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親自然體驗滋養兒童藝術論文
生命大自然用花兒點綴了大地,用樹木喚起了生機,用高山流水教會了人類自強不息。兒童親近自然,櫛風沐雨、臨山觀水,可以很好地體驗大自然的四季輪回和煥發的無限魅力,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一切鮮活的生命狀態,當然,大自然從中也滋養了兒童的藝術生命。那么如何在親自然體驗中滋養兒童的藝術生命呢?親自然不僅僅是帶兒童走進自然,也不僅僅是放任兒童的自然本能而不顧,而是在尊重兒童的藝術天性和藝術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的本能與自然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潛移默化地孕育兒童的藝術情懷,滋養兒童審美情趣,綻放兒童的創作情致。
一、鼓勵兒童走進自然,孕育藝術情懷
有人說大自然是調色師,春天它生機盎然,花紅柳綠;夏天它綠意勃發,夏樹蒼翠;秋天它安寧沉靜,潑灑彩裝;冬天它萬物萌生,玉樹銀花。四季依循著季節的變易而不斷幻化。有人說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家,他雕出了變幻的云彩、壯麗的山川、潺潺的河流,還有無垠的草原等。也有人說大自然是演奏家,彈奏著動聽的天籟之音,唯美的玉石之樂,如泉水叮咚、蟲叫鳥鳴、風吹雨響……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藝術的氣息。兒童天生具有感受自然現象的生理基礎,即天生敏銳的感覺器官。研究發現,剛出生兒童就對鮮艷的顏色產生強烈的反應,等到3 歲以后,他們學會辨識不同的顏色,并學會了欣賞。他們還有敏銳的聽覺器官,在胎兒時期會聽母親的心跳聲,發展到能分辨人的聲音,再逐漸能辨別大自然的各種聲響,如動物鳴叫聲、風聲、雷雨聲等,這些也就成為兒童感受自然的先決條件。走進自然,兒童可以在大自然廣闊天地中盡情地奔跑、嬉戲,在草地上打一個滾,翻一個身,撫摸著小草,感受著葉子柔美的身姿和流露的色彩;嗅著泥土、花朵散發的芳香;聽著潺潺流水聲、鳥鳴蛙叫聲;躺在草地,仰望天空變幻的云彩。香氣四溢的花草、千奇百怪的蟲蟻、天空飛翔的鳥兒或以其形狀、或以其聲音、或以其色彩、或以其氣味吸引著兒童的感官,觸發兒童感受大自然的各種美。如,春天我們帶班上的幼兒來到當地的白塘桃花林,幼兒一下子被五顏六色的桃花迷住了:“快看!桃花有紅色、粉紅色、白色,五顏六色,太漂亮了!”幼兒有的趴著,有的躺著,有的跪著,還有的奔跑著、追逐著,幼兒說:“我聞到了泥土和草兒的味道,還有花,很清香。”著迷于大自然味道的樂樂癡癡聞著、嗅著:“你瞧!春天來了草兒發出嫩芽了,躺在這很溫暖!”娜娜盡情在草地上打了個滾:“小草的葉子有尖尖的,也有圓的、扁的,摸起來很舒服。”我不禁問:“你們還聽到了什么?”“我聽到池塘里‘呱呱呱、唧唧吱’的叫聲。”“我有聽到風吹的聲音,很輕,像在唱歌。”“還有樹林里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處于自然中的兒童,視線所及的色彩、沁人心脾的芬芳,在他們眼里頓時都有了生命,有了靈性,他們的藝術情懷油然而生。可見,帶兒童走進自然,調動他們感官去摸、聞、看、聽大自然的萬物,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心靈與大自然親密交流,可以很好地孕育兒童的藝術情懷。
二、鼓勵兒童融入自然,滋養審美情趣
大自然的美如詩如畫,它能沁入人的心脾,動人心弦。人類就是在與自然的審美交融中發現美的元素,進而創造出藝術。兒童天生對藝術具有敏銳的直覺,通過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大自然萬物所呈現的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所彈奏的優美旋律等。在大自然中,兒童擁有的是淳樸、鮮活的美的體驗,這種審美體驗滋養著兒童的審美情趣。
融入自然,對大自然深刻的審美體驗滋養兒童心靈的同時,也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這顆種子潛移默化地伴隨兒童成長,形成他的品性和情趣,并沉淀為他的性格和志趣。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家鄉的.山水、花草、人事都成為他創作的材料和鄉土情感的寓寄之處。品讀他的作品就仿佛欣賞一幅幅久遠的時隱時現的風景畫。哪怕是童年目睹社會殘酷和周圍生活的落后,并未使他對社會充滿悲觀和憤怒,有的只是包容和坦然接受,形成了一種正直善良的品格。一次,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太陽花耷拉著腦袋垂落在草地上。“老師,太陽花會死嗎?你看他的根都露出來了。”“它的葉子像瓜子一樣,很細,葉子都好好的,應該沒有死。”“它已經好幾天沒有開花了,還會再開花嗎?”也許是因為大自然聽到孩子們呼喚,一陣陣雨過后,太陽花突然露出火紅臉蛋,孩子們驚喜叫著:“哇!太陽花開了!”“好美呀!你看,花瓣上還有露珠呢!”娜娜輕輕趴下身子,聞了聞花:“好香呀!你看它們花都朝著太陽招手。”“它的莖細細的,柔柔的,花瓣是透明的。”太陽花在陽光照耀下,挺拔了身體,漲紅了臉,燦爛地朝著孩子們微笑……和太陽花的邂逅只是偶然,但正是這樣一次體驗,兒童不僅直觀、真切地欣賞到太陽花的美,也感受其所蘊涵的生命情趣。
繁茂的草木、可人的鳥鳴、競秀的千峰等鮮亮的生命藝術形態不僅透露出大自然生命之美,也蘊藏著無限的生命氣象和不可阻遏的頑強生命。可以說,大自然用它無與倫比的美沖擊著兒童對大自然的藝術審美體驗,讓他們在大自然懷抱中感受著、欣賞著。也只有經過大自然的潤澤,兒童才能完好地葆有審美的天性,在審美的體驗中擁有心靈的寧靜和平和,讓他們的思想進入一種脫俗而不羈的境界,最終滋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三、鼓勵兒童超越自然,綻放創作情致
大自然是兒童的生命之源,也是兒童的創作之源。我們經常會看到兒童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和涂涂畫畫,兒童正是通過這樣的一些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都可以稱為兒童的藝術。如一次美麗的旅行后,我們不難發現孩子一路歡快的笑聲、歌聲;廚房里、廁所里只要是不禁止出聲的地方隨時都能聽到“咿呀之歌”;本子上、墻壁上只要是能畫的地方全畫滿他們作品……兒童就是這樣以自己對大自然獨特的理解方式進行藝術創作。
自然可以讓兒童產生情感共鳴,也能幫助兒童的創作情致在同大自然交流中得以盡情綻放。兒童的創作是在沒有任何約束的場景中,任憑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自由地飛揚。如兒童畫中黑色的太陽,是為了告訴大家“天要黑了”,或是告訴成人他今天心情不是很好;為了表現嘴巴的重要性,兒童會把嘴巴畫得大大的;他們會把春天想象成“美麗的春姑娘”,說到“夏天”會聯想到漫天的繁星;聽到美妙的曲子會不禁翩翩起舞……他們喜歡超越自然,喜歡按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來組織畫面,把成人認為的許多不相干的東西放在一起。如,有趣的“石子彩繪”中,馬路邊、小溪旁、公園里、沙灘上,你都可以找到圓潤、形狀各異、可愛的小石子,在兒童的世界里,這些石子富有靈魂和生命,在他們的筆下,最普通的石頭也可以變成童話里的主角、活靈活現的小動物、香噴噴的菜肴、香甜的水果……我們發現,兒童的想象奇特,創意別出心裁,獨具一格。兒童對藝術的創作讓我們贊嘆,他們能從自然的靜謐中體驗到生命的靈動,從跳動的音符中演繹出優美的舞姿,從簡潔話語中描繪出豐富的畫面,這種創作情致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超越自然,綻放自己的創作情致。在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親近自然不僅僅孕育著兒童的藝術情懷,也是其積淀一生良好品性的必要經歷,更是兒童藝術生命綻放的關鍵。
【 利用親自然體驗滋養兒童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7.校親作業家長評語
8.職場體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