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元時期聲樂藝術優秀論文
一、戲曲音樂的發展
宋代市民音樂的蓬勃發展,市民階層力量不斷壯大,為了適應當時人們的需要,戲曲音樂普遍得到大家的支持,發展的比較迅速。此外宋代的歌舞音樂藝術在唐大曲的基礎上形成并發展的,同時吸收民間藝術形式從而慢慢創造了大型的歌舞音樂。“雜劇”最早出現在唐代,主要是指歌舞以外的特色節目節目。“雜”即多的意思,“戲”和“劇”兩層含義,不是當代我們所說的“戲劇”意思。在宋代,“雜劇”慢慢地轉換成新表演藝術形式的稱呼;這種形式確實可以稱得上“雜”,這種新的表演形式包括音樂、歌舞、調笑等,進入元代雜居發展到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元雜劇的主體是元曲,其結構相當嚴謹,元雜劇的表演只有一個人唱其他人賓白,采用北方的音樂風格。宋元時期在南方主要是以唱南曲為主的演唱形式,最早在浙江溫州,所以有溫州雜居的稱呼,之后為了與北方雜居有所區別,改名為南戲。南戲產生于北宋末年,是在江浙一帶民間小調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小戲,后來吸取了唱賺和諸宮調的藝術形式,當時在南宋這種藝術形式的影響非常之大,形成了很重要的戲曲表演形式。到元末,元雜劇開始走向衰落,促進了南戲的發展,明朝初期的時候是南戲的全盛時期,表演形式也打破了,什么角色都能演唱,劇本變得很靈活,長短自如,采用五聲音階和曲牌唱腔結構。
二、聲樂理論及歌曲藝術
沈括的《夢溪筆談》共二十六卷,書中的音樂部分分別對樂律、音樂評論、唐宋燕樂、聲音共振等有詳細的闡述。陳旸著的《樂書》(共200卷)是我國第一部音樂百科式的著作。王灼《碧雞漫志》是一本專門研究音樂的重要專著,之所以著作稱之為《碧雞漫志》是因他曾住在成都碧雞坊勝院。張炎《詞源》是他撰寫研究宋詞音樂和古代樂律的重要文獻,分上下兩卷。上卷論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論作詞原則。芝庵,生活在元代,他所著的《唱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論述聲樂的著作。唱論主要是對歌唱藝術方面理論總結的著作。周德清撰寫《中原音韻》一書,主要論述北方的語言規律,結合雜劇歸納出新的音韻體制。以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除了音樂理論著作豐富之外,元曲也有較多的作品被保留至今,元曲的六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別是:關漢卿《竇娥冤》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悲劇代表作,其他像《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也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此外還有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白樸的《梧桐雨》;王實莆的《西廂記》、《麗春堂》;喬吉莆的《兩世姻緣》和《金錢記》。在宋代出現了一大批詞作者眾多的詞人,如陸游、、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等,他們寫出很多的詞調,其作品內容寬泛。他們利用現有曲調進行填詞,還有一部分是根據詞進行創作新曲調,這種新創作的歌曲稱為“自度曲”。宋元時期以詞配樂有很多,目前保存下來的樂譜,姜夔的作品是最完善的,像其他保留在《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的音樂,都不能和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曲調相比較。姜夔,江西潘陽人。他的詞作大部分是親身經歷過的與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同時反映了社會不安定。他的許多自度曲現保留下來的有十四首,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書中。姜夔自度曲代表作有《杏花天影》、《揚州慢》、《疏影》等。
三、結語
宋元時期聲樂的發展為后來中國聲樂方向確定了基本形式,宋元時期繼承了隋唐的精華,使古代聲樂藝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另外宋元時期的聲樂理論,對明清聲樂及各方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對當代的聲樂演唱實踐也有很多重要的意義。
【宋元時期聲樂藝術優秀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聲樂藝術的靈魂-情感03-18
聲樂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12-10
技術與藝術并舉的聲樂大課03-29
論聲樂藝術的情感特征03-19
淺談聲樂學習中的朗誦藝術03-01
談聲樂學習中的朗誦藝術03-19
聲樂藝術美的本質探究藝術論文11-16
論聲樂教學與朗讀藝術的內在聯系03-19
當代聲樂藝術中的器樂化現象論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