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音樂流淌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論文
[摘要]:兒童都喜歡音樂,要調動孩子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努力讓兒童成為音樂活動的主體,創設寬松愉快的環境,充分地了解和尊重孩子,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多角度地感受音樂,從而更好地去了解音樂、表現音樂,讓音樂流淌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關鍵詞]:音樂;低段兒童;主動性
孩子天性喜歡音樂,尚在懷抱中的嬰兒一聽到音樂也會手舞足蹈,生動形象的音樂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材料,表情達意的音樂讓他們喜形于色。音樂應當屬于孩子,我們的孩子應當是音樂活動中的主體,應當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流淌著音樂。
一、寬松愉快的環境是發揮兒童主動性的前提
賞心悅目的環境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孩子的審美情感。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建議在孩子視線范圍內布置些鮮艷明快、美麗大方的裝飾品或玩具,用以激發兒童的視神經反應。同樣,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音樂氛圍,“賞心悅目”的音樂環境也可以提高兒童聽覺的敏銳性,激發兒童對音樂世界的向往。
(一) 讓兒童的生活充分地與音樂結合。
早晨學生來上學時放一些活潑熱烈的,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音樂,如《拒絕小看人》、《童心飛揚》等。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投入到親切愉快的音樂氛圍當中,在課間放一些旋律優美的名曲,讓學生遨游在充滿幻想的音樂天地當中。夏天午睡時,柔美舒緩的《搖籃曲》可以很快讓學生進入一種安靜舒適的情緒狀態,體會音樂的無窮魅力。
(二) 創設音樂角,提供足夠的音樂材料。
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材料,同一種材料提供給不同學生,當然對于不同學生還應該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指導方法。在學生自由擺弄這些材料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找到音樂,感受音樂,讓韻律和諧的音樂在他們的自由活動中產生,在他們心中流淌。
(三) 保持寬松愉快的師生交往關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放下尊嚴和架子,從講臺上走下來,和孩子們成為朋友;教師的頭腦中還要有幼兒意識,在教育藝術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體驗到精神和體力完全放松時,才有可能集中精力,真正投入到音樂中去。在音樂活動中,只有師生保持一種友好、平等、輕松的氛圍,隨著不斷遞進的音樂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從跟學——愿學——會學——樂學,這樣才能真正讓音樂在學生心中活起來,流淌起來。
二、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發揮學生在音樂活動中主動性的關鍵
孩子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應當遵循孩子的個性特點和需要,圍繞孩子這一中心展開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 選擇孩子喜歡、貼近孩子生活的活動內容。
生動活潑的音樂形象,趣味盎然的音樂游戲、優美恬靜的曲調,這些都是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在教學中,孩子們的口味往往會出乎意料,因此我們要事先充分了解,如若孩子學之無味,我們就要隨機變化。
(二)善于捕捉孩子的想法,并能積極與所表現作品想融合。
孩子在音樂活動中都會有情感的共鳴,他們用單純的心靈去看這個世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帶著那么一份稚趣。例如,在學跳《小白船》時,學生的動作都會比較僵硬,在他們的印象中根本就沒有舞蹈的呼吸,有的只是機械的擺臂動作,我就讓孩子聯想生活中氣球的形態,充氣的時候是怎么樣的,泄氣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然后把自己想象成氣球,進行呼吸的訓練。
(三) 使孩子有效參與,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去追求那些表面熱鬧,教學應該更深層地表現在對孩子的現有水平了解的基礎上,提出逐層深入的要求。例如,在把握曲調歡快的基調后,再要求孩子們想一想為什么曲調會如此歡快,了解是因為由跳音或是16分音符組成等原因。又如在節奏探索活動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聽覺感知,親自發現“滴答滴答”和“當——當——當”的鐘聲;在高音探索活動中,可以準備一些裝有不同數量水的碗和瓶子里讓學生自由敲擊,在這“有趣的聲音”活動中,孩子會發現聲音是有高有低的。各種有效的參與,使學生產生無窮樂趣,從而真正發揮他們在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多棱角的音樂表現形式是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的主要手段
音樂是一門奧妙無窮的藝術,為使兒童不覺枯燥,而是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我們就要從多種角度去詮釋它,表現它。
(一)以形象代替抽象。
鑒于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們無法直接講解音樂技巧,描述音樂內涵。但我們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利用情景表演、圖解、手勢等手段來幫助孩子理解作品,融抽象于具體形象中,從而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如在對《布谷鳥》的跳音處理時:我解釋為布谷鳥從樹上跳到巖石上,再跳到草地上,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唱好跳音。又如在歌曲《小鴨過橋》中,為表現出小鴨過橋先是小心翼翼,后大膽上橋的音樂氛圍,我就設計了一座橋,讓學生上來走一走,體會一下,看完同學們的表演,孩子們在表現歌曲時就形象生動多了。
(二)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加深孩子的切身體會。
孩子是好動的,如果讓他們一味地去做聽眾,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難的“差事”,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讓他們參與。我們可以讓孩子作為樂器切身體會。如《矮人與高人》音樂,我先告訴孩子,踮腳表示高音區,下蹲表示低音區,那么,當音樂響起時,無須你怎么解釋高音低音區,孩子們已經在翩翩起舞了。正如瑞士的達爾克羅斯教授說的:讓整個身體作為樂器去表現音樂的速度、節奏、力度、情緒變化,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參與到音樂中來。
四、運用電教手段,拓寬孩子的音樂空間
在兒童的音樂教育中,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必將產生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效果。它能讓孩子們在具體的場景和音響刺激下迅速而有效地接受媒體所傳遞的信息,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開發孩子的潛在能力。
(一)如聽其聲。
錄音機是使用最普遍的電教媒體之一,他能把聲音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視覺神經,把聲音形象地表現出來,使人如聽其聲。錄音機還可以把風聲、雨聲、閃電聲都表現出來,加深孩子的感官體會,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如臨其境。
低段兒童的思維往往借助于具體形象來進行,有些老師可能自己較難表現出來的動作、形態,可運用錄象或電腦軟件來表現,這樣不僅有了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還配有悅耳的音樂或富有感染力的音響,孩子們可以邊聽、邊看、邊娛、邊想,從而降低孩子們學習的難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主動去參與音樂活動。
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也可以說孩子們的生活應該是充滿音樂的。如果教師在音樂活動中能首先想到孩子,其次是音樂的話,孩子們就能在主動的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使他們在音樂中感悟美,使音樂真正滲入到孩子們的心靈,讓音樂流淌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
2、《中國音樂教育》 雜志2005年
【讓音樂流淌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鑒賞的論文07-25
音樂教學論文10-22
音樂美學論文05-16
音樂鑒賞的論文09-16
音樂鑒賞經典論文06-21
音樂與愛情的論文06-06
音樂論文06-22
音樂鑒賞論文10-02
關于音樂的論文精選05-24
音樂與記憶的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