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述二胡洋為中用的歷史沿革藝術教育論文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中,音樂文化的繁榮是不爭的事實,聲樂、器樂和舞蹈鼎立的發展局面,構成了中國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二胡這件隨著"馬尾胡琴隨漢車"的記載而逐步地被人們所認識的樂器,其實它最早也并非一件民族樂器,而是"胡"樂器,但隨著中國人千百年來對二胡瘋狂追逐,特別是在其制作、樂曲創作等方面所付出的巨大艱辛,使得這件外來樂器一躍成為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樂器。但就是這樣"一張白紙"樂器,卻創造了其他樂器所不能創造的奇跡--在近代短短的百余年間,成功地贏得了自身的輝煌身價、登上了人們常說的"大雅之堂"。不僅如此,二胡音樂的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帶動了其他民族樂器的發展,諸如琵琶、古箏、笛子等,使其創作、表演、教育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同時,更為中國民族器樂藝術文化開辟了發展之路、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也許,這一"轉身",源自于20世紀初期,偉大的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的那一次北大演出。劉天華先生之所以偉大,不僅僅是因為他第一次把二胡從民間底層帶到了高雅之堂而成為人們公認的演奏家,更重要的是他倡導了"植根傳統、中西結合"的二胡作法而成為聞名于世的作曲家,他將二胡這件原本在民間只是處于伴奏地位、甚至是專門用于乞討的樂器提升到了主奏地位,并引得了更多的愛好者來學習而成為流芳百世的教育家。也正是因為他,才使得二胡從此走向了生命的新航道,開創了二胡音樂在中國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劉天華先生在二胡曲的創作上也是一位開創先河的人物,他精通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 并將西洋樂器及音樂中的大量元素運用到民族樂器演奏與民族器樂曲的創作中,洋為中用,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為我們開拓了視野, 做出了典范。
談及對西方音樂的借鑒,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劉天華先生。他對二胡的貢獻可謂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說他是"中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會通其間"的中國國樂一代宗師。小提琴是在清末時期傳入了中國,劉天華先生通過對小提琴鋼琴的學習,使得他對于二胡的改進有了很大的啟發。他借鑒小提琴的許多演奏技巧,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術及其教育方式,同時又借鑒西洋作曲創作手法,融匯中國傳統音樂的作曲理念,也創作大量二胡音樂精品,使得二胡音樂從此發生了質的突破。筆者以劉天華先生對二胡的改革作為起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西方音樂對二胡音樂的影響。
一、演奏技巧上的改進
劉天華先生先從改良二胡形制方面下手,首先改良了二胡的音色及其音質;采用了小提琴的固定音高的定弦方法,以固定音高定弦,確立了二胡里外弦的五度音程關系,方便了二胡的演奏,同時也是使用的十二平均律,使得二胡在演奏時,便于轉調,所以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其次,他借鑒了小提琴的揉弦技法,運用于二胡中,起初二胡的揉弦是較為單一的一、四指揉弦,這樣以來,二胡的揉弦就有了四個手指均可以揉弦的技巧,出現了滾揉,壓揉,滑揉等的種類,揉弦技術更加的細膩豐富多樣,每個音樂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揉弦技巧依據不同的感情與之相配,使得樂曲得以更好的表達。再次,他還大膽吸收運用小提琴的顫弓技巧,使之運用到二胡中,并采用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顫弓技法,豐富了二胡的弓法技巧。除此之外,還借用了小提琴中大量的指法等,增加了二胡的把位,采用多把位演奏手法,擴展了二胡的音域。這些改良,讓二胡的制作,演奏等都更為的規范化,合理化。從不同的方面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也使得二胡音樂作品的表達的更為深刻。
二、二胡音樂創作方面的大膽創新
劉天華不僅僅從二胡本身的演奏技巧方面做了大膽的革新,在二胡音樂創作方面也做出了大膽的改革,他在學習各種民族以及西洋樂器的同時,他也接觸學習了西洋作曲理論,受到西洋作曲技法的影響,在中國傳統作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西洋作曲的技法,創作出了人們長期演奏卻又經久不衰流傳廣泛的二胡名曲。如《光明行》,采用小提琴大段落顫弓技法作為結束段落的進行曲風格,又成功的吸收了西洋音樂常用的"大三和弦的琶音"和近關系轉調的創作手法,來表現對現實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燭影搖紅》則是將三拍子和變奏曲式的結構原則寫成的一首優美抒情又帶有歌舞風格的二胡曲。另外,他創作的《悲歌》則是采用最具中國特色的散板式,以及帶引子、尾聲的自由多鍛體結構并模擬大自然音響的《空山鳥語》。由此可見,他的創作原理是在采用散板,帶引子、尾聲的自由多段體結構等的中國傳統器樂的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樂中常用的和弦琶音,近關系轉調,自然音與變化音并用的手法以及西洋音樂的樂曲組織方式等手法,創作了不限于演奏技術和藝術形式進步的,又在表達思想、感情等方面注入時代精神的二胡音樂作品,也使得他的二胡作品既具有中國傳統音調,又有新穎獨特的表現特點,至今仍保持著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可以說,他對西洋音樂的借鑒吸收是不拘一格,同時也不拋棄本民族的傳統器樂因素,使之中西合璧,為我所用。
三、對記譜法以及教學方式方面的革新
學習過中國音樂史,我們多少都會知道,最早的二胡學習是口傳心授的。而劉天華先生則是從改進記譜法入手。對于記譜法的改進,是劉天華先生相當重視的一環,他認為樂譜的不發達完備,使得中國古代的音樂無法完整地流傳下來,所以他也首先打理推廣五線譜用于中國音樂之中,還參照西洋記譜法改進了傳統的工尺譜,他將五線譜中的一些記譜法如節奏、指法、強弱等記號融入工尺譜中,創造了較為完善而能通行的記譜法,改變了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于是,使得二胡音樂納入了近代專業音樂教育的軌道,作為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從此走進大學課堂,使得二胡音樂也更加正規化,廣泛化的發展。
縱觀其上,筆者僅以劉天華先生對于二胡演奏技巧、作品創作手法以及記譜法三個方面的簡要闡述,簡要說明了二胡在發展中,不斷的吸收和采納西方樂器的技術手法,進行革新和發展,使得技術表現手法更為的多樣精湛,從而也豐富了藝術表現力。此外很多作曲家們不斷地把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理念與西洋音樂的創作手法并用,融會貫通,中西并用,創作出了大量的二胡音樂作品,為二胡這個樂器本身和二胡音樂作品的發展都做了很大的貢獻,使得二胡音樂更加繁榮,向著多元化、深層次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說明了音樂是不分國界的,我們要立足于本民族的音樂基本特點之上,對于外來的音樂加以吸收和借鑒,來豐富民族音樂,使得我們的音樂事業可以順應時代的潮流,與歷史的發展共同進步。
【論述二胡洋為中用的歷史沿革藝術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國內文化與藝術設計論述論文11-17
教育即藝術論文11-19
純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教育的思考論文11-18
舞蹈:洋為中用50年01-06
幼兒藝術教育領域論文05-21
幼兒藝術教育科研論文11-29
兒童藝術教育學科論文12-11
素質教育下的高職藝術教育論文11-29
藝術教育畢業論文提綱范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