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情緒與情感的心理暗示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對非智力因素的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們對情緒與情感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情緒與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消極情緒嚴重影響著人的認知活動。試圖初步探討情緒與情感的心理暗示功能,并力求闡明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期對指導教學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情緒與情感;英語教學;功能
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象,一般來說,情感(affection,又譯感情)是作為情緒(emotion)、感情(feelings)這一類心理現象的籠統稱呼來使用的。教學與情感的相互關聯是客觀存在的。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結合,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正如教育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特別是對于心理發育還不完善的中職學生來說,更需要積極情緒的指引和維持。
一、情感的調節功能與英語教學
近年來,我國心理學者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國外的同類研究,認為情感確實對個體的認知過程產生影響。傳統英語教學歷來采取“填鴨式”的辦法來進行授課,通常是老師說,學生聽。這是一種教師始終處于主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相對沉悶,教學效果較差。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生在英語學習時的情緒興奮性,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提高。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可時常采取討論式的集體課方式。這種課堂討論可以用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進行:或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表演;或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就英語學習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它的優越之處在于,課堂情緒氣氛愉快,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視角廣闊。學生可以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談自己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口頭發言把自己平時的感悟體會總結成理性認識。這種寬松活潑的授課形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師生的深入了解,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教學相長,共同切磋。
二、情感的動力功能與英語教學
現代心理學很重視情感的這種功能,美國心理學家利珀(Leeper)甚至明確提出“情感本身就是動機”的觀點。情感的動力功能運用在英語教學中,就能有效強化學生直接指向教學目標的英語學習行為。英語教學活動要求學生不斷地重復在識記與背誦,并將其轉化成語言應用的熟練技能操作。因而,強制性的各種“規定”必然產生消極影響。英語學習是要求母語非英語的學生可以較流暢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其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如,電影資料欣賞、聽音樂資料、與外籍友人交談等方式,直接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學論專家弗·鮑良克所指出的,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即教學對他們有吸引力還是引起反感,情緒感受還決定學生在教學中是有興趣,還是消極。特別是我們還要看到,學習英語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這就更需要明確的學習動機和情緒情感推動作用,依靠情感的動力作用。這使我們能更深切地體會列寧的那句名言:“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三、情感的感染功能與英語教學
美國心理學家斯托特蘭德(Stotland)用實驗證實,當我們覺察到另一個的情緒時,會改變自己生理上和主觀感受上的情緒狀態。我們平時說的情感共鳴就是典型的情況。情感的這一功能運用在英語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感受思維和行動之間的有機結合,使人在興趣和關心的驅使下組織智力加工活動,對教學對象、學習對象投入自己的主觀情感,以神入、體驗、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狀態把握客體。具體體現在:以情景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環境,用游戲等活潑的形式加深學生記憶,用實踐課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英語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形式多樣的英語實踐活動,并使學生把自身的生活體驗與英語表達結合起來,逐漸在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不斷豐富和積累語言表達和應用的技巧。
四、情感的信號功能與英語教學
根據達爾文的觀點,人類表情最初也是生存競爭的一種手段。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的信息功能,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部各種信息的基本內涵以及教師主體的評價方面的信息,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這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運用恰當的言語表情、體態以及富于表情的講解及引導,能使講課格外生動形象,從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本堂課程的要點。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表情,能更好地傳神入微,讓學生領會教師的教學意圖。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稱贊、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滲入學生心頭,使學生準確把握學習的方向,同時激發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強調指出:“做教師的定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
毋庸置疑:“暗示”可以變成“提示”,但“暗示”也可以變成“暗器”。可千萬別讓“暗示”成“暗器”、“毒器”!首先,別讓“暗示”左右了你。只有不斷豐富知識,不斷提升明辨是非、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自覺識別和抑制消極的暗示,克服膽怯和緊張的心理反應。其次,千萬別放大“暗示”的副作用。人因悲傷而哭泣,但又因哭泣而悲傷,在“暗示”的副作用面前,就事論事,不擴大,這樣就不會陷入副作用的陷阱中。再次,努力放大“暗示”的正作用,經常訓練如何增進自信心,如何能由失敗中體驗成功,如何克服惡劣的情緒等等,真正做到自我激勵、自我肯定、自我超越,擺脫“舊我”的桎梏,塑造“新我”,將有益于成功的積極思想和感覺。誠如斯,“暗示”又怎會成“暗器”!
參考文獻:
[1]埃米爾·庫埃。心理暗示力。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7.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4.
[3]戴維·邁爾斯。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01.
[4]謝佛。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八版)。鄒泓,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07.
[5]蔡汀。走進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妙語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2.
【試論情緒與情感的心理暗示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2.心理暗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