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在現代藝術中的傳承
論文關鍵詞:意象 圖形 傳承 藝術
論文摘要:信息時代的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影響、日益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互融,使人們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意象”美貫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始終,對中國傳統圖形的影響更是明顯。在對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其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承作一探討。
信息時代的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影響、日益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互融,使人們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中國傳統美學博大精深,其特點表現為對宇宙與生命的一種超強的感性體悟。意象美貫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始終,對中國傳統圖形的影響更是明顯。中國傳統圖形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財富。延續到今日,對現代標志設計影響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對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其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承作一探討。
圖形,在過去一般稱之為圖案、紋飾、紋樣。《21世紀世界色彩百科全書》中對圖形的概念是:“圖案畫”叫“考案畫”、“意匠畫”或“工夫畫”,講究裝飾性的美感,也注意重復制作的便利。我國傳統圖形藝術源遠流長,青銅時代的臀餐圖形;春秋戰國時期的蟻抖文、梅花篆;漢畫裝飾藝術、唐代的寶相花紋、中國各種民間視覺藝術以及中國歷代書法圖形符號等發展到今天己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中,以其多樣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這些圖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的沉淀、延伸、衍變,從而形成以漢族儒道傳統文化為中心特征的傳統藝術體系,這一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同時也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
“意象”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范疇,其淵源可追朔到文字誕生之前,先民開始使用圖形來傳達思想與溝通感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與刻繪在崖壁上的巖石刻等等記載下了先民對自然的理解與期盼。但對現實生活中無法直觀描摹的物象,先民們就運用比喻或象征的方法對其進行抽象,創造出形式多樣的圖形和文字符號,這就是我國古代“六書”中的“指事”與“會意”二法。許慎《說文解字》序云:“指事者,視而可見,察而見意。”又云:“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易象”和“象周”是審美“意象”的兩大雛型,“易象”是指八卦中兩兩相配而成的六十四卦象,“易象”把外在形狀與內質相統一的“象”和古人內在的“意”聯結在一起,給審美意象的創立以很大啟迪。所謂“象周”,郭篙蠢注說:“象周者若無形,故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莊子義》)宗白華先生對此進一步闡發:“象是境相,周是虛幻,藝術家創造虛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際。”“易象”是外在的“象”與內在的“意”的一種外在連結,“象周”則是一種內在的融。
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對意象有著豐富的論述。《老子》說:“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將“物”與“象”作了區別。《周易》提出“圣人立象以盡意”的觀點,意思是以形象來表述那些難以意會和言傳的思想情感,如韓康伯在《周易正目乃中所注:“托象以明義,因小以喻大”這里的“意”與“象”都各有自己的意義。《韓非子·解老》中說:“人希見其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意思是說,人很少見到活象,而常常是得到了死象的骨骼,依據死象骨骼的模樣想象活象的樣子,所有人們把意想的東西都叫做“象”。這里論用了“意”與”象”的關系。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說:“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這里突出了“意”這個概念,它既不同于概念的“言”,又不同于有限的物質形態的“象”,它是超越概念和有限物象的一種境界,是一種含“意”的象,劉姍的《文心雕龍·神思》中第一次將“意”與、‘象”連用,提出了“意象”這個美學范疇。把“意象”的內涵定界為:“神用象通,情變所孕。”意思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應自覺地進行意象的創造,努力達成心與物、意與象的契合和交融。“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就是藝術家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外物形象和藝術家情意相結合的審美表象。
意象美經過藝術想象的思維過程,形成了作者意識中的理想美,然后借各種形式創造出藝術作品。或者是一首詩,或者是一篇小說,或是一幅繪畫,或一幅書法,其中必定內含著許多意象之美。意象的基本特征表現在:其一,意象是主體通過對客體的仔細觀察而獲取的;其二,意象同時表征物象的外在形狀和內質;其三,意象的目的是用特定的“形”來表示主體對客體本質的看法。觀看中國歷代圖形藝術作品,可以大致把其所蘊含的意象美分為內外兩個部分,所謂內,是指圖形符號背號的象征寓“意”,也即主體賦予外在圖形符號的意象;所謂外,就是指圖形自身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具體表現在圖形的三方面精神特性:
1“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
“形”一般指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中國傳統圖形的造型方式主要注重的是實形(或稱為正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關注形與形之間的呼應、禮讓和穿插關系,在組構時多遵循求整、求對稱均齊的骨式。如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中國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圖形“太極紋,’;由兩個娃娃的頭、身、手、足巧妙連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4個娃娃的“四喜人紋”;由五行、五方觀念所形成的九宮格,米字格圖形以及由魚形特征構成其基本筆畫的魚形文字和以車形特征構成其基本筆畫的車形文字等。
2深厚的象征寓“意”
卡西爾指出,人的不同的符號活動創造了各種不同的人類文化形式。神話、語言、藝術、宗教、歷史、科學等符號形式組成了整個文化世界,它們是人類精神客觀化的不同途徑。卡西爾認為,“人的世界并不是作為某種現成的東西而存在的,它需要建構,……我們所說的人類文化可以界定為我們人類經驗的漸次性的客觀化,可以界定為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愿望、我們的印象、我們的直覺體知和我們的思想觀念的客觀化。”作為人類精神的客觀化形式,這些符號不是對外在世界的單純摹寫,而具有一種構形的力量,它們不是被動地表示某種單純的事實,而包含著獨立的精神力量,表象因此獲得了特殊的意義,即觀念化的內容。人們之所以歷代不厭其煩地反復描摹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審美意義的外形,而是在這些我們看得到的圖形符號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深層的象征意義,圖形符號只是這些內在意義借以表達的外在形式,是“觀念的客觀化”。當原始人類意識到生死和生殖兩方面的問題,并進而尋求人的生存與自然和宇宙的關系,而又無法用科學方法去解釋這一切時就產生了象征思維,用直觀的圖形、符號和色彩表現天地、祖先、生命、生殖等。
最初的圖騰符號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經過歷代象征觀念的積淀,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貴康樂、祛災除禍”等吉祥象征意義,正是由于人們對這種“意”的執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傳,可以說,“意”的歷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歷史衍生。例如‘舊中有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人們對陽鳥圖騰的崇拜,使得中國傳統的鳥紋有了陽鳥—朱雀—鳳鳥的歷史衍變。在原始社會中龜應是某些氏族的圖騰,其圖形在彩陶中多次出現。從安徽凌家灘新石器時期的玉龜及腹中的玉版,可以推測出當時將龜作為“天圓地方”的宇宙象征。因此,商周將以龜腹甲作為占卜的神具,視大龜為國寶。龜卜消亡后,“千年龜”是長壽的象征,為道家所推崇。元代以后,民間忌諱龜紋,但明清宮延中仍置有巨大的青銅神龜,至今尚存。
從圖形符號的這種“意”的歷史延伸可以看出,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形”的演變都不是對其原始“母題”的徹底否定,而是以新的審美觀念賦予新的形式,從而使這些“母題”不斷豐富與拓展。
3形意結合歸于象之秀
在西方美學中突出的特點是“以個體為美”,強調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與西方人的審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國人強調“意”(主體)與“象”(客體)在審美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象”與人的“意”是相聯系的。這種審美觀體現在圖形藝術當中,就是注重事物本質和自然的表現。
象的結構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象顯道,具體說是指藝術家在取象之時,應突破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使物象體現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道或氣。中國傳統圖形注重畫面的含蓄自然、以一當十、計白當黑、虛實相生,如漢代漆器上的鳳紋,甚至脫出了表現對象的原有造型,只提取了體現鳳鳥特征的一些造型元素加以變化組合,使得紋樣似鳳似云,舒卷自如,著重體現一種浪漫飄逸的氣質。另一方面是以形傳神,表現形式不重“寫實”重“傳神”,不重“再規”,重“表現”,注重表現整體造型的氣勢,而不是對客觀對象事無巨細的全盤描繪,注重事物質的表現,往往是意到為止,決不拖沓,“恰到好處”。中國傳統圖形在每個時期的變化雖與前一個時期大相異趣,但在形式多樣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氣質,仍然呈現出驚人的生命活力。不論是彩陶上稚拙的鳥紋和蛙紋、青銅器上的獰厲的婆臀,還是漢代漆器上飄逸的鳳紋,其神韻的承傳再現了當時的時代精神與風貌。
中國傳統圖形的基本審美觀念也應用于現代藝術圖形結構中,也是平面設計師獲取傳統文化精髓的關健之一。劉巨德教授說:“我深信: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藝術設計,設計藝術與繪畫藝術,在美學上沒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古典哲學與美學思想對圖形想象創意將會賦予更多更新的啟示。”中國傳統圖形的意象美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承,對設計出具有生命力的中國型現代標志意義極為重要。
標志是一種具有象征性的大眾傳播符號,它以簡潔的形式表達一定的內容,并借助人們的符號識別、聯想等思維能力傳達特定的信息。標志傳達信息的功能很強,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超過語言文字,、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標志實際上是企業或團體的一種“意”的外顯和延伸。人們籍以象征符號祈求幸福生活,公司或團體籍以標志的寓意希望得到振興和發展。傳統圖形的“意”,沿用到標志所屬公司的固有的內涵之中,從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層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與社會性。
一個標志可以看作包含眾多審美意象的組合,將構成標志的各個組成元素(點、線、面等)看作單一的審美意象。這些審美意象,如同無數個合力,雖然其本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系統,但它們相互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并且同時處于某種特定的氛圍—“場”之中(所謂場,獲是指由眾多小一級單位的審美意象相互作用而產生,并又籠罩著這些審美意象的一種特殊的氛圍或情高,是新的審美意象生成的一種特定的精神氮氫)。譬如,在進行現代標志設計時,運用打散、切割、錯位、變異等方法,力求將形的元素重組成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特定豐厚的涵義。意象美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具陽剛之美,一種有陰柔之美。《易傳·系辭》中認為“陽與陰統一于道”,這兩種美是可以統一的。陳紹華先生所設計的“申奧標徽”標志圖形,綜合運用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太極互動圖形和國際奧運形象特征,在圖形表現手法上,應用了感性化的中國書法較為自由的筆觸效果,整個圖形形式簡潔有力,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歷史的傳承不一定是現代化的絆腳石,意象美在現代藝術中的傳承體現了民族理念的復興。當然對傳統的全盤照端與全盤接受西方現代化的態度一樣不可取,中國現代標志設計在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精髓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來自現代西方的各種設計思潮,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創造出符合新時代的形式。
【試析中國傳統圖形中的意象美及在現代藝術中的傳承】相關文章:
試析藝術實踐在藝術教育中的意義03-20
淺析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標志中的應用論文11-25
丑在西方現代藝術中的表現03-24
淺析招貼藝術中圖形語言的特征02-28
淺析《詩經》中的鳥意象12-13
青銅器紋飾中的文化藝術意象論文12-02
對現代纖維藝術在環境中的語義研究03-19
京劇表演藝術中的程式美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