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呈現出對文化的多層次追求,世界各國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這場風暴的沖擊下,音樂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體現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程度。眾所周知,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傳承,高校音樂教育對未來的民族音樂的多元化傳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國外的音樂文化融入本土,是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傳承和推廣的基礎上,培養出大量民族音樂文化的愛好者,提升對民族音樂的情感,加強民族的團結力。
關鍵詞:
多元文化;高校;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我國對音樂教育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樂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也在不斷地完善教學管理。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各個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雖然制度不斷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來我國以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引領社會的核心,使得經濟管理對教育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負面影響就是把經濟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單向地、毫無理解地運用于教育管理當中。老師的教、課本知識和單方面的學科知識由于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被高校音樂教育普遍重視,而輕視了學生的學、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科之間整體的知識的把握。其中具體體現在:一是學生足夠寬的知識面,而知識的深度不夠;二是學生的還有待提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對社會的適應性;三是學生之間的水平差別較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與管理脫節的問題。
杜威是美國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他在20世紀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隨著在世界多元化發展的局勢下,人們把視線轉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勢不可擋的成為當前新的發展對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勢下,基于共同發展的原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與未來和高校音樂教育的關系。
一、增強民族音樂的人才教育觀念
我們大家都知道,民族音樂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師資力量的影響,結合目前我國各部分區域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情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音樂文化,然而各個民族發展的進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狀況,必須要構建起原生態音樂文化,所有高校都應該加大對這個目標任務的重視力度,所培養出來的音樂人才也應該是建立在當地音樂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的,結合本地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需要進行人才培養工作,保證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行知識的充實。高校應當把我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支點,單純的單科改革已適應不了現狀,讓傳統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得到徹底的轉變,從源頭上改進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項目,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地位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統一民族音樂教育和音樂教育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文化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基于這樣的大環境,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更新和延續成為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學生熱愛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使它能夠持續高效地傳承下來。在以多元化屬為背景的社會音樂教育形勢下,人們看高校音樂教育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受到條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樂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響。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應以學生為本、以人文作為主題、把音樂作為教育的重點內容、從頭開始以不同的層次,多個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圍開展傳統音樂文化教育,促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的價值觀有一個正確的評判,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每個地區的傳統民族音樂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呈現方式,表達感情的音樂方式也不盡相同,喜怒哀樂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樂情形大不一樣,世界民族音樂的融合,不但豐富性了音樂本身,而且形成多樣化的世界民族音樂,例如,《梁祝》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這一協奏曲的核心題材是我國的越劇文化,我國傳統的戲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聞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麗娜進行演奏,音樂效果更上一層樓,他在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音樂語言,是這首曲子更加圓滿動聽。這就是說,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的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夠駕馭我國傳統樂器,外國的樂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現在傳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都有著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逐漸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發展,得以“潤物細無聲”,提升大眾的欣品味,提高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的品質,這對于我國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激發出我國人民潛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從而使得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三、對外來音樂加以借鑒
對于音樂教育來說,與其他的文化課程教育并沒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類社會文明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彼此相互支撐,相互通融。高校的音樂教育應當把人生價值觀和思想觀念跟音樂教育活動密切聯系起來,和教學過程相結合,使傳統民族文化、音樂教育文化都滲透到音樂教育理念中。這些都說明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傳播民族音樂文化中起著墊腳石的作用。高校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選擇最有利于促進音樂發展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證民族音樂能夠得以發揚光大,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方面是,為了保證民族音樂文化的高純度,和民族音樂教育相結合,是他人的音樂文化在這里得以改正,同時得到一些回饋信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創新,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首腦部分,從根本上來說,多元文化的背景給了創新民族音樂的契機,借鑒的外來音樂豐富了民族音樂的內涵。教師在民族音樂創新過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這樣能夠促使傳統音樂文化的不斷發揚廣大和源遠流長,在自身內涵得到豐富的同時,也使得傳統音樂文化更加符合現代世界的發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實現教育人的目標,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激勵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設,給予精神支撐,促進社會穩定發展。說到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對各民族音樂之間的貫通和相互借鑒有著積極的正面影響,對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音樂人才有獨到的作用,對加深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有不可多得的益處。以上可見,傳承和發展是多元文化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內容的重中之重,明顯的民族特點可以是生活充滿樂趣,特具情趣的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昂揚的斗志激勵他們向藝術的最高峰前進。受日益開放的大環境影響,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對的地位,根本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大力弘揚和持續發展,目前,以我國的文化為特征,建立民族音樂教育的系統,對民族音樂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4(S2):269-270.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2
一、趣味游戲展開策略
1.聲音游戲展開策略。即模擬活動中即將運用到的生活化材料的聲響。如中班打擊樂活動《熊出沒》,教師運用厚的塑料盆以及簸箕與鋼絲球摩擦分別表現熊二走路時的“咚咚咚”以及光頭強電鋸砍樹時的長音“哧———”,因此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聲音模仿熊二走路及光頭強砍樹時的聲響,讓幼兒能夠快速地進入角色扮演的氛圍中,通過聲音的模仿感受不同角色帶來的不同體驗與感受,為生活化材料的樂器演奏做好鋪墊。
2.肢體游戲展開策略。即通過簡單的身體律動感受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如大班打擊樂活動《竹竿舞》,活動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幼兒用簡單的手部律動“開、合,開、合,開、開、合、開”來體會跳竹竿舞的節奏以及敲打竹竿的基本動作及節奏。運用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這樣的方法簡單明了,并且愉悅的氛圍貫穿活動始終,幼兒充分感受到竹竿舞的熱情。
3.情境氛圍展開策略。即簡單的故事及語言的引導。如小班活動《有趣的舞會》中,教師簡單地創設蜜蜂與小兔子舉行舞會的故事情景,并在情境中用聲音模仿蜜蜂的“嗡嗡聲”及小兔跳舞時的“叮叮聲”為運用塑料袋及玻璃瓶進行打擊樂演奏創設良好氛圍。又如中班活動《植物保衛戰》中,教師通過創設種子發芽的情景并模仿“西瓜”投手和“豌豆”投手的投彈動作及投彈時的輕與重,為用不同的方式讓圓凳發出輕與重的聲響開了個好頭。
二、形象圖譜推進策略
它分為兩個部分,即預設的圖譜及活動中隨機添加的圖譜。徐卓婭說:“圖譜,就是用最明白最簡單的圖畫形式來表現音樂的一種方法。因此,運用生活化打擊樂材料進行打擊樂教學的圖譜的制作就更為靈活并且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考驗。如在大班活動《大中國》中,教師預設了一份節奏圖譜,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幼兒的自由發揮及探索,不斷地找來了教室里他們覺得適合的(教師預設之外)可以運用到活動中的生活化材料。這時候,教師為了更形象地分配角色,隨機在圖譜中簡潔形象的畫出幼兒手中的不同材料,并根據幼兒的經驗做出標識進行角色分配,有效地指導幼兒探索及創造性的演奏,推進活動的繼續進行。
三、探索創作延伸策略
分為“探索”與“創作”兩方面。《指南》指出“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傳統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已具有相對固定的模式,而生活化材料更具探索及創作的意義,幼兒能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現與創新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及不同的演奏方法產生的'不同音效。“探索”即通過嘗試操作,探索同種生活化材料不同聲響。如中班活動《植物保衛戰》中,教師利用幼兒園里幼兒的塑料圓凳給予幼兒探索及嘗試的空間,思考“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彈時會發出怎樣不同的音效,鼓勵幼兒探索用什么不同的方法使圓凳發出不同的音響,與“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彈的音響相匹配。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不斷地探索,嘗試,通過敲擊、刮奏等不同的方式使圓凳發出不同的聲響,形象地表現“豌豆”與“西瓜”投彈的聲音。我們的教師在組織生活化材料打擊樂教學活動時,為了讓幼兒獲得美好的音樂感受與體驗,并根據活動的需要,把趣味游戲展開策略、形象圖譜推進策略、探索創作延伸策略以及指揮策略互相交織,穿插在一起綜合使用,它們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最后必須說明的是,以上幾種教學策略是我們的教師在生活化材料打擊樂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些積極經驗,我們鼓勵廣大的教師能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出更多積極經驗。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3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化教育方針的全面覆蓋落實,音樂教育的核心支撐地位得到全面認可,目前最緊要的任務,便是快速組建起一類專業化音樂教師團隊,督促內部成員將一切精力投放在幼兒群體音樂教育事務之中。想要順利貫徹此類任務指標,就必須快速遏制以往單一的鴨架式灌輸模式,及時制定與執行切實有效的教育輔助策略,確保當前從事音樂教育事業的幼師和已有的規范引導體系,都能主動迎合現代化社會改革發展訴求。因此,筆者決定針對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幼師音樂教育過程中的諸多細節,加以客觀驗證和有機完善,避免其日后工作中衍生任何不必要的沖突隱患。
[關鍵詞]新時期;幼師;音樂教育;規范舉措
音樂教育長期以來被視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組成單元,當中一切改造任務都將要透過幼兒園中的孩童著手。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師因為專業院校提供的模式影響,過分關注技巧訓練成果,相應地自身教學能力卻尚未發生本質性變化。透過客觀角度觀察驗證,尤其是作為幼師類專業院校,更應該突出音樂教育的專業性,唯獨將以往陳舊的教育觀念克制完全過后,才能真正培養出一批能夠快速適應現代化發展步伐的音樂教師。筆者結合以往實踐調查經驗,針對幼師院校既有音樂教學方案加以科學檢驗和有機改良,希望得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廣泛認可。
一、現階段我國幼師音樂教育狀況的客觀論述
(一)學生本身對于幼師音樂教育工作認知度不高
事實上,大部分高校學生本身對于幼師工作缺乏挑戰激情,認為不過是白白耗費不必要的精力,且獲取不到合理的工資待遇,至此學習環節中的抵觸情感極為強烈。面對此類狀況,相關院校在系統化布置音樂教學事務期間,需要集中一切技術手段強化師德教育,在合理時間范圍內激活個體使命感官效應,輔助其在幼兒音樂教育服務事業中,灑下更多辛勤且有價值的汗水,這便是開展如今幼師音樂教育的核心動機。
(二)音樂教學課程設置機理嚴重紊亂
在素質化教育方針覆蓋落實基礎上,作為專業化幼兒音樂指導教師,理當自覺吸納相關教育理論,畢竟這直接決定其今后成長發展結果。所以,作為師范類高校,必須想方設法穩固音樂課程在素質化教育背景下的支撐地位,揭示有機提升不同幼師學生的音樂表演技能。但是,我國應試教育文化過于深厚,已有音樂課程弊端逐一呈現,包括技能課程數量過于復雜繁多,理論研究時間有限等,長此以往,學生不但難以精準地識別和閱讀樂譜,并且難以辨別和跟進不同音律節拍,日后教學實踐中想要發揮高超的思維創新能效,不斷迎合新時期幼兒音樂學習訴求,則更加是遙遙無期了。
(三)我國培養幼兒教師的方法比較落后,沒能凸顯幼師特色
截至如今,我國進行了多次的改革,但總體框架尚未發生本質性改變,主要是不能重視幼兒教師的實踐能力,音樂綜合素質還有音樂創造力等。例如:有個學生聲樂考試唱了《黃河怨》得到高分,在見習中,用聲樂課所學的方法去唱《小燕子》嚇得小朋友直哭。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只是反復練習發聲,識譜,機械記憶等,課堂氛圍單調,死氣沉沉。畢業出來的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滿口專業術語,除了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教學缺乏個性。其實出現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對幼兒教師的培養不合理,脫離實際。
二、新時期我國幼師音樂科學化教育引導策略的細致化驗證解析
音樂教育是兒童美育的內容之一,音樂藝術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鮮明性和富于表現力使兒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對于培養有美有善的兒童有很大的意義。而兒童音樂教育水平的高低取決取決于教師的音樂素質,因此教師的音樂素質提高是當代教育的重點。有關幼師音樂教學實力改善的舉措內容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幼師專業學生道德觀念的進一步強化
在素質化教育方針覆蓋落實背景下,作為專業化幼師,有必要時刻保留超前的教育規范理念,可以熟練地沿用已學專業知識和音樂表演技能,以及多媒體設備等,在課堂之上營造和諧有趣的人文感知氛圍;當然,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奉獻精神,更加是不可或缺。所以,相關院校在針對幼師專業學生,提供一系列課程內容前提下,更應關注個體道德素養,必要情況下多開展一些幼兒音樂教育實習類活動,令學生充分體會自身使命的艱巨意義,愿意在今后任職道路上奮勇向前,無私奉獻。
(二)高校整體教學文化的積極整改
結合以往單純的應試文化背景觀察驗證,大多數幼師在校期間深陷理論被動式吸納境遇之中,不免在日后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重蹈鴨架填充式教學覆轍,如若長期循環過渡,不論對于幼師和幼兒群體的身心健康,都是一類沖擊。所以,從事幼師專業教學的院校,要主動調整傳統教學文化,考量和系統化認證音樂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輔助價值地位,重視幼師音樂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同步訓練改造結果,為今后幼師職業前景合理化綻放,做足充分的過渡準備工作。
(三)幼師專業學生音樂學習興致的不斷激活
興趣始終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所以,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事務期間,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各國優質化音樂作品,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表達自己觀賞后的心得,時刻加深個體對音樂美感的認知水準,最終積極投入到不同類型音樂技能和理論知識學習任務之中,大幅度提升特定院校音樂教學實效。歸根結底,只有幼師學生本身對于音樂欣賞理解能力提升,其才會在教學實踐中主動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特征,選取合理的參考作品,竭盡全力地推動幼兒音樂教學進程。
(四)學生伴奏控制技能的科學訓練
高校開展的音樂教學活動,主要是輔助將來欲從事幼師教育職業的學生,快速熟練地掌握一部分適合幼兒學習的音樂作品,方便在日后崗位上即時性演奏,穩定幼兒音樂教學進度。也就是說,幼師學生事先會針對幼兒歌曲風格和演奏方式,進行細致化的梳理掌握,之后通過已有實踐經驗來適應歌曲靈活變動要求,促使幼兒音樂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更應關注幼師學生音樂彈奏一體化習慣的養成結果,保證其在彈奏不同類型音樂期間,都能夠維持口和手的一致協調性,令幼兒從中體會到不同趣味性元素,從此對于音樂課程則更加百般青睞。
(五)學生音樂實力表現競賽平臺的全面開創供應
學校有必要定期開展各類實踐交流活動,為渴望展現自身高超音樂技能的人才,提供一類公平的競賽機遇,同時可借此考察學生個體對于音樂理論知識和演奏技能的控制熟練程度,為日后富有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方案整改落實,奠定和諧的適應基礎。如在合理期限范圍內,布置彈唱、獨奏,或是合唱類音樂交流項目,督促學生盡量呈現已學技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并提升今后更多艱巨挑戰的自信應對心理。相信長此以往,幼師學生音樂知識面會得到深入地拓展,即便是在今后幼兒音樂教學崗位上困難重重,也不會因此意志消沉。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群體進行音樂基礎知識教育,可以說是現階段我國幼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一旦當中任何細節處理不當,都會直接對孩童今后健康成長結果,產生較為沉重的打擊。所以,相關院校有必要及時更改傳統教學理念,針對幼師專業學生制定和實施更為詳細的音樂教學指導方案,為其今后綜合化素質拓展奠定基礎。唯有如此,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張紅娟.幼教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初探[J].音樂天地,2010(05):133-144.
[2]李明.幼師音樂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2010(01):89-96.
[3]韓姼姼.對新時期幼師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美與時代,2011(08):166-170.
[4]盧瓊.幼師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時代教育,2011(08):143-162.
[5]紀麗民.新時期幼師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及改革創新路徑探索[J].北方音樂,2012(04):89-95.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4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音樂教育價值的理解也更趨于科學和深刻。目前已證實音樂能夠幫助人類增強認知系統、提高情緒智力、增強感知運動系統、增強應激一反應系統、增強記憶系統等,這充分說明了音樂教育多方面的育人價值。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幾年,對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處處有接受教育的內容。近年來,隨著對與幼兒能力和零歲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地深入,幼兒無知無能舊觀念地打破,幼兒教育的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幼兒音樂教育現狀
幼兒音樂教育能影響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助于邏輯與抽象思維、記憶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在幼兒早期教育中,音樂教育已經越來越高亮起來。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終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對幼兒實施良好教育成為廣大家長更加強烈的愿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也開始重視對幼兒音樂的和智力的開發。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方法
對幼兒早期音樂能力發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母親對孩子輕柔說話語氣和歌唱節奏、讓幼兒聆聽更多的聲音和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及親子間的簡單音樂游戲都是適宜的形式。幼兒早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其后兒童期、青少年期音樂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承繼性,為幼兒營造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讓幼兒沐浴在與其音樂感知能力相適宜的音樂環境里,將能提升和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對其今后音樂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聆聽
接近音樂的開始,美國著名的音樂家艾倫·科普蘭說得好“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聽”的媒體對象即是聲音,聲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無聲即不成世界。音樂是以聲音為物質材料構成的藝術,音樂作為一種聲音藝術,它需要準確的音高,良好的音質,更需要將各個孤立的樂音有機地組合,使其流動,顯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樂藝術又是一種象征性的藝術,它所表達的內容本質上更具有不確定性。人們是通過對音調、節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響作為媒介,引起某種聯想而達到對音樂的感受,而其中的聯想動作的卻是因人而異,因情而定了。音樂美感的獲得和人們對音樂內容的把握需要欣賞者積極的聯想,通過聯想使音樂與自身的一切相聯系,進而把象征性的音樂具體化。這就需要聽者在音樂中的聯想必須是一種高級思維,是他在對作品感受、聽想作品內涵的基礎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與作品所表達的內涵相聯系,進而認識、理解作品的過程。
2.交流
研究發現,快樂的核子們都擁行--些共同的素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等良好的親子交流,將有助于形成良性的親子依戀關系,促進幼兒各項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互動歌曲、音樂游戲、律動體操這些親子交流活動形式與內容,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動體操
在幼兒教育的傳統觀念中,存在著重知識輕運動的認識。然而,這其實是一種思想誤區,因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體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兒的骨骼、關節、肌肉由瘦小、稚嫩發展到粗壯、有力,這些都與運動分不開。成人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一定要督促他們加強體育運動。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是孩子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幼兒在律動和體操中,不斷發展這手腳活動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
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學習符合營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和情緒做動作,能夠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在身體各部分做動作時,能通過運動神經去感知音樂藝術美,同時,又通過協調優美的動作去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這些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動作和節奏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發育成長。
三、幼兒音樂教育的注意點
1.正確的育兒觀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對于3歲前的幼兒來說,音樂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們成為從事音樂工作的專業人士,但音樂給予幼兒的早期的豐富感官刺激和運動經歷,可以改善大腦神經通路的結構和功能,對以后各種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終生的影響。
須走出音樂教育是為了成名成家的這一誤區,這不應成為幼兒音樂教育最終目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素養及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追求和創造愿望,會使他們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讓孩子具有審美能力,體會和聯想音樂中所傳達的感情,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樂的選擇
在選擇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教材時,需注意教材的難易程度,既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同時也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提高。采用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讓孩子從小接受這種優美、明朗、向上音樂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具體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的考慮:
總之,對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在于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開展音樂教學的初衷。"音樂使人遐想,音樂使人陶醉"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有顆感受音樂的心去真正體驗音樂的美,在音樂的氛圍中長大。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5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情趣
(一)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樹立集體意識、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音樂內在的節奏、韻律,以及音樂游戲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一種輕松、愉快的感受,他們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會形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同時,在音樂活動中,幼兒能感受到集體合作的樂趣,學會了和他人的交往、合作,學會了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理解他人。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呢?
1.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他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
2.利用音樂教學語,激發學生的情趣
音樂教學語就是音樂活動中一些點綴性的語言,比如,在開展音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首歡快的音樂,使幼兒動起來,表示音樂活動馬上開始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符合音樂教學的特點,也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如運用節奏語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速度和力度,從而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運用手勢語,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有效的指揮能夠啟迪幼兒的情感,使他們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運用體態語,就是教師通過一些動作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情感。比如,教師洋溢歡欣的笑臉,可以讓幼兒熱情高漲,精力倍增;教師親切的眼神,可以把幼兒帶入一個溫柔的意境中去。
3.為幼兒提供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
只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沒有為他們提供自主發揮的學習氛圍,只注重技巧訓練,忽視了興趣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律動時,基本上是教師示范、學生練習,一遍一遍的機械重復,幼兒漸漸失去了練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其實,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只要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望,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和創新,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節奏練習,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情趣
幼兒比較喜歡節奏感強的音樂,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通過做各種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還可以為幼兒準備一些打擊樂器,讓他們通過親自嘗試感受節奏性活動的美感。此外,教師可以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鼓勵幼兒去了解節奏樂器,探索和敲打節奏,熟悉樂器的特點,進而辨別各種樂器的性能。教師要多和幼兒溝通,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樂器,鼓勵他們多練習、多感受,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和興趣。
(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開拓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唱歌的興趣
生活是創作幼兒歌曲的源泉,它反映了幼兒的生活。在音樂教學中,讓幼兒了解和歌曲內容有關的知識,不但可以拓寬幼兒的視野,還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深刻地感受歌曲內容所表現的情感,增強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力。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調動了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提高語言能力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保障
音樂和語言是息息相關的,有著密切的聯系,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其實就是一首兒歌;一首活潑、詼諧的音樂好像在述說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音樂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還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其中,語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開展音樂教學的保障,因此,教師應該把語言滲透到音樂教學中。首先,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要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幼兒每聽完一首歌曲之后,教師要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對作品的理解,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機會,滿足他們善于表現的心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處理好語言和音樂的關系,如在學習歌曲《小樹葉》的時候,可以組織一個語言活動,教師扮演秋風,學生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樹葉,秋風一吹,小樹葉就到處飄散。然后,教師就可以問問孩子們:“小樹葉離開媽媽以后,會飄向哪里?”學生們興趣盎然,暢所欲言,這個活動讓幼兒在學到歌曲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次,教師要把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如讓幼兒欣賞二胡曲《賽馬》,感受到了節日氣氛的歡快和熱烈,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和音樂自編故事,并在全班交流幼兒可以借助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編出有趣的小故事,使他們對音樂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能只限于課堂教學,還應該滲透到生活中去,教師也要為幼兒創造多種環境,讓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等都有音樂相伴,美化幼兒的生活,熏陶幼兒的心靈。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探討如何讓音樂進入幼兒的心靈,帶給幼兒快樂,讓他們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 篇6
摘要:音樂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種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情感體驗。此外,它還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張揚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一種最為直接和常用的教學手段,也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關鍵詞:陶冶情感 小學音樂教學 唱歌教學 音樂課 感受美 學生 音樂教育 能力的培養 愛國主義 熱愛生活感情 民族自豪感 集體主義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自然、愛科學、愛學習、愛勞動,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一、以音樂背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在教《賣報歌》時,我首先介紹這首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結合掛圖、配合音響,講述舊中國上海報童饑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舊社會民不聊生、黑暗的現實。通過這首歌的學唱,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新中國強烈熱愛,對反動、黑暗是舊中國無比憎恨的感情,學生們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我先讓學生通過聽演唱,看演出,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接著簡單介紹京劇在我國的影響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教唱這首歌曲,將學生引入老北京,使學生體會出歌曲表現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他們的民族文化底蘊,鼓勵他們為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富強而獻身。
二、渲染情景,激勵學生熱愛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賞我國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優美的動人的民族音樂旋律,使學生感到存在于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大量的音樂財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賞賀淥汀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告訴學生這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是聞名中外的優秀鋼琴作品之一,曾在國際樂壇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以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課本上直觀形象的插圖,通過故事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節發展和變化,使學生仿佛看到農村少年兒童騎在馬背上,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風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們嬉戲玩耍的情景。歡快、優美的樂曲,悠揚清麗的琴聲,讓學生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勞動的無限樂趣,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如《國歌》是一首雄壯、高昂、激奮人心的歌曲,它鮮明的節奏和號角式的音調及催人奮進的音符,塑造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為爭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奮戰的音樂形象。過去它曾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愛國志士,奔赴抗日前線。而今,又以新的姿態與活力鼓舞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革和建設。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扣人心弦地講述這首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并結合每周一升國旗儀式,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激起學生的滿腔熱情,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在欣賞賀淥汀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告訴學生這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是聞名中外的優秀鋼琴作品之一,曾在國際樂壇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以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課本上直觀形象的插圖,通過故事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節發展和變化,使學生仿佛看到農村少年兒童騎在馬背上,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風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們嬉戲玩耍的情景。歡快、優美的樂曲,悠揚清麗的琴聲,讓學生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勞動的無限樂趣,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陶冶情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來選擇的。用反映學校學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適合學生歌唱的我國民族和部分外國優秀歌曲作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作為補充教材。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學生的思想與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詞內涵使學生受到教育,學生在反復地有節奏地朗讀歌詞過程中,喚起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斷地將藝術作品化為自身的內動力,把以往教師單調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樂教育之中,寓教于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開啟著學生的心靈。例如:在教唱《繡紅旗》一課時,學生對劇情了解后,聽著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時,學生仿佛看到江姐與男友們在監獄中,不顧自身安危,將生命置之度外,為了革命事業,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含著熱淚繡紅旗的情景,此時,師生與作品的共鳴激起師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激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逐步升華到思想美的境界。再如:教唱歌曲《頑皮的杜鵑》,邊聽音樂,教師邊講述孩童在美麗的山林中與頑皮的杜鵑相互歡樂嬉戲玩耍,充滿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動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讓學生感受到杜鵑聲聲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蕩不息,感染那連綿不絕的快樂,陶冶了同學們的情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培養。
四、結合課外藝術活動,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也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徑,心里學家告訴我們,兒童都具有愛表現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這一特征,在各種藝術活動中,可以充分結合他們熱衷于表現自己才藝的心理,在校內組織小合唱團隊,舞蹈隊,使學生懂得,只有協調一致,團結協作,才能唱出統一和諧的音調,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們組織舞蹈隊,排練了以反映兒童思想、學習生活為內容的多種表演形式的小節目,使學生在排練演出過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樂第二課堂能滿足學生好動、求樂、愛美的要求,他們對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愿望。如鼓樂隊、合唱隊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珍惜集體榮譽、嚴守紀律的良好品質。例如,在鼓樂隊的訓練中,教師要經常讓學生去感受整體聲音的協調性及和聲效果所帶來的美感,感受到整體的凝聚力,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員,必須服從整體。并經常通過對比,提高鑒賞力;通過練習,獲得美的聲音;通過刻苦努力地訓練,使學生知道,美的聲音是通過不懈努力換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同時對學生的集體主義也得到了培養。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探索,具有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更加有效地對學生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寓教育思想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淺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論實施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03-07
淺論音樂教育功能03-19
淺論母語環境對音樂教育的影響03-20
音樂教育論文06-10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6-08
(薦)音樂教育論文06-11
學前音樂教育論文06-24
淺談音樂教育的論文12-02
學前音樂教育論文(經典)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