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
摘 要:新的教育改革后,在高中音樂課教學中設立了《歌唱》的選修模塊,為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歌唱課教學中摒棄以往單純欣賞的教學方式,注重基礎與技巧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樹立以教學為基礎,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學理念,通過歌唱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增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美學修養。
關鍵詞:高中音樂;歌唱;教學研究
歌唱選修課作為新課改后高中音樂藝術素質教學課程的五個選修模塊之一,(通常將高中音樂課程劃分為一個必修課程和五個選修課程),相對于《演奏》《音樂與舞蹈》以及《音樂與戲劇表演》等選修模塊,《歌唱》模塊由于其最易于進行情感表達、通俗易學的特點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在教學中,依據新課程的要求,課程設置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師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工作的可行性。以歌唱技能教學為基礎,加強優秀歌唱作品的鑒賞訓練,借助歌唱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表達手段,塑造學生自身在音樂美感,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一、明確目標,細化教學課程設計
結合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提出“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審美情趣”的教學理念,在歌唱教學過程中不但應注重訓練學生學會“怎么唱歌”,同時也必須讓學生懂得“如何才能唱好歌”,即要求通過必修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鑒賞音樂的方法而領略音樂藝術魅力,同時能夠靈活運用歌唱的基本技巧進行歌曲展示、表達情感。因此,在歌唱選修課程本身為數不多的課時時間內,應對課程安排進行科學的細化設計,力求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首先,采用相對簡單的合唱學習對合唱作品進行鑒賞,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學會“聽”為基礎,通過教師對其中的知識進行講授,加深鑒賞理論課的音樂基礎認識,同時結合歌唱技法了解歌曲演繹的表現形式,如,第二單元第一節《狀態與氣息》,選用李谷一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國》,在指導學生鑒賞歌曲時感受氣息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并通過范唱展示氣息調節技巧,對演唱狀態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其次,結合學生的情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曲目,通過興趣引領學生逐步融合歌唱基礎知識開展練習,在呼吸調節方法、發聲技巧、咬字方法等技巧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教程中《黃河大合唱》《祖國頌》等都適合于合唱練習的曲目,進行和聲相關知識學習及和聲基本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合唱練習中感到得心應用,使學生在進步中收獲自信,在練習中增長知識。為之后開展重唱、獨唱等章節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優化課程設計,注重素質培養
在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案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都應該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循序漸進、突出重點,以歌唱教學為載體,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配合相關知識和技能經驗的傳授,增進學生對音樂的了解,提高藝術修養。保障在基礎教育中設置藝術課程,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得到真實體現。在歌唱教學中選用《黃河在合唱》合唱曲目,以激昂的節奏,磅礴的氣勢首先讓學生領略由音樂所能展現一種宏大、壯觀,催人奮進的情感表達,也有助于學生在這類歌曲中吸收愛國主義營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菩提樹》《歡樂頌》等屬于外國歌曲且相對節奏比較舒緩,是另一種情感表達形式,適合處于青春時光的學生陶冶情操,調節心情。
三、注重實踐,促進技巧的升華
歌唱課程的學習是帶領學生在了解音樂鑒賞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借助歌唱的方法、技巧學習,享受音樂、領略藝術之美,從而提升藝術審美能力,歌唱教學應在歌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將歌唱技能訓練與音樂藝術表現及情感表達有機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演唱技法,在演唱過程中感受韻律、歌詞中的美好意境,使之領略藝術美感,并在歌唱演繹時自然地流露。
四、評價激勵,促進其提高發展
注重歌唱學習的評價,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有效方式,還是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自信并激勵其深入探索歌唱藝術的有效途徑。這需要教師采用新穎的方式,營造一種相對輕松、和諧又不失理性和專業的學習氛圍,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加之民主交流、相互探討的方式對學習過程進行合理評價。由于歌唱學習的特殊性,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應著重進行考評,重點應在課堂表現和實踐活動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歌唱模塊作為高中音樂課程設置中重要的學習內容,是根據新課標對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所設置的,是學生開展美學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藝術修養。結合先進教學理念,教學共進,在實踐中融入理論知識,為學生開辟一片廣闊的音樂藝術新天地。
參考文獻:
劉振選。談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J]。商品與質量,20xx(S6)。
改變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用音樂凈化學生心靈淺議高中音樂鑒賞高效課堂模式加強高中音樂欣賞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2
音樂鑒賞是對音樂美的探究過程,這一過程不但包含對音樂的情緒感受(基于音響)、情感體驗(基于聯想與想象)過程,同時包含對音樂的思維、表現、創造等審美過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努力做到通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的音樂體驗、表現、創造過程中,積極自主地去探究音樂的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五類教學引導方式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
一、創作式引導
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上引導學生創作是培養學生音樂思維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的需要。根據當前高中生的學情,口頭創作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達到“低入高出”的效應,在音樂鑒賞課上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音樂活動。
案例:《斯美塔那的交響詩——〈沃爾塔瓦河〉》
師:如果你是個捷克人,從文學角度出發,你將如何來表達對“沃爾塔瓦河”這條母親河的愛?
如學生的回答與作者一致,教師可以說:“同學們的文學構思與作者的音樂構思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一致,祝賀你們!”如學生的回答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教師可以說:“同學們從多種角度展示了獨特的文學構思,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構思音樂的。”
教師投影作者的構思:
案例說明:交響詩本身是文學的音樂化,因此學生的文學構思為接下去的音樂鑒賞做了情感上的鋪墊,而教師的點評將使學生對音樂的內容充滿好奇心。
師:這些內容,你們覺得用什么曲式能較好地把它們組織起來?(投影)請在以下三種曲式中選擇合適的結構,并說出理由。
案例說明:學生對這三種曲式已經很熟悉,有利于課堂上小組討論,小組間的交流、質疑。教學引導看重的是學生音樂思維的過程,而不是評判出誰對誰錯。
二、懸疑式引導
懸疑式引導是在教學中設置懸念或使學生產生疑問。學生大多具有好奇心和自信心,高中學生也不例外,當他們在課堂上的自信心受到沖擊時,會出現矛盾的心態,這種矛盾心態在一定的情境中便會轉化為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不失時機地設置一些“懸疑”,利用學生產生的好奇心催化學生的音樂情感,引導學生探究音樂。
案例:《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
師:平時大家初聽一首音樂作品,通常對音樂的旋律、節奏會有較明確的感知,這是因為兩者是構成音樂最為重要的.基本要素,下面請同學們聽幾個音樂片段(只放音頻,不告訴學生曲名),說說你對音樂的旋律印象深刻,還是對音樂的節奏印象深刻。
●音樂播放順序:
1.旋律富有歌唱性的《春之歌》;
2.節奏性強的《拉德斯基進行曲》;
3.淡化旋律線條、無典型節奏型的《水中倒影》。
●課堂顯示:跟著第一段音樂,同學們可以把旋律線條哼唱得較清晰;跟著第二段音樂,同學們擊拍得很整齊,但對第三段音樂唱得、拍得則七零八落。不過,課堂氣氛迅速變得活躍起來。
師:同學們聽了第三段音樂后,老師觀察到你們的表情很糾結,這是老師早有預料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耳朵不行,是這類音樂的風格使得你們無所適從。這類音樂不像第一段音樂有清晰的旋律線條,也不像第二段音樂有鮮明的節奏型;它呈現出旋律上的片段性、不斷地變換性,節奏較松散、流動性強,屬于印象主義音樂。(揭示課題)
案例說明:通過教師的第一段導語,學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在是對音樂的旋律印象深刻還是對音樂的節奏印象深刻方面,第三段音樂的出現使學生感覺遇到了障礙,產生了矛盾心態。通過教師的第二段話,修復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激發了學生探究印象主義音樂的好奇心。
三、“電眼式”引導
“電眼式”引導是指使用較強吸引力的圖片或視頻吸引學生的音樂注意力,奠定學生探究音樂的情感基礎。“電眼式”引導的同時,應設置能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問題情境,防止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畫面的形式上去。
案例:《鋼琴音樂的奇葩——肖邦的音樂》
●視頻一:選用克羅地亞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被譽為歐洲新古典鋼琴王子、鋼琴圣手,曾為雅典奧運會彈奏奧運會主題曲《奧林匹克之夢》)演奏的《C小調練習曲》錄像。馬克西姆英俊的形象,深邃的眼神,加上電聲樂隊、弦樂組的伴奏及閃爍的燈光,讓學生們熱血沸騰。
師:肖邦被譽為“鋼琴詩人”,你如何評價這首音樂作品的“詩境”?肖邦通過這首作品想宣泄怎樣的情感?
●視頻二:選用俄羅斯古典鋼琴演奏家瓦蓮京娜(善于演奏肖邦的音樂,多次獲得國際鋼琴大賽的第一名)演奏的《C小調夜曲》錄像。演奏廳內,一盞追光燈照射在大三角鋼琴上,朦朧近似古典油畫的視頻中,一個表情惆悵且憂郁的古典美少女在琴鍵上探尋著肖邦的情感世界。
師:肖邦的夜曲浪漫而凄美,這種風格通過哪些獨特的音樂表現手法匯聚而成,融入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案例說明:音樂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是為了營造一種課堂情境,是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的需要,本課選擇的兩個視頻在音樂情境上是強烈對比的,雖然學生的音樂注意力起初主要來自于令人心動的演奏者或演奏場景,但教師的引導最終卻讓所有的同學都自然地進入到了音樂情境中。伴隨音樂風格的轉換,學生在課堂上的音樂情緒也強烈轉換,這種強烈對比給予了學生較開闊的音樂思維空間,學生的探究變得熱烈而有深度。
四、探尋式引導
我在教學中時常揭示一些普遍認同的“音樂結論”,讓學生探尋這些結論的“來龍去脈”,即“音樂結論”背后的音樂表現內容、表現形式、要素組合、創作思維等。
案例:《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
師:聽了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老師深深體會到為什么人們把莫扎特的音樂稱之為“含著眼淚的歡笑”,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樂章的呈示部,一起探尋音樂中的“眼淚與歡笑”。(播放音樂)
師:你能在音樂中感受到“含著眼淚的歡笑”這種獨特的音樂情感嗎?“歡笑”如何呈現?“眼淚”何處尋覓?
●每當發現學生的探尋出現困難時,我便給予探尋方向的提示。
●提示:請在呈示部兩個主題旋律中尋找“眼淚”,在樂隊配器與音樂的節奏中尋找“歡樂”。
案例說明:這種探尋式的引導給了學生“音樂方向感”,有助于引導學生通過一些音樂作品案例,認識音樂風格的獨特性,懂得音樂發展的規律性,在多姿多彩的音樂創造中逐漸提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年輕人喜歡探尋奧秘,這種探尋式引導讓學習小組的凝聚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音樂結論”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能運用的機會是比較多的,例如:貝多芬成熟時期的音樂風格——“熊熊燃燒的火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所展現的悲觀主義者的形象等等。
五、熱身式引導
所謂的“熱身式引導”可以理解為大作品或較難理解的音樂作品在鑒賞之前的“投石問路”,它使教學產生“梯度”,課堂效果較好,是實現低難度向高難度跨越的一種教學策略。
案例: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鑒賞之前讓學生在其作品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中預先體驗憂傷、滄桑的音樂情感。
案例說明:《如歌的行板》在音樂的基調上與《悲愴》第四樂章較為接近,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聽這一樂章時曾流下眼淚,并說這一作品使他:“接觸到忍受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音樂中的“苦難”也為《悲愴》中“生命的熄滅”之結局埋下了伏筆。《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流傳較為廣泛的作品之一,很多同學對此曲有所了解。同時,樂曲ABA的結構清晰,音樂主題形象鮮明,加上旋律非常優美,再以弦樂重奏的形式演奏,較容易打動學生。
結語:教學引導說到底是課堂教學中的策略,是有效教學的表現形態。它體現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意識。高中音樂鑒賞的最終目的是審美,審美過程就是音樂探究的過程。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通過生動活潑地參與、積極自主地思考去探究音樂的美,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3
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高中音樂教學擺脫了原來沉悶、沒有生機的教學氛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歡快、輕松和愉悅的教學新氣象。作為一名高中音樂教師,我根據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究、實踐和創新教學方式,確保能夠讓高中音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有效。現在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談高中音樂教學中鑒賞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注意事項。
一、音樂教學要堅持“以音樂為本”的原則,進行學科的綜合教育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音樂知識向更廣闊的知識面延伸,并與其他學科進行適當的知識綜合。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與知識,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在學科綜合的過程中,教師一旦沒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使音樂教學偏離主題。
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在欣賞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夫調》時,教師與學生談論大量的西北民族習慣、服裝特點、節日禮儀等問題,雖然達到了學科間綜合的教學目的,但是大量歷史問題的傳授就會使音樂教學缺乏音樂知識性。雖然這樣的音樂教學更豐富多彩,但是卻有一些主次不分的感覺,這樣的學科綜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取的。
在音樂教學中,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教學要“以音樂為本”,在以注重音樂行為和知識的前提下,將相關的知識恰當、適量地傳授給學生。音樂教學中的學科綜合必須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教學為指導進行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
二、引導學生成為音樂鑒賞的主體
高中生是一群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特見解的學生。在他們的心中,自己已經是成年人,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我們就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而是要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音樂鑒賞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和進行。
1.帶問題聆聽。
在了解一個音樂作品之前,“聽”是最關鍵、最直接的一步。學生可以通過聽覺系統感受音樂作品的節奏、情感和魅力。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首音樂作品的節奏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音樂作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性地欣賞這首音樂作品時就會非常認真和專注。在這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學生的音樂思維也會變得非常活躍。
2.唱音樂主題。
音樂主題是音樂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哼唱音樂主題,有利于學生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形象,對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準確地理解,更能在音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飄逸的南國風》時,當學生聽完一遍歌曲《幸福歌》后,對于這首歌曲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哼唱這首音樂作品的主旋律,進而幫助學生學習這首音樂作品。
3.放飛思想,進行想象。
在學習和欣賞完一首音樂作品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這首音樂作品的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想的過程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步驟,有了學生想的過程,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更具有創造力。這也正是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
三、適當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得音樂教學靈活、多變,各種形式和特點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令人感到興奮和愉悅。雖然這種熱鬧、多變的教學使音樂教學更具有活力和趣味,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只考慮課堂的氛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例如,在音樂公開課中,隨處可以見到即興的課堂教學環節,如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分組討論等方式。這種合作、表演和討論是教師為了快速地實現自己的教學而設計的,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有時還沒來得及合作和討論就被教師喊停了。這樣的課雖然有了形式上的“熱鬧”,但是卻不能讓學生踏踏實實地投入到音樂作品的.學習當中。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追隨課程改革,使教學只有華麗的外殼,沒有美麗的內涵。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適當地、恰到好處地設計和融入活動環節,并及時反思教學行為的成敗和優缺點,充分利用教材,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抓好教學時機,讓音樂課堂既有新穎愉悅的教學形式,又有充實的教學內容。
四、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
音樂知識的獲得必須依靠學生自己的體驗,學生自己通過感知音樂的方式獲得音樂知識。所以,音樂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對音樂感知、感受和領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讓學生被音樂感染和感化,從而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靈魂。以前那些試圖給學生把音樂講明白的教學方法,到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可取的。對于同一首音樂,在欣賞時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環境的差異,他們在進行想象和聯想時就有可能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不能過多地對音樂內容加以詮釋,要留給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五、恰當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應用得非常廣泛。它能夠使音樂鑒賞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教學資源更加廣闊和多樣,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及主動參與音樂鑒賞的動力,從而有效提高音樂鑒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此,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愿意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但是,在熱衷這一教學手段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多媒體教學的弊端,如容易讓學生走馬觀花,容易讓教師忽略鉆研教材或把精力全部放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完全忽視了教法的設計。能夠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充分、恰當、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們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才能更加完美和成功。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并及時改正和創新,讓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能夠跟上時代和觀念的變化。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高中音樂鑒賞教育更加合理。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4
一、挖掘高中生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藝術,情感體驗在其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音樂鑒賞過程就是情感體驗過程,體驗的是音樂的情感內涵,或者是學生情感與音樂情感的共鳴性。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情感內涵時,需要讓他們明白這是一種對音樂情感內涵的初步體驗,包含了各種感情元素,比如喜、怒、哀、樂等等。教師在教學會欣賞音樂作品時,應該幫助學生從音樂標題及歌詞中去找到體驗線索。有的音樂作品沒有標題,那么學生既要專心欣賞,以主觀感性知覺去體驗,又要根據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創作目的、作品風格、表現特點等方面去深刻地體驗,以準確的領悟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2]作為抒情藝術,音樂的內涵既豐富又深刻。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音樂情感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和音樂思想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以外的因素去理解音樂感情。比如聲樂作品中可以從歌詞找到依據,在標題音樂中可以從標題及文字說明去理解。有些沒有標題的音樂作品需要學生更加用心的體會作品情感,在反復傾聽中根據直覺去細細體會。另外,還要根據音樂的社會背景、作者生活經歷、創作目的、藝術特征等環節去鑒賞,這樣才能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鑒賞到位。以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來講,為了讓學生對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恰當領會三個樂章的情緒變化,不但要給學生介紹貝多芬的創作目的、藝術特征,還可以結合貝多芬在1801年創作《月光》時正經歷失戀的背景,來了解這是一首他獻給戀人的作品。當時他也耳鳴了,這兩種打擊讓在將痛苦與失望情緒深刻地反映在了作品里,因此該作品也是一部“幻想曲”式的奏鳴曲。只要學生把握了這些,那么在鑒賞《月光》時,也就更能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二、激發高中生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想象、聯想能力
音樂情感表現是作者在某種思想中基于生活基礎來表現情感內涵。所以,學生在鑒賞時應該充分發揮其想象、聯想心理,以揣摩音樂中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內容。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想象、聯想音樂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并將這種聲音形象轉換也成客觀世界的形象來進行理解。這是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的鑒賞問題。比如,在鑒賞《梁祝》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時,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旋律,并聯想生活感受。以高中生的鑒賞水平來講,他們通常會以春天、花草等自然景色來進行聯想,很多都難以明說,更難以想象。故而教師在學生剛接觸這首協奏曲時,通過樂器演奏效果與樂器使用、鑒賞樂曲部分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開展想象。例如,呈示部分,輕柔的弦樂顫音和長笛使人感受到如鳥叫般的美麗旋律,而引子主題中雙簧管奏出的柔和抒情,則給人帶來一種花鳥共舞、春光熠熠的美麗畫面。小提琴奏出的柔音是嬌細的,而大提琴則走出了渾厚的低音,讓學生們對梁祝的愛情有更好的理解。這些感受都是要通過類比聯想來體驗。教師根據高中生的音樂知識來教授他們音樂理論,并不斷引導他們通過聯想來想象作品、體驗情感,既凈化了心靈,又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總之,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鑒賞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心理狀態有密切關系。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需要基于學生的審美心理來進行教學。作為情感藝術的音樂,帶給每個人的都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溝通。故而高中音樂鑒賞中,只要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根據她們的審美心理實施音樂鑒賞教學,那么就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美育教育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最終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來說也是大有裨益。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5
一、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大多數中學都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但是受傳統音樂課堂教學的制約,很多中學音樂教學都處在由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階段,這個過程中的高中音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總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高中音樂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高中音樂教學缺乏具體的教學目標,有些學校即使有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夠明確,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在音樂教學時,大多數高中學校不使用音樂教材,很多教師都是從流行音樂中選取一首較為簡單的歌曲來教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只是學會了唱一首歌曲,并沒有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2.高中音樂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教師僅僅向學生灌輸單純的音樂知識,講課形式單一,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只是一味地做筆記,而且學生沒有實踐的機會,雖然對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感到疑惑,但是沒有及時地向教師請教,因為音樂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這種教學方式使原本形象生動的音樂教學變得抽象化,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3.高中音樂教學缺乏合理的評價手段
想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教師就必須采用合理的評價手段。目前,雖然高中音樂教學算入考核成績,但并沒有納入高考考試科目,所以很多學生認為音樂成績只要及格就行了,并沒有努力地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甚至有些高中教師也認為,高中音樂教學并不是高考的考試科目,沒必要在平時的考核中“為難”學生,這種考核思想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中音樂教學工作,高中音樂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在豐富的教學資源基礎上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改革現有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
1.充分挖掘音樂教學資源
現在的中學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搜集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另外,很多中學的音樂教室都配有多種樂器,學校可以適當地安排與這些樂器有關的音樂課程,保證學生能夠使用學校配備的樂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與音樂有關的課外活動,挖掘學生的音樂潛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鑒賞能力。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傳統音樂教學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不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因此,在音樂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互動。如在教學傳統京劇《紅燈記》時,筆者首先向學生講述《紅燈記》的時代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播放了《紅燈記》中的經典片段,和學生一起感受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個人物的語言特征。隨后,由教師講述演唱重點和技巧,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戲曲編演。
3.優化教學評價模式
在高中音樂教學改革過程中,音樂課程教學評價應該作為改革的重點,教師既要注重書面成績的考核,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個人水平計入考核總成績。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充分挖掘學校的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激勵的評價方式,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和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6
隨著社會的開放和多元文化的沖擊,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與繼承受到了嚴重威脅。所以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廣民族音樂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也有著積極的作用。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并歸納了高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培養學生的民族音樂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首先需要高中音樂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從而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基本的前提保證。這要求教師必須擁有喜愛和宣傳民族音樂的熱情與動力,具備扎實的民族音樂知識和運用能力,隨時了解和獲取最新的民族音樂發展的信息,并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融入日常教學,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音樂基礎,運用多元、合理、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從而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了解民族音樂的知識,從而有效提升綜合能力。
二、創設情境充分參與
很多學生對于民族音樂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不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境和思想內涵,所以難以產生靈魂上的共鳴。對此,教師應當根據音樂的核心思想,創設多元化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獲得思維、聽覺甚至視覺的刺激,從而更具體、形象地理解歌曲地所表現的意境,并發現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習的認知能力。舉例而言,在欣賞和學習蒙古長調音樂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在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中,體會悠長深沉、奔放廣闊的音樂景象,進而在感受蒙古游牧生活文化的同時,產生推己及人的感悟,提高學生對長調音樂的理解,促進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把民族音樂中的情境進行具體的表現。比如,在欣賞《滾核桃》的音樂時,教師可以讓幾名學生在講臺上領奏,并在音樂的節奏中進行一定的創編。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的氣氛得到了充分的活躍,并且學生可以在高漲的情緒中潛移默化地領悟音樂內涵,記憶深刻,難以忘懷。
三、多樣文化共同融合
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民族音樂絕非割裂地單獨存在,而是和其他具體的文化表現形式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對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教學時,應當把相關的文化傳統、地理山川、人民風貌進行介紹,讓學生在多樣的文化表現形式中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有助于讓學生達到對民族文化的綜合掌握。比如,在學習蒙古族音樂《遼闊的草原》時,高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蒙古族風情的宣傳片。讓學生在欣賞內蒙古大草原一望無垠、萬馬奔騰的壯觀景象、蒙古族同胞豪爽奔放的性格中理解音樂中波瀾壯闊、奔放熱烈的內涵,從而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對民族的具體文化也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切實地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四、充分結合現代元素
不可否認,當今的高中學生作為青少年,他們基本都對時下的流行音樂擁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雖然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非常高的欣賞和傳承價值,但是我們無法保證在受到現代多元文化,尤其是日韓和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中,所有的`學生都會對民族音樂擁有欣賞和學習的熱情。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時下流行音樂和歌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中激發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也讓民族音樂的課堂變得多元、豐富。例如,在講解民族聲樂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呼斯楞的《鴻雁》等歌曲;在民族器樂的知識講解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SHE的《十面埋伏》、卓依婷的《化蝶》、愛戴的《彩云追月》。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當今一些演奏家和樂團將周杰倫的《東風破》、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改變成二胡版、古琴版的音樂,讓學生看到民族音樂的多元化,對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有著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促進高中民族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不一而足。這需要高中音樂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宗莉加.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J].藝術科技,20xx(6).
[2]鄭琳.高中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民族論壇,20xx(4).
[3]張常青.高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關愛明天,20xx(5).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7
現代教育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以計算機或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與音樂欣賞整合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也能有助于創設豐富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審美想象,還能有助于學生開闊音樂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
1 整合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通過視頻圖像、音響、圖形和文本結合在一起的多媒體課件,集多種教學手段的優點于一身,多層次、多角度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描繪,變虛為實,化靜為動,語言、圖像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可以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更廣泛的信息徹底改變了傳統音樂課說教式的模式。例如:在《京劇欣賞》這節課中,我首先用多媒體演示中國京劇的發展歷史,應重點了解它的發展概況,音樂體式以及表演形式,接著在屏幕上以動畫形式出現京劇產生的歷史背景,以京劇武場伴奏為背景音樂,并進行畫面解說,從而揭開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京劇的音樂體式、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表演藝術以及京劇的臉譜藝術。在短短的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和形象生動的展示,使學生對古老的中國京劇的'起源、發展和本課的內容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2 整合有助于創設音樂情境,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多媒體這種有聲有色、聲畫并茂、直觀的信息表達方式,正是上好高質量音樂欣賞課的保證。例如:在欣賞舞劇音樂《天鵝湖》這一課時,視頻播出《天鵝湖組曲》第一曲《場景》,屏幕上出現:在黯淡的月夜下,一群天鵝在湖面上遨游,領頭的一只帶著皇冠,這時樂隊奏起了濃墨重彩表現主人公“天鵝”的一段音樂。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學習過程是通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把外界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經過分析,綜合從而獲取知識的過程。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有些信息則要通過電影、電視這樣的媒體,或通過文字、數字這樣的符號模式間接感受到。這就進一步告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視覺和聽覺的重要性,而多媒體恰恰具備了這樣的功能。
3 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欣賞的主要功能是審美。美是客觀存在的,音樂除了聲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能被人們感官所接受。如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通過放映演唱錄像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美和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就會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并為創造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斗。
4 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情感、陶冶情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情感的感染是顯而易見的。音樂內容通過電教多媒體再現情景后,學生的情感受到強烈激發而產生共鳴。例如,我在執教《二泉映月》時,通過音畫資料引領學生體驗了阿炳苦難坎坷的一生之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阿炳。漸漸地,你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然后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出示“二泉映月”畫面。于是,教室里回蕩著這首動人心弦的、凄美的、悲哀的、舒緩而又起伏、升騰跌宕、步步高昂的旋律。這如泣、如訴、如怨、如嘆的旋律把學生再一次帶到了那個年代、那個社會、那個世界。使他們在這首不朽的傳世名曲的引發下,漸漸地變成了阿炳的知音,再一次去細細品讀阿炳那苦難的一生,感受阿炳那對命運的不屈抗爭和吶喊,解讀阿炳那積淀了十多年的情感,品嘗阿炳那絕世的音樂才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從頭便是斷腸聲”,“只配跪著去聽”的音樂飽含的情感,使他們的思想升華到了極致。
5 整合有助于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率
傳統的音樂課,教師要在黑板上寫下一些音樂常識、音樂特征等等,同時還要用抽象的語言去描述音樂特征,既耗時又費力,效果也不太好。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音樂知識變得更具體形象,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老師講解省時省力,壓縮了學時,使教師的授課有充足的時間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松學到更多的知識。如在教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課時,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小提琴的形狀、音色。在此曲中,小提琴是主奏樂器,它音色優美、華麗、抒情,代表祝英臺的形象美麗、純潔、高雅多情。這是課前學生必須要了解的一個知識點,用多媒體演示小提琴的音色的教學效果比單純用語言敘述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曲中另外一些人物形象如梁山伯用大提琴來代表,以祝父為代表的封建惡勢力用銅管樂、大鑼來象征。在用課件演示聆聽了這些樂器的音色后,人物的形象特征也鮮明了。這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節和矛盾沖突,為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
6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助于學生課外音樂探究活動的開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網絡技術與視聽技術的發展,使音樂欣賞變得空前開放。每周一節的音樂欣賞課可能對某些愛好音樂的學生有吃不飽的現象,在教學之余可引導學生進入網絡教室,把音樂欣賞帶進網絡世界;把電腦與組合音響接軌,充分利用校園局域網、Internet網的優勢,引導學生對教材某些章節、內容的學習拓展開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音樂課題的研究。學生針對所有探究的問題,在Internet網上查找資料、下載視聽音樂作品;在局域網上共享資源、開辟論壇;或建立網站,直接在Internet網上與外界合作、交流。在一次題為“音樂與舞蹈”的課中,一位同學代表其研究小組,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他們收集、整理的有關《天鵝湖》舞劇的資料、圖片、音響,使我和全班同學都領略了舞劇的美,享受了一頓美味的精神大餐。
當然真正的網絡教學不只這么簡單,但是這種課余利用網絡現代教育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使教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8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教師要深入認識流行音樂并加強對流行音樂教學的重視,將流行音樂作品巧妙融入到音樂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發揮流行音樂多層面作用,引領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音樂課程知識,在發展音樂思維能力中塑造健全人格,科學促進綜合素質發展,提升音樂教學革新成效。
一、結合學生音樂興趣點,利用現代技術引入流行音樂
將學生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新課標對高中音樂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轉變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結合班級學生音樂興趣點,科學選擇并利用現代技術引入流行音樂,為音樂課堂增添新的元素,有效展開流行音樂教學,借助流行音樂作品,點燃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增強音樂課堂參與程度,為實現音樂教學目標埋下伏筆。以“描寫母親的歌曲”為例,在音樂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利用多樣化路徑,深入了解班級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以及歌手,準確把握教材中“描寫母親的歌曲”歌曲旋律、節拍、內容、風格、主題等,結合班級學生興趣點,科學選擇適宜的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作品,有機整合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懂你》,詞作者黃小茂,曲作者薛瑞光,演唱者滿文軍,用真摯的語言和旋律,訴說了對母親的熱望。包括《母親》《常回家看看》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現代技術將《懂你》等同主題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課堂,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在圖片、動畫、聲像等相互作用過程中巧設音樂課堂問題,比如教材中“描寫母親的歌曲”和《懂你》現代流行歌曲的區別,包括毛阿敏《燭光里的媽媽》、宋祖英《最美的女人是媽媽》、周杰倫《聽媽媽的話》等,引導學生有目的性地聆聽、欣賞這些歌曲,在對比賞析過程中把握各自內容、主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不同層次探討、交流,巧借引入課堂的流行歌曲,科學探究課堂問題,在分析、解決過程中對課堂內外以“母親”主題的歌曲都有新的認識,準確把握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親自詮釋,在具體化歌唱實踐中,點燃音樂課堂教學興趣的同時學會珍視親情,在完成教材歌曲教學任務中實現有效流行音樂教學。
二、深挖音樂教材歌曲內容,形成良好個性品質
流行音樂有著獨特的魅力,內容與形式多樣化,這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適合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新課標為出發點,深挖音樂教材中歌曲內容,在把握主要內容、主題過程中將“積極、向上、健康”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課堂,促使學生在欣賞課堂內外歌曲過程中獲取音樂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以“描寫愛情的歌曲”為例,在這類型音樂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方面入手,深挖音樂教材中愛國思想歌曲具體內容,準確解讀歌曲主題,并將表達愛情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比如《思念》詞作者喬羽,曲作者谷建芬,演唱者毛阿敏,用優美的語言和深沉的旋律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思念、惆悵之情。教師要在把握《思念》流行歌曲內容、主題等基礎上,科學整合音樂教材中“描寫愛情的歌曲”教學內容,促使音樂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促使學生準確理解、掌握教材音樂內容過程中詮釋愛情題材的歌曲,在層次化實踐中形成良好個性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引入其中,比如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深化課堂音樂教學方法與內容,打造高效流行音樂課堂教學,解讀《思念》流行歌曲的同時將同主題的其他流行歌曲引入其中,比如王菲《我愿意》、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老狼《同桌的你》,進一步深化以愛情為主題的音樂課堂教學,引領學生有效聆聽的同時賞析并準確理解歌曲內涵、主題,在分角色詮釋歌曲過程中培養正確的愛情觀,包括音樂感知力、音樂鑒賞力等,讓學生在流行音樂作用下的音樂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完善音樂知識結構體系,發展自身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有機銜接課堂內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全面發展是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強調的重要方面。在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機銜接課堂內外,借助課外拓展延伸課內,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教學實踐平臺,在詮釋教材歌曲、流行歌曲中巧用自身有限的音樂理論知識,在完成音樂實踐任務過程中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同時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以“描寫朋友的歌曲”為例,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科學銜接音樂課堂內外,在把握教材歌曲內容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課外流行歌曲,比如《好漢歌》,歌曲粗獷、豪放,生動表現“梁山好漢們”豪爽不羈、講義氣的性格,曲調取自河南民歌素材,可以將其穿插到教材中同樣描寫朋友的歌曲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學生喜歡的其他以“朋友”為主題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比如費玉清《一生朋友》、龐龍《朋友抱一下》、周華健《朋友》,和教材中“描寫朋友的歌曲”內容有機融合,聯系課堂內外,巧設課堂教學問題。教師要科學引導、啟發學生,在探索、思考、解決音樂課堂問題中準確把握教材中歌曲主題,還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感染教育,讓學生學會真誠對待朋友,學會珍視友誼,正確處理和朋友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友情觀。以“教材中青春為主題的歌曲”為例,在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我們的紀念冊》《友誼天場地久》等同主題流行歌曲引入課堂中,還可以把當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以青春為主題的'插曲、片尾曲引入其中,比如電影《芳華》的片尾曲——《絨花》,收錄于專輯《鄉戀》,該歌曲是電影《小花》主題曲,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情深意篤、感人肺腑。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電影精彩片段,在課堂內外多層面結合中引領學生學習教材中以青春為主題的歌曲,在把握旋律、節奏中學唱歌曲并進行詮釋,對“青春”有全新的認識,珍惜匆匆青春歲月。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在整合教材歌曲與流行歌曲的同時,開展同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順利拓展延伸課堂教學,引領班級學生進行不同層次音樂實踐,在互動、交流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提升音樂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等,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使新課標背景下的流行音樂教學更加有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站在新課標的角度,準確把握深受高中生喜愛的流行音樂作用,結合音樂課程教學情況,以學生為切入點,科學選擇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作品,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入手巧引流行音樂作品,在理論、實踐兩個層次科學銜接中,實現有效的流行音樂教學,科學引領學生感知音樂作品旋律、節奏、內容等,在實踐中科學培養音樂“感知、鑒賞、表現”等方面能力,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更好地張揚個性,客觀呈現新課標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亮點。
參考文獻
[1]屈乾偉.淺談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xx(07):181.
[2]李子軍.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xx(11):42-43.
[3]侯高峰.淺析新課標下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教學中[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14):177.
[4]張舟.淺談流行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J].北方文學(中旬刊),20xx(12):172.
[5]彭林君.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xx(02):90-91.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9
一、眼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主要癥結
(一)高中生缺乏學習音樂學科的足夠動力,長時間處在被動接受音樂知識的狀況下。學生在學習高中音樂課程理論和掌握音樂技能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存在著十分普遍的功利心理,不能以足夠動力來學習音樂理論和相關技能,通常情況下都處在被動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狀態中,消極地接受知識和技能,而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掌握和把握音樂藝術的真正內涵。
(二)隨意改動高中音樂教學的相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看就當前來看,國內不少高中學校在講授音樂課程時,很多教師都能夠隨隨便便地調整教學內容。有些內容毫無疑問都和中學音樂教學的目標相背而行,既不可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也不可能真正地增強廣大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提高審美水平。
(三)亟需提升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如此國內教育制度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中學非常關注講授主要課程,但是始終不關注美術、音樂等相關課程。如此以來,很多高中在招聘音樂教師時對應聘人員的音樂專業素養要求比較低,使得國內中學音樂教師群體音樂素養參差不齊。
(四)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理念不夠先進,模式陳舊。眼下很多音樂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來講授課程內容,一直都發揮著技能傳授者的作用。教師是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關鍵角色,學生僅僅接收好相關信息就萬事大吉。如此填鴨式教學,造成了十分無聊、呆板的高中音樂課堂,根本不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也不可能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參與以及創作空間。
二、完善高中音樂教學的解決方案
(一)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教師要能夠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熱忱,發揮好課堂教學組織者的良好作用,教師要肩負組織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的重大職責,努力地為學生打造出優良的學習環境,牢牢地把握住學生喜愛和想要掌握流行音樂的特征,持續為學生引入有深度、有內涵的優秀作品,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學習音樂技能的樂趣。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也要努力關注相關音樂比賽的各個項目,向各類比賽推薦優秀的學生,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在這些比賽中展示音樂藝術的天賦,使這些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與喜悅,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高中音樂的積極性,全方位地增強高中生的音樂涵養。
(二)實現既定的音樂教學目標,完成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授課任務。從高中音樂教學來看,教學水平高低受到了音樂教學目標設置的影響。音樂教師在進行授課的具體教學中,必須穩妥地掌握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目標等,擬定出吻合高中生身心認知特征的教學方案。在此過程中,高中音樂教學內容也要吻合高中音樂新課標的要求和規定,首先保留音樂教材的基本教學內容,以此為基礎,引入最流行的音樂文化,持續地充實和拓展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徹底地打破學生已經習慣的學習模式,切實掌握音樂教育的內涵以及本質,提高高中生的音樂素養。
(三)持續增強音樂教師隊伍的音樂素養。高中音樂教師音樂素養會對音樂課堂教學水平產生直接影響。所以,為更好地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水平,教師要持續地提升音樂專業知識和音樂教學技能,在授課之余定期或者不定期參與到相關的音樂培訓課程中,獲取最流行的音樂知識,用扎實的專業素養來熏陶和影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運用多種現代技術,改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國內外科技的迅猛發展,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出現了不小的變化,很多先進的教學工具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也為改善課堂教學創造了更多機遇。為了切實集中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巧的能力以及注意力,音樂教師要充分運用相關的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持續地激發學生學習高中音樂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短片,讓學生親自對其進行辨析,在優美動聽的各種音樂鑒賞中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拓寬音樂視野。
三、結語
為了更好地達到新課標的相關教育理念以及學生的發展要求,高中音樂教師要深入地理解新課改的精神和實質,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突破滯后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引領廣大高中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知識,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潛在能力,進一步提升高中音樂教學水平。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0
摘 要:音樂課是構成學生思想、情感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音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和光彩,讓音樂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與領悟,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最愉快的學習樂園。
關鍵詞:音樂;主體;多媒體教學;音樂資源
音樂課是構成學生思想、情感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培養“四有”新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讓音樂放射出獨特的魅力和光彩,值得我們每個人的探究與深思。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下關于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使他們更自覺、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揮他們內在的潛能和優勢。
新課標下的音樂課,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增強對音樂藝術的體驗,在情感的指導下,去領悟音樂,去細細體會和品味音樂所蘊含的意境。這樣的話,不僅能培養學生在音樂上的創造力跟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獨自鑒賞音樂的能力和感悟力。
比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聆聽《黃土高坡》《信天游》等著名西北民歌,這些民歌高亢、粗獷,同時節奏比較簡單、明了,適合學生現階段的音樂鑒賞水平。我要求學生在歌聲中展開合理想象,細細品味這些歌曲背后體現的意境和文化。最后有的學生說看到了漫天的黃沙,還有的學生說似乎穿越了歷史,領略了西北的無限魅力跟風情……
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這就促使他們在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指導下,自主展開想象,去領略和體會西北獨特的文化和風情,不斷提高自身在音樂上的感受水平和鑒賞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可以通過圖片、聲音、影像等手段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能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可以將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教學知識,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草原民歌”的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有關草原的畫面:遼闊的草原,一望無際,羊群如白云朵般點綴在草地上,雄俊的駿馬奔馳著,星星點點的帳篷散落在其間,形成了一幅壯闊、遼遠的草原美景。這個時候再配上雄渾、嘹亮的草原歌聲,學生瞬間就會被這濃濃的草原氣息所感染,對草原的風土人情、文化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使學生在觀看畫面、聆聽歌聲時就可以輕松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具體事務,這對展開音樂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領略草原民歌中所蘊含的感情和意境有極大的幫助。
高科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利的時候,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的不良影響。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是這樣,如果教師應用得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音樂的魅力與風情。但是稍有不慎,就會產生不良后果:比如,教師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經常用視頻播放音樂作品取代教師的演唱與伴奏,會嚴重影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跟溝通。學生在觀看視頻資料的時候往往會更多地關注畫面效果,而削弱了對音樂作品本身的體驗與感受,這樣一來,就很難培養學生形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就會嚴重阻礙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合理的想象與聯想,學生對音樂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下降。
因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等教輔設備的時候,一定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并結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合理安排、使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使其盡可能發揮最大的良好作用。
三、合理安排音樂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上,往往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學生在唱流行歌曲的時候,興致盎然,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是等到演唱一些經典民歌、紅歌時,則味同嚼蠟,難以下咽。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又當如何處理呢?
其實,流行歌曲是一個很大的音樂寶庫,它的風格多變、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又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學生群體中自然會受到歡呼和熱捧。因此,音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引用那些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讓教學在優秀的流行歌曲中輕舞飛揚。比如,在學習“樂壇新區”這部分內容時,我會引用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和《蝸牛》作為補充教材。《聽媽媽的話》這首歌曲,前半段鼓勵小朋友要聽媽媽的話認真努力學習,后段則表達對媽媽最深最濃的愛。歌詞簡潔明了、淺顯易懂,在溫馨動人的感覺中表達了對媽媽最真摯的愛和感情;《蝸牛》則教導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頹廢,要樂觀進取,堅韌不拔,這樣才能看到陽光和希望。像這類優秀流行歌曲,我們音樂教師應當大膽引用,合理教學,充分發揮音樂作品在學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養學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發展和進步。
針對經典民歌、紅歌、老歌等,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策略,不應只局限于歌曲原先所有的曲調和演唱唱法,而應該“老歌新唱”,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帶給學生更好的聽覺感受。
比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我會讓學生聽一些《沂蒙山小調》《南泥灣》等經典民歌、紅歌。這些歌曲承載了我們革命先輩的奮斗歲月,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那段崢嶸歲月可能稍微有點陌生,但是經過新創作、重新改編翻唱的新民歌、紅歌,不但縮短了年輕人與那段歲月的距離感,更重要的是新唱法里糅合進了更多的時尚和流行元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從側面反映了如今的年輕人也正努力實現與老一輩的交流和溝通,因此受到很多年輕人的歡迎。
總之,音樂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利用現實生活中的音樂資源,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與領悟。
音樂課是構成學生思想、情感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培養“四有”新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音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和光彩,充分發揮音樂作品在學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養學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發展和進步,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最愉快的樂園。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1
摘 要: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師的追求目標和畢生的追求方向。現在高中音樂的實際教學與新課程的要求相去甚遠,更與我們的追求和目標有不小的距離。很顯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現高中生的自主學習,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成為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高中音樂 音樂課堂 高效教學
隨著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關注點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師的追求目標和畢生的追求方向。現在高中音樂的實際教學與新課程的要求相去甚遠,更與我們的追求和目標有不小的距離。很顯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現高中生的自主學習,強化課堂實際教學效果,成為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所有高中音樂教師都不能夠懈怠,下面我結合這幾年高中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談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實現高中音樂高效教學。
一、目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
高中音樂傳統課堂中教學是低效的,這是由于長期在傳統教學環境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條件等都限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導致高中音樂教學總是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甚至使得音樂教學面臨窘境,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究其根源,我們對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調研發現,造成高中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效果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學理念的桎梏。傳統教學中,指導教師課堂教學的是傳統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是建立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地位基礎上的,教師的課堂教學除了要教給高中生知識外,更要維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絕對權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強壓式的教學方式與高中生相處,一切都是教師說了算,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高中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習感受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夠得到老師的響應。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失去學習動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和高中生“學”是單向的,不存在雙向的活動和交流,嚴重制約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教學理念必須進行改革。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出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引導高中生進行自主的課堂探究。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重新定位教學中教師和高中生的地位,要求教師的主導地位和高中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實現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讓高中生主宰課堂教學,教師退居幕后,在教學中對高中生的探究性學習進行有效的組織、引導和參與,保證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二、打造高中音樂高效教學的途徑
要想解除傳統的理念對課堂教學的束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做到以下方面。
1.開展興趣教學,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指出,課堂教學需要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高中生對所學的科目和知識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需要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才會充滿動力,學習效果才會好。如何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開展興趣教學。教師要把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來實現,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要寫入每一課的備課中,把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讓這一教學目標在每一課教學中有效實現。
為此,我們要從課堂的教學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作為一種無形的課程教學資源,對高中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調節教師和高中生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融洽課堂氛圍,為高中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這樣高中生在擺脫了那種在老師威嚴下學習的壓力,無疑會對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促進作用。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高中生之間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和高中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是否充分直接影響教學目標能否實現。要想讓高中生在課堂上主動積極地進行課堂交流,必須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高中生,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高中生變得更加親近,教師和高中生之間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良好的交流和互動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高中生的被動接受狀態,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高中生的自主學習。
2.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引導高中生高效學習。
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改變傳統教學中高中生被動接受的地位,大力提倡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引導高中生進行高效學習。為此,我們要樹立讓高中生自主的教育觀念,倡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趣的知識,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生熱愛音樂,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教學情境,讓高中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探究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高中生主動學習知識,更可以使高中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形成和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高中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2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體驗式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構建情境再現的手段,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身臨其境、親身體會,有助于學生構建教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促進相關能力的提高,實現音樂教育的情感培養目標。體驗式教學將教師與學生一并作為教學的主體,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的理解、探索、感知、感悟,全方面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
二、體驗式教學開展的條件
體驗式教學的開展離不開教學的兩個重要元素--教師與學生,體驗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能夠根據情景設置來切換好自身角色,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熟知教學主要內容、目標,從而設計教學活動情境,來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課堂。體驗式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在學習音樂時收獲美得體驗;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要在學習中不依賴于教師灌輸式的講解,而是主動參與思考并發表提出一些問題,勇于將切身的體會融于所學的知識中,從而對所學知識有深入地理解與認知,與教師積極配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完成學習的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三、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效用
(一)將創新元素引入教學活動中
青少年容易被新奇特別的實物吸引,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教師要結合音樂教材的內容,根據青少年的喜好,將學生喜歡的內容元素引入教學內容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的氣氛調動起來。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流行音樂欄目的形式,或者采用學生喜愛的歌手、歌曲,融入教學內容中,不知不覺的是學生學習到新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心態下充分的接受傳統音樂教學內容,充分的體驗與理解音樂內容。在教學中融入當下流行的元素,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先請學生對自己喜好的內容進行展示,選用表演唱、音樂情感體驗、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學生從音樂體驗中感受到音樂的內在世界,使學生對音樂有深入的體會,使音樂對學生的成長有所幫助。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教學
在現代化音樂教學中,教師若依然只用語言授課及板式書寫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手段,不會很好的吸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教師如果能很好的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用音響、畫面的形式,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則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即刻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氣氛立刻變得輕松起來。這樣,教師可以依托視頻的播放,繪聲繪色的將教學內容進行教授。教師高中音樂階段的學習內容通過情境體驗式教學,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境再現,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信息進行梳理、重組,使學生在情境體驗學習中對音樂有全新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三)遵循學生的文學知識背景
音樂教學要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展開,體驗式教學便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音樂教學手段。學生從愛好音樂,到用心、用情來體會音樂,再到用所掌握的知識來分析音樂,理解理解及評價音樂,這一音樂審美過程是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與理解能力的過程。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文學知識基礎,從這些方面著手展開音樂教學,也會收獲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音樂教材中京劇《貴妃醉酒》的欣賞,可以邀請學生講解該段京劇選段的歷史故事,分析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欣賞當紅反串歌手李玉剛演唱的《新貴妃醉酒》,對比學習這一課,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想象演員演唱時對《貴妃醉酒》的理解,模仿好聽句子的演唱,試著將一些字詞的發音進行調整,領悟京劇的唱腔,體會劇中人物的情感。體驗式教學中諸如此類教學環節,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果。
(四)合作體驗式教學模式
在高中音樂體驗式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模式,按照小組進行音樂內容與任務的討論學習。大家可以將教師指定的任務分配下去,小組成員根據所探討的方案來完成任務,例如總結歌曲要表達的情感、表演唱等合作式體驗式學習,所有學生都能充分的參與到教學中。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公平的對所學的音樂知識參與討論、參與演出等環節,這種學習模式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興趣,擴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彌補教師教學的片面性,充分地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并在音樂體驗中獲得正能量的熏陶。
四、結語
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很直接引導學生追求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欣賞音樂的美。通過對音樂的學習,提升人的審美情趣,培養健全的人格,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美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妍.社會建構主義的理論特征和應用價值探討[J].國際論壇,20xx,04.
[2]蘇燕.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普通高校音樂教學[J].廣西工學院學報,20xx.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3
高中音樂作為高中階段教學大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獨特的學科價值。音樂教學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品德與思想。音樂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藝術,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結合極強的學科。音樂教師教學時要加強德育滲透,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接受更好的音樂教育。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教學見解。
一、創新德育教育方法
創新教學是高中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實現的關鍵點。教師在音樂德育教育教學中要適當加入時代元素,使德育教育具有現實意義以及教育意義,將內涵豐富的音樂作品作為教學的第一題材展示給學生。例如,音樂教師可以把《龍的傳人》這類歌曲引入教學中,既能體現時代特征,又有利于教育學生。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展現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民族音樂作品體現出的是對本民族的深厚情誼,因此音樂教學也要給予民族音樂更多的關注,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加強各民族間的和諧、團結。這一點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另外,教師還可將音樂療法融入到音樂教育之中。這里的音樂療法主要指的是通過音樂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逐漸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寬容友好以及樂于助人的美好精神品格。
二、融德育于音樂知識技能的運用之中
音樂知識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途徑之一,技能教學則是發展學生思維以及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知識和技能運用中從聽覺與觸角等方面的感受滲透德育教育,這也是實現音樂教育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進行“聲部合唱訓練”中,很多學生對聲部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聲部高不可攀,在學習時產生畏難的心理。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及時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耐心與恒心。演唱時可以遵循著先慢后快、先分后合、先易后難的原則。當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嚴格要求學生做到音樂統一,節奏一致,要控制呼吸,在演唱自己聲部的時候,還要兼顧到其他聲部,引導他們去傾聽合唱效果是否和諧優美,大家再一起努力克服其中的不足之處,有利于保持變化中的統一、分散中的集中以及層次的.分明,還有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覺地遵守紀律,彼此加強團結合作,而且還都顧全大局,既發揚了團隊精神,又有助于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
三、通過高中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對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等的判斷能力,讓學生具備對自己思想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與反思能力。音樂教育本身就要求學生能理解藝術家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的道德態度,因此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例如,在欣賞《國之瑰寶——京劇》這一片段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對經典京劇劇目的了解、欣賞,去感受劇中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逐漸培養學生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通過音樂教育對學生的道德思維進行有效培養,使得學生對生活中的道德現象進行有效思考,然后再結合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有效反思。通過音樂德育教育滲透,也能有效幫助學生對客觀世界進行形象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視野范圍,活躍他們的思維。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啟發下,加強道德感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
四、在音樂課堂上巧妙地創設德育情景
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前提是需要建立相應的資料庫,教師需要積累相關的素材,然后再巧妙地創設德育情境。主要是因為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鮮活的德育素材,將其合理利用,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與道德情感,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形成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態度。基于此,在進行音樂教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相關的資料創設不同的德育情境,讓德育概念根深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我們都是雷鋒的接班人》這首歌時,教師既要教會學生學唱這首歌曲,又要讓他們學會繼承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要多學習雷鋒同志身上的那種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
五、通過音樂鑒賞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鑒于現階段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其也是呵護溺愛,在給他們創造好物質條件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再加之高中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這些因素都導致其心理承受能力極為脆弱,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欣賞活動,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頑強的意志,樹立敢于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決心。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經典曲目——《命運交響曲》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聆聽這首壯美的音樂篇章外,也要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對抗不公命運、勇于克服自身缺陷、最終成為一代音樂大家的勵志故事,讓學生知曉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時,我們要以頑強的意志與其對抗到底,在歷經挫折的洗禮后就會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如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命運音樂交響曲》這一曲目的鑒賞與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增強了抗挫折的能力。總而言之,音樂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藝術,音樂也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結合密切的學科。高中音樂教師既要循循善誘有效引導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又要加強德育滲透,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更好地接受音樂德育教育熏陶,讓精神文明之花在音樂學科的土壤中開得更加燦爛。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4
摘要:伴隨著我國新的課程改革取得了偉大的成功, 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應運而生, 傳統的高中音樂音樂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因此, 高中音樂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更多的使用新的教學方法, 并提升個人教學能力, 進而為現代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高中學生提供更好的音樂學習體驗, 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 兼顧學生對于音樂的個性需求。基于此, 本文旨在研究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形勢; 高中音樂教學; 創新;
在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下進行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上的創新, 不僅需要使用課程改革背景下所衍生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 而且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的追求以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興趣愛好的培養, 從而有效的以創新為前提,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提升現代高中音樂教學質量, 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有效發展,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從而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意識以及鮮明時代特點的復合型人才。接下來, 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 簡單的談一談如何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
一、新課改形勢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缺乏學習興趣
新課改形勢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學生對于音樂缺乏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 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 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首先, 是因為在現代的高中教學體系下, 學生學習音樂的動機較為被動, 在課堂上總是接受被動的學習, 因此學生無法提起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其次, 傳統應試教育給學生學習音樂帶來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在新的課程改革中, 應試教育理念已經完全的被摒棄, 但是需要承認的是, 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校和家長的心目中卻是根深蒂固的, 許多家長認為, 音樂是副科, 在高中階段課業壓力如此繁重的情況下, 完全沒有學習的必要, 因此, 學生在家長的高壓政治之下, 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歡的音樂, 將精力轉投到文化課的學習上來, 使得許多具有音樂才華的青少年最終失去了追逐夢想的動力。第三, 是因為在高中階段, 學習音樂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后進生, 他們希望以音樂作為特長, 進而在高考中能夠報考藝術類院校, 從而進入理想的大學, 這使得一些學習成績中上的學生完全不愿意去學習音樂, 培養自己的音樂愛好。基于此三點, 造成了現代高中生對于音樂學習缺乏興趣的情況。
(二) 師生缺乏有效溝通
新課改形勢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其次體現在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一直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不二法門, 但是就目前而言, 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 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這是因為高中音樂課程的教材中具有很多聞名世界的著名曲目, 它們雖然是前人留下的音樂藝術精華, 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十分有限, 進而使得他們無法認識到這些曲目的精妙之處, 與教師的教無法形成有效的共鳴, 因此造成了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
二、新課改形勢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教學內容上的創新
想要切實的在新課改形勢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 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內容, 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所有學科都要進行的改革項目, 因此, 作為教師, 我們必須要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 并積極的完善教學內容, 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 筆者將教學內容上的創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教師可以將其他藝術形式的教學與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 例如筆者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程《海妖》的教學中, 就在課前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充分的了解了作者創作作品的藝術背景。同時在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 筆者還為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了有關海妖內容的畫作, 從而有效的將美術同音樂結合在一起, 充分提升了學生的藝術分析能力以及音樂鑒賞能力, 有效的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其次, 在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還可以將形體訓練同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 例如筆者在教授《非洲拍手舞曲》的過程中, 就引導學生一邊欣賞音樂, 一邊學習舞蹈, 從而利用舞蹈動作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 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 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其次, 做到創新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衍生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關注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并積極的利用互動溝通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 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 進而使得學生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好的學習音樂課程。基于此, 筆者將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 教師應該注重情景教學法的運用, 進而更好的營造教學氛圍。在具體的工作中, 教師可以通過美化教學環境的方法來進行情景的創設, 構建具有藝術氣息的音樂教師。另外, 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歌曲的教唱氛圍來改變學生座位的排列方式, 進而讓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 更好的去開展教學活動。其次, 教師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進而充分的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具體的辦法是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課前曲目來積極的配合本課的學習內容, 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獲取情感上的共鳴。同時, 在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充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有效的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另外,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還應該積極的去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去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 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立體, 從而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收獲更好的教學體驗。最后,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實際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為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 進而通過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 開闊學生眼界, 充分的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以及音樂鑒賞能力。
(三) 教學評價機制上的創新
最后, 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創新教學評價機制。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真實有效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 進而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 教師在創新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構建新的教學評價機制, 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 筆者將教學評價機制上的創新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首先, 是考核機制上的創新, 利用演出式的考核辦法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期末考試中, 教師可以將音樂考試改為匯報演出, 進而讓學生更好的展示出自己的所學以及音樂素養, 有效的去考察學生關于知識的運用。另外, 這樣的評價機制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歌曲編排能力, 進而讓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身上所存在的不足, 及時幫助學生提升能力。其次, 我們可以使用才藝展示式的考核機制, 積極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個性特長出發, 為具有不同音樂愛好的學生提供更加合適的學習辦法。同時, 通過這樣的考核辦法, 學生還能夠充分的在考核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所學, 將課堂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去, 具體的展示內容可以細分為各種樂器的演奏或是獨唱、合唱, 進而更好的對學生的音樂能力做出考察。第三, 我們可以在評價機制中使用特長展示考核辦法, 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長作為考核內容, 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優勢, 使每一個同學的能力都能夠得以最大化的展示, 從而讓教師更好的發現學生在音樂領域中占據獨特優勢的一面, 以便于教師在日后進行專項的培養, 更好的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最后, 我們在創新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還應該堅持多元化的考核辦法, 除去教師的客觀評價以外, 我們還應該在評價機制中引入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我評價, 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時, 相互評價還能夠有效的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 進而讓學生們在共同進步中攜手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研究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對于提升當代高中的綜合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 作為教師, 我們必須要積極尋求創新途徑, 認清創新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并且不斷地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進而緊跟時代步伐, 為學生未來的音樂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審美能力, 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米蘭。談高中音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創新[J]。才智, 20xx, (06) :124。
[2]霍京虹。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A]。《教育科學》編委會。20xx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20xx。
[3]姚冬芝。論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數碼設計, 20xx, (10) :239—240。
[4]張貞。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 20xx, (29) :155+157。
[5]屈小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 (二) [C]。20xx。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5
摘要:音樂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陶冶情操。當前高中課時緊張,學生思緒總是被高度繃緊,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應試教育教學體系下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緩解學生壓力,教師應該在學生音樂審美、鑒賞方面多下功夫,幫助學生建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心態。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培養;審美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學習壓力大,這時如果學生對于音樂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享受能力,其可以有效的環節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綜合水平能力的提高。當然教師應該在音樂課堂要積極實行一些有利于學生積極心態塑造的情境,讓學生在怡然自得、無壓的環境中充分的釋放自己。
1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使之充分體會音樂情感
音樂類型至繁多,要想讓學生對音樂具有一定的感知審美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于音樂的分類較為熟悉,從學生對音樂認識方面著手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為純音樂和有歌詞的音樂,向來學生比較樂意傾聽有歌詞的音樂,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上來看,教師應該授予學生正確認識音樂的觀念。音樂教育的本質是鍛煉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鑒賞能力,以期能與音樂人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以便達到陶冶情操,深化情感的目的。因此,教師從純音樂中逐步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組成,如:節奏、樂器和旋律等,讓學生在不摻雜其他外圍因素的前提下不斷的具備對音樂的感知審美能力,同時對純音樂的選擇應該具有可高度審美鑒賞的特點,幫助學生能夠順利理解曲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的情感在音樂中淋漓盡致地達到共鳴。讓學生在領會了音樂的形式和組成的前提下,教師在再將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觸角引入到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領域,讓學生在傳統的古典音樂中尋求一些歷史典故,從音樂中豐富中國的文化思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于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一個對比,如《高山流水》和《菊花臺》進行對比,從而沖擊學生對音樂認識的層面,為整個音樂體系的鑒賞奠定審美的基礎。
2注重音樂課題導入,豐富學生審美角度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滲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重音樂課題導入,全面豐富學生審美角度。好的音樂課題導入是將學生思維順利牽扯到本節課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能夠將思緒充分的融入到當前的音樂氛圍,才能進一步的培養學生高壓的審美情操,對于塑造學生的真、善、美的性格的養成具有顯著功效。首先對與課題引入的音樂要具有啟發性和深刻性。例如:可以引入《歐洲民間音樂》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相關的歐洲民間場景的音樂,其畫面要與此音樂盡可能表達的感情要切合,同時畫面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這樣首先可以在視覺和淺聽覺上可以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應該傳輸學生關于歐洲國家一些音樂的文化背景,讓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音樂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此音樂的認識,讓學生能夠在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和力度上進行充分的把握,從而呼喚起學生對歌曲的情感。再如:在學習《碼頭工人歌》時,教師應該尋找一段關于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音樂背景資料,讓學生對于音樂描繪的場景具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而學生在了解相關背景條件下能夠深刻體會人們當時手的壓迫和反抗斗爭的情感,不斷啟發學生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切入點。
3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提升聯想想象能力
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而聯想是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者見過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與作者所表達出的感情達到共鳴。經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的鑒賞能力,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音樂所具有的構成形式,如歐美音樂、音樂主義、交響曲、合唱、浪漫曲等,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挖掘教材音樂的獨特感染氣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具體的曲目去培養學生對音樂場景的想象能力,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以便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格羅菲的《大峽谷》一曲,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作品旋律對于學生聽覺上具有怎樣的沖擊,學生很容易感受到音樂的旋律中充斥著電閃雷鳴、風雨漂泊的景象,教師指導學生意識到強弱剛勁有力的對比,對于整曲音樂的表達方式上具有怎樣的作用,通過這樣對學生聯想、想象方面的刺激,并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悶雷滾動聲交織而成的風聲雨聲,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能力。通過聯想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所在,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音色、力度上不斷感受作者在制作時所具有的情感,以便使學生對音樂鑒賞具有一定的方向,并能夠充分通過想象來體會欣賞,從而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教師在學生對于音樂的精神美過程不要過多的干預,讓學生的情感能夠自由流露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必要組成也是素實施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觀念,讓學生能夠在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的情況下有效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張永芳.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xx.
[2]王夢雨.高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天津師范大學,20xx.
[3]陳寧.淺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01:168.
[4]崔宏.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考試周刊,20xx,63:170.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教學論文1200字12-05
高中音樂與戲劇表演教學初探論文11-21
音樂教學論文11-03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5-29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06-20
音樂教學論文怎么寫?03-18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論文04-01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