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探索與實踐探析
畢業論文摘要:整體語言教學是建立與構建主義心理學﹑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整體語言教學強調語言的整體性,主張在教學中同時培養兒童的聽、說、讀、寫能力。整體語言教學的主要原則強調,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入手,而后再從整體到部分,語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同步發展。
關鍵詞:整體語言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教學理論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當務之急。整體語言教學因其嶄新的教學理念,實用的教學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重視。
一、整體語言教學
整體語言教學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于美國中小學語言階段教授本族語兒童的語言藝術及閱讀教學中。整體語言教學強調語言的整體性,反對把語言肢解成音素、詞素、詞匯、語法等;它強調口頭語言(聽、說)和書面語言(讀、寫)之間的互動性及內在聯系,認為在自然的環境中,兒童書面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與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張在教學中同時培養兒童的聽、說、讀、寫能力,后來,整體語言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等領域之中。
從此,整體語言教學在各國的語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解釋。語言學家Goodman認為,整體語言教學不是一種簡單的語言教學方法和技巧,而是關于語言學習語言教學語言內容及學習環境的一整套理論和原則(1992)。Brown概括了整體語言的內涵。它包括: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對學習社團的集中關注;語言的社會性;真實自然環境下的語言使用;以意義為中心的語言學習;整體的、非傳統的.評估技巧;四種語言技巧的結合(1994)。
二、整體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與教學原則
整體語言教學是建立與構建主義心理學、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整體語言教學法的研究者們認為,事物的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總和,整體永遠大于部分的相加,學習和被學習的對象不能割裂開來(Weaver,1988)。Rigg也強調,語言是一個整體,不應當被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成分,任何企圖把語言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句形等部分都會使語言喪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認為,聽、說、讀、寫是語言作為功能結構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技能不應當被分成聽、說、讀、寫,而應當同時教(1994)。整體語言教學法的主要倡導者Goodman指出,兒童對文字和書面語言的知識以及讀寫能力,并不是等口語能力發展完善以后才開始發展,而是很早就開始與聽說能力同時發展的,很早就對書面語言已有一定的認識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環境中,兒童能像學會聽說一樣學會讀寫,他們讀寫能力的發展過程與聽說能力的發展過程是并駕齊驅的,是自然語言學習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語言分為聽、說、讀、寫的傳統教學法是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是不科學的。
整體語言教學的主要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學習的整體性。整體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入手,而后再從整體到部分。Goodman提出,“應將語言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學習。”語言不應被分解成語音、語法、詞匯,語言技能也不應被分為聽、說、讀、寫。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出發,聽、說、讀、寫同時發展。
2.語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能力、興趣、動機、目的和差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有目地的學習和運用語言。通過觀察,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別給予不同的指導和要求,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個性化的指導與提高,有效地促進個人的學習。
3.通過自然的語言環境來培養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不應人為地把語言知識和技能分割開來孤立地進行培養。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具有直接影響,因此,要為學生提供一種自然良好的語言環境,創造一種即自然、輕松又備受重視,能夠展現自我價值的學習氛圍和語言實踐機會。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課后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第二課堂、英語俱樂部等活動,使他們能夠更多地生活在英語語言的環境之中。
4.學生之間的互助同伴關系。學生之間不是競爭對手,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伙伴關系。他們可以一起閱讀、一起討論,互相批改作文,互相輔導;還可以小組的形式就某些話題或某些內容進行辯論,可以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互助合作學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的語言交際活動。
5.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同步發展。英語教學一直遵循著“聽說領先,讀寫在后”的傳統規則,即必須在聽說能力達到相應程度時才能進行讀寫能力的培養。相反,整體語言教學認為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該同時教授,而不是按技能分別培養。在聽說語言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在自然的環境中得到同步發展。
6.教師的功能從語言知識和技能傳授者轉變為策劃者、鼓勵者和啟發者。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培養自己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7.允許用學生的母語組織教學。整體語言教學法認為使用母語組織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概念,促進學生的英語習得。在成人教育中,適當地使用學生的母語組織教學能使學生更迅速地理解教學意圖與內容。
三、整體語言教學實踐
整體語言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上活動的主角,一切活動都以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并得到提高為目的。教師要清楚自己的多重角色的作用——既是問題的提出者,提出問題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提高語言能力;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通過設計組織教學中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進一步提高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整體語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可分為三個步驟:
1.課前活動。
作為整體語言教學的第一環節,讀前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產生興趣,以探究的心理完成課文的學習。教師通過引入課文的背景知識,或者提出與主題相關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興趣。
2.讀中活動。
讀中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skinning, scanning, skipping”等閱讀技巧快速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思考與討論。講解課文時,既要注重語篇教學,又要兼顧語言點的解釋,使學生在對課文通篇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語言點。對于結構復雜較難理解的句子,可以通過分析語法結構譯成中文的方法進行講解。講解課文時,對語言點只需指出基本意義,不必詳細講解,以免誤導學生過于注重詞句而忽略語篇,語言點的詳細講解可以放在詞匯學習時進行。整體語言教學這種由面到點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且所學的語言知識也更加扎實。
3.讀后活動。
讀后活動的目的就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如可以就課文中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片段進行角色表演,鍛煉學生英語思維與表達能力,進一步鞏固與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Brown, H. Douglas.Teaching by Principles:An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J:Prentice HALL
Regents, Prentice Hall INC,1994.
[2] Geneese, Fred.Some Holes in Whole Language[J]. TESOl,1994,4(6,7).
[3] Goodman, K.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 [J].The Reading Teacher,1992,46(3).
[4] Rigg. Pat.Whole Language in TESOL[J]. TESOL Quarterly,1991,25(3).
[5] 唐力行,葉華年.關于我國英語教師對整體語言教學的意見的調查報告[J].外語界,1998,(4).
[6] 王莉.整體語言教學與英語教學改革[J].開封大學學報,2000,(3). 轉貼于 論文酷 論文網
【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探索與實踐探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