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跨界思維與藝術創意發展關系的論文
一、全球化語境下的多元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多元文化的交融共進已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正因如此,才為表演藝術的跨界研究與實踐帶來了可能,對其而言,這不僅是素材上、樣式上的豐富,更是視野與思維的拓寬,在方法論上具有深刻的意義。那么,對于不同價值取向的文化持有一種開放包容的心胸,平等相待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學者劉夢溪就文化交流的必然性說到:“就像一個人不能離群索居一樣,一個國家也不可能逸世獨存于當代世界。而文明的融合,首先需要文化溝通。文化溝通不僅是文明人的禮儀,而且是文明人的智慧和生存方式。”①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具備文明人的智慧與生存方式是內在要求,那么對于多元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所應采取的'模式更應該積極探求。我認為“雙邊對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雙邊對話’為文化藝術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促使人們從動態開放的視點考察不同文藝形態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探求共同的文化建構。”②對于表演藝術體系的建構和國際化要求,這一對話模式正能內化其美學涵養、跨學科智慧與多元文化特質。
二、越域新創、跨界整合的關鍵
當藝術工作者在既定的模式中研究、表演、教學、創作一段時間后,必然形成慣有的思維定勢,加之不同領域"界"的劃定,越愈使人們的視域變得狹窄而單一,導致創新乏力,固步自封。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培養跨界思維,這可以說是越域新創的關鍵所在。
“跨界思維”:跨界思維的實質—“融”的整合:知識層面的跨界、情感層面的跨界、智慧層面的跨界。“知識層面上的跨界是由各個學科的科學技術知識、信息、經驗等要素構成的,是思維結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層次。不同領域的知識、信息等的相互激發、碰撞是思維活動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跨界思維孕育的土壤。知識層越深厚、越豐富,其思維的能力與品質就越可能提高。從情感層面上看,跨界是思維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屬于調控層次。將各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既有淵博的學識,又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將會使創作者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而從智慧層面上分析,跨界又是把哲學和技術相結合,把科學和藝術相結合,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并靈活有效地運用各種知識和經驗進行開拓和創新的更深層次。”③
三、藝術發展的可能趨向
對于這一命題的思考由來已久,隨著自身舞蹈教學、研究、創作的不斷深入而日益迫切,因為它帶有一種命運似的特征,很想去“了知”、“領悟”,以此印證現在的“所作所為”是正確而又有意義的,所以我也就“日思夜想”了。概而論之:
1.藝術發展的超自然趨向。“即以科技媒介為手段,對自然化生存狀態的介入,進行物理轉換、生化變異、人工生命仿真、數字虛擬、虛設藝術、新媒體地景藝術研究和改造。”④
2.藝術發展的潛默化趨向。“即對人工化、技術化心理的反彈,傾向自然原動力、生命思考、時間觀、物化、自然心境這些永恒話題的研究。”⑤
事物的發展或許總是伴隨著正反兩方面的相互對抗與交融而螺旋式前進,希冀藝術研究者與實踐者將兩種發展趨向優勢互補、揚長避短,開辟出新的發展路徑,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繼續感化大眾。
四、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
藝術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資源與其它生產要素緊密結合,文化、科技、信息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交融、互為條件、優化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因此,藝術創意產業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上的重要內容。在促進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上,我認為以下四個方面的落實尤為重要:“(1)培養人才,訓練創意思維,提高審美素養;(2)積聚人才,形成創意產業的人才高地與產業高地;(3)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創意學理論研究、創意產業政策研究、相關教材建設;(4)利用高校資源,直接參與市場。”⑥以上種種都離不開藝術類高校藝術教育課程的改革:從技能型傳授轉變為智能型培育、從封閉式教學轉變為跨界式探究、從重模仿繼承轉變為重傳承創新、從產-學-研隔裂模式轉變為產-學-研對接模式。
注釋:
①②賈磊磊.跨文化雙邊對話——第二屆中美文化論壇文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分別為第73,376頁
③魏廣龍,龐琳.跨界與創新[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44.
④⑤張海濤.未來藝術檔案(緒言)[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⑥項仲平,邵清風.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藝術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152-161.
參考文獻:
[1]閆勝男.藝術設計中跨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探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4(2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跨界思維與藝術創意發展關系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