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課堂成為學生了解世界的觀象臺論文
Candlin在談到增進英語學習效果的七個條件時說“應當把英語課堂當作觀象臺,讓學生看到外面的世界,應當像其他學科那樣,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收集資料,用英語與人交談,不應把他們禁錮在教室和課文之內,還要把課堂變成實驗室,師生共同進行語言和學習上的試驗”。
一、學英語的過程本身就是了解世界的過程
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座。廣義上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歸根結底,學語言就是學文化。英語,作為一門在世界范圍內被最廣泛使用,且多在發達國家被使用的語言,對它的學習就是我們了解世界的最佳也最直接的途徑。
二、現代教育的開放性使其成為可能
傳統的英語教學更關注于英語在語言學范疇內的特征,而對文化的關注不夠。學習者的學習環境較為封閉,學習方法和手段也較為單一。而隨著現代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傳統的封閉的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教育資源、教育內容、教育觀念的開放使英語這門語言學科能夠成為了解世界最為重要的觀象臺。
三、如何搭建好此觀象臺
怎樣搭建好這個了解世界的觀象臺呢,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來思考。
1、遵循師生共建原則
教師應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一定的創新意識,在平時注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同時,教師也應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教師要把好的書籍、報刊雜志、音像制品、網站、廣播電視等獲取信息的渠道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去主動獲取信息并與他人共享,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
2、借助一系列的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計劃地在中學階段開展一系列的英語活動。比如學唱英文歌、學說英語繞口令、英文詩歌朗誦賽、英語辯論會、英語小品賽、優秀英語電影展播、值日報告等。
其中,每天的值日報告是最常用的一種。學生在課前5分鐘用英語做值日報告,其介紹的內容可以是英語諺語、新聞、名言警句、英語電影、英語歌曲、笑話、小故事等。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表達的能力。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多的了解世界。 3、把握好教學內容
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要通過英語課堂給學生傳遞怎樣的知識和信息呢?筆者認為積極健康的、具有時代感的、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難易程度適當的信息為最佳信息。目前學生所使用的不論是人教版還是牛津版的教材都在內容的選則上充分考慮了以上幾點。但是,并非教材中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所有的學生和老師。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大膽對教學內容進行調、增、刪、改。具體操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①引入
新鮮熱辣的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最能體現出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試想,當師生談論的話題從美國總統大選到國際經融危機,從上海世博到廣州亞運,從全球氣候變暖到倡導低炭生活……一起分享和了解世界最前沿的動態和信息,學習最熱門的英語詞匯的過程該是多么的生動有趣啊!
②對比中西文化
依托教材內容,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及時對比中西文化,如中西節日、中西飲食文化、學校制度教學活動、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等。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增進他們對西方世界的了解。
③巧設學科交叉點
讓學生在上英語課的同時能學習和鞏固其他學科同階段的知識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應了解學生其他學科所學的相關知識,然后將他們巧妙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比如在教比較級時融入地理知識,比較各國的面積、人口、氣候;比如在教定語從句時用“He(She)istheman(woman)who...”的句型設計guessgame的任務,以此復習學生所學的歷史名人;比如將學生語文課本中外國文學的原版或部分課文的譯本呈現給學生加以對比學習。
總之,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靈活機動地安排教學內容,把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通過英語課堂這個觀象臺呈現給學生。那樣,又何愁英語課堂不精彩!
【讓英語課堂成為學生了解世界的觀象臺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