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現代纖維藝術與建筑空間的相關性的論文
一、現代空間對現代纖維藝術形態的制約
首先,現代纖維藝術的形態受到建筑空間的風格表現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建筑空間內的各種因素,包括纖維藝術品,共同創造彼此共有的建筑空間的特定氣氛,這是我們在空間設計中所提倡的“共享”“共創”的整體性空間設計觀念。在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空間環境在主題特征、表現方式、使用符號與空間中的纖維藝術形態具有一致性或相容性,是空間對纖維藝術存在的特殊要求。這種特殊要求是對纖維藝術在材質使用、色彩搭配、造型形態、風格象征等各方面的約束。不考慮空間整體表現因素的結果,不僅會破壞共享和共創的作用,也會失去纖維藝術作品本身與建筑空間結構關系的互動作用。同時,空間功能性質也對纖維藝術的形態表現起到約束的作用。其次,現代纖維藝術的形態受到現代建筑空間尺度及適宜的放置形式的制約。現代建筑空間結構和尺度大小發生了多樣的變化,不僅僅是直線體面(方體、矩形體等),而是帶有弧線體面(圓體、圓柱體)和直線、弧線體面綜合的空間形式。這樣就要求纖維藝術品的形態在尺度大小和放置形式上與空間的珠聯璧合。如果運用不恰當的纖維藝術品就會對室內環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1974年的首屆“國際小型纖維藝術展”,為纖維藝術進入家庭空間做了實踐上的鋪墊。最后,纖維材質“平民化”的特性決定了這種藝術形態與繪畫、雕塑等藝術的區別,即它的價值不存在于自由創作出的具有較高視覺表現力和思想觀念的作品里,而存在于對空間屬性的創造中。
二、現代纖維藝術對現代空間的重塑作用
現代纖維藝術因材質的可觸和可塑性在構筑一個新的空間時,大多都同時具有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據此,可以將現代纖維藝術在現代空間中的作用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性的,起到對空間視覺表現的作用;另一類是心理性的,起到對空間精神表現的作用。前者因受到空間構成等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對空間的構造上處于從屬于空間的尺度、功能、理念設計的從屬性作用,例如,裝飾性作用、空間分割作用等;而后者則是藝術家自身觀念以纖維藝術的材質和形式對空間精神的敘述,因而在對空間構成上處于主體性作用,例如,地域文化的作用,空間心理營造作用等等。
1構建空間的從屬性作用
1)對空間構建的點題作用。現代空間設計手法中幾何化的設計手法和淡化風格造成了空間的虛化,只從這些空間中很難領略設計具體的思想內容,特別是針對一些功能性較強的建筑空間,如市政大廳、公眾博物館、酒店大堂等,纖維藝術的表現恰恰能起到點題的作用,使人們對整體環境的功能意圖產生連帶印象。正如上述在制約關系中所述,建筑空間的主題風格制約了纖維藝術的表現,反過來空間中的纖維作品也是對空間主題功能的表達。
2)對空間構建的裝飾作用。纖維藝術對建筑整體空間的裝飾作用包含三個方面,分別為:材質、色彩和形態,這三個方面也是形成纖維藝術作為空間視覺焦點的特質。首先,以棉、毛、絲等柔軟材質做成的纖維藝術作品來補充建筑的多以石、木、玻璃等冷、硬的質地感覺,能使整個建筑空間呈現硬朗與柔軟、渾厚與纖細的視覺效果,激發人們愉悅心理。其次,纖維藝術在材質應用上的廣泛性在色彩上具有除繪畫外無其他造型藝術與之匹敵的表現范疇,纖維藝術通過編織肌理并結合不同建筑空間的使用屬性,建筑和環境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以及人對色彩的視覺生理特點,設計出各種色相的色彩組合。最后,纖維材質“可站立性”的特征,使空間中的立體、半立體形式不斷涌現,成為現代建筑中營造空間美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手段。同時與環境形成適當的對比,在大小、曲直、虛實等方面求得和諧。
3)對空間秩序的完善作用。a.豐富建筑空間序列。建筑空間的序列,就是將空間的各種形態與人們活動的功能要求按先后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現代纖維藝術借助各種形態形成的體、面、線諸多的組合穿插,構成圍與透、虛與實、分與聚、動與靜的實體空間和視覺空間,形成具有結構強度的實在感和空間序列的運動感。例如,一些家庭裝飾、帷幔或者屏風式的纖維藝術可形成玄關、私人會客區等的功能空間,也增加了室內的空間序列。b.空間導向功能。纖維藝術具有空間導向功能,它能引導人們從這個空間到下一個空間,在各空間層次與環境之間,在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在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中都能獲得良好的視覺和心理滿足。如在大型建筑空間中,可以借助平鋪形態的纖維藝術品(如地毯)的鋪設方向,或通過樓梯處裝飾高低錯落有序的壁毯形式,獲得空間導向。c.分割、創造空間。一般空間分割的傳統手法采用以墻限定,現代建筑環境更注重空間的流動與滲透,將纖維藝術用于空間劃分則具有空靈多變的特殊效果,它以特有的通透虛幻的組織方式所帶來的空間遮擋效果,彌補建筑功能的某些缺陷,從而營造新的建筑空間。
4)對空間視覺的調節作用。a.對空間視覺的調節和延展作用。建筑空間由于功能特點的差異性,空間形狀、開敞和封閉的形式不同,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空間的大小、高度等尺寸不能如愿時,可利用纖維藝術品來協調室內空間的各部分關系,使得室內空間在視覺上更加宜人。b.形成建筑空間的視覺中心。由于視覺規律的影響,人的視線往往被點狀或線狀形體所吸引。建筑作為較大體量的面或體的形態,自然地提供了展示纖維作品的空間舞臺,成為了纖維藝術的背景,纖維藝術也在建筑空間中形成視覺的中心。如一些經過精心設計和布置的纖維藝術常成為建筑內空間的重點裝飾和人們視線的焦點,從而構成建筑內空間的主要視覺點,組成核心空間,起到點題作用。
5)對空間物理環境的調節和生態性作用。纖維材質的生態性方面的表現具有其他建筑裝飾材質不可比擬的優勢。纖維材質中棉、麻、絲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生態材質,正好補充了人們對自然空間營養的汲取;同時纖維材質具有較強的吸音隔聲性能,有些因質料厚薄疏密不同,能起到遮陽光的作用或使室內光線柔和;而一些塑料或金屬纖維的可塑性強、質輕、靈活,便于加工、安裝、拆卸以及循環再使用。而且一般纖維材質的價格也較為低廉。
2空間表達的主體性作用
空間,它不僅包括由具體材質所限定的實際空間,還包括因人流動于其中而產生的聯想,感知到的秩序、意象等精神空間。纖維藝術裝飾在空間中所展露的視覺效果,營造的空間意境,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物質空間和視覺藝術,而是企圖通過空間與場所、環境與行為、功能與活動、結構與形態、文化與心理、社會與經濟等多種關系的綜合處理,全面改善和提高建筑環境質量與生活環境質量,使空間更具有“場所感”“親和感”“家庭感”等積極因素。這種有意義的裝飾形式不僅反映了人們的審美需要和真實感受,而且折射出纖維藝術裝飾的設計內涵及其在環境中應用的存在價值。
1)空間媒介作用。纖維藝術對現代建筑空間的媒介作用首先表現為一種主動性介入。纖維藝術裝飾在“現代空間”中的存在是充分利用它所在的環境,造就一個充滿想象和意境存在的全新空間。這使得纖維藝術不但從功能的角度考慮,更多是來自情感上思考的空間媒介。其次是精神性介入。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居住等活動的需要,還應該給予人以聯想的自由。纖維裝飾所具有的溫柔、懸垂的肌理特性,樸素、親和的自然屬性,使其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建筑師改變現代建筑剛性材質、灰暗、無特征空間秩序等缺陷的方法之一,甚至成為了一種暗示人的情感,影響人精神的空間精神主體。這種介入主要表現在協調建筑空間與人的關系,強調觀念與情感的表現,強調空間關系中的藝術效果和對人文因素的關注。這也表明,纖維裝飾的媒介作用往往是處于一種臨界空間的狀態,它們既不能脫離特定的空間而存在,但又具有相對獨立的精神性而不完全屬于建筑本體。
2)對空間精神的營造。空間因為人而有情,建筑空間往往是人類情感的物化體現,被賦予不同的人文精神。纖維藝術裝飾在經與緯、編與織的運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空間化的語言。它提供給人們一個情感述說的廣闊空間,其中也包括了創作者內心的情趣、對美的追求、文化、認知的表達等。
3)對空間地域文化系統的暗示。文化系統,包括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專業性文化和各種藝術形式等,賦予世界萬事萬物以情感,影響人們心理的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空間美學的判斷,也是人們解讀各種物質實體的依據。美國纖維藝術家南茜科茲考斯基說:“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編織物,其實織物是傳承文明最好的方式。”纖維藝術從早期的壁面裝飾開始便依附于建筑文化之上,并與建筑一起反映出對舊時代所遺留文化、價值、審美觀念的承襲和與新時期中外來文化體系的融合。其中,亙古不變的是民族特質和歷史文脈。纖維藝術裝飾在空間中的存在便在于通過其所展現、暗示的文化意義或蘊含的意味融入空間文脈的整體之中。綜上,我們認識到,就建筑空間環境角度而言,纖維藝術的創作目的應該是要把某個空間環境塑造成真正能滿足人的生活與情感需要的人性化空間。梳理和研究他們之間的關系,以為設計者立足新的理論起點,延續這種歷久彌新的藝術形式,創新室內裝飾形式提供創作依據及動力。(本文作者:黃潔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探討現代纖維藝術與建筑空間的相關性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現代纖維藝術的創新07-25
淺談現代纖維藝術的現代性07-19
現代建筑表皮包裝藝術研究論文10-07
對現代纖維藝術在環境中的語義研究08-19
開拓現代漆藝術表現語言的新空間論文05-22
關于現代建筑論文06-10
住宅建筑設計中空間組合探討論文05-31
現代建筑藝術設計發展研究論文07-21
現代藝術與美術教學的論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