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的關系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的關系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對比語言學與翻譯聯系緊密,翻譯涉及兩種語言,勢必涉及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轉化。將對比語言學中的有關理論應用到翻譯研究中去無疑會對翻譯實踐起到指導作用。所以本文試從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淺談兩者的關系,以期更好地指導翻譯活動。
關鍵詞:
對比語言學;翻譯;關系
1.引言
翻譯內容龐大,必須做到將翻譯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在運用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學理論的研究對翻譯起指導作用。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所涉及的就是對兩種語言的對比與研究,這無疑給翻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視角與理論指導。
2.對比語言學與翻譯
許余龍先生在他的著作《對比語言學》中給對比語言學作如下定義: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他們之間的異同(許余龍,2002)。從這一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語言學分支的對比語言學,著重強調兩者不同語言的相異之處。
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研究有著太多的共性,首先,二者都涉及對兩種語言文化的比較;其次,翻譯研究與對比語言學研究都基于共同的對等基礎;最后,兩者都在對比研究的基礎上,從不同中尋求共通之處。
3.對比語言學在翻譯中的應用
對比語言學在展開對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時通常會從詞匯、句法、語篇和語用層面來論述,這同樣適用于翻譯研究。因此,本文試從這幾個層面解讀翻譯中的相關現象。
3.1詞匯層面
詞匯層面的對比包括詞匯形態對比和詞匯語義對比兩大類(許余龍,2000)。在翻譯中,要明確區分英語詞匯形態豐富。此外,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語義上也存在著不同,因此譯者必須正確區分詞義的褒貶,詞義的概括范圍等,從而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選擇正確的表達。比如漢語中人們常說“車來了”中“車”的表達是比較籠統的,它可以指面包車minibus,可以指出租車taxi,可見英語中描述車輛的詞匯相比漢語來說是較為豐富的。
3.2語法層面
語法對比可以分為屈折形態學對比和句法對比(許余龍,2002)。英語的屈折形態變化要比漢語豐富,例如名詞的數與格,而漢語中則缺少相對的變化。從句法對比上來看,翻譯中譯者必須注意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各成分之間的排序上的異同。試看下面的例子:
原文. The spiritual thirst of mankind has for ages been quenched at Hebrew fountains.
譯文.多少世紀以來,希伯來人的甘泉解決了人類精神上的干渴。
例句中,譯者對句中時間狀語for ages的翻譯做了語序調整,將其提前到譯文句首。因此可說在翻譯中,通常先翻譯英語從屬結構,其中包含各種狀語,然后再翻譯主干。
3.3語篇層面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使得漢語多并列結構,通過語義邏輯關系相連。英語多主從結構,多靠連接詞連接。下面例子體現重形合的英語和重意合的漢語在翻譯時為譯者主體性的發揮創造的可能性條件。
原文. 只有這樣,才會明了發展問題既是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也是發達國家的責任。
譯文1. Only thus will we recognize that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譯文2. Only thus will we recognize that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原文中,“既是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也是發達國家的責任”兩分句看似并列,其實不然。原文暗含譴責發達國家沒履行己任,如果用and將兩者譯成并列結構就未突出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己任的意圖;而在譯文2則強調突出了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因此譯文2要比譯文1更勝一籌。
3.4語用層面
在語用方面,我們在翻譯中必須注意,兩種語言中一些在形式或語義上對應的表達法,可能會表達不同的語用意義(許余龍,2002)。語用層面的對比也體現在多個角度,下面的例句便從英漢兩種語言的否定轉移上來比較翻譯時英漢語言中出現的否定轉移現象。
原文:The craft did not crash because of engine failure.
若將上文譯為“由于引擎故障而沒有墜毀”明顯不合邏輯,原意是“飛行器墜毀并非由于引擎故障”。英語謂語否定句中,語用否定點通常會發生從謂語到狀語的轉移,因此在翻譯時,要充分考慮譯文的邏輯順序。
4.結語
對比語言學與翻譯是聯系較為緊密的學科。本文試從詞匯層面、語法層面、語篇層面和語用層面將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分析對比語言學的研究視角,為翻譯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由此可以看出,翻譯與對比語言學的關系密不可分。這兩門學科都要在相互吸收借鑒對方的學科優勢理論的基礎上,促進自身的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文國.2006.對比語言學的目標與范圍[J].外語與外語教學.第1期.
[2]許余龍.2002.對比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拓展:畢業論文寫作指導
在整個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草擬初稿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費心思的工作。初稿雖然只是文章的一個坯子,但卻是下步進行加工的基礎。不能因為它是初稿,寫作時就可以草率行事。
1、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畢業論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正式動筆之前,要對文章進行通盤思考,檢查一下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緒。首先,要明確主題。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動筆之前必須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劉熙載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藝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主題不明,是絕對不能動手寫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訂]思想前進的脈絡、軌道,是結構的內在依據。動筆之前,對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謂“格局”,就是全文的間架、大綱、輪廓。在動筆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幾部分,各有哪些層次,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哪里該詳,哪里該略,從頭至尾都應有個大致的設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準備好,將各種事實、數據、引文等找來放在手頭,以免到用時再去尋找,打斷思路。第五,安排好寫作時間、地點。寫作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
古人說:“袖手于前,方能疾書于后。”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準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于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2 一氣呵成,不重“小節”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下筆之后,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后,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后應該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后,擱它幾天,然后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3、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
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在談到他的散文寫作時說:“吾文如萬斜泉涌,不擇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干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地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蘇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沒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總結的“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則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當行”,要求作者在寫作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不惜筆墨。如一篇文章的有關背景,一段事情的來龍去脈,一種事物的性質特征等,如果是讀者所不熟悉的,就應該在文章中講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茍簡,而使文意受到損害,以致出現不周密、不翔實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說,不該寫的,一字也不可多寫,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揮灑,不加節制,也不肯割愛,勢必造成枝蔓橫生,冗長拖杏,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4、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魯迅在《答北斗雜志社問》一文中,提出了八條寫文章的規則,其中第二條是:“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這是很有道理的。“寫不出”,有種種原因:或者對所談的問題認識不充分,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過現象深入其本質;或則對所論的問題分析不透徹,沒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剖析,只見一點,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還不夠充分,或則對文章的主題、結構、語言表達還沒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寫不下去。
“寫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不一定是壞事。它說明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寫作時機還不成熟。這時候,應該明智地停下來,細心地分析寫不出的原因,回顧寫作的各個環節,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如果是材料問題,就要進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認識問題,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寫作對象進行再認識。
“不硬寫”,不等于不能再寫。只要查明原因,對癥下藥,克服了寫作中的障礙,就會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淺談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的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淺議對比語言學03-04
數學畢業論文-淺談幾類積分的關系03-04
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的應用論文11-13
淺談哲學語言學轉向與語文教育哲學論文11-20
論龐德與辜鴻銘的《論語》翻譯對比研究論文12-17
淺談英漢主語的對比與轉換03-01
淺談關系營銷03-02
淺談建筑企業客戶關系管理及維護論文04-20
淺談商業插畫中藝術與商業的互動關系論文11-18
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與翻譯能力培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