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
摘要:新聞寫作與文學寫作分屬不同的范疇,但兩者都依附于語言的表達,在寫作上有某種內在的相通性。在新聞寫作中適度地運用文學手法,可以在確保新聞真實客觀的基礎上增強新聞的可讀性與感染性,更好地發揮新聞的社會效應。本文就文學手法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作了簡單介紹,并對此提出了建議,希望在文學手法的幫助下,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產生。
關鍵詞:新聞寫作;運用;文學手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各種現代化傳播方式的提高,新聞事業也得到了很好地發展,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聞的社會效應,就必須保證新聞作品的質量。作為最后一道工序,新聞寫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新聞素材,如果不能用好的變現手法變達出來,就會被埋沒,失去新聞價值。現在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從新聞中獲得基本事實,還希望新聞能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與感染性,新聞寫作的文學化應運而生,逐漸成為新聞表達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新聞寫作的文學化表達
新聞是對就近發生事實的報道,其目的是向群眾傳遞信息,具有時效性,可讀性與真實性,新聞的基本原則是用事實說話。因此,新聞語言必須準確,客觀,不能有絲毫偏差。而文學寫作是對真實生活的藝術化表達,是作者表達自己某種情感、價值觀的載體,這就要求文學語言必須具備很高的審美價值。雖然新聞寫作與文學寫作文體不同,對語言要求也不同,但二者都是以文字為載體,且兼具可讀性的要求,所以在新聞寫作中適度引入文學寫作的手法,可以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增強新聞的可讀性與藝術感染力,更好地發揮新聞價值。
二、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
(1)修辭手法的運用
修辭手法是通過對語句的修飾、調整,運用特定的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集合,包括比喻、比擬、夸張、排比等。在新聞寫作中使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可以使新聞作品生動形象,提高作品的可讀性、可聽性,也能更好地渲染新聞主題。如《守護人民政黨的生命線》中,將我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那種精神比作西方人眼中磁石般的“東方魔力”,暗夜中照亮征程的“興國之光”,而結尾又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這里有比喻,也有比擬,卻沒有讓新聞失真,而是賦予了新聞極強的情感與人文精神,使讀者能立即抓住新聞的主旨,同作者一同參與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去。反之,如果新聞只知道將事實機械的`排列出來,語言呆板,毫無生機,一味追求客觀而忽略了新聞的可讀性,就會失去讀者和聽眾,也就失去了新聞價值。
(2)表達方式的選擇
表達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語言方法、手段,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可以更好地表達新聞主題。在信息化與快速消費的時代,觀眾對生硬刻板的傳統“讀題”新聞模式已經不再滿足,具備可讀性與感染性成為新聞改革的方向。故事化成為新聞寫作中一個常用的手法,通過文學手法中的場景設置、對話描寫、細節描寫等改變傳統新聞平淡乏味的狀態,并借用倒敘法、插敘法、略敘法等增強新聞的戲劇化,激發觀眾的興趣,使觀眾能感同身受,引發觀眾的情感變化,使新聞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如《小村大事》,該新聞旨在探索現階段農村的發展之路,卻舍棄了嚴肅規整的議論,轉而借用記敘和描寫的手法講述了信陽市郝堂村的變化,從一個小村莊的發展,寫出一個時代的發展趨向。有事實,有依據,增強了新聞的說服力,而且口語化的記敘與優美的風景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這個小村,跟著記者一起采訪,思考,為新農村的發展而驕傲。
(3)表現手法的運用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講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有想象、聯想、渲染等。新聞的真實性要求報道需客觀復原事實情節,不能有夸大其詞的成分,但新聞工作者不可能參與所有報道事實的情節,為了向群眾匯報情況,就必須依據已有信息對現場進行情景還原。如去年的馬航事件,沒有人直擊事件的發生,可是新聞不能平鋪直敘的報道一架飛機就突然失蹤了,這不是客觀而是冷漠,會引起群眾心理的反感。而通過對事故現場的合理想象與對場景的適度渲染,有助于激發社會的溫情意識,撫慰受害家屬的悲憤情緒,讓人們對災難有更深的體會,更加珍惜生命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所以變現手法的運用并不是對新聞真實客觀的違背,它的藝術性與感染力使新聞理性且不失人性化,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
三、把握文學手法應用的尺寸,追求真善美
適當的文學手法可以為新聞寫作錦上添花,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和感染性,但如果運用過度,就會失去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對觀眾產生誤導,從而違背新聞的基本原則。因此新聞寫作在借助文學手法提升其文學性的過程中一定要堅守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原則,把握好這個尺度。首先,在對新聞事件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確定整體的報道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提取合適的采訪內容確立報道的大體框架;然后,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對采訪內容進行報道,運用適宜的文學手法去豐富細節,增加細節的生動性,從而在真實的基礎上增加新聞的文學性。
四、結束語
文學手法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為新聞報道注入了新的血液,把新聞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文學化的新聞形象生動,能夠更好地吸引、感染觀眾,從而更好地實現新聞價值,因此新聞的文學化已成為新聞界的發展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有助于我國新聞事業的改革,有助于提高觀眾對新聞的關注度,有助于新聞的全面發展。同時,記者要有較強的新聞意識和良好的文學修養,能夠把握好新聞與文學的尺度,堅守新聞真實客觀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姜威.淺談如何在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手法的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4):216-217.
[2]張企浩.論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J].讀與寫,2014,11(3):56-57.
[3]李珺.淺議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J].科學大眾,2015(1):25.
【芻議新聞寫作中文學手法的運用】相關文章:
8.簡歷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