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之初探論文
摘要: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其中音樂欣賞課是普通高校諸多音樂選修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受大學生歡迎的公共課程之一。
關鍵詞:音樂欣賞;高職院校;鑒賞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文化現象,人類高度的精神產物,只有認清音樂文化的價值所在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美國音樂人類家公認:“音樂作為文化來傳授,它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學校音樂方案描述與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下一代傳遞我們的文化傳統,音樂是文化傳統中的一種最輝煌現象。”[1]
一、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創新
音樂課程標準對于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理解音樂欣賞藝術的綜合性和多樣性,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舊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能力,這是新形勢課程標準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要用新理念去指導教學,應該認識到“教學目標”替代教學目的的進步,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音樂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的培養。
1、音樂欣賞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欣賞課教學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總是以被動的方式來接受。上課時總是由老師在課堂上不斷的講授與此曲相關的內容,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欣賞、體會音樂所帶來的思維和靈感。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在完成講述內容之后,將重點放在音樂的欣賞方面,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調動學生的思維,去體會和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從中得到心靈的和情感的洗禮,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一直在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欣賞途徑。首先應該欣賞音樂,然后再去做必要的介紹和講解,讓學生先去認真聆聽作品,感受音樂的'特點、情緒,根據自己的體驗和理解展開想象。同時應在師生之間展開交流和討論,甚至運用繪畫、編舞等形式進行表演,讓學生直接表達音樂的內涵。如:我們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教師可在一旁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的情緒。那種涓涓溪水般地流淌的主題音調,浮現在眼前的是一對蝴蝶翩翩起舞的優美姿勢,可以感受到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的生死相許、依依不舍的畫面。帶給我們的是音樂與心靈的交匯和情感浪花的宣泄[2]。這樣,學生獲得的是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其課堂效果往往是學生聽得認真,教師上得輕松,課堂氣氛活躍。
2、欣賞音樂的方法
調動學生傾聽音樂的興趣,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討論活動,這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條件。為了能更好的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去分析、理解作品,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首先,要從學生欣賞課的素材入手,由簡單到復雜的音樂,由國內的到國外的音樂,由通俗到傳統的民間音樂,逐漸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 要有一個逐漸的過渡階段,而不是死板、流水式的音樂欣賞,要有針對性的去選擇每一首音樂欣賞作品。過去音樂欣賞教學的曲目范圍是相當有限而且集中的。事實上,音樂欣賞教學應盡力展示多種風格的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更多地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西方古典音樂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體現出人類在聽覺審美所取得的成就,其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具有高度的世界性,自然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內容。流行音樂,通俗音樂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及其通俗性和娛樂性的內容,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也應該成為音樂欣賞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我們本民族的傳統音樂如:民歌、戲曲、說唱、歌舞以及各種形式的民族器樂作品。這都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寶貴財富,也是提高音樂欣賞水平所需要的精神食糧。總之,音樂欣賞就是要讓學生接觸到各種元素的音樂作品,從而擴展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范圍,對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都有所了解,在音樂欣賞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以重要的“點”,帶動音樂欣賞的“面”,使學生對音樂欣賞有全方位、多元化的了解,從而達到音樂欣賞的作用。
3、音樂欣賞離不開文學語言
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是離不開文學語言的運用,因為豐富的文學語言的描述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文學語言是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的基礎,通過音樂等藝術欣賞的途徑使文學語言得以展現其獨特的魅力。絢麗多彩的文學語言的描述常能成為開啟音樂欣賞之門的鑰匙,許多音樂作品的標題本身就具備著豐富的文學內涵。如:《漁舟唱晚》和《二泉映月》的纏綿憂傷的意境;民樂合奏《彩云追月》和《春江花月夜》的悠揚與委婉;琵琶曲《十面埋伏》激烈和兇猛的戰場畫面再現;其名字的寓意與音樂的主題歌內涵相吻合。除了中國的民族音樂作品之外,還有一些西方的文學藝術,也創作成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歌曲或歌劇創作的前提是要有歌詞或劇本,很多的藝術歌曲的歌詞和歌劇的劇本均來源于詩詞和文學創作。如:藝術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的歌詞由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所寫;歌劇《茶花女》根據法國著名劇作家、小說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以及貝多芬《歡樂頌》選用了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詩篇……[2]
欣賞這些有文學標題的音樂作品,可以更直接的展示音樂作品的內涵,使學生能夠直接明白欣賞作品的內容和意境。中國和西方的優秀音樂作品是枚不勝舉,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這些優秀的音樂欣賞作品和文學藝術的結合,不但使學生欣賞了優秀的音樂作品,而且還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
二、音樂欣賞的審美教育
音樂欣賞課作為大學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易操作性,是普遍高校實施音樂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它的任務是以審美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通過這個課程來開拓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背景,使他們喜愛音樂、感受音樂,通過音樂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提高審美境界,拓展知識結構,陶冶情操,活躍思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曾指出過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并且能夠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實現音樂教學目標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具備了對于音樂最基礎的欣賞能力,才能與音樂在思想上達到情感共鳴,繼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養。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音樂欣賞通過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不但能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更能夠獲得精神境界上的愉悅和享受,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于音樂作品而盡享的審美活動,所以音樂欣賞又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謝萍盛宏標、《淺談普通高校大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J].湖南:音樂教育與創作雜志社,2009、1
[2]王松、《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初探》、[J]、湖南:民族音樂出版社、2009、4
[3]李勇、《新課標下對音樂欣賞課的思考》、[J]、云南:民族音樂出版社、2008、5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之初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