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小論文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和實施規范辦學的新情況下,做到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教育的新課題。捷徑是沒有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效解決這一課題,必須努力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思想政治高效課堂,始于教師,源于學生,是一種“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在于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講,實現思想政治高效課堂,在轉變師生的關系、創造方面對教師和學生新 的要求.
一、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要求師生建立起真正教學相長關系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只是學生,教師僅擔當教書的職責,學生的任務只是學習知識。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彼此孤立、機械,教師很難判斷其教學效果,學生很難反映自己的困惑,體現不出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往往導致教師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學生為識記知識而被動聽。現實中的“書呆子”不絕于耳,也勢必造成教師和學生拉長戰線,加重負擔,教學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課堂,要求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適時地轉換彼此的角色,做到該為師時做教師,該為“生”時做學生;學生做到該為生時做學生,該為“師”時當老師。彼此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及時地轉換角色,共同參與,合作探究,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如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在理論知識的預設環節讓學生大膽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知識的生成,師生共同求知,教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之間也互相交流。這樣的師生關系很顯然既有利于師生教學相長,又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二、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要求師生共同創設合作探究的環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解放孩子的手,讓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讓他能說;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讓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接觸大社會、大自然。”這段話告訴教師要推進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需解放學生,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一起合作探究。為此,師生要共同創設共同探究的教學環境。
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方式,也能為師生共同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提供有效支撐。“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善傳統的師生單項交流的方式,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多項互動的交流,增加每個學生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師生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交往和互動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靈感,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能培養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證精神和樂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如在講解匯率的有關知識時,我就事先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到有關經融機構了解相關常識,然后師生在課堂上模擬現實中有關匯率的具體情況,大膽地讓學生們自己去操作,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參與實際經濟生活能力,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感覺這樣的課堂很輕松有趣。可見,師生創設探究合作的環境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要求師生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高效課堂是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中生成的,是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離不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而學生則要不斷地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注重學生的能力提高與發展轉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教學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知識的積累,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效果,而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做到以人為本,致力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不是“教書”,而是“用書教”,即教師通過對知識、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潛能,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它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責任感。同時還要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以及科學和人文素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及學生個體的綜合提高。
教師要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往的教學內容遠離生活實際,學生感覺知識繁、難、偏、舊,教學內容在呈現方式上又比較單一,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缺少生動性和趣味性,難以形成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情境,更談不上合作學習了。新的教學實踐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呈現方式。如采用圖片、游戲、表格、背投等直觀、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將時事政治的材料,運用多樣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來,效果更加明顯。這樣學生不僅樂于接受新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師還要在多樣化的解決問題和靈活性的評價方式方面下功夫,激勵學生發現學習固定的邏輯答案。單一的評價標準,鈍化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這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求教師不斷地加以解決。教學中淡化教師邏輯式的精心講解,鼓勵學生開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獨立思考,認識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僅僅看一次考試分數,更不能產生刻板效應。教師應通過書面考試、口試、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建立成長袋等方式,靈活地評價學生,充分體現評價的指導性、激勵性、尊重性,以調動學生去學習。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下,大膽地思考、發現,不斷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總之,教學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更是如此。只要師生共同努力,我想思想政治課的高效就一定能夠實現。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已成為每位中學任課教師的共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是對中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是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多年來,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
一、精心備課。
要想提高課堂效益,精心備課非常重要,具體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
1、備教材,首先要整體把握教材,不能孤立的光看某一部分,而要把它看成一個人,每個部分都有其功用,不可分割。例如在準備一節思想品德課時,我一般是要了解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冊書及本單元的概況,還要知道本節課在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冊書及本單元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節課學生要達到的目標,這樣做有助于我整體把握教材,提高效率。備教材,還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就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進行合理的刪減或是增加,進行順序的調成。比如,教材中有的內容有時候不適合學生操作,或是學生做不到,我就把它刪除,或是留做課后拓展作業;還有有時為了更適合學生學習,我會把本節課的框題內容改變或是進行順序的調整。
2、備學生,首先要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還要對每個學生的水平加以掌握,做到方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我們不僅要掌握每個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還要考慮他們要達到什么目標,做到培養出合格的學生。
3、備方法,他要求我們對不同的活動選擇不同的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措施。例如,在講解教科版七年級下冊第三課《承擔責任》時,根據不同的框題,我分別采用了分析法、討論法以及情景演示法等。在備教法時,我總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來設計不同的方法,問不同的問題,不搞一刀切。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使每個學生有事可做,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加強學生課前預習環節
學生課前預習是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導學生學會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前預習,可以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力地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課也不例外,但在課前預習環節中,一定要把握好兩個原則。首先,指導學生使用教師自己編訂的《導學案》進行預習。每個學校的學情各不相同,如果讓學生直接使用現成的教輔資料進行預習,并不一定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教師是最了解自己學生情況的,因此,每一本教材我自己精心選編《導學案》來指導學生預習,便顯得至關重要,也才能取得最佳的預習效果。其次,《導學案》的設計要把握分層原則。學生的智商、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必須設計出照顧到每個學生層次的《導學案》,才能使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獲得最優的發展。
三、強化熱點問題對接
新課改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課注重了實效性,與現實問題結合非常緊密,期中、期末或中考試卷里,70%以上的題目都與時政熱點有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加強熱點問題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理論的對接,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識,提高課堂的效率。
以教科版七年級下第十課《誰為我們護航》一課為例,我們可以選取以下案例作為熱點對接的素材。
1、家庭侵害。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地區43歲的農民駱淑平,因對8歲的兒子王闖多次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說謊之事不滿,遂對王闖進行毆打。王闖不反抗,也不躲避,任母親毒打,造成雙臂及下肢大面積創傷,并引發腎功能衰竭,法醫鑒定為重傷。
2、社會侵害。阿兵是澄海外砂人,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后發現了大哥原來是毒販子,但他也不以為然。后來阿兵偷嘗了一點,從此成了一名“吸毒者”。為了尋找資金來源,開始設攤賭博。最后,阿兵被警方抓獲,被送強制戒毒。
以這樣“觸目驚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配以相關圖片作為課堂導入,與課本知識進行對接,不僅能在霎那間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而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更充分理解學習本節課的意義所在,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合作探究習慣
以教科版七年級(下)《我與我們》一課為例,在對“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關系”問題進行了學習時,我以“眾人拾柴火焰高”和“一個和尚有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為素材,提出這樣的問題供學生合作探究:“為什么眾人拾柴會火焰高,而三個和尚去沒水喝呢?”最終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使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不僅僅取決于成員數量的多少,更取決于成員之間的組織和配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使學生對“集體如何才能發揮最大能量”這一問題獲得正確的領悟,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總之,以上就是我對打造高效課堂的一些認識、體會和做法。當然,要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并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加學習,多加思考,多加探索,多加研究,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小論文】相關文章:
高效數學課堂的打造的論文06-28
打造高效物理課堂的論文09-22
關于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論文07-08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教育論文08-09
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探析論文08-30
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05-16
高效課堂數學的論文08-15
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策略10-10
小學英語高效課堂論文06-21
高效課堂的生物教學論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