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高職英語教學論文
新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時代,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社會對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從單一型、理論型向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型轉化。英語素質在人才的素質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國的教育部也強調把英語、電腦、應用寫作這三門課作為非中文專業學塵的公共課,因此我們必須從時代和國際競爭需要的高度來認識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采取各種辦法努力提高我們的英語教學水平。下面我們對高職英語教學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對策提出一些認識和設想,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一、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沒有突出專業特色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各層次的外語教學普遍適用單一的教學內容,高職專業英語教育沒有自己的特色,從內容看基本上是大學英語的壓縮版。目前高職院校選用的英語教材一般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修訂本(CollegeEnglish),復U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英語》(Twenty—firstCenturyCollegeEnglish),高等職業學校英語改編組改編的《高等職業學校英語》(Speaking,listening,Read—ing,Writing)等教材。用這些教材教育出來的學生,即使通過了四級考試,步人社會后在英語應用方而仍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不能滿足當今改革開放的社會對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型人才外語能力的需求。在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以實用為主、突出應用的英語教學才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在英語方面,既要注意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又要堅持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和工作需求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
2.教學目的重考證、輕應用
李嵐清在與有關專家談我國外語教學時指出,我們的外語教學,從小學二年級一直到大學二年級,學那么長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卻既不能看,又不能聽,也不能講。李嵐清的話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我國現行外語教學中教學與實踐應用脫節的嚴重弊端。究其原因,是我國大學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重考證、輕應用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目前,高職英語三、四級統考一直是衡量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尺度,教師和學生都把這種考試作為英語教學和學習的最終目的,這對英語教學和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的提高確實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似乎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它畢竟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不能檢驗學生真正應用英語的能力,更不能適應社會實踐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職英語三、四級統考論英雄已經成為我國高職英語教學難以適應社會市場發展需求的重要障礙。
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性
高職英語教學基本上還處于以應付過級考試為核心的階段,大多數教學仍然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使用的主要是詞匯、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師普遍缺乏綜合運用多種英語教學法從事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存在重詞匯質量、輕數量,重精讀、輕泛讀,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應試教學、輕素質培養等現象。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只能產生滿堂灌、忽視學生的個性、缺乏實踐體驗和鞏固、缺乏師生互動而收效甚微的教學局面和效果。此外,教學手段落后,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還是以“教師-黑板-教材-錄音機”為主,外語教學嚴重滯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缺乏良好的英語教學的硬件環境。
4.考核手段的單一性
目前高職院校衡量學生英語教學質量的手段往往是書面的考試,卷面成績就是學生水平的惟一檢驗標準。這種考核標準有它的優點,如評分標準簡潔易掌握、費時費力少、前后比較效應性強等,但這種形式不能對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實踐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恰如其分的測試并獲取合乎實際能力的相關指標。這種考核手段往往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上仍是以模仿、重復和死記硬背為主。
5.不注意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英語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習過程,在一定言語使用區域中、在一定的語境下,人們通過口語或書面語相互交際而經常使用這種語言,那么這種語言就非常容易被人們所掌握。在現實中我們也常常見到,一個人處于哪種語言、文化環境中,他掌握這種語言的可能性就大、速度就快、效果就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目前高職院校,不注意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除了在英語課堂上有些英語氣氛外,其他時間全部是漢語環境。由于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加上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高職英語學習效果始終差強人意。
二、改革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對策
1.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內容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詞匯結構和語義結構體系反映了該語言認知世界的方法,同時也反映了使用該語言的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集中體現著文化傳統的價值取向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語教學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從而運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進行社會交流和生產實踐。就英語教學本身而言,其內容包括聽、說、讀、寫、譯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傳統的高職英語教材偏重于英文課文的閱讀理解和課后的大量習題練習,而高職院校要求有專業的實用英語會話、翻譯和交流等需求,滿足實踐需要,所以應從以下幾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改革:①加強教材建設,組織編寫適合專業的旅游、外貿、科技英語教材;②增加法律、會計、計算機英
語等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③適當增加英語文化知識和應用文寫作、聽說會話、閱讀翻譯、專業實踐等方面英語的教學,尤其要加強聽力教學。
2.加強英語的實踐練習
語言教學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活動而設計的系統性語言傳授活動,而要掌握任何一門語言都離不開學習者的充分與必要的實際操作。英語是一種實用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掌握。英語教學離不開經常性的實踐練習。英語教學的實踐練習,其實質就是:強化實踐和練習環節,走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堂理論教學與第二課堂和課外活動練習相結合的道路,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詞匯、語句語法、英語文化知識等系統英語知識通過社會實踐和課外練習得到運用和鞏固,并通過親身感受從內心獲得新的體驗和真切的領悟,使理性認識得以運用和升華,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英語素質,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具體要做到:一是與專業實踐教學相結合,加強專業實踐中的英語實踐練習。前提是要加強與社會合作辦學,建立有效的社會實踐基地網絡。如旅游專業的可以與對外旅游公司聯系,參加外國游客的導游實踐:外貿專業的可以與外貿單位建立經常性的協作,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相關涉外實踐活動:其他專業的可以結合國際上本專業發展動態、變化要求、實際需要等情況在實踐中進行相關練習。二是通過構建英語學習的校園環境,與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學習講座、報告、英語閱讀、朗讀、作文比賽等活動相結合,山外籍教師、英語教師、高年級學生、興趣小組等帶頭組織,強化學生課外英語交流實踐練習。
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目前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實現從傳統的以“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論聯系實際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型,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也忽視了教學相長的基本規律,所以教學往往是“勞而無功”。高職英語教學要探索和嘗試多種方法,如采用“主動型”教學模式,通過講練結合、課堂討論、情景教學等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既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又能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嘗試分班和小班上課制,做到因材施教;開發和完善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改變課堂“聾啞英語”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聽講、討論、即景運用練習;加強語篇教學、語用教學(研究語言在實際語境中使用時是什么樣子,能產生什么意義)、英語社會文化教學等;探索學習機制,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和傳授良好的學習方法,如預習方法、詞匯記憶法、復習方法、課外學習方法等,尤其是詞匯記憶,可教給學生“構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應用記憶法”、“趣味記憶法”、“復習記憶法”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要大力提倡和培劃11教師運用現代科技條件,一是構建多媒體網絡語言教學實驗室,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整合豐富的多媒體外語學習資源,提供傳統語言視聽教室無法達到的功能,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多媒體課件教學、示范教學,提供英語虛擬環境、作品影像以及背景資料,產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動態學習、群組交流等特色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形象性、現場感和生活化,大大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建構教學網絡系統,組建外語教學校園網站,由語言教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室、學生寢室等聯網參與,配置一些英語教學課件、影像資料和英語CD—ROM等,開設一些學校日志、英語新聞、英語教學、英語試題、接觸頻道、動感地帶等欄目。還可以與國內外各高校、網站友情連接。把外語教學校園網站建設成為一個網上外語教學基地,使之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的中心和英語信息中心。
4.注意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的過程,僅靠課堂英語學習遠遠不夠,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英語教學環境的構建。主要考慮:一是加強課堂英語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有關西方社會的風俗習慣、行為模式、民族文化、社會歷史和社會背景等內容的講授,利用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等英語電教手段,積極構建英語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改善課堂英語教學環境氛圍。二是學校要積極構建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可考慮:加強學校圖書館中涵蓋范圍較廣的英文報刊圖書藏書;開辟外語園地板報欄,常設英語角;定期開展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的講座和報告,開展英語文化沙龍活動,定期舉辦一些英語演講、辯論、小品演出、論文比賽等活動,形成制度;組建各種英語興趣團體開展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和專題活動,組織觀看英美原版電影、電視、錄像等;利用校內廣播和地方廣播電臺,定時播放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節目;制定有關行為準則,對學生在外語考核、證書的取得、專業英語的會話、寫作與實踐等方面作一些硬性規定;有條件的與國外院校建立聯系、結為友好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國際聯誼活動;結合專業設置,與外語學院、社會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英語實踐基地,結合教學需要,進行英語實踐活動。通過以上多方營造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英語文化環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5.確立現*考評理念和運用多元化考核標準
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現*考評理念。以“高等教育要重視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為指導,摒棄那種重知識、輕能力,重檢測、輕督導,以識記書本知識的數量和質量為考評標準的舊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運用英語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能力。考試內容要全面,應重視對學生全面語言技能的考核,避免純知識性的考核。其次,成績的考評要多元化,力求客觀、準確、科學。科學的考評模式應具有正確的導向性、激勵性和實效性。可考慮取消現有的以期中期末、等級考試論英雄的考核制度,避免將單一的成績作為測量學生綜合能力的尺度。考試形式應包括考試與考察、口試與筆試、開卷與閉卷、獨立完成與分組完成、考場完成與考場外完成等多種方式;逐漸推行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單項分級考核和綜合文化素養的社會交際能力考核制度,使學生真正具備英語素養,能夠運用英語去了解世界、認識世界、進行社會交流和社會實踐。
【略論高職英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