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1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護理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方法:對11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開展觀察5 mo~7mo,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定分析。結果:經過5 mo~7 mo康復期的心理護理后,79.95%的患者不隨地大小便,不良行為基本糾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8?05%的患者的不正確姿勢基本糾正,基本能自理生活;75.61%的患者能與他人進行正常交往;24.88%的患者重返工作崗位并勝任一般性工作;10?8%的患者能獨立經營小本生意;28.3%的患者能協助親友經營生意,康復總有效率100%。 結論:心理護理能促進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提早康復,使其早日重返工作崗位。
【關鍵詞】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康復期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疾病[1],約占住院患者的60%左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開展心理護理,可糾正其不良行為、提高社交功能及勞動技能和生活質量,促進早日康復。為此,作者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了心理護理,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7年2月~8月在我院住院的實施心理護理的11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觀察對象。入組標準:(1)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精神癥狀緩解,自知力恢復/或部分恢復,病情基本穩定。(3)排除腦器質性及其他軀體疾病。入組病例中男66例,女44例;年齡14a~51a,平均(36±12.5)a;已婚69例,未婚41例;病程3mo~10a。
1.2方法:對入組病例實施規范化、系統化的心理護理,開展健康宣教。針對患者厭煩住院,期盼早日回家,重返社會以及自卑、怕被人看不起等心理特點,采用示范指導、訓練和互教互學、互相督促等方法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加強社交與勞動技能康復訓練,糾正不良行為及習慣。觀察3 mo~6 mo。
1.2.1示范指導:示范指導就是訓練患者重新學習正確的行為姿勢,掌握與他人交流的技能與方法,鼓勵患者仿效,改正不良行為及不良習慣。首先,醫護人員向患者示范性的講述與不同人群以及與異性交往的禮節、禮貌、行為舉止,談話時面部的表情與客人的距離等。示范走、坐、站的正確姿勢。同時,講授衣著整齊,關心他人與講衛生的重要性。糾正不愛講話,學會與人交往的方法,督促患者模仿學習。當患者取得一定成績時則給予反復強化,最終使患者重新掌握正確的行為模式與技能。
1.2.2行為訓練:訓練從行為姿勢,日常生活開始。培養患者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躺臥。同時制定詳細的生活制度,作息時間。從早晨起床、整理床鋪、洗漱、就餐、洗刷餐具、集體活動,到晚上睡前洗腳等全部生活起居。在示范、訓練與督促下,由患者自己獨立完成。每天分別在上、下午由患者之間相互開展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方法與技巧。工作人員邊檢查邊指導,鼓勵他們互幫互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凡是示范訓練做不好或做的不認真的,工作人員則反復進行強化訓練并協助其完成。指出動作不到位,做不好的原因,教其掌握正確的姿勢及語言的基本要領。同時反復強調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重返社會和正常人一樣為國家效力,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我們在注重訓練患者掌握勞動技能與糾正不良習慣的同時,更注重訓練患者學習與他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如見到長輩與領導時如何請安問好,和同輩在一起時如何做到文明禮讓,在談及個人經歷與家庭情況時如何掌握分寸,在與異性接觸時如何做到既大方又得體。訓練時間3 mo~6 mo。
1.2.3特權強化:特權強化也是心理護理的一種手段。當患者的行為姿勢恢復正常并能自理日常生活,與他人進行正常交往時,給予一些特殊的待遇。患者經工作人員同意后可以自由出入病房,不穿休養服,自由外出購物。同時將患者的進步告知其親屬,以得到親屬的支持與幫助。患者外出返回病房后將自己外出后的所見所聞及感受與病友進行交流。激勵其他患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與訓練。在患者及其親屬真誠的要求下,醫護人員可以與其按AA制共同進餐,以示醫患之間的人格平等。這也是增強患者自信心,消除悲觀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特權強化作為一種獎勵制度,它對良好行為的建立,不良行為的糾正以及勞動技能、社交功能的恢復、鞏固起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實行特權強化不僅能激發患者已經恢復的正常精神功能,同時可以減輕病源性退縮,是強化患者正常生活的激活劑。
2結果
經過3 mo~6 mo康復期的心理護理、示范指導與訓練,本組病例收到滿意的效果。不隨地大小便,不正確的姿勢完全糾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89例(81.95%);不正確的姿勢基本糾正,基本能自理生活18例(18.05%);能與他人進行正常交往82例(74.55%);重返工作崗位能勝任一般性工作24例(22.66%);自己獨立經營小本生意12例(11.8%);協助親友經營小本生意28例(26.3%),康復總有效率達100%。
3討論
3.1外界的不理解與人們對精神病患者的恐懼,使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壓力增大而導致自殺、自傷及傷人事件的不斷發生。因此,了解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點,有目的性的加強心理護理也很重要。恢復期的精神病住院患者常有度日如年之感,當精神癥狀緩解或消失,情緒穩定,自知力恢復或部分恢復,患者期盼出院與家人團聚,渴求重返社會,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3]。但患者往往擔心家人、親朋好友及社會歧視等;如何解決患者這些現實的心理問題是康復期患者早日全面康復的關鍵。
3.2精神分裂癥患者經藥物治療后癥狀可緩解或消失,但能否全面重返社會涉及到社會的諸多方面。在患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所有的人都應該同情和關心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勞動,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與進步,諒解患者病中不理智的行為與言論,避免再次精神刺激,為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患者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在社會大家庭中,這是康復期精神患者能否全面康復重返社會的重要因素。
3.3心理護理在精神康復醫學中的作用是藥物所不及的。良好的心理護理,是一種精湛的藝術,是一門特殊的技能。它要求護理人員不但具備必要的醫學理論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修養。精神科護理人員還必須熟練掌握精神患者的護理常規與精神患者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做好心理護理,促進精神患者早日全面康復。本資料提示,加強康復期患者的心理護理對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良好行為的建立,提高勞動技能與社交功能的恢復起著十分重要的激活作用[4]。
總之,通過加強心理護理,使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觀變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變為堅強,在情緒上由消沉變為積極向上,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變為自覺,在接受治療上由被動變為主動。心理護理能促進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蘇會英,楊菊美.精神病康復出院前心理調查及護理指導[J].中原精神醫學,1999,5(4):242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3]張曉軍,陳志恩,朱培俊,等.影響精神分裂癥恢復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4):209
[4]沈漁.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93
【11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護理療效觀察】相關文章:
談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03-18
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03-18
分析中醫藥護理對小兒腹瀉患者的臨床療效12-10
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03-16
淺談手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03-05
無痛人流術患者的心理護理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