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與符號語言選取論文
一、藝術創作中選取的“有意味的”形式語言和特征化的符號語言
無論是貝爾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還是卡西爾的美學理論都充分強調了意味對于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形式對于藝術的重要性,一方面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后代藝術家把握藝術創作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幫助觀眾更容易理解現代藝術作品。本文以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的作品《死亡的證明》為例來詳細闡述藝術創作語言中的形式意味。《死亡的勝利》是老彼得勃魯蓋爾于1562年創作的一幅油畫,這幅油畫給人的表現了一種超乎尋常的“亂”,畫面中既有死神率領骨瘦如柴死亡之馬,皇帝及主教已經倒下的畫面,又存在不知危險迫在眉睫、依然卿卿我我的戀人。畫家在畫作中創作出一個非現實的俯瞰角度,利用簡化的山體和和抽象的樹表現對形式的強調,突出死亡對于人的打擊是一律平等的核心思想,正因為油畫中的巧妙結構成為啟示錄第四封印后的力作。由此可看出,藝術創作中選取有“意味的形式”語言和特征化的符號語言,能夠通過豐富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為藝術家藝術創作指出了發展方向,也能使得觀眾更為深入的了解現代藝術趮。
二、藝術創作中選取形式與符號語言的有效性
1、從藝術家創作的主體意識與邏輯無意識分析
藝術創作的主體意識與邏輯無意識是藝術家選取形式與符號語言的有效性的潛意識體現。自二十世紀以來,西方現代哲學論著在藝術美學理論中多有涉及,以象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為例,將生命沖動和藝術創造視為一種內心體驗。赫伯特里德在研究畢加索時指出,藝術家在創作中是主體意識與邏輯無意識的結合,在創作的某一階段存在憑借潛意識來構思形象。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出發,人的本質屬于社會是其核心思想,強調藝術和審美對于人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無論是藝術家的主體意識還是邏輯的無意識都滲透著時代精神和社會立場,也就是說社會、時代、歷史的因素賦予了形式與符號語言的意義。從心理角度分析,藝術家對藝術語言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處于一種無意識的狀態,這種邏輯的無意識來源于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思維模式,是一種意識的深層積淀和實踐經驗的累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藝術創作的過程往往會受到一種積淀在藝術家潛意識深處的集體心理經驗的影響,以此發揮著重要的干預作用。而藝術創作中符號語言的有效性能夠充分的體現出,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的主體意識和邏輯無意識,將創作某一階段的形象構思,將符號語言富裕意義,從而將社會積淀和精神世界進行展現。
2、從觀眾的接受心理分析
由于觀眾在藝術參與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須從觀眾的接受心理來考慮藝術創作中選取形式與符號語言的有效性。觀眾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通過感受和理解等心理活動參與到藝術的創造活動中,因此觀眾與形式的關系是一種主動關系。卡西爾美學思想認為只有能被觀眾用心接受的藝術才能真正體現美感,從而引出對藝術接受和欣賞角度的探討。以戲劇為例,戲劇的綜合性質決定了文本被閱讀和觀看演出的兩種形式,觀眾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在填補文本中不確定性和空白時,往往調用意識和無意識進行選擇,帶有個性的特征和主觀的性質。在觀看演出時觀眾看到的是演員對劇本的角色的想象、理解和演繹再度創造的直觀形象,由于演員的演繹的形式和符號語言使觀眾在閱讀文本時的不確定性變得確定,常常激起觀眾挑戰演員演繹權的欲望。從觀眾的接受心理,對符號語言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觀眾心理是符號語言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觀眾在進行藝術欣賞的過程中,觀眾與符號語言構建出來的主動關系,只有通過藝術作品進行傳遞,而觀眾進行藝術接受和欣賞后,也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和主觀性質,從而賦予符號語言更為豐富的含義,提升了符號語言的作用。
三、結束語
藝術語言的選擇與觀眾對藝術的接受程度和藝術評判直接相連,藝術審美作為一種審美再創造活動,包含極其復雜的審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機制。因此藝術作品的產生在強調觀眾參與的前提下主體意識與邏輯無意識的共同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