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形象的思維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踐
一、前言
在高校音樂課程以往的教學活動中, 很多教育者都對形象思維有著一定的 偏見 , 認為形象思維活動只應當出現在中小學階段的教學課堂中, 高校的音樂課程需要將更多的重點都放在對大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上。然而,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集表情藝術與造型藝術于一身的課程, 因此教育者需要著重培養大學生的感悟能力與聯想能力, 讓他們可以更加準確的了解到存在于音樂課程中的知識信息和藝術內涵。基于此種情況, 筆者結合形象思維的特征, 從提高大學生的直覺能力、情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記憶能力這五個方面來著手分析, 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豐富高校音樂中的表象積累, 提高大學生的直覺能力
感知能力是培養形象思維的重要基礎條件, 教育者只有幫助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表象信息, 才能夠讓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出現較大幅度上的提高。人類知覺的所及范圍非常廣泛, 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味覺等等, 音樂課程是提升聽覺靈敏度的一項有效方法, 教育者如果可以將大學生的聽覺能力提高上來,同樣也能夠達到促進形象思維形成的教學目的。音樂的表象積累主要包括兩個類別:
第一, 針對各種音樂要素的表象積累;
第二, 針對各種音樂作品的表象積累。音樂藝術事實上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音樂要素所組成的, 比較常見的包括音色、節奏、旋律等等, 教育者如果一味的將音樂課程看作是簡單的教唱歌曲, 那么就無法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喜好來積累音樂要素。
此外, 了解和熟知較多種類的音樂作品同樣也是積累音樂表象的一種有效方法, 音樂家們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各類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主要也是由于他們對音樂作品具有著極為豐富的表象積累。例如由德沃夏克所創造的《第四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 就是以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俄羅斯歌曲《田野里有一顆小白樺》為創作主題的; 再例如由著名作曲家劉熾所創造的《我的祖國》, 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數十首民歌所匯聚而成的。不難看出, 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表象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形象思維, 這些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創作元素。在日后的音樂教學過程中, 教育者需要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了解和掌握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為他們日后的獨立演唱與獨立創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三、運用音樂課程來提高大學生情感形象的豐富性
當作曲家在對自己的音樂作品進行創作時, 他們總會在腦海當中描繪出一個 形象輪廓 , 這種形象一部分是來源于作者對音樂藝術的喜愛, 而另一部分則是來自于其過往的生活經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情感其實是我們表達客觀態度的外在形式, 尤其是在出現了比較豐富的內心感受時, 人們就會借助于聲音來將情感流露出來。那些旋律平和且節奏勻速的音樂可以表達出人們平靜且安逸的心理狀態, 而那些節奏激烈且旋律高亢的音樂則能夠準確的連釋人們的激動心情。為此, 高校音樂教育者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家加入一些恰當的情感因素, 幫助大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形象。
音樂教育者要鼓勵學生去 胡思亂想 , 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教育者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先向學生播放一段音樂, 讓他們結合自己的音樂知識和獨到理解來想象音樂中所描寫出來的意境, 幫助他們形象思維能力的快速形成。在這個過程中, 音樂教育者需要著重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為他們預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想象和判斷來自于音樂當中的內涵與變化, 鼓勵他們要將自己心中的情緒和感悟都及時的表達出來。例如在播放欣賞曲目《漁舟唱晚》時, 教育者就可以同時搭配一段桂林上水的美景視頻, 讓學生在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 天馬行空的將自己想象成為天空中的云朵、溪水中的魚兒、岸邊的柳樹, 在想象力的幫助下, 學生會產生更多的創作欲望, 讓他們的形象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
在大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中, 聯想與想象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兩項思維方式。作曲家在對音樂進行創作時, 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形象思維的形成, 他們或者是從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中來尋找創作靈感, 或者是從其他音樂作品中來提取題材, 又或者是在看到了某情某景之后迸發出了創作的欲望, 總而言之, 作曲家在創作之初都會在自己的腦海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創作雛形, 而后再運用自己豐富的音樂技巧與藝術能力來完成后續的創作。
在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教育者在讓學生對某一音樂作品進行欣賞之前, 需要讓他們充分了解到作曲家的創作背景與人物生平, 盡可能的去探尋作品的形象原型。雖然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準確的了解到作曲家在創作之時所產生的情感與心境變化, 但是卻可以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情感共鳴, 從而引發出自己各種各樣的想象, 這正是培養大學生聯想與想象能力的最好契機。例如當我們在欣賞一首旋律歡快且節奏鮮明的音樂時, 經常會聯想到很多快樂美好的事情, 諸如熱鬧的聚會狂歡、秋日的豐收碩果以及歡慶節日的喜悅等等。在日后的音樂課程教學中, 教育者可以嘗試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大學生的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 讓他們可以回到最純粹的音樂狀態, 如同孩子一般擁有著無雜質的內心和情感。
首先, 教育者要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 對音樂作品表現手法的準確把握是引發聯想與想象的基礎條件之一。例如, 由鋼琴所演奏出來的快速琶音如同流水一般的干凈暢快、由長笛所演奏出來的三度音如同鳥鳴一般的悅耳動聽、由定音鼓所演奏出來的輪擊如同雷聲一般扣人心弦、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則如同下雨一般的浙浙瀝瀝等等。
其次, 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積累一些約定成俗的曲調, 這些都可以成為他們日后展開聯想的基礎資源, 在獨立創作時聯想起某一個特定時期中的歷史事件或某一個特定地區中的風俗民情。例如, 在欣賞《天路》時, 學生就可以聯想到青藏高原中的美麗景色; 在欣賞《采茶舞曲》時, 學生的腦海中就能夠出現一副秀麗宜人的江南美景。
最后, 教育者要帶領大學生經常性的開展有針對性的想象訓練。教育者先根據課程內容在設定出一個想象范圍, 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來選擇音樂。例如, 教育者可以先設定和出一個描寫田園風光的景象, 學生可以自行選擇《田園》《森吉德瑪》等音樂來進行欣賞, 而后再根據自己所聯想到的內容來展開音樂創作。在這個過程中, 教育者只需要在旁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作出解答即可, 不需要對他們的聯想方向做出規定。
五、將創造性思維與形象思維緊密的結合到一起
對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是創新與改革傳統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直以來, 絕大多數的高校音樂教育者所采用的都是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教育者在課堂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而學生也早己經習慣了這種被動式的學習狀態。
即使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改革與創新以后, 高校中的音樂教學也很少會對啟發式教學給予應有的關注和重視, 教育者仍然會選擇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中。在高校的音樂課堂中, 很多教育者和學生都認為只要按照教學大綱或教材內容來完成最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活動就己經達到任務完成標準了, 但這種教育和學習觀念很顯然是非常片面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演唱和演奏的基本技巧, 同時還有必要掌握一些音樂創作知識, 只有去不斷的發展和訓練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才能夠將他們的創作才華與創作欲望全面的發掘出來。為此, 教育者除去要做好相關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外, 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音樂能力來布置一些創作訓練, 讓學生針對一些不同種類的作品來完成改編, 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
高校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 音樂教育者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對大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讓他們可以更好的感受和鑒賞來自于音樂藝術中的美好,進而將音樂教學的素質教育和美育教育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六、進一步強化高校大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
形象記憶是人類右腦的一項功能, 進一步加大對高校學生的記憶力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其形象思維的形成與發展。由于人類的思維與記憶力是密不可分的, 而音樂藝術本身又具有著流動性與靈活性較強的特點, 所以在追蹤與感悟音樂的過程中就會很好的達到鍛煉學生記憶能力的作用。當欣賞音樂的聲音消失以后, 學生心中的旋律和節奏仍然久久不能散去, 這就是我們一直所強調的 內心音樂感 , 這是提高大學生音樂記憶能力的最好渠道。
簡單一些解釋, 記憶的方式大致可以被分為兩種, 即為抽象記憶方式與形象記憶方式, 即為將記憶片段與某種事物形象的結合到一起。對于那些記憶力較強的人, 他們大多都具備非常厲害的形象記憶能力, 這就如同一個象棋高手可以不用棋盤就與人進行對弈一般, 棋盤的形象早己經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他的形象思維可以繪制出任何的位置變化。事實證明, 絕大多數的音樂大師都擁有著超強的記憶力, 例如享譽國際的音樂家莫扎特, 能夠憑借自己的記憶來將多聲部的《贊美歌》默寫出來, 門德爾松能夠將己經失傳的管弦樂樂譜重新寫出來等等為此, 高校的音樂教育者需要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多加入一些對提高大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為其日后的音樂創作積累更多的知識。
【淺談形象的思維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形象思維訓練03-20
淺談地理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12-10
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11-16
淺談聲樂教學中逆向思維的重要性12-03
淺談電腦音樂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03-21
淺談數學思維中的創造性思維03-26
形象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運用論文11-26
淺談高校綠化建設的實踐11-22
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及作用03-08
淺談符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