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高校口譯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摘 要:許多地方高校都在對口譯教學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培養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口譯人才。通過訪談發現地方高校本科口譯教學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如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口譯機會;縮減班級規模、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制度化新教材、優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口譯教學問題;建議;傳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222-03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繼續深入和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 國際會議、商務洽談、外事接待、國際學術交流日益增多, 社會和市場對應用型翻譯人才特別是口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中國外語高校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英語口譯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的要求,制約著英語專業本科口譯教學的效果和應用型口譯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口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高校的專業口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學生缺乏實踐機會、班級規模過大、不能因材施教、沒有統一且與時俱進的教材、不合理的課程設置等。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活動和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行。這一趨勢使得對合格的譯員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本科口譯教育是“提供筆譯和口譯的主要資源”[1],作為口譯人才的搖籃,高校目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筆者認為,提高本科口譯教學是向市場傳輸合格口譯人才最佳和最有效的途徑。
1.學生實踐機會不足
口譯的即興特征及其相關知識的廣泛性要求口譯教學必須以實踐為基礎,輔之以理論。“口譯技能訓練是從認知理解到掌握的內在轉化的過程,是從知識到能力的狀態,口譯實踐的關鍵就是要實現這些轉化”[2]。眾所周知,口譯是一項實用性很高的課程,口譯教學不僅強調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知識,還要注重翻譯實踐,因此,譯員需要很多時間的練習以持續改善。
然而,高校的口譯教學并沒有安排足夠的教學課時,主要放在文學翻譯教學,因此學生缺乏必要翻譯技巧的訓練。實踐性內容如科技口譯、經貿口譯在口譯課堂很少涉及,教材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此外,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即使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如果沒有充分的口譯實踐也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當學生從事口譯工作時,他們可能會對真實口譯任務的實踐性感到陌生,從而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接受的教育并不適合從事口譯工作。不難看到,許多大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盡管有出色的語言能力、了解他們公司的背景資料,但他們仍然不能從事口譯工作,因為他們的能力和社會需求之間嚴重脫節,而且在很短的試用期內他們的工作不是很稱職,因此才會錯失就業機會。因此,組織學生參加口譯實踐和見習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鍛煉他們的適應能力,為學生成為具有專業水準的譯員做準備。
2.班級規模大、個人專項訓練少
在口譯教學中,班級規模越小,可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就越多。目前英語專業的班級約有30名學生,在短短兩個小時的上課時間里,平均每名學生只能獲得兩分鐘,從而缺乏口譯的實踐機會。從教學對象方面來看,國內大學本科口譯教學主要是為大三大四的高年級學生設置的,而不是從基礎的新生和大二學生教起;而且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口譯水平進行分類。因此,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混雜在一個大課堂,缺乏專業意識。此外,對學生的課外輔導是相當有限的,這就導致大學的口譯教學往往收效甚微。
此外,許多老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口譯訓練,這樣一來他們教授的口譯課程實際上成為一個口頭形式的翻譯課,并不能有效地開展口譯技能的訓練。在課堂上,老師經常讀一些口譯材料或播放錄音帶,而學生們做速記并逐句翻譯。最后教師將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這一模式強調知識的教學,有助于教師控制整個班級,但不利于提升學生必備的口譯技能,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不夠。在這種方式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3.教學模式單調
國內高校口譯教學在教材和教學設備方面不能令人滿意。目前,有各種版本的口譯教程,不同的學校對教材也有不同的選擇。一般來說,交替口譯教學被劃分成不同主題,這些主題與教育、旅游、衛生、環境、科學和技術、醫藥等密切相關。口譯教學的開展就是基于各個主題,相當大一部分教材和輔導用書也是以這種形式編寫的。這種教學模式被稱為主題教學,它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主題字詞句和表達方式,且覆蓋了真正口譯實踐的主要領域。然而,“這種模式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題海戰術,過于強調語言知識而沒有足夠重視學生口譯技能的訓練”[3]。
更重要的是,教學設計和教學媒體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整合和優化,反饋信息很是薄弱。在傳統的語音教室里,座位是按行排列的,看起來特別擁擠,而且學生之間彼此分開,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活躍,對坐在教室后排學生的監督和管理也很困難。但是在實際的交替口譯場景中,人們通常面對面而坐,且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如發言人的身體語言、現場氣氛、雙方關系,等等。此外,口譯教學也應遵循現代教學方法的原則,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視聽設備和其他技術。
二、解決高校口譯教學問題、培養交替傳譯人才的具體措施
英語交替傳譯教學是一門新學科,具有相當大的活力和巨大的潛力,以滿足社會需求和培養英語專業的學生。鑒于口譯教學中上述問題的存在,筆者就如何使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培養交替傳譯人才,以及加強高校口譯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根據河南工業大學專業口譯教學和實踐,提出的建議主要包括提供更多的實踐口譯機會,縮減班級規模、減少每班學生人數,并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有機結合等。
1.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口譯機會
口譯是一種技能,要提高學生的口譯水平生必須給他們提供很多實踐口譯機會,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布置課外口譯任務;第二,學生不斷進行獨立的自我訓練以鍛煉自我表達能力和口譯意識;第三,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翻譯活動。口譯實踐中應注重學生口譯技能的培養,語言知識的積累,口譯職業道德的灌輸等等。
口譯實踐的拓展應從兩個方面著手:縱向維度和橫向維度。縱向維度主要是指口譯微技巧的實踐,如:口譯速記培訓、筆記訓練、簡略筆記訓練、數字口譯培訓等。橫向維度一般是指側重翻譯技巧和語言能力的口譯話題訓練。橫向維度應該足夠廣泛,并涉及常用口譯領域。在一般情況下,口譯教學的規律是先縱向、后橫向。
在河南工大的口譯教學和實踐中,口譯課老師嚴格堅持實用性原則,他們通常會在課堂上設計一種真正的口譯氛圍。例如,我們學校有自己的同聲傳譯室,為學生練習口譯提供最先進最方便的設備和最有利的學習條件。學生可以在同聲傳譯室里模仿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的整個過程,體驗真正的口譯現場。學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訓練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
此外,河南工大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實踐機會,積極組織學生去外國公司參觀或實習,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國際展覽或體育運動會,如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以鍛煉學生的語言和文化的能力,加強他們協調溝通能力和口譯技能,從而為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建立了良好的平臺。
2.縮減班級規模、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針對班級人數過多和個人專項訓練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高校應減少每班學生人數并根據個體差異安排教學。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既然是注重實踐,那么教學內容就需要突出實踐,同時必要的理論教學也必不可少。仲偉合認為,口譯員應掌握的知識包括:雙語知識、百科知識、口譯技能等[4]。在第七屆口譯國家會議上,Franz Pochhacke教授強調,在實踐培訓中,我們應該增加的翻譯理論研究的課程。因此,口譯教學課程應該有這些合理的方面。在此基礎上,筆者介紹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包括百科知識模塊,口譯理論模塊,口譯主題實踐模塊,口譯技能訓練模塊和雙語知識模塊等。這些模塊貫穿口譯教學并發揮著能動作用。
在河南工大的口譯教學和實踐中,每個口譯班的學生數量被控制在20人以內,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每個人都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老師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口譯任務,并要求他們在扎實的雙語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流利的雙語溝通技巧。此外,課前發現和掌握一些相關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也有利于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制度化新教材、優化課程體系
高校是培養譯員的主要基地,所以它應該利用這個優勢,結合自身特色,在教學方法和理論研究方面尋求新的突破,以培養出大量應用型的口譯人才到需要他們的地方。筆者認為,大學英語專業主要是培養口譯人才,教材應該有具體目標,教學內容應體現專業性和及時性,并具有實踐口譯方法和程序,從易到難。最好是配備相應的音頻或視頻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譯技能,使他們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教師和有關部門應制度化制定一個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大綱的全新教材,一方面強調口譯理論和技能,另一方面注重文學翻譯和翻譯的實踐性,并同時合理安排兩部分之間的比例。
在河南工大的口譯教學和實踐中,教材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實踐教學條件進行優化,與社會發展現實和口譯市場需求相結合。我校一些教師甚至在了解本校學生的專業水平的基礎上編纂出版了自己的專業教科書。
筆者認為,合理和全面的課程體系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培訓的實施至關重要。因此,訓練合格和應用型交替傳譯員,我們的教師改變了一些不合理的課程結構,優化了課程體系。在河南工大,口譯教學也嚴格遵循現代化原則,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視聽設備和信息時代的其他技術優勢。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最新信息,并解決口譯教科書內容含量少及教材滯后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地方院校口譯課程教學情況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了一些他們平時口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課程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口譯教學是一個“方興未艾的事業”,也是一個需要改革的事業。這需要各高校外語院系、每位課程教師的共同重視和參與,使我國的高校口譯教學能更面向學生、面向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口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鮑川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的定位及教學[J].中國翻譯,2004(5):29-33.
[2]劉和平。口譯技巧一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廖素云。論教學型高校本科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J].當代教育論壇,2008,(12):41-43.
[4]仲偉合。譯員的知識結構與口譯課程設置[J].中國翻譯,2003,(4):63-65.
[5]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6]劉伯祥。對口譯課的觀察與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6):18-20.
[7]慕媛媛,潘珺。專業化道路:中國口譯發展的新趨勢——兼評國際口譯大會暨第五屆全國口譯實踐、教學與研究會議[J].中國翻譯,2005,(2):38-41.[8]Franz Pochhacker.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2007.
[9]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
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論高校口譯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相關文章:
論手風琴教學的不足與改進11-23
論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03-11
淺談新課改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范文01-14
高校舞蹈教學策略與改進措施論文07-02
論函證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03-22
淺談高職院校法學教學在存在的不足05-26
某污水廠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03-25