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論文
1引言
21世紀將是以知識經濟為主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人才的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如何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國際教育界日益關注的問題。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文件,決定實施“質量工程”同時,教育部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全面實施質量工程,是新時期深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戰略抓手。高等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推進現代化事業的必然選擇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緊迫任務。
基礎醫學實驗是基礎醫學系列教學中的實踐性環節,它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實現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為此,我們在建設四川省級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時,努力實踐三項工程,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2.中心建立
1998年按照學校培養適應21世紀醫學需求的實用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整合資源、理順體制、加強實踐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組建了基礎醫學實驗技術中心。2005年基礎醫學院成立后,將基礎醫學實驗技術中心更名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驗教學工作。成立初期就堅持以學生為本和把“培養興趣、傳授知識、塑造能力、提高素質”貫穿實驗教學始終的教育理念,中心是一個集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一體化的機構,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優化體現了基本實驗技能的系統訓練與科學研究能力相結合,逐步形成了相互銜接、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課程新體系,同步實現了開放式的實驗教學。
中心成立以來,累計投入2203萬元,增添了一批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實現了實驗室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目前,中心實驗室使用面積達到3800m本科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增加到2031萬元,擁有數碼互動顯微教學系統、數字解剖實驗室教學系統、形態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等一批可以滿足現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儀器設備,改善了實驗教學環境,改進了實驗教學手段,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為培養高素質創新性的醫學人才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良好的實驗教學技術平臺。目前中心承擔著全院8個專業3810名學生的實驗教學任務,年實驗教學工作量約為569214人學時數。
中心發展的實踐證明,上述改革思路的實施,通過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質量。2001年以來,先后獲得各級教學成果獎9項,各級科研成果獎7項,中心的精品課程“醫學機能實驗學”2006年獲四川省精品課程。
3.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3.1以教學改革工程為核心,構建整體化的課程體系
從1998年開始,就積極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對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和建設。首先轉變教育觀念,打破原學科間的壁壘,優化教學內容,減少傳統驗證性實驗,增加跨學科綜合實驗,形成了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
(1)基礎技能實驗。這是面向醫學生開設的必修實驗內容。實驗教學中心精心選擇實驗項目,這些實驗項目涉及到了機能、形態、解剖等實驗方面基本儀器的使用、基本方法的訓練。學生通過實驗的訓練,為綜合實驗的學習打好基礎。為方便學生,我們最大限度地開放了實驗室,學生可以方便地選擇實驗時間。
(2)基本實驗。為了讓學生接受一個全面、系統的訓練,我們精心選擇部分傳統的驗證式實驗作為基本實驗項目,希望通過本階段的學習,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到實踐的能力。
(3)綜合性實驗。對于完成基本實驗的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此時,我們安排綜合性實驗。其中,有按常規教學方式授課的實驗項目,也有對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要求更高的實驗研究學習基地的實驗項目,學生可以根據間。在教學中按照“正常一異常一臨床”的主線展開。例如,在學生的學習中首先引入“動脈血壓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的生理學內容,接著學習“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的病理生理學內容,最后學習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再例如,學生首先學習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生理學內容,接著學習“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的實驗生理學內容,最后學習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理;這種編排更符合學習認知規律,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便于自學,還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大大精減學時,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強化綜合性實驗教學內容。進一步密切基礎學科尤其是臨床學科的整合交流。
(4)設計性實驗。“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是學院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教學工作是重點,因此,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創新實驗教學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積極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實現了醫學實驗教學從“驗證實驗為主”向“設計實驗和探索實驗”轉變。采取了集中授課、小班實驗教學和實驗設計答辯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師指導下,自行選擇課題、完成實驗設計方案、通過實驗答辯,確定實驗項目,完成課題,撰寫科研論文。這是一種培養學生大膽進行科研設計、研究探索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并成為融會與溝通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的橋梁。通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初步掌握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培養開拓型人才有重要意義。
通過探索性實驗設計課程訓練,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研究一般過程。自開展探索實驗設計以來,共有12個本科班的1000余名學生完成探索實驗設計,完成探索實驗設計200余篇,并錄入成都醫學院大學生實驗設計匯編。同時,撰寫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8篇已發表,6篇已被相關雜志錄用。
通過此過程,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同時達到了開拓視野、啟迪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3.2以教學質量工程為主線,建立實驗教學監控機制
教學質量工程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實驗課程與學科理論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為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互相支撐協調、共同推進現代化醫學教學改革|2—31。我們把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確定為我校具有引導性的改革突破口,調動廣大學生和教師進行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校的教育改革方向。實行實驗教學學分制,編寫特色的配套教材、雙語講義,建立實驗教學監控機制,應用角色互換式和以問題為中心等多種教學模式;以整合資源為基礎,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以應用現代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實驗項目和實驗課時科學和信息技術為重點,建立一流的實驗教學平臺。
具體表現在:
(1)創新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創新知識為中心,開展實驗設計和探索實驗。設計實驗是一種培養學生大膽進行科研設計、研究探索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成為融會與溝通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的橋梁。學生首先以大班為單位學習實驗設計方法,然后分成小組,利用課外時間查閱文獻資料,運用所學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方法,完成實驗設計報告,經答辯后,和同學們分析探討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建議,進一步完善實驗設計,從中挑選優秀實驗設計在教師指導下付諸實施,使學生初步掌握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對開拓型人才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2)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教”為重點轉移到以“學”為重點上。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解了解和掌握現代實驗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交互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為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我們鼓勵同學采用交互式教學模式。在網上預習系統中,交互式教學模式的使用作為一個專門的模塊列出,同學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在線查閱及時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經過一個學期,同學對交互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基本掌握,這為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做好了基礎準備。通過實踐,很多同學反映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最常用的實驗設計原理和方法。
(4)反饋式教學模式。通過反饋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中心率先在校內開展理論和實驗教學的反饋式教學法,把教師的理論講課過程,反饋給教師本人,由資深教師和聽課的學生進行評估;把學生實驗過程反饋給學生本人,由教師講解評估。
(5)基礎結合臨床的教學模式。我們開展了實驗學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方法的探索。在完成實驗學理論教學后,學生進入附屬醫院預見習,要求他們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臨床表現,診治病情。我們進一步開展了在寒暑假期間,動員1-2年級醫學生分赴各自家鄉醫院,進行為期2-3周的臨床預見習。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極大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初步臨床思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建立實驗主講教師制,青年教師助教制度,成立教學小組,從多方面保證實驗教學效果。教學小組由兩名以上主講教師組成,負責若干實驗項目。每個教學小組負責制定出實驗的具體教學要求;新教師的課前時間段的教學質量,包括要求為每位助教上一次示范課;負責檢查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包括講解、交流、巡回指導和授課時間等方面;檢查實驗報告的批閱和解決突發事件等工作,確保實驗的總體教學質量。實驗中心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實驗課教學規范、實驗教學質量監控實施意見、實驗教學專家督導制度、實驗教學督導工作手則、實驗教學督導工作計劃、實驗教學過程督導規范、青年教師聽課制度、新教師培訓計劃、新教師培訓實施細則等。
通過上述的措施使學生理念更新,創新能力更強,滿意度提高。通過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學生對實驗課重要性的認識:認為實驗課重要或更重要占92%,提高32%;學生對實驗各環節重要性的認識:認為實驗過程和收獲重要的占79%,提高30%
3.3以學生為中心,推進創新素質教育工程
通過創新素質教育工程的實施14,使我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顯著增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結合更加緊密;使我們在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強調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相互促進作用,強調人文素質教育在專業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1,強調專業素質教育在創新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教育,實施創新素質教育工程,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深入開展學生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開展設計性探索性實驗,通過學生分小組,帶教的教師指導,對各組設計方案討論、答辯,并選取設計合理的可行的實驗。這是一種培養學生大膽進行科研設計、研究探索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并成為融合與溝通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的橋梁。通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初步掌握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培養開拓型人才有重要意義。
(2)開展大學生參與的實驗教學改革。成立了大學生實驗教學改革委員會。同學們提出許多促進實驗教學改革的設想,例如04級臨床美容本科班潘紅霞同學雞尾酒教學法在機能實驗學中的應用,03級臨床本科班李艷同學醫學探索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探討,03級臨床本科班李俏同學機能實驗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的探索等好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學生共撰寫教學改革論文30余篇,選擇其中優秀的進入大學生實驗教學改革論文匯編。
(3)開放實驗室16j,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成立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委員會和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委員會,開展同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大學生實驗教學創新基地。充分發揮我校實驗室的人、財、物的優勢,調動廣大教師、科研及實驗室人員的積極性,利用實驗室、研究所的儀器設備、場地,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設立實驗室開放基金,完善實驗室開放基金管理辦法,先后有3名同學申請了國家新型發明專利,自制實驗儀器3臺。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實驗技能,以養成嚴謹的科學工作態度,樹立工程意識,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4)開展研究式和課題式的學習。通過在理論課講授醫學科研設計基本理論,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對科研的基本環節和方法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探索、發現、創新這些概念的理解,增強了勇攀科學高峰的信心。近年來學生已完成科研論文30余篇,發表8篇,錄用6篇,其中優秀的進入大學生科研論文匯編。
(5)以開展班主任活動為平臺,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張曉教授等老師擔任10個學員隊的兼職班主任,開展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利用課余時間,召開主題班會,舉辦人文素質教育知識競賽,融歷史學、心理學、地理學、醫學為一體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得學生喜愛。申報課題,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五年追蹤研究。營造以“學生”為本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體系,為國家、社會培養出合格、高素質醫學人才。過小品等文藝形式表現出來,開展人文素質知識競賽,增加了學習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舉辦知識創新專題講座,邀請國家發展科學研究院院士胡松濤舉辦專利申請的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成功人士李開復的講座,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4.結語
經過多年的建設,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優化了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規范了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建了優良的實驗教學環境,增強了實驗教學手段,提高了實驗技術水平。網站上的教學資源豐富,使用方便,具備網上開放教學與開放管理的條件。
依托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構建了“一個中心,兩種能力,三項工程”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對實驗教學環節的建設,建立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基地。教學實踐表明,教學效果良好,轉變了學生對實驗課的態度,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基礎實驗技能和綜合實驗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創新能力增強。
【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