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
空間和時間作為外感官和內感官,無非是一切直觀發生的主觀條件,都是某種獨立存在的東西,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何為先驗感性
康德認為人的知識分為感性和知性兩個主干,對象通過感性被寄予認知主體,通過知性被認知主體思維。感性,包括時間和空間,在康德這里屬于人的先天認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一種知識以什么方式以及通過什么手段與對象產生關系,它與對象直接產生關系所憑借的以及一切思維當作手段所追求的,就是直觀。”感性就是認知主體進行直觀的能力,人類憑借感性與認知對象直接產生關系,并且獲得表象。這種表象康德稱之為顯象,以區別于物自體,是物自體刺激感官獲得的雜多。康德進一步指出,認知主體被對象所刺激,這種刺激,即對象對于表象能力的作用就叫做感覺。在顯象中,與感覺相應的東西叫做顯象的質料,整理所獲得的雜多的東西叫做顯象的形式。這種形式與感覺無關,是先天的給予我們的,是純形式的,這種形式自身叫做純直觀。
先驗感性論就是關于這種純直觀的科學,構成康德關于人的先天認識形式的第一部分。把人的認識中關于思維和經驗的部分剔除出去,剩下的純直觀即空間和時間。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供了兩種關于空間和時間的論證。一種是形而上學的闡明,一種是先驗的闡明。所謂形而上學的闡明是為了證明空間和時間是人的認識的先天形式;所謂先驗的闡明則是指將時間和空間作為一種原則,為某種知識提供普遍有效性。簡言之,形而上學闡明是為了說明空間和時間本身的定義是什么,而先驗的闡明則是說明空間和時間在認識論上的作用,涉及康德的總問題———“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即空間和時間作為認知主體,對對象的認識的可能性條件是如何起作用的。在《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中,康德明確提出了關于“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這一總問題的四個分問題。分別是“純粹數學何以可能?”“純粹自然科學何以可能?”“作為人類自然傾向的形而上學何以可能?”以及“科學的形而上學何以可能?”對空間和時間的先驗闡明涉及對前兩個問題的回答。
接下來我們就討論康德對空間和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分別是什么。
二、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
借助于認知主體的外感官,對象全部在空間之中,且被空間關系所規定,外在于認知主體。那么空間本身究竟是什么呢?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通過對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給出了答案。首先,康德認為空間不是一個從外部經驗抽象的來的經驗性概念。因為要使認知主體與不同于認知主體的對象產生關系,或者要使認知主體能夠把外在物體表象為彼此外在和彼此并列,并且各不相同,在不同地點,這必須已經有空間作為基礎。因此,空間不是憑借外部顯像的關系得來的。其次,空間是一切外部直觀的基礎,是外部直觀不可或缺的先天表象。因為認知主體可以想象一個空無一物的空間,但是卻不能想象任何一個不占據空間的表象。因此,空間概念不是一個依賴于顯象的概念,而是使顯象被認知主體獲取,從而成為可能的條件。再次,空間是一個純直觀,它不是由于事物關系得來的推理概念,也不是一個普遍概念。因為我們無法設想多個空間,當人們設想多個空間時,也是作為一個空間的各個部分。因而,本質上是只有一個空間。最后,空間被表象為一個無限的被給予的大小。沒有哪個觀念能夠被想象為似乎把無限多的表象都包含在自身之內,只有空間能做到。由上述特點,康德得出空間的原始表象是一個先天直觀而不是一個概念。
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給出了空間作為認知主體的感性的先天認識形式的幾個特點,證明了空間是人的先天認知形式。康德又進一步提供了空間的先驗闡明,論證空間是如何為知識提供普遍必然性的。
幾何學是一種具有綜合內容卻又先天普遍必然的知識,其定理無可爭辯。例如勾股定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這些知識不是通過經驗得來,也非根據經驗判斷推演而來。在《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中康德明確的區分了算數和幾何。幾何學源于認知主體的空間純直觀,算數和物理學則依賴于認知主體的時間純直觀。在時間中,相繼單位相加產生數的概念,位移產生運動的概念。空間針對的是幾何學的,時間針對算數和純粹力學。幾何學是一門綜合的卻又先天的規定空間屬性的科學。單從一個概念無法得出超出概念的命題,但幾何學確是這樣的科學。幾何學的定理都是無可爭辯的,必須是先天的,是先于一切經驗先天的存在人的心靈中的。但幾何學的知識又是綜合的,如何保障這種知識的先天綜合性呢?
只有空間———這一優先于客體,又能先天規定客體的外部直觀的,認知主體的心靈固有的直觀能力能夠賦予幾何學以先天綜合性,進而成其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學。
三、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
借助于認知主體的內感官,心靈能夠直觀自己或者自己的內在狀態;內感官無法提供關于靈魂的任何直觀,但是唯有通過某種確定的形式,在這樣一種形式下,關于靈魂的內部狀態的直觀才有可能。因而,所有屬于內部規定的東西都在時間的關系中得以表象出來。康德通過對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展示了時間的具體特征。
首先,時間同空間的第一個特征一樣,也不是從經驗或者經驗對象中抽象出來的概念。同時和相繼是時間的兩大特征,但假如時間不是先天的認識形式,人們根本不可能設想一些東西存在于同一個時間或者不同的時間中,也即同時和相繼根本不能進入主體的知覺。其次,時間是一切直觀,包括內直觀在內的基礎,是主體進行直觀必不可少的表象。時間本身無法被取消,它是先天被給予的。顯象的現實性唯有在時間中才能得以保證。顯象可以被取消,但時間無法消失。再次,時間同空間一樣,不是推理概念,也是感性直觀的純形式。直觀的對象是單一的,不同的時間只是同一時間的各個部分。最后,時間具有無限性,一切具有確定長短的流俗時間都是通過對作為基礎的唯一的時間的限制得出的。作為源始表象的時間是不受限制的被寄予的。
關于時間的先驗闡明,康德在關于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的第三點已經涉及。康德認為時間只有一個維度,不同的時間無法同時,只能是相繼的,正如不同的空間無法相繼,只能同時存在。這些原理唯有是先于人的經驗先天的存在于認知主體的認知結構中,使得認知主體的經驗得以可能的條件。而不可能是源于認知主體的經驗。隨后康德又援引了變化的概念來進一步說明時間是如何給算數和純粹力學的科學性提供根據的。“變化的概念亦即隨之運動(作為位置的變化)的概念惟有通過并在時間表象之中才是可能的。”在《導論》中,康德指出,算學是在時間里將相繼的單位相加起來,產生出數的概念;純粹力學是在時間里通過位移產生運動的概念。
然而,康德在其 1770 年的就職論文《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中又對時間空間對力學和數學的關系有了完全不同的表達。他指出純粹數學通過幾何處理空間,時間則對應于純粹力學。數的概念屬于知性概念,但其具體實現則須要借助于感性的直觀形式———時間和空間,唯有這樣多個東西才能前后相繼或同時共存的被提出;純粹數學處理的是認知主體全部感性知識的形式,因而,純粹數學是任何感性的和清楚的知識的工作。其對象不僅僅包括直觀的形式原則,還包括本源的直觀,因而純粹數學能夠提供出最真實的知識,并且為其他一切知識提供具有最高確定性的模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康德在此指出幾何學對應于空間,純粹力學對應于時間,而他在處理算數的科學性時,則同時依據了空間和時間。數是“借助于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而“實現”出來的。鄧曉芒老師認為,康德在處理數的概念時候,有他的模糊之處。因為無論時間的一維性還是前后相繼,都不是算術的規則,而只是時間概念本身的內涵。他認為,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里甚至都沒有提供出對時間的直接的先驗闡明。而僅僅是將時間“作為使經驗成為可能的諸規則而起作用”的功能當作了時間對純粹數學和純粹力學的科學性的保障。然后他又指出,康德雖然沒有直接談到時間和數學的先驗闡明關系,但畢竟談到了時間“一個單位一個單位的連續相加”造成了數的概念。康德對算數的先天有效性未能作出清晰的解釋。
四、關于空間和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得出的結論
空間和時間作為外感官和內感官,無非是一切直觀發生的主觀條件,都是某種獨立存在的東西。空間是外部經驗的先天條件,時間是內部直觀的先天條件,外直觀最終要通過內直觀才能被主體感知。因此,時間具有這樣的特殊性———它不僅是內部現象的先天條件,更是全部一般顯像的先天條件,進而,也間接是外部顯像的先天條件。空間和時間的先驗觀念性和經驗的有效性保障了數學和力學的普遍有效性。所謂先驗的觀念性指的空間和時間作為感性的直觀能力,先天的就存在于人的心靈之中。所謂空間和時間的經驗有效性指的是,物自體刺激感官產生的一切表象都能夠被納入到空間和時間中去。但是空間和時間不能直觀物自體,我們不能夠對物自體作任何判斷。因而我們只能從一個人的立場出發才能夠談論空間和時間,也唯有從一個人的立場出發才能保障知識的普遍有效性。
康德的時空觀與以往任何一種時空觀都不同,不過他也受到了以往時空觀的啟發,在對牛頓和萊布尼茨———沃爾夫的時空觀批評的基礎上,康德進一步證成了自己的時空觀。牛頓的時空觀認為,空間和時間不是認知主體的先天形式,而是不同于客觀事物且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牛頓把空間設想為一個無限的且巨大的箱子,時間則是一條綿延無盡的河流。萬事萬物都被裝進這個箱子和河流中去。事實上,牛頓賦予了空間和時間以“先驗的實在性”。康德不同意牛頓的觀點,認為“先驗的實在性”是無法得到保障的。空間和時間作為主體的先天認知結構,先于人的經驗先天的存在于人的心靈中,只具有“先驗的觀念性”。但對于空間和時間本身是什么,是屬于物自體還是獨立的存在,我們不得而知,是超出我們經驗的范圍的。因而“先驗的”不具有“實在性”。所以牛頓將空間和時間看作獨立于事物的客觀存在是錯誤的觀點。不過康德借鑒了牛頓賦予時空觀“實在性”的特點,不過這種實在性不能是“先驗的”,唯有將空間和時間當作主體的先天認識形式,賦予了它以“觀念性”,才能更好地理解空間和時間的“實在性”,從而保障了空間和時間的可理解性。萊布尼茨———沃爾夫的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獨立于事物的客觀存在,而僅僅是事物間的關系。但是這就無法解釋數學和力學的普遍必然性問題。感性僅僅是包含屬于事物自身的東西的雜亂無序的混亂表象,處于認知主體未借助分辨清楚的標志和分表象的堆積。但是,這種說法歪曲了顯像概念和感性概念,使得感性和顯像的整個學說毫無用處、空洞無物。萊布尼茨的時空觀雖然避免了牛頓時空觀隔絕于經驗的困境,但是無法為知識提供普遍必然性。萊布尼茨區分了感覺和理智,認為兩者都是關于物自體的認識,不過理智比感覺更清晰。康德批評萊布尼茨說,清晰與不清晰的區別僅僅是邏輯上的區別,并無內容上的區別。物自體刺激感官獲得的表象叫做感覺,而關于物自體本身是什么我們并不知道。萊布尼茨關于感覺和理智的區別還僅僅是空間層面的區別,并未與時間有所關聯。物自體與認識的區別不是邏輯上清晰不清晰的區別,而是先驗上的區別。物自體是超越于我們經驗之外的,本身是什么我們無法知道。
總之,康德的獨特的貢獻是將空間和時間看作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避免了以往哲學家以雜亂無章的感覺為經驗基礎的不可靠性。從而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先驗觀念性和經驗的有效性保證了數學和力學的普遍有效性。
【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相關文章:
休謨問題與先驗范疇05-06
作為學科的“形而上學”的學術價值05-07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演變脈絡05-28
淺談私立和公立幼兒園的管理區別和方法06-10
論文的結構和排版格式07-25
論文提綱和寫作步驟06-23
平衡結果和過程指標06-02
認知、知識和創新本質06-01
淺談舞蹈形象和意境04-12
論文的標準格式和字號要求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