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
摘要:陸在易是當代的一位資深的作曲家他借鑒傳統的作曲技法,吸收民族音樂的精華,創作的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歌曲,在中國樂壇享有盛譽。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歌詞平實,涵蓄深刻,旋律婉轉、流暢,具有濃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性質。他的藝術歌曲充滿了強烈的藝術魅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陸在易 藝術歌曲 創作特征 伴奏特點
一、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過程
陸在易,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縣(今屬慈溪市)的一個水鄉小村。藝術歌曲三首《橋》《家》《盼》《我愛這土地》《望鄉詞》及藝術化通俗歌曲《故鄉雨》在2001年、2002年與2003年分別獲首屆、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新時期2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對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持之以恒的深情關注和哲理審視,成為他為之不倦歌唱的主題。他創作的音樂作品情感豐富、內涵深刻,且具有濃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氣質,尤其他創作的藝術歌曲更具特色。他深刻理解藝術歌曲體裁的藝術特征和美學規范,深刻研究中國語言的特征,在借鑒前輩們創作藝術歌曲的寶貴經驗基礎上,運用傳統的創作手法,創作出了具有民族風格、個人風格的藝術歌曲。
陸在易從小喜歡粵劇,學習民族樂器,有著深厚的中國音樂文化底蘊。他創作藝術歌曲,首先建立在對我國民族音樂風格的深刻研究基礎上,其次是對祖國語言的悉心研究。他努力研究“腔”與“詞”的關系,即曲調與詞的關系,對漢字的四聲走向與音樂旋律聲腔的緊密結合有較細致的研究。他借鑒外國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及吸收我國藝術歌曲創作前輩們的寶貴經驗進行創作。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用他本人的話說是深刻認識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及創作技術的積累。他熱愛大自然,是大自然美麗的風景賜予了創作的靈感。社會中人與人的真誠相待,人們純真而樸實的情感是他歌頌的主題。陸在易忠實于現實人生,努力挖掘和表現人性,把自己要宣泄的真情實感,要表達的哲理思考,用所掌握的各種音樂技法真誠地袒露給聽眾。因此,陸在易創作理念的核心:對真話、真情、真實、真理及其藝術化表達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并把它當作一切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創作出了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中國藝術歌曲。
二、陸在易藝術歌曲的音樂分析與創作特色
(一)歌詞的選擇
歌詞的選擇也是作曲家本人審美傾向的標志。《祖國,慈樣的母親》選自我國著名詞人張鴻西的詞。這首歌的歌詞通俗易懂,感情真摯醇厚,曾經寄托了整整一代人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眷戀與熱愛。《橋》歌詞是著名詞人于之所作。《橋》的旋律流暢、清新,歌詞樸實自然,詞曲融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幅入情入境的風景畫。《我愛這土地》這首歌的歌詞是艾青的詩作。艾青的詩歌,常常把個人的悲歡與時代的悲歡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比較鮮明有力地傳達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詞中發出“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感人傾訴,更證明詩人是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融為一體的。作曲家陸在易之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歌詞,充分說明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我愛這土地》歌詞的語言生動,涵義深刻,流露了“大我”之情的崇高美。
(二)旋律的特色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在整體上追求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完美結合,在借鑒傳統作曲技法(特別是后期浪漫派)的基礎上,有自己特有的民族風格。
1、旋律清新、自然,具有濃烈的抒情性
藝術歌曲的旋律寫作著力揭示歌詞的詩情畫意、委婉起伏、刻畫入微。陸在易藝術歌曲真可謂音中有詩,音中有畫,音樂與詩情完全融為一體。音樂藝術的情景交融,無疑是作曲家主觀情思與客觀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結果。《橋》中“水鄉的小橋姿態多,石頭縫里長藤蘿”,“姑娘挑藕橋頭歇,老漢送糧橋下過。”這每一句都是一幅風景畫。看似寫景,其實抒情,真是情景交融、詩意綿綿。無論是抒情性或敘事性的歌唱旋律,都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情體驗和他對音樂中的文學歷史和審美境界的深刻理解與追求。歌唱旋律一定是內心世界的真實展現。陸在易藝術歌曲婉轉的旋律,刻畫了生動的畫面,這是他藝術歌曲的一大特點。
2、音樂的地域性特色
《橋》的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五聲骨干音的運用,形成了婉轉的旋律。《橋》是陸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橋之鄉”的江蘇吳縣角直鎮體驗生活時譜寫的。《橋》的旋律具有民謠化風格,江南民歌的韻味濃厚。曲作者受上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影響,特別是江南吳語地域的方言系統,生活習俗,民間“俗樂”(民歌小調、器樂、說唱、戲曲)等因素。民間“俗樂”的地域性特色,同樣也呈現在上海的道教音樂之中。如旋律的進行玩轉曲折,旋律沿著五聲音階婉轉地級進。下行級進的la-sol-mi-re, sol-mi-re-do, mi-re-do-la等,跳躍性的mi-do-la-so等。滬書東鄉調是上海道樂的一種,東鄉道樂的器樂以細樂為主。該亞地域性音樂風格特色是行腔軟滑流暢,器樂伴奏采用民間清音班演奏江南絲竹的“你繁我簡”“你高我低”“你長我短”的手法,在各聲部之間造成橫向旋律連綿不斷,縱向富有對比,呈現出支聲復調的效果。《橋》這首歌曲有上海地區的調子,某些音調上加上江南的調子。
3、旋律中裝飾音的運用
歌曲中常用的裝飾音有倚音、波音、滑音等,在一些樂音上附加些小音符,可使原音樂更有光彩和韻味。《橋》中有七處裝飾音,這七處都是倚音。第1, 3,5,7處相同都是大三度的輔助型復倚音裝飾,第2處是小三度的裝飾潤腔。第4, 6處是大二度的裝飾潤腔。江南民歌講究倚音裝飾潤腔,《橋》中裝飾音的運用在江南民歌中經常可見。就結尾處的倚音使曲調更柔和,歌曲的演唱更圓滑、上口。《盼》中有兩處用了波音,起到強調的作用。《我愛這土地》里多處用了下滑音,在歌詞“愛”“得”兩個字之間用了下滑音,充分表現作曲家對土地深沉的“愛”及發自肺腑的濃烈情感。試想沒有這個下滑音曲調是否顯得僵硬,而且情感表現也顯得蒼白無力。裝飾音在我們的民族聲樂作品中運用廣泛,其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4、花腔手法的運用
花腔(coloratura,意)歌唱曲調時用(runs)華彩經過句、顫音、華彩段等的裝飾唱法。經常有一個較長的音分割成一些較短的音而成。這種唱法在美歌時代得到高度的發
【探析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相關文章:
淺析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03-20
探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03-18
探析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特征03-19
試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03-17
淺析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特征03-26
探析肖邦即興曲的創作特征03-26
探析阿爾肯的鋼琴音樂創作特征03-27
淺談舒曼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03-18
探析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征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