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藝術設計學
摘要: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本文對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性質和特點、內容以及藝術設計訓練的終極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指出藝術設計學必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和多學科的協作,更好地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對于藝術設計的需求,為人類提供適合現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關鍵詞:藝術設計學設計技術藝術
一、 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
設計是計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構想,更不排斥實踐,是人類智慧和技能表現得最為充分的領域;它涉及人類一切有目的的活動。例如造物,從原始到現在,造物的種類和數量不計其數,而在造物活動中,使物蒙受藝術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為一種創造行為,設計就是將某種觀念轉化為實體(給予特定的形)的過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質材料,在特定空間中“創造物體形象”的計劃。考察物的造型過程,即可發現:
1. 設計(即計劃)是造物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源于需求,規約制作,決定使用。由此可見,自原始時代人類開始制造工具以來,設計就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實踐活動。
2. 產業革命迅速改變了手工藝者個人從事設計與制作的情況,出現了設計師這個新職業。造型計劃也隨之從混沌的生產關系中獨立出來,這才產生了設計學及其后的發展。設計學是研究產品造型及其環境的學科,旨在總結人類設計活動的經驗,以指導設計創作,創造某種體形環境。它的內容包括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有人反對用這樣的觀點來談問題,但學科細分化卻是科學發展的歷史事實。分化與綜合是有機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分子的分化,哪來量子力學的發生和發展?)
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設計的關心逐步加深,設計對象不斷擴大。于是,造型計劃又有了更細的分化。
其一,造型計劃的性質有所不同。若將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無用性、無觀賞性的要求進行整理,則造型計劃的范圍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們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對材料和物體進行組織或加工、綜合。這是專門研究“物與物”關系的機能造型和以“物與人”關系為目標的造型。前者的計劃主要在工學方面(基于工學的知識和技術)進行,例如齒輪、發動機、人造衛星等。而后者,則還必須考慮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條件作為設計重點的,即把人作為活動的物體來處理,例如駕駛座的設計。以上,一般被稱為“工程設計”①。也有重視使用和接觸制造物之人的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即尋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條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設計等。這種計劃常常不能用復雜的計算去解決,而更強調藝術感覺。此外,還有使用物體和物質來表現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動受眾的心,傳達某種意義。此種情況是把造型作為作者與觀眾精神聯系的媒介,通過物來建立“人與人”的交流關系,例如宣傳畫、廣告等。以上,都被稱為“藝術設計”,余者則屬于“純美術”②。
由此可見,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純藝術的分支門類。再加上其又以實用性為基礎,這就是為什么要叫“藝術設計”而不叫“設計藝術”的原因。藝術設計不是“藝術和設計”(寫作“藝術·設計”),而是對design的意譯(在國外,“設計”和“design”也是分別使用的),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
在這個領域中,復雜的公式和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無濟于事,本質的東西在于以簡化的公式為基礎的方向性的估測,被稱為“以直觀為基礎的力學意識和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屬于直觀感覺的技術經驗領域),從而才有了藝術設計師自由馳騁并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空間。在實用的造型領域中,絕對不變的物理法則的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藝術設計師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師的工作,做二度創造(人性化設計)。而在純粹美的造型領域里,則是美術家純感性的專業范圍(盡管有所謂“美術的工藝化”,那只是特種工藝,而不是藝術設計的主體),但藝術設計卻可以幫助純美術將 “只可意會” 變為“可以言傳”的科學③,破除玄學。
其二,機械以機能價值為目的,卻是為了人類而存在,所以必須適合人類并有秩序。遺憾的是,近代的科學技術排除了難于定量化的人類要素和社會道德等方面,只遵從容易對象化的自然法則,這樣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發展。不過,“無時求有,有時求好”。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普及的時代,機械的形態也應該是美的,應該是反映一定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社會藝術思潮的藝術品。因為美與真、善一起是人類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價值。而且近代的產業組織又要求一切方面的專業化,于是,藝術設計學作為新的職業而誕生,并有了日益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完全可以由工業設計④的誕生得到證實。
傳統的設計領域只有圖案設計、工藝美術和建筑學。到20世紀初期,作為現代主義運動的一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工業產品造型、環境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才逐漸發展成為設計領域的獨立分支,并統一為“藝術設計”。這是一種嶄新的視覺文化,它將新的視覺現象(大眾社會、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與藝術、廣告以及新媒介結合為一體。
二、 藝術設計學的性質和特點
藝術設計的產品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現。從原始社會以來,造物活動始終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歷來以“衣、食、住、行”來表達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學產生于人類的造物活動,又服務、指導著人類的造物活動,從而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應用造型技術和藝術來創造合適的環境以滿足各種社會需求,是研究藝術設計學的根本任務,也是藝術設計學最基本的社會性質。
藝術設計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不僅要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的變化,都密切地影響著設計的技術和藝術。此外,藝術設計學的美學意識自然受到社會思想潮流的影響。這一切說明藝術設計學發展的原因、過程和規律的研究絕不能離開社會條件,不能不涉及社會科學的許多問題。
藝術設計學是融技術⑤與藝術為一體的應用學科,它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加,也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乘,而是融合。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任何一件從美學觀點上公認的杰作在技術上都是一件優秀的作品。這足以證實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關系,其具體表現為:
1. 藝術設計追求機械和人的關系有機化。所謂有機化,就是把近代科學、技術綱目很難抄取的美、善、社會正義等對人類社會來說最珍視的要素,挽回到狹義的技術中,使物-人-社會的關系變得更和諧。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師是在工程技術所提供的可行性
【論藝術設計學】相關文章:
論關于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11-20
論裝潢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論文12-04
探討美術學與現代藝術設計的思考12-06
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觀念論文12-03
淺論藝術設計與仿生學03-15
論王弼易學與老學的關系03-21
論電視新聞編輯學03-06
經濟學的哲學傳統論略03-07
論析赫茨伯格“雙因素論”的廣告學意義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