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醫學科普小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醫學科普小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學科普小論文 篇1
鼻咽癌是一種發生率很低的癌癥。在歐美國家的發生率在十萬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卻分外偏愛華南地區的人們。數據顯示,華南地區男性中它的發生率在十萬分之十到二十之間,女性中也有十萬分之五到十。在廣東的某些地區甚至高達十萬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學者提出這一現象可能是三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基因不同、過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魚。EBV是一種比較廣泛的病毒,并非華南獨有,也就沒有引起太多注意。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華南地區的人移民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地之后,還保持著鼻咽癌的高發生率;但是他們的后代,發生率就開始下降了。研究者認為這是由于這些移民后代逐漸放棄了祖輩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關注。 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魚身上。不過膳食對于癌癥的影響,研究起來并不容易——起碼,不能拿人做對照實驗。多數的研究都是“病例—對照”調查。做得比較完善的是1986年發表的針對香港青年的調查。那項研究找到了250名鼻咽癌患者作為“病例”,讓他們各自提供一名很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親戚或者朋友,這樣得到了250名沒有鼻咽癌的“對照”。通過問答的方式,讓他們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并且通過他們的母親了解他們兒童時代的飲食構成。最后,這項研究獲得了127組“病例—對照”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發現導致鼻咽癌的最顯著因素是兒童時代食用咸魚。當然,這并不是說吃了咸魚就一定會得鼻咽癌,而是如果兒童時代吃咸魚會讓得鼻咽癌的比例大大增加。在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之后,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為“香港青年中的鼻咽癌患者有90%以上是吃咸魚,尤其是兒童時代吃咸魚導致的”。其它的 幾項“病例—對照”研究也支持了咸魚增高鼻咽癌風險的結論。所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把中國式咸魚列為第一類致癌物,意思是它對人體的致癌能力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在小鼠實驗中,類似的結果也可以被觀察到。
為什么咸魚,尤其是中式咸魚。html具有致癌能力呢?據推測,咸魚是魚經過高濃度的鹽腌制的產物,中式咸魚有脫水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會生成一些亞硝基化合物。這些亞硝基化合物,比如亞硝基二甲胺,在體外實驗中顯示了致癌性。但這些亞硝基化合物誘發鼻咽癌的`機制則還不清楚。不過,人類判處一種食物“致癌罪”并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證據,前面的那些“病例—對照”研究和動物實驗就已經足夠定罪了。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組發布的《膳食、營養與慢性病防治》中,明確指出有充分致癌證據的膳食因素分別是肥胖、酗酒、黃曲霉素和中式咸魚。我們通常津津樂道的那些洋“致癌食物”反倒榜上無名。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咸魚這樣的食物會“致癌”。一方面,這些東西是傳統、天然、沒有經過工業加工的。我們又很容易把古人“不知道得了癌癥”混同于他們“沒有得過癌癥”,于是很純真地相信祖先們吃的東西就是安全的。另一方面,鼻咽癌這樣的病發生率很低,即使是廣東的那些“高發地區”,發病總量也是很低的。十萬人中的一個還是幾十個,對于現實生活中的感覺來說,可能沒有什么差別。
對于多數吃咸魚的人來說,并不會就此患上鼻咽癌。科學研究的結果只是告訴我們:經常性地吃咸魚,尤其是在兒童時代經常性地吃,會把一種“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幾倍。具體到個人,是避免這個增加十幾倍以后依然不大的可能性,還是享用咸魚的美味,才是人們應該把握的“選擇權”。現在,你又怎么看那些洋“致癌食物”呢?
醫學科普小論文 篇2
1.益生菌的應用
1.1益生菌在養殖業中的應用
隨著世界上許多國家限制或禁止在飼料及養殖中使用抗生素,尋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成為養殖業的一個緊迫的任務,而益生菌以其益生性、抑菌性以及促生長等等特性成為替代抗生素的最佳選擇,迅速地在養殖也中掀起了研究熱潮。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飼料公定協會(AAFCO)公布了40余種可在畜禽飼料中添加的益生菌,我國農業部第318號公告規定了15種益生菌可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動物飼養實踐顯示,益生菌具有維持動物腸道的菌群平衡,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減少腸道病原微生物和凈化畜舍環境的積極作用。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以及真菌等益生菌被廣泛地應用在畜禽飼料中,作為發酵飼料菌種或者飼料添加劑使用。益生菌發酵飼料是一類集益生菌的功效與優質飼料的優點,具有潛在替代含抗生素飼料的一種新型飼料。
1.2益生菌在醫藥中的應用
從傳統發酵中藥到現今的益生菌制劑,益生菌因其對人體的益生作用而在現代醫藥中被廣泛地應用。所謂的益生菌制劑,是根據益生菌的特性如整腸、營養、抑菌等不同的益生作用用適當的方法制成的活菌粉劑、片劑或膠囊等,服用后能起到相應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如市售的媽咪愛、培菲康等益生菌醫藥制劑,以及合生元、漢臣氏、昂立優菌多等益生菌保健藥品。由于益生菌的生理特點與作用范圍限制,益生菌與我國傳統中藥的作用研究備受人們關注。
2.益生菌與中藥微生物在中藥中的應用
由來已久,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紅曲、建神曲等,均是通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類發酵而成的中藥,借助傳統中醫組方原理,將單味中藥或者是具有相類似或協同作用的多組方中藥進行單菌或多菌發酵,隨著微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祖國傳統中醫藥的進一步研究發掘,益生菌在中藥發酵中的應用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極大的推動了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2.1益生菌發酵中藥的研究
中藥發酵是中藥的傳統炮制方法之一,目前臨床應用的中藥發酵制品約有20多種。傳統的中藥發酵是在自然的條件下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菌類使藥物發泡、生衣的一種加工方法,但是菌種不純,針對性不強,極大的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其中藥發酵品質的好壞取決于環境的作用,藥物品控艱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微觀世界認識進一步的加深,針對性的利用單一或混合有益微生物菌種對傳統中藥材進行定向發酵,根據藥物的特性有目的地進行組合,結合菌種特性,選取對應的適合益生菌類進行發酵,同時通過對溫度、濕度等發酵條件進行動態控制,根據要求采用液體或者是固體發酵,從而達到發酵制品的最優化及可控性,從而實現中藥發酵的現代化。
2.2益生菌發酵中藥的作用
中藥的現代發酵較好地融入了現代生物技術的元素,根據臨床酶學及生化理論的發展,中藥發酵能定向改變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含量,增強藥物療效,同時可以修飾或降解藥物的有毒成分而達減毒作用。鄭利華等對五倍子進行發酵炮制,發現能明顯提高五倍子的收斂作用,降低了部分患者服用后食欲缺乏的副作用。吳志勇等發酵黃芪后黃芪多糖最多可達普通水提法的5倍。徐萌萌等利用益生菌發酵實現了梔子、黃芩、牛蒡子、甘草這些苷類中藥在體外成分的轉化,提高了其苷元的含量,使其更利于人體吸收,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此外,在益生菌發酵中藥的過程中產生的酶及代謝產物會以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或者非有效成分甚至有害成分為前體,進行生化反應,對這些物質進行消化、分解、轉化等,建立起一個體外的“人工腸胃”系統,把大分子物質分解轉化為能夠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質或新的.活性物質,提升了傳統中藥的療效,明確了效果,同時為解決中藥藥效成分人工合成難以及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途徑。
2.3益生菌發酵中藥在臨床上的應用隨著人體微生態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益生菌屬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益生菌發酵中藥也被廣泛地應用于藥品及功能食品中。研究證明,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按一定種群比例和順序定植在腸壁上,正常菌群成為優勢種群,形成穩定的微生態平衡,對宿主具有生物屏障、抑制致病菌和腐*菌、提供營養、提高免疫力等促進健康作用,體外發酵的中藥攜帶益生菌成分進入人體后,易被腸道內的菌群屏障識別,有效成分順利被人體吸收,加快了藥效的發揮,同時減少或降低了藥物引起的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傳統中草藥給藥途徑多采用口服方式,經益生菌發酵后的中藥適口性改善,除去了傳統中藥湯劑“苦口”的缺陷。同時服用中藥成分與益生菌進入人體“胃腸發酵系統”,與人體內腸道菌群發生交聯,完成中藥有效成分的轉化,產生出具有較強藥理活性的代謝產物。經長期臨床和實踐證明,發酵中藥相比傳統中藥藥效提高4~28倍,是對傳統中藥的重大創新,開創中藥的新時代。
3.展望
雖然我國已有千余年的運用中藥及益生菌的歷史,但是由于對中藥的藥性、藥理的研究深度不足,以及在微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等原因,導致藥用益生菌及益生菌在中藥炮制中的應用機制不明確,對于藥用益生菌制劑、益生菌發酵中藥缺乏一種系統的多維評價體系,但隨著醫藥市場的不斷需求,二者以其獨特的藥理藥性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定將成為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
醫學科普小論文 篇3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科普文已經不在局限是醫學專業本身學者或是工作人員的專向讀物,其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的普遍性通俗讀物,在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提升過程中,需要通過一般性文學作品的易讀性特點把握,還要基于醫學本身的特點進行把握,在易讀性特性的實現過程中,有效的保障了醫學科普文的醫學傳播價值實現。
1. 易讀性影響因素分析
在對于易讀性影響因素的描述上,通過筆者綜合多方面因素把握,易讀性的影響因素主要展現為以下幾大方面:
首先,趣味性;趣味性能夠直接影響文章的易讀性,趣味性的提升,能夠有效將文章的枯燥性進行轉換,同時勾引讀者的興趣,通過趣味性的轉變,有效降低文章整體的易讀性,趣味性是現代文章易讀性的主要實現方式,同時也是文章易讀性的關鍵因素。
其次,文體內容復雜程度;內容復雜程度直接決定了最終文章的易讀性,復雜性的文章在閱讀起來難度較高,僅僅針對于部分專業性人士,而不是普通的大眾,在對于文章易讀性的把握過程中,通過內容復雜程度的把控,可以有效實現文章的易讀性控制。
再次,圖片數量;圖片數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文章的易讀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文章在對于內容的詮釋過程中,通過圖文并重的方式進行,可以有效降低文章中的文字數量,文字數量的降低同時也提升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疲勞度,有效提升了文章的易讀性。
2. 醫學科普文易讀性提升重要性
就健康醫學知識特點而言,現階段多發病的出現主要是基于社會大眾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而優化該問題的主要策略點便是通過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提升進行實現,主要作用展現為,通過醫學科普文易讀性的提升,民眾可以了解到如何的生活方式能夠保持自身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狀態,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生活節奏過快或是繁重的工作壓力,民眾在對于相關文章的閱讀過程中,厭惡對于文字冗長單調的文章閱讀,更加樂于對于新奇、一目了然的醫學知識獲取。
3. 醫學科普文易讀性提升策略
3.1 專業與通俗并重:
從醫學科普文的特性出發,其必然需要專業與通俗并重,才能夠在傳播的過程中,有效保障其較高的易讀性。由于醫學科普文的傳播目的以及價值體現,專業性必然需要,但由于科普傳播的目的,其必須要做到通俗,從而實現專業與通俗的并重,讓讀者花最小的力氣,就可以有效得到足夠的健康醫學知識。在醫學科普文的傳播過程中,只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文才能夠更好的擔負起引導公眾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重任。當今時代,大眾傳播正經歷著“從內容為王到信息產品為王,再到服務為王的新時代”。
3.2 灌輸情感線:
灌輸情感線主要是通過一富有人情味的描述方式進行內容的編造,從而在讀者進行科普文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打動讀者;通過人情味的內容設計,能夠有效的引起讀者的供應,同時影響讀者的感情,推動讀者對于醫學科普文的理解。方式讓人放松,讓人覺得有趣。這樣,讀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實羅列,而是真實的人類生活。醫學屬于科學,科學原本是抽象的,講究邏輯性。故事用事實說話,以情動人,同時,故事也可以增強醫學科普文本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增強讀者對文本的無意注意。現代心理學認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無意注意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這種注意的引起與維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心理活動[2]。例如《家庭醫生》中的《幾只陰虱,要了幾公斤肉》這篇科普文,其中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描述,通過生動形象的第一人稱感情線為主,結合醫生點評,詳盡的為讀者描述了該疾病的病原體以及病因等文體,通過感情線的穿插,富有人情味,同時也有效的提升了文章的易讀性,強化對于讀者的吸引。
3.3 卡通畫插圖應用:
卡通畫插圖是對于健康醫學知識的一個創造性再現,也是高效提升醫學科普文易讀性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卡通畫插圖的應用,其畫風具有多樣性,能夠讓讀者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之中對于相關知識點進行把握。在對于卡通畫插圖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在醫學科普文中卡通畫插圖的穿插,實現對于健康醫學現象或是原因的還原,更加形象化的實現對于讀者之間的健康醫學知識點傳播,同時強化讀者對于健康醫學知識點的把握。通常來說在卡通畫插圖的應用過程中,一篇文章保障在3副左右,不能太多,也可以通過卡通畫與專業醫學圖像并用的方式進行。為了有效強化讀者對于卡通畫插圖的理解,在卡通圖的下方,或是上方可以插入一段文字對于卡通畫的內容詮釋,同時對于內容描述上不要太過于專業,而是通過一種簡單的文筆描述方式進行,從而有效提升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
3.4 描述生動化:
通過對于醫學科普文的描述生動化控制,能夠有效強化醫學科普文對于讀者的吸引力,同時提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樂趣以及理解難度。在描述生動化的實現過程中,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實現,在對于某一病癥的預防以及展現講解上,其可以通過生動化的描述進行實現,例如《家庭醫生》中的《她懇求醫生剁去手指》一文,就是通過故事的方式,且通過生動化的內容編排進行實現,此文一開頭為:章霄女士見到醫生就說,“求求您,無論如何,把我的小手指剁掉一節”。這樣的開頭情節,有效引起了讀者讀下去的興趣,同時也對于接下來的病癥講解埋下了伏筆,強化了文章對于讀者的吸引以及易讀性提升。
結論
醫學科普文作為民眾接觸健康醫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社會大眾健康生活習慣的主要引導措施,強化對于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提升,是有效實現其目的及價值的最佳選擇。在對于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提升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內容以及素材,進行靈活性的多種方式選擇以及設計,從而有效實現醫學科普文的易讀性實現。
參考文獻
[1] 吳玉梅.品讀科學與趣味,深入閱讀科普文[J].閱讀與鑒賞:教研, 2010 (5):26-27
[2] 王曉琴.科普書籍插圖的多樣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15
【醫學科普小論文】相關文章:
科普小論文(通用13篇)03-12
醫學論文的書寫小技巧11-21
醫學論文05-16
《康復醫學》的論文05-20
醫學的論文介紹12-09
醫學導論論文05-23
醫學常識論文11-30
醫學論文撰寫的步驟和醫學論文的發表03-05
科普教育循環農業論文12-04
醫學論文寫法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