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時代適應力
摘要:視唱練耳課作為基本樂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強的技術性和藝術性。這門課學習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習者的音樂素質修養。“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高師音樂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而如何與時代接軌,如何開辟新的教學思路則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關鍵詞:高師 視唱練耳教學 實踐 因材施教 時代適應
從視唱鼻祖中世紀音樂理論家圭多對唱名和記譜的初步理論統一,到今天多媒體在視唱練耳教學運用的不斷探索,視唱練耳經歷了大約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和沉淀。在這漫長的年代中,它沒有像其他學科那樣留下大量傳世的書籍和資料,而是在一步一步堅實緩慢地發展著。它的存在為人們提供了走進音樂殿堂的捷徑,同時也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音樂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當今的音樂教育已經將視唱練耳列為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社會也在不同的層面加大了對它的重視程度。但它不是一門可以直接面對舞臺的表演學科,它的深遠意義并不在于朝夕變化的文化潮流。它從產生之日起,就旨在為音樂的傳播提供更方便、統一的條件以建立更通俗易懂的音樂媒介。高師音樂教育,這個培養下一代音樂教育中堅的教育體系,在視教育為未來的時代,是任重道遠的。在高師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教學擔負著更為深遠的責任。在物質文化生活不斷進步的今天,如何讓這門學科與時代相適應,是墨守成規延續舊的教育模式,還是脫胎換骨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應該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與現代化接軌的高等音樂教育應該懂得與時俱進,而視唱練耳教學更應遵循這個原則,針對現行的高師視唱練耳教學進行根本意義上的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分析視唱練耳教學現狀,總結改革原因
一、社會需求轉變
“古之善學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后可以漸進”。曾幾何時,進入大學就意味著找到了工作的“鐵飯碗”,而無數家長和孩子的夢想就是要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讓他們覺得今后的日子可以衣食無憂。但是,從1996年開始的大范圍擴招和社會辦學的不斷完善,上大學已經不是什么十分困難的事情了。考試成績平平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而這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就由原先的擁有大學本科學歷,變成了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有資格證書、獎勵證書,甚至需接受面試淘汰的選拔了。音樂的高等教育,雖然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受到了那么大的沖擊,但是原先單純的只要進入藝術院校就有可能當上大學教師,或者仍可在藝術學校教授自己專業的想法,已經變成了奢望。尤其是高師音樂畢業生,中小學校成了最熱門的地方,甚至一些畢業生選擇了幼兒園作為事業發展的開端。不難看出,擇業門檻的降低反映了人才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說,優勝劣汰的原則體現的適者生存在高師畢業生中得到了完全反饋。高師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地,而社會對全面發展、對具有綜合素質學生的需求取代了原先的專業突出優先錄取的原則。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學習和了解音樂基礎知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師畢業生要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視唱練耳課,正是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綜合課,它涉及了樂理、聲樂、鋼琴、和聲、欣賞等多門學科的內容。而原先高師音樂教育所涉及的視唱練耳課,并不是主要針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單一、枯燥的教學不能適應學生今后所面臨的就業需求,所以,改革在所難免。
二、陳舊的教學體系需要轉變
高師視唱練耳課存在的一些問題致使其教學變成被動、繁瑣的模式。首先,授課對象沒有針對性。大多數高師視唱教學是采用班級授課制,人數基本超過30人,甚至更多。而對于教學對象,基本沒有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進行區分,這就使學生出現了程度參差不齊的局面。鑒于先天條件和后天積累對視唱練耳學科所起的作用,學生在高校學習視唱練耳階段基本上不會有突破性的質的飛躍。這就使能力基礎差的學生與條件素質高的學生在課堂反饋上有很大的差異。久而久之,基礎差的學生會覺得相形見絀,對課程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因材施教、分門別類的規劃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其次,教學模式老化使教學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盡管多媒體教學已經日新月異,但除了少數院校的視唱練耳課運用外,大多數院校還是采用老的鋼琴、黑板模式,除了聽琴聲,就是隨琴唱,教學的內容也是延續舊的教學套路,沒有更標新立異的實踐改革。厭煩是許多學生深感學習無趣的導火線。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變革中尋求發展,更新內容,才是學科持續性的根本保證。
最后,缺乏時代感的學習內容。如果說當今樂壇上占主導潮流的是古典音樂的話,那么會有很多年輕人說“不”。大街小巷每天耳聞目染的都是流行音樂,幾乎所有的青少年對流行音樂都有著不小的迷戀。如果我們拋去幾十年前對所謂“靡靡之音”的偏見,用進步的眼光看待流行音樂發展的話,我們就更應該懂得積極利用一項已經普及的音樂成果,在原先的譜例中加入一些青少年已經十分熟悉的流行樂曲,并利用這種熟練,讓他們更好地領略旋律、節奏、和聲之間的關系,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配套設施不完善需要改進
首先,缺少課堂輔助媒介。奧爾夫的教學,有各式樂器為輔助;達爾克羅茲的音樂課,有體態律動的自由。我們的課程有什么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而成主動的駕馭呢?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一直在接受老師的教授,對于錯誤的東西,也是聽從老師建議加以改善。對于一門對個人能力水平要求極高的學科,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能否找到一些適應不同專業學生實踐的媒介,以獲得自我改善、自我指導,應該是一項有著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其次,教學條件相對弱勢。 相對于其他學科大量輔助性教學指導教材和各種渠道的同步性教學環境的改進,視唱練耳學科在高師教育中所獲得的待遇是遠遠不能滿足它本身的需求的。我們知道,要想擁有敏感的音樂耳,必須經過幾百萬、幾千萬次標準樂音的錘煉,要有系統的完善的指導方法。而高師音樂教育中恰恰在這個環節上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用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主要樂器——鋼琴,大都沒有接受定時的調律或者由于鋼琴質量的問題會頻繁跑律,以至于學生上課時沒有得到標準的音感概念,造成錯誤的音樂聽覺。二是高師視唱練耳教材大都是“東拼西湊”,沒有適合自己的統一的教材,視唱內容偏多,理論分析偏少,這使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盲目性,缺少科學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知識滯待。三是由于視唱練耳課程形成學科建設經歷的時間較短,許多擔任高師視唱教育的教師并非視唱練耳專業。非專業教師在教授視唱課程時,在課程結構的系統性、課程要求的嚴謹性上會或多或少帶來一些不利影響的。
綜合各方面因素確立改革方法
通過分析高師視唱教學現存的問題,將改革方法預想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高師視唱教學必須有固定、統一教材,使教師有一個基本的理論依據,從而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教材也應體現出師范專業的特色,將理論部分與實踐環節合理搭配運用。使學生通過學習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為今后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應盡快普及多媒體視唱教學,使教與學充分融合,提高效率。時
【淺論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時代適應力】相關文章:
探析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時代適應力03-19
淺談視唱練耳教學與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03-18
對幼兒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實踐與思考03-18
視唱練耳對聲樂技巧的作用和影響分析01-08
談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03-19
淺析視唱練耳學科理論建設的哲學基礎03-07
淺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03-19
探索高師聲樂教學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