建模教學中,注重相關學科的聯系
教師在數學建模教學中,應注重選用數學與化學、物理、生物等科目相結合的跨學科問題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從這些科目中選擇相關的應用題,引導學生通過數學建模,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其他學科的難題。例如,有些學生以為學好生物是與數學沒有關系的,因為高中生物學科是以描述性的語言為主的。這些學生缺乏理科思維,尚未樹立理科意識。例如,學生可以用數學上的概率的相加和相乘原理來解決生物上的一些遺傳病概率的計算問題,也可以用數學上的排列與組合分析生物上的減數分裂過程和配子的基因組成問題。又如,在學習正弦函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模型函數,寫出在物理學科中學到的交流圖像的數學表達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建模。因此,教師在數學建模教學中,應注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通過數學建模,幫助學生理解其他學科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是培養學生建模意識的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導學案,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應用數學模型。通過建模教學,讓學生形成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相互轉化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建模意識。教師通過強化數學建模意識,讓學生掌握數學模型應用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鄭蘭,肖文平.基于問題驅動的數學建模教學理念的探索與時間[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2]王國君.高中數學建模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
[3]李明振,齊建華.中學數學教師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
【如何提升哲學素養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多媒體教學提升英語文化素養11-26
提升藝術院校學生文化素養研究的論文04-01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論文06-13
有關哲學論文11-29
培養語感,提升語文素養03-08
核心素養如何優化小學英語課堂論文05-16
哲學論文寫作指南03-02
有關于哲學的論文11-23
20 世紀的邏輯哲學與數學哲學研究論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