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冒的中醫辨治思路與分證論治
感冒是指外感風寒或時令不正之氣所致的病癥。有輕重寒熱之分。臨床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主要表現。本病或因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或因人體正氣虧虛,衛外功能減弱,肺衛調節失常而發病;或氣候突變,寒溫失宜,衛外之氣不能調節應變,而從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該病是肺系疾病中最常見者,根據惡寒、發熱、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咽痛等肺系癥狀及氣候突然變化、傷風受涼的病史及時行感冒流行的流行病學特征不難作出診斷。本病重在區別風寒、風熱和暑濕兼夾之證,風寒證治之以辛溫發汗,風熱證治以辛涼清解,暑濕雜感者又當清暑祛濕解表,虛體感邪則應扶正與解表并施,不可專行發散,重傷肺氣。1、病因
1.1外感六淫時邪 以風邪為主因,風邪雖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節,往往與其他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如冬季多屬風寒,春季多屬風熱,夏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兼燥氣,梅雨之時多夾濕邪。一般以風寒、風熱兩者為多見。若四時六氣失常,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則更易引發本病,多無季節性,病情多重,往往互為傳染流行。
1.2久病勞虛 久病或勞累過度,導致衛外功能減弱,肺衛調節疏懈,而外邪乘機而入,則易感受發病。
1.3素體虧虛 素體虧虛或體質偏弱,衛表不固,稍不謹慎,風吹受涼之后,則可見虛體感邪而發病。
2、辨證要點
2.1辨緩急 時行感冒多起病較急,呈流行性,常突然惡寒,甚則寒戰、高熱,周身酸痛,全身癥狀明顯;而一般感冒則起病較緩,初起一般多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繼則發熱、咳嗽、咽癢或痛、頭痛、身楚不適等。病程多為5~7天左右。
2.2辨虛實 凡新病體壯,起病較急,寒熱表現較明顯,或頭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痰者,多屬實證,并有風寒、風熱、暑濕之別。凡久病體虛,病勢和緩,反復發作,伴體倦乏力,脈虛無力者,多屬虛證感冒,其中又有氣虛與陰虛之別。
2.3辨寒熱 寒熱是鑒別疾病屬性的兩大綱領。寒性凝滯收引,故風寒所致感冒的風寒證,多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等特點。風熱犯表,熱郁肌腠,多見身熱較重,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痰黏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脈象浮數。此外,還應注意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等復雜證候,如臨床可見寒熱錯雜中藏虛納實,虛實夾雜中蘊寒釀熱之證,尤需仔細分辨,更需熟知辨證要領。
2.4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以中醫辨證為目的,運用理化檢查手段既認證又辨病,做到病證結合。
通過病因診斷,明確是一般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弄清有否并發癥及夾雜其他病證,既不延誤病情,又能針對性地指導治療。
3、分證論治
3.1風寒證
祛風散寒,解表宣肺。可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本方功效辛溫解表,祛風理氣,化痰止咳,適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失宣證。常用藥物為荊芥、防風、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殼、茯苓、羌活、獨活、生姜、甘草等。表寒重而汗閉明顯者,應增強辛溫散寒之功麻黃、桂枝;兼項背強痛者,加升津舒筋的葛根;自汗明顯,營衛失調者用桂枝湯。 3.2風熱證
疏表泄熱,輕宣肺氣。本證可選用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前方重在清熱解毒,疏解表邪,適用于風熱灼肺,肺失清肅證。蔥豉桔梗湯重在清宣肅肺,解表清熱,適用于風熱犯肺,肺失清肅證。常用藥物有銀花、連翹、豆豉、薄荷、竹葉、桔梗、蘆根、牛蒡子、荊芥、蔥白、山梔、甘草等。頭脹痛較甚者加桑葉、菊花以清利頭目;咳嗽痰多加象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咯痰稠黃,加黃芩、知母、瓜蔞皮清化痰熱;咽喉紅腫疼痛酌配一枝黃花、土牛膝、玄參解毒利咽;時行熱毒癥狀明顯,配大青葉、蒲公英、草河車等清熱解毒。若肺熱素盛,風寒外束,熱為寒遏,煩熱惡寒,少汗,咳逆氣急,痰稠,聲啞,可用麻杏甘石湯以清宣肺熱。如風熱化燥傷津,或秋令感受溫燥致病,伴有咳嗆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質紅少津等燥熱象者,可桑杏湯加減。
3.3暑濕證
清暑祛濕解表。本證可選用新加香薷飲加減,功在解表清暑,化濕和中,適合于夏季感冒,感受當令之暑邪,以致于暑濕傷表,肺衛失暢的暑濕感冒。常用藥物有金銀花、連翹、香薷、厚樸、扁豆等。暑熱偏盛可加黃連、青蒿,酌配鮮荷葉、鮮蘆根清暑泄熱;濕困衛表,加豆卷、藿香、佩蘭芳化宣表;里濕偏重,加蒼術、白蔻仁、半夏、陳皮和中化濕;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熱利濕。
3.4氣虛感冒
益氣祛邪,解表宣肺。本證可選用具有益氣解表功效的參蘇飲加減運用。本方適用于衛外不固,外感風寒所致的氣虛感冒證。常用藥物有人參、茯苓、甘草、蘇葉、葛根、前胡、半夏、枳殼、桔梗、陳皮、木香等。若平素表虛自汗,易受風邪者,可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以防感冒。
3.5陰虛感冒
養陰清熱,疏表散邪。可選用加減蕆蕤湯加減,功在滋陰清熱,解表散邪,適用于陰津虧虛,外感風熱所致的陰虛感冒證。常用藥物為玉竹、豆豉、薄荷、蔥白、桔梗、白薇、甘草、大棗等。口渴咽干明顯,可加沙參、麥冬以養陰生津。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丹溪心法•中寒》亦云“傷風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感冒臨證施治,采取解表達邪的原則,但必須根據證情,求其病邪的性質,審證求因,審因論治。
【感冒的中醫辨治思路與分證論治】相關文章:
感冒的中醫辨證論治03-16
小兒發熱的辨治03-18
從王執中醫案探析其辨治特點03-08
疑難病證辨治驗案兩則03-08
崩漏的論治及體會03-05
卒中郁證合病辨治03-02
淺談從脾論治高脂血癥12-04
探討《傷寒論》下利證常變辨證論治思維03-18
淺議《明醫雜著》辨治兒科疾患特點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