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對贛南石城燈彩舞的藝術特征論文
文化隨著時間、地理、環境和周圍群體的變化不斷地進行再創造、再提煉,并通過眾多傳媒載體的體現、服務、傳承,形成了維護民族民系的一種精神特質和前進動力。《贛南客家藝術》一書闡述了贛南客家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反映了早期客家文化的地域特點。這種文化的深厚積淀,是雄渾中原文化與贛南原本土文化及新移民原籍地文化的疊壓,經過時間溶劑的滲透交融,形成了今天贛南客家的文化結晶。通過對該書的閱讀,相關教師能更好地在教學中把贛南石城燈彩舞的藝術特征與客家精神融合起來。
石城燈彩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民間藝術家的創新和提煉,其服裝設計和表現方法呈現出獨特的風格。第一,燈具生動、細膩精致,形象地反映了傳統燈具的艷麗、明亮、活躍的特點。石城燈具是用竹子為主要制作原料,再輔用一些絲、板、彩色紙等其他材料,經手工編織、封邊而成。一般通過手工制作的燈具的黏性較好、框架較穩,等面比較干凈美麗。圖案設計大多采用現實主義手法,在剪紙藝術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設計裝修、切割、雕刻和繪畫來裝飾彩燈,刪繁就簡,描上太陽、祥云、風景、花鳥、冬蟲夏草等題材,圖案生動、栩栩如生,并選擇有利的目標語言和詩歌來表達人們的良好祝愿。第二,石城燈彩舞的音樂節奏明快,旋律流暢,但音域不寬廣。石城燈彩的音樂元素是人聲和器樂,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空間來達到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大多數的燈彩歌曲都是從石城民謠歌曲發展而成的。“小調曲牌”和“鑼鼓曲牌”就是石城燈彩的兩個比較具有特色的音樂曲牌,可以配上不同的舞蹈和不同的燈彩歌曲和燈調。例如,《累累經》就特別適合石城燈彩舞,而《倒采茶》吸收了一些優美的民間曲調,充滿柔和之美。第三,燈彩舞服飾和諧實用,突出表現了客家特色。石城燈彩的服裝多是用來裝扮演員外表的形態,非常符合石城燈彩舞,多由石城人們的生活提煉而成。燈彩服裝種類比較多但并不雷同,在經過許多次的精心設計之后,表現得更為豐富多彩。石城燈彩在數千年的演化過程中,不斷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反映了客家人淳樸成熟、聰明、活潑、樂觀、能歌善舞的特點、思想和品質。如何在教學中把贛南石城燈彩舞的藝術特征與客家精神結合起來,書中為相關教師提供了三條建議。
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崇先報本、愛國愛鄉精神的教育。客家人遷移到其他地方,有很強的家庭觀念和濃厚的故鄉情結,對中國優良的品質和精神文化有著崇高的敬意,如木蘭板橋燈、屏山的游花燈等都帶有祈禱性,表現出對國家、對家鄉的良好祝愿。類似這樣的形式還有九節麻布龍燈的“排燈”,人們在上面書寫著一些如“人丁興旺、國泰民安”等祈福話語。其次,應該對學生進行崇文重教、銳意進取精神的教育。石城的地理位置對于其商業和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客家人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謀求生計,讀書對客家人來說是一個比較可靠的走出大山的途徑,除此之外還需要開拓進取的精神。客家人的進取精神在他們的生活勞動中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了,比如在《倒采茶》《茶籃燈》《寶傘燈》等形式中窺見客家人勤勞的奮斗精神。最后,應該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勇于革命精神的教育。歷史上客家人的遷徙大多是因為戰爭和饑荒,長期遷徙過程磨煉了客家人的精神意志,形成了不怕困難、意志堅定、不屈不撓的寶貴精神品質。
雖然石城人居住在地遠偏僻的山區里,經濟資源相對貧乏,交通受地形山脈的阻塞,與外界的交流也較少,但是石城人具有的堅定的精神品質足以使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命運進行改造,如在《送俺親人當紅軍》《粉碎敵人烏龜殼》這兩個經典的革命燈彩節目中,就能體會到客家人勇于革命、主動掌握自己命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贛南石城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是贛南地區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也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文化藝術的一部分。贛南石城燈彩舞與客家精神的融合需要我們在教授燈彩舞的過程中加以強化和宣傳,這對石城燈彩舞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重要意義。
【談對贛南石城燈彩舞的藝術特征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贛南客家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論文07-06
談印象樂派音樂藝術特征08-29
贛南客家文化藝術08-07
國外藝術教育特征研究論文06-21
談英漢習語與民族文化特征論文09-02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探析論文06-29
淺析漢代雕塑藝術的寫意特征論文08-17
電影色彩藝術的美學特征研究論文06-28
藝術設計的表現特征分析論文06-24
影視藝術審美特征研究論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